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解放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激发内需市场是走出危机的方法。
分析:
1、德国30年前走出广场协定的陷阱,除了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周期外,还靠着在周期内利用外交实现东西德统一之后,对东德进行大开发,解放东德的劳动力、开发新内需市场,解决了汇率升值、出口受阻、货币增发、资本过剩等问题,推动产业升级、产能转移,经济迅速发展。
2、日本广场协定之后,只实行积极地货币政策,根本没有解决汇率的问题、货币增发导致的资本过剩,导致货币在股市和楼市空转,产生巨大的泡沫。
3、20年前,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停滞时,我们也面临着出口受阻的困境,但是我们凭借着西部大开发,掀起城镇化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开发新的内需市场,税制改革等,实现转移支付,又凭借WTO承接美日的产能,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结论:
1、凭借着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迸发的内需市场是帮助国家走出经济危机的策略。
2、如今面对新的危机,我们五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再一次解放从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已经迸发内需市场,是我们走出这次危机的策略。
3、电商扶贫大有可为。
1、当谈到日本这个曾经全球最强经济体的陨落,索罗斯表示,金融体系的一塌糊涂,让日本工业产出多少,金融体系就丢掉多少,最后输的只剩下了衬衫。
2、广场协议后,德国面临的不仅仅有经济压力,还要面对当时东西两德的国家统一问题,美英法苏四个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对德国联合勒索,在国家统一方面也极尽所能的进行干涉。日本只需要应付在驻扎在冲绳的美国,而德国却要面对安理会五常里面,美英法苏四家的驻军威胁。作为一个无核国家,被四个有核国家联合起来欺负,甚至英法还一度达成共识,要在德国领土上举行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来恐吓,步履之艰难,比当年面对八国联军之大清不堪多让。
3、德国人是怎么做到翻盘的呢?首先,面对德国马克升值和抛售美元的政治压力,德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层层加码的执行,马克升值进两步退一步,升值的幅度非常有限,而且,抛售的美元到了一定程度,就开始控制美元的流出和外海投资,保持外汇的稳定。相比于日本“积极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放水刺激股市和房地产,德国在放了点水之后就开始适度收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愣是没有让房市和股市跟日本一样吹起来泡沫。
4、德日两个二战战败国走了截然相反两条道路的根源,是日本的大藏省经济官员几乎一色从美国镀金回来的,跟中国的河殇派一样,觉得西方的月亮就是圆。而德国这个马克思的故乡,拥有李斯特、屠能、戈森、韦伯、泽尔腾、瓦格纳等一大批西方经济学奠基人,就算被美英法三国联合威逼,面对国内镀金的经济学家拼命鼓吹,也能一边妥协一边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5、当然,不要觉得货币政策是万能的,货币政策本身不会诞生财富,只不过是调整经济周期,如果当年德国只是搞去杠杆,搞不出增量,迟早要被贪婪的美英法三国资本压垮。当年的德国能够从被西方围剿中走出,十余年后就成为了欧盟的火车头,靠的是一系列的“骚操作”。先是宛若当年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利用美苏矛盾(冷战)、美法矛盾(北约)、英法矛盾(欧盟),巧妙的把四巨头的联盟分化瓦解,外交上成功的实现了东西德的统一。
6、而统一后的德国,随即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东部大开发”。德国人交统一团结税,这笔钱德国政府从全国收取之后,重点投向了德国落后的东部地区,不仅大幅提升了工资以及失业津贴、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也为东部地区修建起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东西德彻底打通。
7、本来,德国和日本在签署广场协定之后,都面临巨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导致出口受阻,而随着消费力激增的德国东部市场出现,大量滞销的德国制造拥有了新的市场。而且,德国东部大量的国有和集体资产的混改,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就业,也让德国多年来被迫增发的货币有了去处,不用像日本人钱没地方花,只能跑到美国买买买,也不用进入到房地产和股市里面空转。
可以说,正是通过一场德国版的转移支付和东部大开发,同时解决了汇率升值、出口受阻、货币增发、资本过剩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德国西部地虹吸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得以推动产业升级,德国东部地区承接了西部地区的产能,得以迅速致富。
8、所以,同样被美英法三国逼着签署了广场协定,但是德日两国走了截然相反的两条道路,也是因为德国国内有着大量等待共同富裕的“困难群众“,而且德国上下一致,都认可让先富的西德带着后富的东德实现共同富裕。
9、那一年在紫光阁,面对美国经济衰退、日本经济停滞,中国的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局面,索罗斯向朱总理提问,他最想知道,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得到的第一个回答,是“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10、就在我们向索罗斯解释,提升农民收入和提升农业水平如何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内需的几个月前,“西部大开发”的规划获得全国人大通过,掀起了中国城镇化的改革大潮;而在会谈的几个月后,全国二十几个省份的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全面展开,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
11、凭借着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迸发的内需市场,中国得以率先从2001年的全球衰退中恢复,借助WTO的东风,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从GDP世界第六蹿升为全球老二。这是德国跳出广场协定的秘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的秘密,越是面临危机,越是要东西部的人民携手面对。
关键词:产业链 改革 民意 家电下乡
@苟住等我出帽子:然后建立起欧盟,发行欧洲的货币,整合产业链,对欧洲销售商品….我是不是暗示了什么?
