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教一下堂主,我们在巴基斯坦搞港口和直通铁路,这能代替海运走马六甲的依赖吗,或者部分缓解?
这是做不到的事情,因为现在铁路的运输价格、运量跟港口还是差太远了,尤其是走马六甲过来的核心货物——石油。
目前30万吨油轮从波斯湾运油到宁波,成本也就是100多万美元,平均一吨只需要5美元左右,换成铁路试试?这么点钱也就能走千把公里,走巴基斯坦这种跨国铁路更贵。
图:我国石油进口通道主要有3个,南方的马六甲走中东和西非石油,西北油气管道是中亚,东北管道是俄国。目前缅甸油气管道已经开通,但是运力还很低。东北油气管拖了很久,就是因为俄国想用铁路运输,这样可以保持战略投送能力。我们不同意,因为嫌太贵。
在巴基斯坦修铁路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取代马六甲海峡,而是配合西部大开发。以前西部地区进出口货物只能走东部沿海,在依靠超长距离的兰新-陇海铁路运出来。
图:以前新疆的货物走海运要这么走,陆地运输距离超过3000公里,这就比东部的运输成本高太多了,所以没法发展起来。
如果走巴基斯坦,那运输距离就会大幅度缩短,整体成本降低。因为是专门走的,也不会因为陇海铁路在东部地区的巨大运力需求而导致排队和阻塞。
图:类似的是欧亚大陆桥铁路,从新疆走俄国到欧洲,也是为了促进西部地区与欧洲的货物运输。
马六甲核心的是石油输出,而巴基斯坦这个路子主要是制成品运输,两者在需求上关系不大,没啥互相取代的关系。
图:马六甲困局的本质问题不在马六甲海峡本身,而是我们对马六甲海峡以西海域没有控制能力,所以我们哪怕用克拉运河避开海峡也无济于事。
图: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远洋力量依旧不足,哪怕是印尼都能封锁我国航线,别说印度、美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有能力在印度洋部署海上力量。
问:堂主,有个问题困惑很久,为什么同样有工业体系,苏联和东欧会由于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和经济性,导致工业能力在开放市场后被轻松冲垮,被外国产品占领。反观我国为何没在改革开放后被外来产品冲垮,反而在90年代就实现了工业品出口量大于轻工业纺织品,并且可以逐步自我升级?求个详解。
实际上,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我们国内的产品也是大量冲进俄罗斯和东欧市场的,只是说大家薅羊毛薅得太狠了,甚至有直接拿工业酒精灌了就拉到俄罗斯去买,把名声搞倒账了,到最近十来年才挽回了一些。当年的暴富神话这样的可不少,比如说倒腾库存罐头换客机的牟其中,那当年也是中国首富哦,吹的航天牛逼那比马斯克大多了,直追贾布斯。
苏联经济转型时甚至曾计划要用500天完成改革……你能想象么?是真不怕步子大了扯到蛋。俄国人转型这么激进,唯一的结果就是自己的经济全面崩溃,工厂直接停产、商店断货,于是就没救了。
我国实际上并不是立刻完全开放的,而是国家管制下的贸易,控制了进口成品的规模,哪怕进口也宁肯进口生产线来自己国产化。80年代虽然上马无数电视机生产线,但同时自己还是建设了足够满足供应的彩管生产线,肉好歹是烂在自己锅里。
图:1979年,以前做军用电子设备的四川长虹从日本松下进口了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开始了造彩电的生涯。
而俄罗斯,是直接开放所有进口,就他那点破烂工业怎么可能顶得住欧美倾销,甚至人家加价卖的性价比都吊锤俄罗斯货。毕竟一个破烂伏尔加要卖上万美元,一个高尔夫就几千马克,不傻都知道买啥呗。而我们国内桑塔纳卖很贵的时候,进口雅阁一样因为关税价格更高,那自然冲击不到。
图:我国也不能说没有冲击到,1990年代国企全面困难,尤其是东北企业的大规模破产倒闭下岗,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国进口工业品在性能上淘汰了东北产品。
问:堂主,现在坦克上主动防御系统已经挺成熟,相比地面空中雷达探测环境干净,要是把这套系统移植到轰炸机、预警机上再加大火力,那不是不怕空空导弹,可以横着走了吗?
坦克主动防御系列拦截了对方的导弹火箭弹,弹药是直接被炸碎了,而炸碎了会产生啥?破片满天飞啊。
图:我国GL5系统拦截来袭弹药后的炸点与碎片。来袭弹药被引爆后,因为距离太近,残骸直接打在坦克上。
坦克那是钢筋铁骨,所以打坦克武器破片是没啥用的,追求的是破甲效果,所以炸碎就算成功,反正破片也就蹭掉点漆皮。问题飞机那是薄铝皮,破片一碰就打穿,实际上就起到了导弹战斗部爆炸的效果了,那岂不是自找苦吃?
