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事,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这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过往获奖者有袁隆平、屠呦呦等著名科学家,还有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国家战略工程。今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花落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云这样的民营科技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进入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获奖名单,其背后是国家科技体系正在与民营企业形成合力,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正在转化为领先世界的科技实力。
科技投入不是一朝一夕,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大多投入半生精力,寻得人类科学的某项突破。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企业也在以十年为周期投入技术研发,这是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周期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突破。
2019年双11,阿里核心系统100%运行在阿里云公共云上,阿里云顺利应对了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
为什么阿里云获奖值得关注?
阿里云“面对突变型峰值服务的云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变型峰值常见于“春运抢票”、“秒杀”以及“春晚”、“双11”、“跨年”等大型场景,是全球技术行业面临的典型技术难题。
通过十多年的战略技术投入,阿里云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并在多个大型活动上提供技术服务。
2015年春运售票高峰,12306将75%的余票查询业务切换到了阿里云上,从而缓解了春运网络购票压力;
2019年双11,阿里核心系统更是100%上云,实现订单创建峰值达到54.4万笔/秒,是2009年第一次双11的1360倍,是国际零售支付网络之王Visa峰值处理量的8倍有余。平稳有序地刷新了人类的技术新记录。
以前,每年春运全国各地都要这样买票
阿里云的技术,正是在实际环境中不断打磨、调试、修正,才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系统性难题提出创新的技术方案。
此次获得国家科技奖的两大技术,源自十年技术战略投入并广泛服务于数亿国民,走出了一条从技术创新突破、到市场循环验证的阿里特色技术创新之路。
每一次技术创新,背后是科研人员的勤勉耕耘和敏锐的技术战略眼光。
不久前,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开创民营企业的科技专家成为两院院士的先河,引发热议。
王坚是阿里云创始人。十年前,他带领团队构建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彼时,云计算还鲜有人提起。
时至今日,云计算已成为众人皆知、必不可少的数字基础设施,而阿里云正是凭借十年的技术探索和积累,一举打破美国科技公司的垄断,与亚马逊AWS、微软云稳居云计算世界前三强,成为中国公司在云领域的一面旗帜。
回顾阿里巴巴技术史,更可见其技术投入的战略前瞻性:2009年决议战略研发云计算突破世界级技术难题,十年后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获得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首个科技进步特等奖;2010年战略投入云数据库研发,十年后Ocaenbase数据库成为全球性能最强数据库;2009年开启天猫双11技术研发,十年后阿里云获得2项最高国家科技奖,主持研发飞天的王坚博士当选为国家工程院院士。
经过十年投入,如今阿里已经是全面布局的全球顶级科技公司
在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是唯一一家研发人员占比一半以上的公司。在六万余位科学家、工程师中,有10多位IEEE 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是顶级科学人才数量最多的中国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不断登上国家最高科技殿堂,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加入到国家科技创新的大潮中:全国工商联今年年中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民企500强的研发人员占比、研发强度两项指标整体均呈上涨趋势。
事实上,推进民营企业的技术融通创新,是国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手段。
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既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也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往往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形成了创新的技术方案。在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往往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人员进入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屡见不鲜。
阿里云在历年双11中持续经受全球互联网最极限的挑战,打造出世界级的技术
这也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在2019年1月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就作出明确要求,要特别关注民营企业的工程科技专家。王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便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结果。
而如今,阿里云又历史性地同时斩获两大国家科技奖,充分说明了国家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进程逐步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