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从书说起:为什么当年欧洲人的火车没有厕所,美国人的却有? |2020-05-18

同学们都知道,余老师每期节目最后都会大声喊出口号: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
 
那么说起工业文化,就一定绕不开一样东西:火车
 
余老师今天为我们带来的,就是沃尔夫冈·希弗尔布德的《铁道之旅》,这本书记述了19世纪火车铁路的发展如何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影响。
 
火车永远改变了人类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概念,大为方便了现代物质生产,同时也进一步影响了我们的文化
 
比如作者举出了例子:欧洲当年的火车被设计成各种隔断的包厢,那就是马车时代留下的理念;
 
而美国的火车承载着拓荒的任务,所以他们不但在火车上造出了厕所,还开起了小卖部……
 
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也同样离不开铁路的发展,尤其是高铁,已经成为整个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
 

那么在高铁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身上又会有着怎样独特的文化印记?

 

余亮:
 
大家好,在下詹天佑,写了《西游戏》,哦不对,是我修了京张铁路,还进了小学课本。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本描写铁路文化的书籍,叫做《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铁路大国、工业大国——德国的作者,他的名字叫做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念起来特别地拗口。
 
但是这本书的中国译者名字很简洁,叫金毅。根据他的自我介绍,他是学人文地理学的,是铁道旅行爱好者,还是一位火车迷
 
说到火车文化,我首先想起了一首诗的名字,叫做时间开始了》,是写在新中国成立一个月之后。
 
中国今天已经是铁路大国和铁路强国,我们不会忘记先辈们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时,我们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大国,我们要把我们的认识,渗透到世界历史当中去,就像高铁渗透到了全世界,我们要站在现在历史的起点上去思考问题。
 
我今天要讲的是,工业化的时间是怎么开始的?是从铁路开始的。
 
想想你第一次乘坐火车的经历,我一直说,工业党,不是一种技术党,而是要把工业文化看作人文精神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研究工业,不只是纯粹的技术的认识,而是包括对工业技术相关的人的情感、感觉、态度的变化的研究,对这些变化,展开反思,研究如何推动健康的工业文明。
 
这本书好就好在,它讲了铁道是怎么改变了我们人对世界的感觉,影响了我们现在的文化,我们整个世界的结构
 
有很多事情,他要是不说,我都没想到。
 
比如作者把工业文化往本质上推导。他说蒸汽火车,其实是一种类似于最原始的计算机的商品。
 
我们知道,现在计算机的计算机制是什么?
 
是二进制。作者说了,这个蒸汽机的活塞,它也是往复运动。这个就是0和1,所以这里面包含了机械的一个本质的命题。
 
再比如说来复枪,你一扣扳机,子弹打出去了,但是那个撞针马上自动复位,就这样0,1,0,1,一个自动循环机制,把我们带入了工业化的世界。

 
他还提到,最早的火车,它的轮子居然是齿轮,那个铁轨上也是有齿的,想想都痛。史蒂芬森的火车,它的下面就有齿轮。
 
那火车和过去的交通,太不一样了。过去的开发商投资公路,只管修路,这个路上跑什么无所谓。跑马也可以,跑车也可以,是很自由的。
 
但是火车交通不一样,这个车和路必须是配套的,这是一套集成的机器
 
蒸汽火车一开始,就是在一个底盘上装了一个蒸汽机,它就是一套机械,而不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制造者要具备交通工具的思维,又经历了很长一个过程,我们来对比一下这种过程。
 
大家都知道,火车一开始被马车集团给嘲笑,人家说我马车都比你跑得快。
 
虽然火车很快就赢了,比马车跑得快,但是火车在很长的时间里,它还是在模仿马车。在欧洲,马车是那个时代最成熟的中产阶级的出行方式。
 
作者在第一章就和我们讲铁路对交通的影响。它说现代交通,它其实“抹杀”了自然,什么意思?
 
因为过去的交通方式,它是贴着自然地理行进的,交通工具在模拟自然。比如说帆船的运动,其实就是风的延伸,让你能感受到风。
 
而马车呢,在高低起伏的路上行走,让你能够感受到地形的高低起伏,你的心也在起起伏伏,你还能悠闲地看窗外的风景。

 
而现在坐火车,不是不可以看风景,但是对比一下绿皮火车,现在的高铁太快了,你上了车,眼睛一闭,或者做点别的事情,过几个小时就到站了,你就下车了。
 
中间的那段路程,你可以当做它没有发生过。地形也没有什么高低起伏了,特别稳,火车上连硬币都可以竖起来。
 
这和过去太不一样了,我们说从前的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而现在你可以把自己就当做是一件快递,很变态,也很舒服。
 
我想起小学课文里说到詹天佑修京张铁路,描写的重点,就是说怎么克服八达岭,居庸关的复杂地形。
 
火车这种工业革命的交通方式,它不再是模仿自然,顺应自然,而是要控制自然。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本质。
 
在工业化时代,一切运动、力量都变抽象了,大家想一想,比如现在的电能,是不是比以前的机械能更加抽象了。
 
速度也抽象了,火车就是纯粹的速度。没有多少起伏,小插曲很少,停靠的站也越来越少。
 
作者说了,作为对比,工业化时代,连光线都变得抽象了,这句话怎么讲?
 
