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张维为: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经济保卫战|2020-03-04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既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打好这场伟大的经济保卫战。这是一场战斗,是一场我们都身处其中的战斗。迄今我们都应该肩并肩地站在一起,一起战斗。我们有信心保持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有能力打好中国经济保卫战,胜利后的中国一定更加精彩!

 

3月3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47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东方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的研究员邵宇,共同讨论如何做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既把防控做好,同时又兼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打好这场经济保卫战。

 

为响应防疫号召,本期节目为现场无观众录制。观视频工作室获得授权整理并刊发张维为老师本期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过去的一个来月,真是惊心动魄,也有点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是因为如果没有党中央及时做出战“疫”的决定和一系列断然的举措,那可能出现的是三个武汉危机、五个武汉危机,疫情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中央整体战略已经奏效,局势明显好转,湖北外的多数省份已开始边防控疫情,边复工复产。中国经济保卫战的这个大幕已经徐徐拉开。

 

为什么讲眼花缭乱?因为有各种各样目不暇接的变化,中国整个战“疫”局势的变化,不久前还是严防死守、处处设卡,连一些在逃犯也感到无处可藏而选择自首投降;但这几天画风突变,“防人”变成“抢人”,复工复产的“抢人”。

 

打响“抢人”第一枪的应该是浙江和广东。杭州市包下了三列高铁,迎接来自贵州、河南、四川三地的上千名复工人员免费返回杭州。义乌派出大巴前往云南、贵州、安徽等地,接回企业复工人员。除政府外,一些企业也加入了包机接员工返岗,南航、东航、厦航等很多航空公司都相继为复工专门定制了包机服务。

 

 

中国抗疫战局的变化背后是中国模式的一些特点。中国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不断完善的巨大空间,但就现在这个水平,它也经得起国际比较。比如中国模式的特点之一是比较“有为的政府”。我们特有的党政体制解决了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盘散沙”问题,也解决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所描述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软政府”困境,我们的党政体系发挥的主导作用在这次战“疫”中比比皆是,现在的复工复产也是这样。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有三个引擎,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类企业,其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更是非常独特,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是个超大型的国家,大致等于100个普通欧洲国家的人口之和,我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只有“一方”,没有“八方”。

 

另外地方政府之间的良性竞争,也一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各个地方政府的表现,中央看在眼里,老百姓也看在心里,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这次复工复产做得最好最快的是浙江和广东,它们也是中国最早对疫情启动一级响应的省份。

 

还有中国模式最大的特点,“实事求是”的理念,中国的迅速崛起主要靠这个理念,违背这个理念,我们就遭受挫折,遵循这个理念,我们就走向胜利。这次疫情突发之际,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精神,果断地决定封城,同时打响武汉保卫战,全国各地启动一级响应。没有这样的举措,就不可能有今天整体局面的改观。

 

现在中央又本着同样的精神,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按风险级别,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在低风险地区,要外防输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在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防控疫情的工作。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既要做好疫情防控,也要打好这场伟大的经济保卫战,这对各级地方政府又是一场新的大考。我相信在中国模式下,一批优秀的地方政府和一批优秀的地方干部会脱颖而出。

 

中国这次由于疫情而造成的“经济停摆”,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但总体上是两种:一种是唱衰中国经济的偏执狂,希望与中国经济“脱钩”、鼓噪“中国崩溃论”,但这次附和者似乎比过去少一些;另一种是多数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观点,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困难是暂时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种经济活动的推迟,而不是经济活动的脱轨。世界银行也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好,都是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具有非常强的韧性,中国的政策空间非常充足。

 

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呢?从短期来看,特别是服务业。春节长假本来是服务业的黄金季,餐饮、旅游、交通、电影院线等等,这次都受到重大影响。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此时此刻确实是艰难时刻,但我觉得真的要努力挺住。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和市场一定会有强烈的反弹,2003年非典也经历这么一个过程。马云讲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多数人倒在“明天晚上”,在“明天晚上”就放弃了。从宏观大局、长时段来看,中国经济的特点,总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最后全国都会亮起来。

 

中国人在危机中,永远能看到机遇,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次疫情之后,中国经济会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说分级诊疗、远程诊疗、远程办公、远程课堂、智慧城市、健康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医药、生物制药、健身养生、文化消费等等,都很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一般人谈经济,多数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切入,或者从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切入,这些都有道理,但我今天想换一个视角,从中国领导人对经济发展大思路的角度出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今年1月的时候,我去了达沃斯和日内瓦参加会议,至少在两个场合,西方的学者和企业家要我谈谈习近平主席的经济思想。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习主席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三点,第一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第二点是“质量、质量、质量”;第三点“拥抱新技术革命”。这三点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正在展开的中国经济保卫战。

 