图:空空导弹本来就用近炸引信,没打算直接命中,而是接近后就炸。这是响尾蛇战斗部爆炸后,在地面形成的破片分布。
实际上空空导弹一般也就是十几米距离近炸引信就引爆了,而这距离比坦克主动防御系统射程还远,人家都不需要你来拦截,主动就炸了。
飞机的主动防御以后还是会有的,但是应该是以射程较远的激光炮为主,扩展自己的反应时间,免得冲到近距离。
图:你说的东西也有,以色列拉菲尔公司下属的MANOR技术分部正在国防部国防研究发展局(DRDD)的支持下开发可用于直升机的Fliker主动防护系统,拦截火箭筒和单兵防空导弹。为了尽量减少爆炸碎片对直升机带来的附带伤害,拉菲尔公司还专门为Fliker设计了一个由先进光学近炸传感器引爆的毁伤机构,它可使拦截点距离被保护的平台尽可能远。
问:未来战机不管是什么类型都在向无人化发展,拿航母来说未来各型无人机比重势必会上升,那么体积不算小的无人机肯定会挤掉有人机,会对战力有影响,那么无人与有人的比例多少合适?有没有必要发展出或者改装两栖攻击舰,专职作为无人机母舰来伴随航母作战?
两栖攻击舰上没有拦阻索,没有弹射器,那这样的情况能用的就是捕食者、彩虹这样的低速长航时无人机,因为他们采用了超大展弦比的机翼,起降速度低才能适应单纯滑跑起降,但是这样的无人机在高强度战场上真的……没啥大用。
图:MQ-9死神这样的长航时无人机生存能力低,只适合低强度对抗环境,比如打打治安战。高强度对抗中,他们很容易就死了。
航母需要的起码是MQ-25或者X-47B这样的无人机,喷气式动力,不大的展弦比,这样的除非垂直起降,不然是必须要依靠拦阻索的,于是直接枪毙了两栖攻击舰。
图:这种方案也有不少,怎么起飞的都有,在90年代火了一阵。
图:无人机航母与冷战中期的小型航母一脉相承,都是在中低强度对抗中承担辅助作战任务。比如说发展一型不到1万吨级的无人机航母,承担广域侦察与监视任务,可以极大提升海外低强度、低烈度行动中的情报能力,《战狼2》那种任务就很合适,而且船也不贵。
对战力其实影响也不算大,因为传统结构里面本身就有很大比例的非战斗机,比如S-3、A-6、EA-6都是,只是冷战结束后需求降低,为了省钱才搞了全大黄蜂体制。以后无人机换掉大黄蜂,跟F-35搭配,那战力比大黄蜂恐怕还是强不少的。
图:美国的5000吨无人机航母方案,计划搭载4架大型无人机、2架直升机、47架小型无人机。不过美国造船费用高,所以还在犹豫,我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个部署无人机航母的国家。
问:堂主,现如今不论是单兵导弹还是火箭弹,似乎发射器的死重是不可避免的,为何不能像以前的107火箭弹一样,研制个可以单独发射的弹体呢?这样只要给每个士兵发个制导模块,单兵负重不就轻了许多?
单独发射的弹体,那请问你能扛在肩膀上发射么?不带筒子,你这个弹体平时装在哪儿?不怕磕坏了么?
图:哪怕游击队发射火箭弹也需要一个铁架子,直接放地上发射的话,这精度就没法看了。
带发射筒就是为了携行发射的方便性,携行的时候防潮防晒防磕碰,免得到了战场已经坏了;发射的时候直接上肩就行了,不用躲得远远的躲避尾焰,这些都是属于无法取代的刚需。
图:40火箭筒的备份弹倒是没有筒子,但也得用专门的背带带着,而且不能碰。实际长途携带时,副射手也是有箱子携带。
现在不需要发射器的也有了,美国的PIKE导弹只有40毫米口径,可以直接在M203榴弹发射器里面发射,不过包装还是需要保护箱或者保护筒,只是可以比发射筒轻一点。同样像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配发制导火箭弹,发射不需要筒子有炮管,那也还得有个封装用的保护筒子。
图: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射的矛头导弹,不需要专用发射工具,但需要专用包装箱,不然破坏了算谁的。
而且这俩都是利用现有武器的身管来发射,本身发射筒这个需求也是刚需省不掉,只是不是比较轻便但是只能一次性的,而是换成相对比较重但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图:真要说臃肿沉重,反坦克导弹才是。除了发射架和瞄准具,导弹包装箱体积重量也很大,使得携带困难。但是没办法,还得用。
问:我曾看到一本书中说,战场上交战双方就是在不断犯错,哪一方犯的错少一些赢的可能就更大。这个观点挺少见的,堂主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
战场是不透明的,所以做决策时候设想的情况未必是真实的情况。比如说威灵顿的部队在山脊线上后撤,那不是因为他们被打垮了,而是要占领更好的阵地。拿破仑看到远处的部队也不是他以为的格鲁希,而是布吕歇尔。
图:在一片混乱的战场上,尤其是对远处,根本看不清旗帜属于哪个部队。一般认为,古代指挥官可以靠旗帜直接指挥的部队上限是5000人,再多就只能分派方面指挥官。
在另一方面,命令的执行又存在时间延迟的问题,以前还得靠骑马的传令兵,这些传令兵可能路上被打死,也可能崴了马蹄耽误了时间,所以等命令开始执行的时候,战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可能下令的时候我军在撤退,指挥官要后备队去堵住,结果到了却是在反攻了,命令和需求完全两回事。
图:从左下方的比例尺看,滑铁卢战役的战场范围超过20英里,也就是32公里。这么大的范围不要说无法直接观察,从中心向两侧派出的传令兵就得跑十几公里,骑马也要15分钟以上。
这时候一是要看运气,看谁犯错少,而是看谁的纠错机制强,也就是第一线指挥官素质高,主动性强,能灵活的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不拘泥于命令的执行任务了。
图:《孙子兵法·形篇》说,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这和你的问题完全对应,那个说法是对的。
图:秦赵长平之战中,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4月,秦将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因赵军连败,7月赵将廉颇率军败退至丹河东岸,修筑壁垒,自此固守不战。同月赵括率20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廉颇为将时,秦军怎么都无法获胜,这就是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的高糖大皇,再拜。爱武必爱污,就不知道那些健身房的肌肉男和特种兵的体能训练理论上差别在哪呢?
