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印度莫迪政府强推“新公民法”的背后,是通过民粹主义转移国内经济问题的矛盾。
1. 莫迪是靠经济承诺上台的,上台后靠巨额投资和负债印度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今年以来印度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莫迪政府的支持率也迅速下滑。
2.印度经济下行,退出了RCEP导致印度失去了对外的经济增量,莫迪只能动国内的存量。但是印度没有完成土改导致不能向农村转移矛盾,没有建立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导致不能让中央集中财力进行战略投资,而莫迪又不能动印度的种姓和阶级,只好把矛头对着国内的民族矛盾。
3.激化国内矛盾有利于莫迪政府和人民党,一是可以避免民众把经济下行的问题归结于莫迪政府,二是印度穆斯林的不理智行为会为经济下行背锅,三是印度大党未来反对人民党会站在大部分民众的对立面,有利于人民党的选情。
4.莫迪在新公民法背后推动的是印度与印度教的一体化,使得印度成为全球印度教徒的祖国,莫迪可以打着印度教民族主义去干涉他国内政。
5.日本和孟加拉国取消对印度的访问,是因为印度推行印度教民族主义将干涉他国内政,孟加拉国和东盟十国都在其干涉范围内。
6.莫迪动用民粹主义转移危机对自己的支持率有帮助,但是对印度的地缘外交以及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利,将导致印度向俄美靠拢,而周边的国家会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外交与经贸合作以应对印度的威胁。
1. 未来一旦印度国内选情出现问题,莫迪也可以随时随刻诉诸于武力(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
2.随着大印度主义的推行,印度去捏软柿子,我们与印度的矛盾将大幅化解,而且在调节印度与其他国家的矛盾的过程中使得中印关系密切。
1.(2019年12月15日,印度爆发反对“新公民法”骚乱)虽然这只是针对地方性移民的一部法律,但是其中对穆斯林的歧视以及背后推动印度与印度教的一体化,迅速加深了印度境内穆斯林群众的担忧,恐惧未来印度政府甚至会将穆斯林排除在国籍之外。说起来,印度有近两亿的穆斯林,在近期印度经济不好的情况下,莫迪如此强推这个可能导致国内民众分裂的法律的背后,是经济问题。
2.莫迪是靠着经济许诺上台的,自其上台以后,有点类似于中国的08年,靠着巨额的投资与负债,印度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也获得了民众的强烈支持。但是,债务驱动的发展都是虚胖的。自今年以来,印度经济的隐患开始暴露,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三季度GDP增长率腰斩为4.5%,创下了莫迪上台以来的最低水平,使得莫迪及其人民党的曾经爆表的支持率也开始迅速下滑。
3.考虑到日前印度在最后时刻退出了RCEP,这意味着对外经济增长的增量没有了,莫迪就只能从存量角度动脑子了。可惜,印度不是中国,一没有完成土改,很难通过向农村转移矛盾的方式解决危机,二没有建立分税制和转移支付以理顺央地关系,让中央可以集中财力进行战略领域投资。这就使得莫迪只能通过非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不过,考虑到莫迪既没有胆量去打破印度的种姓与阶级,也没有勇气去对各个地方势力去整合,因此,就只能把矛头指向国内的民族矛盾了。
4.对于莫迪来说,激化国内的民族矛盾,反而有利于他的人民党。新公民法的冲突,一方面可以转移经济下行的矛盾,避免民众把矛头指向莫迪政府,另一方面印度穆斯林群众的不冷静行为,也会使得莫迪政府的经济下行有了替罪羔羊。更巧妙的是,莫迪此举有可能会诱导印度国大党本着“反对执政党”的思路,直接站在了印度80%民众的对立面上,轻松化解人民党一度岌岌可危的选情。
5.而且,莫迪利用民粹不仅可以向国内转移危机,更可以拥有足够多的的借口,随时随地的向海外转移危机。因为新公民法将使得印度成为全球印度教徒的祖国,未来任何信仰印度教的人都可以随时成为印度人。这也意味着,未来莫迪将可以高举印度教民族主义去干涉他国内政,从周边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到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6.未来一旦印度国内选情出现问题,莫迪也可以随时随刻诉诸于武力,就像今年印度地方选举之前,莫迪就制造借口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打了一仗。而这也是孟加拉国和日本先后取消了对印度的访问的原因。对于印度的邻居孟加拉国来说,法律的通过意味着未来莫迪有足够的借口干涉孟加拉内政,同样,对于安倍来说,日本最重要的市场东盟国家也将处于印度的干涉范围之内,决不能此时访问,否则是变相给莫迪的政策站台。
7.不过,莫迪此举虽然能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支持率,但是民粹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随着国内骚乱,印度经济整体上必然要受到冲击,不仅影响本国经济与投资者的信心,也会影响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而且,随着未来印度以保护国民为由干涉他国内政以及跨境打击恐怖主义等措施,虽然印度民众会在印度崛起的过程中享受到自豪感,但印度的地缘外交将会迅速恶化。
8.而对外的干涉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下滑,必然会使得印度这个不结盟运动创始国打破不结盟,外交上迅速向美俄靠拢,以追求更多的大国外交协作。这意味着被民粹主义和大印度主义威胁之下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必然要进一步寻求除美俄印之外的第四方力量作为制衡,这又会推着大量的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积极寻求与东方大国的外交与经贸合作。而且,随着大印度主义的推行,有了出气筒的印度不会再像洞朗那样撞一头包,而会去捏那些软柿子,我们跟印度的矛盾将会大幅化解。甚至我们在调节印度与他国矛盾的过程中,由于有大量的筹码,反而会使得我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9.说起来,这一场百年未有之变局的背后,就是全球民粹主义的迸发,各国的外交政策都变得不理智,此时只要我们自己控制好经济,遏制住民粹,走好自己的路,就是遍地的机会。看着特朗普带动美国转向民粹之后,欧洲的法德意、亚洲的日韩新,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都突然变脸主动与我们交好;同样,随着埃尔多安带动土耳其拥抱民粹之后,受冲击的中东王爷和中亚国家也都坚定站在我们这一边。
@Balance:当年的美国借助德国民粹二战后问鼎世界。
@张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第四步?前三依次是什么?求科普:土地改革,财税改革,和转移支付?