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也就是以人民整体和长远利益为依归,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覆盖人的生命的全周期,增强人民扎扎实实的获得感。西方学者当时问我说,这和西方国家发展理念有什么差别?我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西方国家今天更多的是“以选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

 

比如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率,一般是55%左右,也就是100个有资格的选民,只有55个人去投票。这意味着你只要确保能够赢得这55个投票人当中的51%,就稳操胜券了,也就是二十八九票,这就叫少数人的民主。

 

去年美国政府对中国和欧洲同时开征钢铝税,从我们的研判来看,这对美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弊大于利,因为钢铝是中间产品,有许多上下游企业都需要使用它,我们判断在美国受益者与受损者的比率大概1:4,但这不妨碍美国总统坚持征这个税,因为他需要的是关键少数的票,他需要他的票仓,也就是所谓美国的“铁锈地带”这关键少数群体的票源。只要这些人能够投他的票就够了,非关键地区、非关键票源、非关键群体对他是无所谓的。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讲“以人民为中心”,指得非常明确,就是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有好处。

 

 

这次疫情之后,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我想公共卫生、医疗医药、生态建设等等都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例,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短板需要补。中国有2000多个县、有400多个地市州,这些年那儿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城市建设都有很大的改观,但医疗体系还不健全、设备还不到位、医生护士人数也不足以应对整个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和医疗健康的需要。所以这个领域的建设,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国家发展战略投资基金”,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推动。这样的基金可以由央行、财政提供初始资本金,来引领社会资本参与,通过专业化的运营来做。这种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长期的战略性的投资,不仅能够直接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而且能够产生长期的、巨大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是“质量、质量、质量”,把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转移到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些年我们一直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消费升级产生的各种需求。这次战“疫”中,很多人都体验到了网上预约、分级诊疗、网上诊疗这样一种新形式的医疗,提升了很多人诊疗的体验。这些领域内孕育着大量的机遇,可以提升品质,扩大服务。另外,这次长假中,网游、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短视频、长视频、在线零售、物流快递等等,我估计都会继续比较强势地增长。当然,最终是大浪淘沙,品质好的产品、品质好的业态将胜出。

 

这次疫情使房地产遭受重创,但我个人觉得这次十多亿人超长时间的“宅生活”,使大家对住房品质的感触良多,整个社会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估计会大增。我们一般把房地产归类为传统产业,但一旦房地产能够和新材料、新科技、新设计、新物业服务、新居住理念等等联系在一起,谁能说这个传统产业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呢?

 

第三就是“拥抱新技术革命”。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让新技术革命引领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国今天已经走在了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前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的国家。我们上个星期录制《这就是中国》,同时连线纽约,也连线武汉方舱医院,结果武汉方舱医院的WIFI信号比纽约好很多,这就是一个证明。

 

这次战“疫”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上海为例,这个城市实施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及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在这次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网通办”指的是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各种各样的证件,“一网统管”则把整个城市的交通、治安、环保、急救、生产、市场等等,集聚到一个平台下共联共享,为精准防控疫情、精准推动复工复产做出了贡献。

 

 

可以预期,中国这个“智慧城市”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智慧”可以涵盖一切,智慧行政、智慧医院、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住宅、智慧物业、智慧餐饮等等,总之,我们只要用心去做,这次疫情一定可以坏事变好事,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就是“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使中国的新技术革命更上一层楼,使整个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更上一层楼。

 

这次突如其来的中国经济“停摆”,反倒是进一步加深了外部世界对中国在世界供应链中所处的关键地位无法撼动的认知。很多人发现没有中国,西方国家奢侈品商店几乎空无一人,许多酒店门可罗雀,顾客无法买到新款的iPhone手机;没有中国,许多国家的车企纷纷推迟生产甚至暂停生产;没有中国澳洲的龙虾卖不掉了,日本人爱吃的拉面变味了,因为没有了中国大蒜;没有中国,美国人发现抗生素都要断供了。顺便说一句,你抗生素都是中国提供的,你还要打什么贸易战?

 

正如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经济学家本·梅所坦率承认,他说:“很明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已成为一个更具主导地位的参与者。其实,在过去10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低估自己。

 

这次疫情还使外部世界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什么叫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责任。我们看到在危机面前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和战斗精神,看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看到整个中国社会井然有序,百姓家底殷实,各种物质供应充沛。我们懂得了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公共安全危机,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对中国自己国民负责,对外国企业负责,对世界人民负责。

 

当然,我们还松懈不得,我们的疫情防控总体战和阻击战还没有取得全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全球疫情将如何演变、这些演变将如何影响中国和世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密切跟踪、分析并做出新的抉择。

 

总之,我们有信心保持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有能力打好中国经济保卫战,有希望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都更上一层楼。曙光就在前面,胜利后的中国一定更加精彩!(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张维为:疫情防控中的中国经济保卫战|2020-03-0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