特种兵不需要那么大的肌肉量,因为体重大对于跑跳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对膝盖和脚踝是大杀器。肌肉量太高,脂肪含量太低也不利于游泳,不能长距离行军,不耐寒。
图:军队体能训练以耐力为主,比如俯卧撑一次做几百个,毕竟上了战场之后机动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格斗反而是极少数。健身房健体、健美以肌肉体积训练为主,体现在训练动作上,就是每组8-12次,连续4-5组。再者军队训练以复合动作为主,一个动作需要用到很多块肌肉。健身房以孤立训练为主,一个动作只练一块肌肉。
问:堂主,求解答。为什么说高卢鸡的“阵风”比我兔的“飞鲨”厉害,最大的差距是否还是发动机?
主要问题是飞机自身,飞鲨本身设计太老了,还是苏联80年代初期的飞机基础上换设备搞出来的,各方面都太老。而换的设备也太老了,还是歼-11B水平,机械扫描雷达、联合式航电而已。
问:尊敬的唐长老,看到有些客机或运输机有两个一模一样像方向舵一样的东西,而且在起降阶段,正副驾驶同时操作这两个操纵盘。请问这两个操纵盘的功能相同吗?如果其中一个只是备份,又用不着同时操作啊!
同时操作不是一起搬,很多时候副驾驶是在拉发动机的油门杆为主。
图:A380的驾驶舱。两人有相同的操作设备,毕竟长时间飞行时驾驶员要轮流休息,每个人都要能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所有工作。起降时同时操作,可以让副驾驶(很多时候是学员)熟悉最危险阶段的操作。至于指令冲突到不用担心,就像教练机一样,正驾驶(教官)的权限更高,冲突时听它的,切掉副驾驶(学员)的指令。
问:堂主,最近我军新曝光了瞄准镜。一款好的瞄准镜,除了抗摔抗砸密封好成像好以外,还需要什么要素吗,通常需要怎样的加工才能做到?
还需要加里面加上分划线,要求分划线也坚固结实。还有现在很多可调的瞄准镜,变焦变倍设计也很复杂。当然能做得好工业级的镜头,造个瞄准镜真不是大问题。
问:堂主能否讲下为啥鬼怪的J-79是有个大倾角安装在机身的,这不会让飞机偏轴吗,为什么不像F-15那样平行于机身安装?
这是为了起飞的时候能有推力向下分量帮着起来,鬼怪毕竟是舰载机出身。
图:滑行阶段的鬼怪,发动机喷口明显冲下。这样还有利于气流避开尾椎下表面和水平尾翼,减少烧蚀。
问:我们手机上日常的导航地图据说是做了数据偏移处理,数据坐标作为军用载入火炮火控系统精度还不够。那么以美军m777火炮为参考,满足火炮射击地图数据需要达到什么精度,美军能直接用谷歌地图引导火炮射击吗?
工业部门就能直接买高精度的定位地图,谷歌地图不够看的,美军自己更不用说了。不过要是二战或是越战水平,那凑合也够用了。
问:前段时间很火的我国光学瞄准镜话题!突然想到枪上的激光灯,光到哪打哪这个不是很好嘛,为啥现在部队上用的不多?
因为这个别人也能看到自己被瞄准了,会暴露射手的……内红点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外红点了。
图:激光瞄准镜大多用于手枪、冲锋枪,使用场景以建筑物内战斗为主,这是因为激光要照射到目标上再反射回来,被射手观察到才起作用。距离近还好说,距离远的话,需要的发射功率就太大了。警察以建筑物内战斗为主,而军队虽然强调巷战,但主要还是野战,要打几百米外的目标。
问:堂主,飞机雷达罩的颜色是材料本身的颜色,还是喷漆后的颜色,喷漆层会不会对雷达的性能造成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