@明公:嗯,疯狂暗示
@海滨小城:时间线有点疑问,我怎么记得废除农业税是温相任上的事儿。在此之前随着农村社会矛盾激化,市面上还流行了一本书,书名类似于《农村状况调查报告》,我翻过几页,都是反映的农民如何被各种明目课以重税不断爆发血泪冲突的
@明公:朱相入局,当年就提出的废除,花了八年时间,得以在2000年在安徽试点,2001年开始全国铺,2005年是全面废止。一个需要十多年才能废掉的东西,看结尾的时间点毫无意义。
@哆哆:索罗斯那么恨中国,为啥还会和我们说自己的看法?
@明公:他以为wto之后中国就会开放金融市场,丫的等了20年都没看到来中国割韭菜的那一天,如果一个妹子答应你约炮了,可是20年了总找各种理由不跟你啪啪啪,你会多恨她?
@小乖:苏联不解体,德国也够呛……
@明公:嗯,撬动的根源就是苏联解体,一环套一环的扣突然就解了,然后还有一系列的交易也可以搞了
@娄嘉亮:一直觉得朱总理为中国跨入新世纪打造的三架马车居功至伟,虽有一些负外部性,但至少两次从危机中拉起来了中国经济。他也抓住了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的闯关,一定程度解决了我们自80年代开始就一直无法解决的国有企业”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的循环,牢牢抓住上游命脉国有,开放中下游市场竞争的思路其实让国有航空母舰成了战略安全的定海神针(虽然也有不少黑历史,无可厚非)。回想当年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死而后已……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从当时的历史看来,这要背负多少历史的担子,恐怕国企改革才应该是他心中的地雷阵吧
@明公:他是一步步从上至下的改革,先解决中央层面的分税制,之后开启国企改革,最后以西部开发为收尾
@小朱:两次大战后的恶性通胀让德国人视财政赤字和通胀如寇仇,强大的民意支持了正确决策的执行。
@明公:”多么痛的领悟”
@长安:家电下乡和反攻什么时候来啊,8月?
@明公:抗过接下来的一波
@Maxwell:德国最大的助攻来自于戈地图
@明公:从地缘政治角度,戈地图跟特大嘴有很大的相似度,只认钱不认地缘…..
@田俊策:第二次解放农村劳动力就是最后一战了吗
@明公:嗯
@渊:所以,三农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一个提供口粮,一个提供市场,最后一个同时提供了劳动力和需求。
1、转移支付: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它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
转移支付是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补助金、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出的一笔款项。这笔款项在西方国家是不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将其称作转移支付,有时也称转让性支付。
(1)政府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福利支出的性质,如社会保险福利津贴、抚恤金、养老金、失业补助、救济金以及各种补助费等;农产品价格补贴也是政府的转移支付。由于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是把国家的财政收入还给个人,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负税收。
(2)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指企业对非赢利组织的赠款或捐款,以及非企业雇员的人身伤害赔偿等等。转移支付在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对保持总需求水平稳定,减轻总需求摆动的幅度和强度,稳定社会经济有积极的作用。通常在萧条来临时,总收入下降,失业增加,政府拨付的社会福利支出也必然增加。这样,可以增强购买力,提高有效需求水平,从而可以抑制或缓解萧条。当经济中出现过度需求时,政府减少转移支付量,可以抑制总需求水平的升高。当然,对于过度膨胀的需求而言,这种抑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3)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上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确定转移支付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一些社会经济指标,如人口、面积等,以及一些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经济活动,如教育、治安等的统一单位开支标准计算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政府收入的差距,以保证各地区的政府能够有效地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为社会提供服务。
2、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
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前,我国做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工作,1994年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后才从西方引进了转移支付的概念。
1995年,我国中央财政开始正式实施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
我国目前仍实行的不是很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尚未明确划分,财政支出的划分与事权是紧密联系的,难以确定标准的收支概念;二是我国的中央财政仍十分困难,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三是既得利益调整的力度过大,困难很大;四是由于体制、经济结构、自然环境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发展能力存在极大差别,致使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地区均衡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五是基础性数据统计、收集有很大难度。
3、西部大开发:
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之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2012年2月,国家发改委官员对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进行解读,明确了战略部署的基本战斗思路。
2019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新疆、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甘肃、云南铅锌、四川钒钛、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基地,青海、新疆钾肥生产基地。四川、内蒙古等地商品粮,新疆优质棉,广西、云南、新疆糖料,云南烟草,四川、贵州名酒,陕西、新疆瓜果,内蒙古畜牧产品等生产加工,在全国进一步发挥独特优势。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也渐成规模。
2020年4月29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关于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谓鼓励类产业企业是指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江西省赣州市,可以比照西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
4、2019年4月8日,《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发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深入推进城市群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强化交通运输网络支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分类引导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