作者专门描写了那一届表达英国工业荣光的世界博览会。那时英国修了一座很大的水晶宫,全是玻璃做的。
 
玻璃大厅里面的光线,不再是自然光了,而是用了灯,所以到处的光线都一样,连光都变得抽象了。
 
大家可以想一想伦勃朗的版画,最美妙的地方,就是对明暗光线的捕捉,各种光影,仿佛有生命一样。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傅雷或者我的朋友董悠悠,谈论伦勃朗作品的文章。

 
火车这种交通方式和速度的体验,它又给人类带来了一种新的风景观念,作者叫它全景式旅行
 
以前你要是没有出过远门,你只见过家乡的小河,家乡的老树,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可是你一旦坐上火车,那你就像上帝一样,这样一路去横扫你的国土。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大家知道,《歌唱祖国》这首歌,是作者王莘在哪里写出来的吗?是1950年代,他在从北京回到天津的火车上,写出来的。
 
所以火车的体验,大大地促进了人民对祖国的想象
 
有一本英国人写的书,叫做《想象的共同体》,讲民族国家怎么在我们的想象里诞生出来。
 
我觉得坐火车看风景,那就是最早的信息流,风景一晃而过,你来不及深入,一览无余。
 
你全部看过去了,你不知道那些房子里发生的故事,但是你知道,你的国土有多宽广,有多少人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一个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就通过火车建立起来了。
 
这也影响了我们的文学观念,在文学里有各种各样关于火车的比喻,描写。
 
比如我们现在的作协主席铁凝老师,她的成名作叫做《哦,香雪》,就是写八十年代一个村姑娘,到火车上卖茶叶蛋的激动经历,反映了当时我们一个国家渴望现代化的心灵悸动。

 
那么火车起源地的欧洲,它的火车道路和后来美国的火车道路又不一样。
 
欧洲人的火车发展,走了一条马车模式的道路,而美国人呢,走了汽船模式
 
说欧洲,那我们又要回到马车,再敲一次知识点。
 
交通方式不只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马车是欧洲的近代文化的象征,作者说马车可能对于消除封建化有影响。
 
因为你在马车里会和商人相遇,贵族和商人可以坐在一起了,没有原来的那种贵族和平民的区隔。
 
马车的兴起和咖啡厅,会所,报纸等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兴起,形成了一个总体,而火车进一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观
 
火车尤其是客运火车,是工业大众兴起的一个标志。人们一开始坐火车,和那么多陌生人在一起,那是非常震惊的。
 
想象一下,我们有的同学,上大学,或者进了工厂,是第一次去那种好多人在一起洗澡的浴室洗澡,坦诚相见,那是多么震惊的体验,可能吓得肥皂都掉了对吧。

 
当然我很习惯,因为我从小就是工人子弟,见多了
 
到了1945年的时候,还有德国人写了一篇文章,表达对火车的恐惧。他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灵魂需要一定的限制,灵魂从来没有远离过人,而现在我们却不能以任何方式影响车厢的移动。
 
这可能就是最早版本的火车,请停一下你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所以不奇怪,这是一种正常的体验,我们不要总是去嘲笑这句话了。
 
