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高铁格局,正在深度改变中国!|2019-11-11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高铁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已变成现实,高铁改变的不仅是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模式与机遇。

高铁以高速、大容量、集约型、通勤化的特征,在中等距离的出行上具备极强的竞争力。高铁从无到有的十年也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十年,无数大中小城市因高铁而串联,人、钱、物在城市间、地区间的流向更加便捷和高效,高铁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中国城市的格局,借力高铁,一座座城市正在崛起。

中国高铁到底改变了什么?

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里程66%),惠及1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城市。中国京沪高铁“复兴号”动车组以350km/h的速度,居实际运营线路的最高速度。中国高铁年客运量12亿人次,占全球年客运总量的3/5。

2017年12月28日,随着石家庄至济南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08年提出的“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完美收官,并已形成郑州、西安、武汉等多个“米”字型高铁枢纽。

除了不断刷新的“中国速度”,高铁还改变了什么?

新的时空认知。高铁使城市边界被打破,空间距离被淡化,时间距离成为主要标尺,1小时交通圈概念强化。

资源重新分配。高铁加快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城市间的流动,各类资源在交通节点、交通干线、交通圈内重新分配,且随着高铁影响半径的延长,区域内的经济联动更加密切。

新的生活方式。在可承受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下,都市圈一体化效应增强,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小城市成为可能。

你的城市能抓住发展机遇吗?

根据铁路规划,“十三五”期末(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将达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2030年末形成“八纵八横”高铁格局,高速铁路网将连接主要城市群,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它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

高铁的开通打破了城市间的往来壁垒,但当前我国多数大城市仍处于吸聚发展阶段,高铁开通对城市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在城市间产生不同影响▼

竞争与博弈。对处于资源吸聚阶段的大城市而言,高铁的开通使实力相当的两个城市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场拉锯战可能导致两个城市发展境遇大不相同。

磁力与吸附。高速发展的中等城市与其周边小城市间,高铁的开通使大城市变成强力的磁场,虹吸效应放大,资源通过高铁“通道”被大城市不断吸走,小城市短期生产要素面临流失。

辐射与带动。特大城市因自身承载超负荷,产业与人口面临疏解与迁移,周边小城市承接外溢,高铁开通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不仅是现代社会更高效、快捷、舒适的通行方式,也是一条贯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财富之路”。

回首过去,“四纵四横”高铁网络完美收官,形成郑州、西安、武汉等多个“米”字型高铁枢纽。展望未来,“八纵八横”将再次在九州之上大展宏图,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也将迎来巨变。

数据说明:

1. 本文使用数据来源于CREIS中指数据、CREIS中指·城市地图、12306官网。

2. 文中五条通道相邻城市间通达时间确定方法:

当前时间:已开通高铁相邻城市间通达时间为12306官网公布时间,包括时速在200-300KM之间,以D开头的“动车”,以及时速超过300KM以G开头的“高铁”;未开通高铁城市相邻城市间通达时间为按照最快出行方式采用乘坐普铁或自驾的时间。

未来时间:以实测相邻城市间铁路长度为距离,与高铁规划开通时速相除计算得来(时间均采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10分钟)。

3. 由于高铁规划中未提及未来相邻两城通达时间,本文结论可能存在偏差,最终时间请以官方公布或高铁开通后时间为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高铁格局,正在深度改变中国!|2019-11-11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