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学爸蛋总:基建狂魔再亮绝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个真不低调!|2019-09-27

最近有两件事,蛋总感到震惊:第一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第二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出炉。

先说大兴机场,这件事本身并不令我震惊,因为对这种消息已经习以为常;真正令我震惊的是,台湾媒体突然很震惊,把大兴机场吹上了天。

他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让我震惊。同时,我也很心疼,因为台湾媒体再这样下去,台湾同胞非精神分裂不可。

他们一会儿说大陆吃不起榨菜,一回儿说大陆吃不起泡面,一回儿说大陆吃不起茶叶蛋。现在又突然来爆吹大陆,还真有点不适应。

问题是黑大陆吃不起榨菜的,跟吹大兴国际机场的,还是同一个电视台——东森电视台。这就是台湾媒体的作风,黑起人来没底线,夸起人来没天际线。

不过北京大兴机场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通航将赶超迪拜世界中心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以及世界最大空港。

而且设计理念之超强、建设标准之高、建设速度之快、高科技元素之多,都堪称世界奇迹。比如说全智能停车系统,足以亮瞎大家的钛合金双眼。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大兴和河北廊坊的交界地,手机一开机很可能就是河北移动欢迎您。

 

所以有人认为应该叫大廊机场,不过幸好离天津武清还有段距离,不然会不会有人认为应该叫武大廊机场?

位置这么选,很重要一个目的就是照顾雄安新区,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将来雄安新区到这里也只需要20分钟。

大兴机场还可以跟地铁、高铁、公交实现无缝衔接。从北京西到大兴机场只要28分钟。而北京地铁机场线时速可达160公里,全程只要19分钟。

大兴机场的高标准,将成为立体交通的行业标杆,以后全国的机场可能都要向大兴机场看齐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机场,从1991年开始规划,到2006年正式施工,然而到现在依然还在烂尾中。

1990年两德统一。第二年,德国就开始规划一座新机场——柏林勃兰登堡机场,作为新联邦德国的“新气象”工程。

设计图出来之后,1998年获得设计竞赛一等奖。2000年还被中国杂志《世界建筑导报》吹捧过。

2006年,项目开始启动建设,预计2011年竣工。然而到了2008年,项目就开始进入了一种类似于“莆田系医院”的节奏。

莆田系医院节奏是一种怎样的节奏呢?就是在某度上打广告,说内什么只要100块钱,而且第二根半价。

其实先把你骗进来,手术做到一半,突然告诉你:不行,要加钱,不加钱只能转院到泰国了,再往后看病只能去大铁棍子医院找捅主任了。

德国这个机场,就进入了这样一种节奏。刚开工两年,承建方说不行,要加5亿欧元,因为要加项,也就是再建两个侧翼。

工程到了一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加钱就得加啊,索性没多要,只加了5亿欧,而且还加了两个侧翼,似乎也不亏,然后工程得以继续。

2009年,德国人还是很高兴的,还给新机场取了新名字——波兰特机场,就是为了纪念那个惊天一跪的总理:跪下去的是一个勃兰特,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

 

然而到了2010年,幺蛾子又来了,规划办公室破产了,项目不得不继续推迟,竣工时间推迟到了2012年。

然而到了2012年,正在建设的机场,被查出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消防系统存在重大隐患,设计师把顶部的排风扇设计在了地面上,新机场不得不推迟。

看到这新闻,蛋总都懵逼了,顶部的排气扇怎么能弄到地面上?难道说图纸又拿颠倒了?

除此之外,管道线路铺设不符合安全标准,登机办理台数量少得可怜,行李传送带数量严重短缺,制冷设备功率太低等等……

制冷方面出了差错,不仅仅是乘客可能要面临闷热的候机环境,更大的隐患是可能会导致各种电子产品过热停机。

还有令人发指的问题,作为一个飞机场,机坪跑道竟然有缺陷,比如如果两架飞机并排起飞,其中一个飞行员必须升空后迅速改变方向,远离对方,否则有可能出现空中冲撞等危险事故。

起飞跑道的设计也没有充分考虑噪音污染,因此也要重新设计。甚至还有灯光打开后无法关闭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

就这样,工程拖到了2014年,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50亿,已经是最初设计费17亿的3倍,柏林市市长不得不引咎辞职。

2017年3月,机场修建以来第三任CEO被解雇,新上任的第四任CEO达尔德鲁普对外高调宣布,机场将不会遇到第六次延期,将于2018年建成交付使用,并确保控制在65亿欧内。

然而2017年12月CEO达尔德鲁普再次宣布,由于工程进展不顺利,机场交付日期再度推迟到了2021年。

最绝望的消息是今年8月底传来的,一份监测报告显示,由于整个建筑中大约存在着250处问题,将不得不对一些已经建成的部分进行拆除重建。

不过机场建设方,为了压缩开支,已经把场地租给了大众。大众由于“排放门”,很多新车都需要通过新的测试……

总之,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早已经名声在外了,被誉为“一个永远在施工的机场”,并获得了莆田系手术奖的提名。

说完了第一个“震惊”,再说第二个“震惊”。中国交通运输部9月24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说近日出炉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为交通强国做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蛋总不止一次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就喜欢我党这一点!古今中外,还真没有哪个组织有如此之强的目标管理能力,非常善于分解目标和实现目标。

这个纲要又是这样,明确了建设目标,勾绘了新的蓝图,并且确定了交通强国建设的路线图。不过由于距离伟大复兴的时间已经不远,所以经典的“三步走”,变成了“两步走”。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第二个阶段,从2036年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

这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骤完全吻合,也就是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这时候出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因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外部有美国遏制中国的贸易战(遏制战),内部要面临产业升级,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让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以前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似乎都遇到不小困难。