当时在火车上也确实发生了一些杀人案件,因为那时候的欧洲的火车,采用了包厢的形式,因为它在模仿马车,一个一个小包间,互相不通。
 
大家可以想一下,侦探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是怎么回事。
 
欧洲人始终在对抗这种平等的火车体验,所以他在车上做了很多包间,继续在火车上坚持马车模式。
 
所以马克思说过,新的事物总是要披上旧事物的袍子,欧洲的火车在模仿马车。

   
再比如我们回想一下,报纸刚刚上网的时候,它就是在电脑上,模拟出原来报纸的版式,而不知道采取新的形式,比如门户网站的形式,移动互联网的形式。
 
当时欧洲人的贵族观念,封建传统比较深厚,所以他们才要坚持包厢
 
而且当时火车上是没有通道的,你不能从这个包厢到另一个包厢,你只能下车的时候,从外面绕过去。
 
而且火车上也没有厕所,这个倒有点像用时间换空间,因为你火车快速地到达下一站,你就可以下去上个厕所再上来。
 
但是美国人的火车上有厕所,为什么呢?我们知道,美国的建国是一个不断地拓荒殖民的过程,美国人要不断地开垦荒野进行殖民突破。

 
所以一切条件都要殖民者自己准备,自己要有枪。后来他们造火车,火车上有小卖部,有厕所,都很完备。
 
所以在美国才诞生了超长距离的火车运输和中间相通的车厢,人们在车上可以来回走动,就像是一种旅行的集装箱,它非常的平等。
 
在欧洲,是先有工业革命再有铁路,所以工业一度被看作是反自然的。旧世界的旧贵族受不了这个工业,觉得工业破坏了我们美好的环境,美好的生活。
 
所以英国的封建贵族当时开始强调文学,强调绅士精神,要用这个来对抗工业精神。
 
而美国呢,它是先有铁路,再去开辟大自然,开辟农业经济。因为美国,当时到处都是蛮荒之地,就别舍不得了。
 
所以对美国人来讲,工业革命反而是自然的,是铁路让他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美国的核心文化,就是工业革命文化,和欧洲反过来。
 
一开始,美国的海运和水运就特别发达,比如这个密西西比河,复杂的水系。
 
大家有没有看过,马克吐温的小说,叫《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本小说我感觉就是写一个小孩,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来漂去,到处流浪
 
欧洲大陆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而在美国,最发达的交通工具,是汽船。
 
当时的运河上,到处是这样的宽大的汽船,船身大,客舱也宽大,而且各种服务设施特别齐全。

 
所以有什么你就模仿什么,美国人的火车就模仿了汽船,因为火车车厢都像邮轮一样豪华
 
美国人修铁路呢,也很任性,因为土地多嘛,它不像欧洲,要爱惜土地,而且有很多的封建领主,阻挠很多。
 
所以欧洲人修铁路要直,要减少拐弯,而美国人不需要爱惜土地,所以他的铁路的曲线,比较多。
 
但是这就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火车制造技术的产生,那就是转向架的发明,转向架就为了解决大车厢在弯曲的路线上转弯的问题。
 
所以技术的发展,它往往就和自然禀赋,文化传统有关系。
 
我记得美国的西部电影里,经常拍到铁路,比如一群牛仔反对铁路。

 
中国有这样的铁路电影吗?过去有《铁道游击队》,那现在有了《囧妈》这样的一带一路铁路电影。
 
顺带说一下,我觉得这个徐峥导演很好,他捕捉到了我们当代中国人的这种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雄心,虽然是以喜剧的方式。
 
作者说,火车也给人们带来了创伤性体验
 
怎么回事?火车和马车一样,都会出事故。可是火车速度太快,一瞬间的事,惨剧就发生了,而且那个景象特别惊悚。
 
大家想想,现在经常在印度发生的事情。火车发生事故的时候,人没有时间做反应,就会产生应激性创伤
 
所以从那个时代开始,精神伤害从此作为一种法律承认的伤害,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我想起我小时候在马路上,看到蒸汽火车过来,就会把马路挡起来。那个蒸汽火车又是喷气,又是吼叫,这样一路开过来,我就会想到黑旋风李逵,或者张飞怒吼着冲过来。
 
不过后来习惯了,我还曾经爬到停在厂里的蒸汽火车头上,我记得那是一辆波兰车

 
作者后面还花了大篇幅来谈论火车与现代生活感觉的关系,比如说火车改变了城市的景观,反而让人觉得旧城区变得宝贵起来了,让人怀旧。
 
作者说得很好,他说正是在失去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珍贵,以前你一点也不觉得。
 
说到怀旧,我记得前些年,网上流行一个博士回乡日记,满满的都是乡愁。
 
乡愁哪里来?不只是故乡,不要忘记铁路,因为铁路可以让你每年都有一次体会乡愁的机会。

 
我觉得乡愁可以有,但是乡愁也要升级
 
我支持我们袁岚峰老师说的,我们要移民宇宙,有一天当我们到达了半人马星系,蓝星就是我们的乡愁,这就是升级的乡愁。
 
说回中国,说回詹天佑,想当年我大清还是很努力的,维持住了基本盘,虽然糟糕的事情也太多了。最后还就是因为修铁路,修出了革命。
 
我们今天讲历史,是因为我们不仅要梳理自然问题,还要对抗历史的崎岖道路,要创造历史
 
那么现在很多人研究乡愁,有没有人去研究一下,高铁所带来的文化的改变呢?
 
当我们的灵魂安定下来之后,应该学着去适应,去发展,并且去创造更加积极强大的中国人的工业文明的灵魂
 
最后喊出我们的口号,一定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从书说起:为什么当年欧洲人的火车没有厕所,美国人的却有? |2020-05-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