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二号头目: 如果不向上攀爬,就得掉坑里 |2020-5-23

周二那篇被删了,发出来的时候我自己感觉还挺好,也没说啥过界的话,不知道为啥就没了。大家也赏脸,那篇给点了1.8万个赞。文章没了倒没事,只是心疼那些赞。

而且吧,号变大之后,想说点啥就变难了,因为在不少人观念里,我已经不再是那个爱分享的理工男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机构,或者团队,说的每句话都是为了蹭流量。不管说啥都好像有所企图,这就尴尬了,不过确实也没办法。接下来说正事。

前段时间看到知乎上有个帖子,类似下边:

“为啥感觉这两年机会变少了?”

“为啥工作感觉越来越无聊,缺乏动力?”

“这两年跳槽涨工资机会开始变少了”

其实我几年前就发现一个问题,似乎我去过的那些国家,只有中国社会变革这么快,尤其前几年,日常财富神话,其他国家早就消停了。年轻人几年就可以搞出来父辈一辈子的财富这事,也就在中国才能看到。

那为啥这两年也开始有点消停了呢?也不复杂,咱们先说一下其他两个国家。

1

 真正没工作没动力的国家有哪些?

我倒是去过不少地方,如果让我说大家工作最无聊,机会最少的国家,脑子里立刻蹦出来两个,你们可能会觉得是印度,其实不是,最没动力的是巴西和日本,尽管印度确实佛系,不过今天就不说印度了。

他俩完全是两种国家,首先说巴西,巴西这个国家特别逗,理论上讲应该比加拿大都富有,但是它又跟加拿大不一样,加拿大其实算小国,人口只比重庆多几百万,却占着那么大的一个国土。

巴西是大国,有两亿人口,所以实地去感受就能发现加拿大比巴西富的多。巴西整个国家都严重两极分化,看着平均值好像不低,不过少量富人们切走了大量的蛋糕,巴西高级富人区和印度一样,富丽堂皇跟曼哈顿差不多。

奇怪的是,巴西富人区也建在贫民窟边上,说不定每天早上从窗子上望出去,也能提升17%的幸福感。

富人们住在富人区,从事高收益的项目,比如矿业,农场什么的,或者一些基础设施,电信自来水什么的,除此之外也没啥工业,以前倒是有些工业,这些年也没了。

整个社会里,老百姓并不觉得“明天会更好”,好像整体都是混一天算一天,事实上巴西过去几十年里变化并不大,这几年有点倒退,当初被高盛的经济学家评为“金砖四国”之一,现在已经基本没人提这个词了,因为巴西经济实在是一言难尽。

更夸张的是,我同事以前说是想在圣保罗买房来着,因为他之前上海的房子暴涨了,觉得巴西首都的房子这么便宜没道理,后来想来想去也没买,因为他觉得这么好的事轮不上自己,如果真要涨,应该早涨了。前几天我还问他如果买了现在涨了没,他微信上问了下那边的人,说是跌了。

首都房价会下跌,也算个奇葩了,毕竟连印度首都的房价都在上涨。一般各国都在超发货币,老百姓为了保值都会买房来抵抗通胀,巴西人连通胀都懒得理,让通胀在巴西一点面子都没。

巴西人就是那种及时行乐的,“加班”这个词在巴西是不存在的,整个国家有种闲得蛋疼的气质,到处都是果树,碰上成熟季节果子掉在地上摔得稀巴烂,所以不存在饿死人的情况。找了张图,这个国家的人均收入竟然是下降的:

 

整个巴西工作最积极的竟然是黑社会和毒贩子,毕竟这两伙人是考核KPI的,如果上班不认真就被赶出黑社会了,毕竟黑社会是个不讲感情的地方。

说完巴西,又该说日本了。日本这个国家更奇特。

如果你刚接触,会感觉非常惊喜,整个国家又精致又和谐,而且特漂亮特干净,就跟进入了一个漂亮的高尚社区一样(奇怪的是,国内的所有高尚社区都巨贵,每次都觉得“高尚社区”这个表达非常的讲究)。