比如消费,今年的消费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了12.4%。而上半年出口只增加了6.1%,但考虑到贸易战可能继续升级,搞不好会继续下滑。

因此似乎还有投资可以拉一把。但是又怕资金进入到房地产领域,因为香港之乱已经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绝对不能让房价再涨了。

因此,如何进行投资是要好好地研究、系统地规划一下,防止各地重复建设、低效建设、无效建设,让投资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所以说这次《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非常及时,地方的规划可以跟国家的规划对接,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

其次,《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现了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衔接。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交通的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很快被用到了火车和轮船上,工业布局可以不依赖河流(包括运河),有力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实现了优化配置。

有了蒸汽动力,人们不需要依赖水力,那么工厂就摆脱了河边。有了火车,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依赖河运或海运,那么就可以建在内陆城市。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汽车和飞机,火车也实现了电气化,大大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诞生了新的工业门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三次工业革命,交通运输方式没有革命性的变革,但进步也很大,喷气式客机逐渐普及,高铁也改变了人的时空观念,人们出行、购物更加便捷。

比如我现在就非常喜欢乘坐高铁出行,四个小时就到北京了,两个小时就到上海、杭州、武汉了,40分钟就到南京了。有朋友家在合肥,人在南京或杭州工作,周末回合肥的家。

这次《交通强国规划纲要》,我看了之后感觉心惊肉跳,因为太刺激了。一旦实现,一定会刷新我们三观,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迎来一次新的变革。

比如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蛋总的感觉是全国一日游要实现了。

还要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蛋总的感觉是,以后外国人过双十一,就更加方便了。

那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呢?

第一是依靠基建,修路、修桥、修港口、修机场。就好比我农村老家,其实也家家户户都有车了,有车变成了娶媳妇的标配。

首先是因为车便宜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更关键的是,村村通公路了,村里的路面硬化了,不然有车也没法开。

同样,对于很多地方,路修通了,本地的特产和资源才能走出去,外边的投资和游客才能引进来。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

中国大陆的老百姓,都有这样的觉悟。所以一听说要修路,相邻的两个地方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争车站、争高速口。

沪昆高铁中,邵阳市跟娄底市争得头破血流,10万邵阳群众喊出了“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等口号。也因此,很多邻近城市反目成仇。

类似捉对厮杀的城市还有郑万高铁中的十堰和襄阳,新野和邓州,沪汉蓉高铁上的荆州和荆门,各地为此发起了新保路运动。

另外,如果一个线路的规划不照顾本地利益,也会跟地方政府发生很多分歧和矛盾。当年京九高铁规划,路过濮阳而不设站,当地官媒就开炮了。

河南省濮阳市委机关报《濮阳日报》在其官方微信发布题为《九问京九高铁为何过濮不设站》的文章,“隔空质问”中国铁路总公司。

当时濮阳的朋友圈是这样的画面: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到达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市是京九高铁唯一过境而不设站的地级市。有在濮阳下车的旅客请提前到门口来,准备跳车。

为什么中国人有这个觉悟?这跟中华文明的特质有关。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人口布局跟农业有关,哪里能种田,哪里就有人居住。

你看中国的农业大省,往往就是人口大省。比如河南、四川、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多是平原地区。

相反,西方文明诞生于商业文明,所以人口多集中于沿海沿河地区。而亚非拉作为西方曾经的殖民地,更具有这样的特征。

为什么西方非常重视海权,因为世界上大约有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80%的人口集中在距岸200公里以内的沿海地区,世界上80%贸易也要通过海路。

中国虽然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历史上基本上是个陆权国家,现在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陆权,因此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自己修炼成了基建狂魔。

第二,要想建设交通强国,必须要依靠科技,必须发展先进的交通设备。

我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挺振奋的。从货运上看,实现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的重大突破。

沿海为什么发达,就是因为水路货运量大、货运成本低。现在的货轮,动不动都十万吨二十万吨,虽然慢但是运力惊人,而且成本极低。

但也不是没缺点,比如速度慢。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荷兰,可能要40天时间,如果绕道好望角可能要更久。另外,海运没办法电气化,只能烧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而铁路运输,运力紧张,同时成本高昂。但优点也会有的,中欧班列到欧洲只要15~20天,而且很多铁路已经实现了电气化。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廉价而清洁的电能如果普及,那么铁路的运输成本也将降低,而且可以降低碳的排放。

铁路运输的优势还可以继续深挖。挖运力,挖速度,挖效率。比如现在的货运列车,时速只有几十公里,有时候还要给客车让行。

由于轨距不同,中欧班列一路上还要换两次轮子或者车皮,因为俄罗斯是宽轨距,而中欧都是标准轨距,加上毛子的效率,低得令人发指,一耽误就是几天。

所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到的,研究可变轨技术。国内不用变轨,变轨一定是针对国际班列的,也说明兔子早就对大毛的低效率忍无可忍了。

时速250公里的货运班列,足以让人目瞪口呆,如果实现,到欧洲的班列理论上可以压缩到两三天,那么简直可以跟货运班机比了。

如果这样,不仅仅会给国际物流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最终会影响整个世界的格局,陆权因此得以复兴,亚欧大陆得以重塑。

在客运方面,也值得期待。我看已经提到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磁悬浮系统、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

第三,要想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对接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到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自动化码头、数字管网、智能仓储和分拣系统等新型装备设施,这都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新事物。

由此可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布局,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既主动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也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开辟了道路。

要想富,先修路,少喊口号多学兔。接下来的十五年,中国将为大家示范,如何通过基建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最终到达第二个百年目标的。

世界上本没有路,兔子来了就有了路。未来可期!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学爸蛋总:基建狂魔再亮绝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这个真不低调!|2019-09-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