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说过075的2号舰已经下水的图片虽然是模拟现场,但是2号舰的下水日期确实在日益临近。这话音还没落,从现场来看,2号舰大概率一周之内就会下水。甚至实际速度还可能更快。真正的出坞日期,无非是在等待最后的航行警告。说几天之内就要出坞,主要是现在从30万吨级干船坞的正面来看,2号舰已经全部完成了全舰上下的涂装,和在坞门口南侧舾装中的一号舰处于90度对头相望的状态。有2艘4万吨级的两栖大舰摆在那里,这在当前全球也是比较罕见的“大场面”。从现场来看,处于干船坞内的2号舰的甲板水平面,似乎仅仅比在外面漂浮的1号舰的甲板平面的高度稍微低一些。因此判断目前干船坞内部还没有开始注水。不过也有说法是昨天夜间,干船坞内部已经开始逐步注水。 因此2号舰目前的状态,就应该说是已经在“下水”了。对在现代化干船坞内建造的大型舰艇和船舶来说,船坞注水就已经算是被记录的下水日期。而现代造船造舰,一般在干船坞内注水到一定的高度,和外界的高潮水位线基本平齐以后,会关闭船坞门底下的注水阀门,此时坞门也不打开。用大约24小时的时间,检查在坞内下水的舰船是否可以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也会仔细检查水线以下有没有焊缝密封不严;特别是轴系有没有渗水超标的情况。对成熟高效的造船技术来说,出现船壳明显渗漏的概率不大。但是像大轴套漏水或者一些通海阀渗漏的现象,在造船技术逐步二把刀的国家,还是有的。比如大不列颠的女王号航母就是出了名的每天从大轴套的缝隙中灌入海水十几吨,必须24小时不间断的往外抽水,才不至于出现舰尾下沉。当然如此低级的技术失误, 在谁谁家的一流船厂是根本不存在的现象。但是各类大舰出坞前,测量静态的漂浮平衡和观察内部是否有渗漏仍然是必须的步骤。就算国产翘头的下水出坞,也是在船坞注水后静态观察了24小时之后,等第二天的高潮水位才正式出坞。虽然目前这个干船坞是位于市内,但是由于距离外洋并不远,因此坞外的水位每天的潮差仍然在1.5米以上,坞内注水和出坞也必须趁当天的高潮水位进行。因此如果目前的2号坞注满了水,那么2号舰甲板的高度甚至会比1号舰还要高一些。这是因为1号舰已经舾装施工了半年多,内部的自重已经明显大于下水期间的同型号新船。不过对两栖攻击舰这种干舷高度比正规航母还高,吃水深度相对占据全舰高度并算不大的船型来说,一般会在出坞前注入几千吨的压舱水。因此2号舰出坞后的水线高度并不会对比1号舰高出太多。 按照去年末1号舰的下水速率,那么目前状态的2号舰应该更快的下水。之所以还没有出坞,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干船坞外的3个深水泊位目前都被新船占据。如果不是12万吨级的新下水民船给2 号舰腾出出坞后的舾装位置,那么肯定就是在1号舰身后的8号大山赶快腾出地方。好在 8号大山的舾装已经接近尾声,马上服役让位问题应该不大。这样前几天的1号2号舰并排舾装的模拟场景就成真了。不过这也再次显示出,市内船厂的舾装位置确实太紧张,而皮革厂专门挖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大半个平方公里面积的舾装新港池也就可以理解了。事实上,目前这个室内船厂西侧岸线的产品也出现了堆积现象。其中一个原因是外贸出口大舰因为众所周知的因素,外方暂时无法组织合格舰员来接舰。 而西侧岸线的舾装泊位的深度,也未必可以停靠和东侧舾装岸线一样的巨型军舰。这也是今后要整体往市外搬迁的一个原因。不过现阶段还是以加速生产为主。说到加速生产,就必须提到现在大家都十分关心的3号舰的龙骨段什么时候入坞。其实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原本3号舰有条件早早的和去年1号舰2号舰同坞建造期间一样,在2号舰下水前就可以在原先1号舰的建造位置,也就是干船坞的北半侧提前入坞合拢。不过这必然需要在2号舰下水的过程中,建造到一半的3号舰,也需要中途漂起然后2次落墩。去年1号舰下水时,现在的2号舰就有这个过程。 但是这么做其实会影响后续生产的精度。毕竟如此大吨位的舰体,二次落墩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还要中途做好防水。2艘巨舰同时坞内施工,吊装准备区面积也不够,会相互干扰生产进度。因此大概率从3号舰开始,就改为等前一艘彻底建成出坞后,再让后续舰的龙骨墩入坞,一次只生产一艘。综合坞期反倒不会比同时生产2艘时间更长。前一阵已经公开报道,该船厂的办公室人员都已经上船帮助布设电缆,可见2号舰和其他后续舰的进度并没有被拖延。 还有个新说法,说几乎所有的配套单位,已经把相关设备早早的全部运到了船厂,只等几个船壳全部下水后,准备“一哄而上”,一年内突击舾装完几艘的规模。因此巨大的075,今后的平均速度,就是每半年下水一艘,再半年服役一艘。5年内交付8到10艘真的不是梦。不过不远处的皮革厂会说,在5年上满一大桌的硬菜,还要看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