@明公:1、土改工业化,2、改开产业化,3税改体系化
@苟住等我出帽子:民粹就是莫迪的夜壶,哪儿出问题了就端出来稳定选情。不过莫迪的民族是“印度教”民族,利用宗教联结群众,这可是相当有风险的。
@明公: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他只能这么选,只是说,一方面莫迪的改革速度慢了些,另一方面国际局势没有给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LT:国内,经济周期影响企业运行,经济下行压力大时候,各种小弱企业暴露出大量问题。国际上,经济下行压力大时,顶不住的国家就会政策走样。一样的道理。
1.莫迪:莫迪在2001年至2014年间于古吉拉特邦担任第一部长。2002年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系列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教派对抗暴力事件,持续时间两个月,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自2月27日穆斯林针对印度教徒带有攻击性的高德拉(Godhra)火车燃烧事件发生以后,印度教徒对穆斯林展开了屠杀。莫迪领导的政府被指没能有效地采取措施制止冲突,更导致他于2005年申请美国外交签证时被拒签。直到2014年当选总统,奥巴马政府才收回拒签的决定。
莫迪有较深厚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印度教国族主义倾向,认为学习中国崛起的工业化是印度要学的道路。
2. 经济民族主义:又称经济爱国主义或经济民粹主义,是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倾向于支持更大程度的政府干预和反对过度依赖市场机制。经济民族主义是对国内企业或产品实行保护,阻碍外国公司并购本国企业及进口外国产品的一种行为,其指导思想是,经济活动要为而且应该为国家建设的大目标或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
3.印度教:印度教有十亿信徒,其中的九亿居住在印度,仅次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印度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约占印度13亿人口中的79.5%。其他印度教信徒人口较多的国家有尼泊尔(2300万人)、孟加拉(1500万人)以及印尼的巴厘岛(330万人)。
世界印度教大同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组织,是印度教各派别的联合体,由国民志愿服务团领袖高瓦克创立于1964年。该组织经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机构庞杂的宗教联合组织,有100多个派别和51个指导委员会,与30多个国家的印度教徒都有联系。
印度教具有强烈的封闭特色,不鼓励印度人移民海外,也不鼓励外国人入籍印度;印度人生来即被视为印度教徒,外国人则不被视为印度教徒;没有后天加入印度教的观念,也没有叛教的观念。
4.印度种姓制度: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印度教徒只可吃婆罗门和与他同一种姓的人的食物。由牛油煮的食物任何种姓也可食。在进食前会专门洗澡,素食戒酒者也比食肉的地位高。
5.印度—美国:根据布什总统和奥巴马,联合国已经表明住印度的核心国家的利益,并承认未决问题。通过技术分享,例如增加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在全球安全事项,包括印度在决策上的事项的全球管理(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升级表示在贸易和投资论坛(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接纳入多边出口管制制度(导弹技术管制制度,瓦塞纳尔安排,澳大利亚集团) 和支持核供应国集团,已经成为了许多增进美国–印度关系的关键里程碑。
2016年,美国和印度签署了《物流交换协定备忘录》,同意互用对方军事基地,成为了防御合作伙伴。
2018年9月,印美外长及防长举行首次“2+2”对话,签署《通讯兼容与安全协议》,推动印美军事装备实现通信联通,为美国向印出口先进通讯安全设备铺平了道路。
2019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印太战略报告》,明确将印度定位为“主要防务伙伴”,并冠以“独有地位”的殊荣,描绘了华盛顿欲将美印关系提升至“等同于最亲密盟友和伙伴关系”的愿景。
6.印度—俄国: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认识到印度仍为俄罗斯在南亚的主要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核合作、军事防务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印俄贸易呈发展趋势,2015年的双边贸易额为80亿美元,双方的目标是要在2025年让印俄贸易提高到300亿美元。印度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农产品,药品,化学品及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俄罗斯主要对印度出口军火,矿石,燃料,民用核能等。
1993年1月,两国签署了《印俄友好条约》。1997年,正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俄国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建立俄中印战略三角关系的倡议。2000年印俄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7月,印俄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举行“因陀罗-2016”联合军演。12月,印俄第九次“因陀罗”海上军演在孟加拉湾举行。
2017年6月,莫迪前往俄罗斯,出席第21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庆祝印俄建交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