但是如果你在日本待的时间长了,就能发现整个国家就跟游戏《异星工厂》似的,每个人都跟设置好了程序一样每天周而复始,客客气气的外表下,是严密的社会阶层。

咱们先说个在中国经常发生的情况,几乎是北上广的日常:今天你还把一小子狠狠地修理,明天这货愤而离职,再过几天找到新工作工资翻倍,跑你头顶上去了,还发消息称呼你“小王”,前几天还称呼你“王总”来着。

这种场景在日本几乎不大可能,或者说非常非常稀有,日本受过教育阶层换工作的都非常少,绝大部分人都是毕业就去一个公司,然后一直在那里边待着,待到老,升职加薪都要靠资历。你在一个公司待了很久,然后跑另一个公司去了,就得开始重新排资历,那真成四十岁的“小王”了。

所以日本人之间的关系都小心翼翼,毕竟要一起过很多年,不能太疏远,也不能太亲近,互相之间啥时候都满脸假笑,生怕让别人觉得自己不友好,日后不好相处。

我这几年目睹好几个人跑日本去,刚去的时候咋咋呼呼,就跟没进过城的土炮一样天天处于精神亢奋状态,各种更新日常所见。几年下来,越来越消极,再后来就没消息了,一般三五年就搬回来了,因为实在是受不了,人和人之间那种内在的冷漠和那种高度的静态社会能把大部分人逼疯。

而且日本人不大喜欢二手房,觉得你家的房子上到处都是你家人的魂魄,别人住进去你的灵魂天天看着人家,所以二手房往往卖不上价。这也是为啥日本的房子非常稳定的原因之一,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人口老龄化,人口对于城市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为啥说这两个国家呢,这俩国跟中国相比大概一前一后,但是都陷入了那种社会活力严重缺失的状态。

为啥会有这种状态呢?

说白了,巴西和日本一样,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没咋赶上这一轮移动互联网大爆发,所以社会结构没有被冲击,市场非常稳定,没经历洗牌,二十年前的大公司现在还是大公司,既然没有新的大公司涌现,普通人也就别想在这种洗牌中获益。

大家可能现在在中国已经感受到有点乏力感,觉得机会在慢慢变少,所有行业利润都越摊越薄,都在逐步“餐饮化”(餐饮行业利润薄,更新快,跟炒股那伙人似的,十家有八家赔),这其实也是社会整体技术红利正在耗尽的迹象,很快的,“跳槽”涨工资这事也就没想望了。

一个行业红利耗尽的标志,就是你想跳槽都没地方跳,大家思考下是不是?如果没法跳槽,那可不是只能待在一家公司里熬资历了。

只有技术发生突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推倒重置,比如百度在上次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过程中被推掉了,然后起来了一堆手机公司,还有微信,拼多多,头条系等。这个过程中又会产生额外的红利,比如全国无数个科技园区成了香饽饽,无数家庭靠着这轮科技红利过上了幸福生活,如果移动互联网没爆发在中国,“码农高收入”这事跟做梦似的。

稍微时间长一些,这种爆发就跟瓶子里的水和油一样慢慢平静下来,形成新的格局。

就好像地球以前长这样,热气腾腾,黏糊糊的:

 

在没有外力打破的情况下,大概率会形成德国或者日本那种形态,整个社会非常稳定,波动非常小,当然了,机会也变少了。日本德国还算好的,可以理解为“高位停滞”,其他国家大部分被锁死在低位水平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在加入世贸之前,我国大概就是一个“巴西平衡”(当然了,现在的巴西比咱们那会儿发达得多),我国属于有准备的国家(全民教育,废除各省之间关税,国家治理能力超强,通过多次对外战争和剿匪稳定了治安跟国际环境等等,印度就是没准备好的,所以他加入世贸比中国早几年,现在依旧很魔幻),加入世贸后由于需求和技术输入,引发大爆发。这两年明显开始减缓,然后大家就感觉好像不如以前那么挥洒自如了。

不出意外,再过一些年就会变得非常稳定,大家也不再随便跳槽,现在大家觉得工作没动力且乏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奇迹越来越少,剩下的全是日复一日的例行routine。

当然了,那个时候可能大家也不纠结了,每天安安心心上玩班回去搞点娱乐什么的。现在全世界像中国人民这样集体想着进步的,好像没有了,日韩以前也有这种激情,现在也消退了。

我国现在已经出现了这个苗头,比较明显的是,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家公司切掉了那么大的线上市场份额,手机行业也只剩下了几个巨头,而且长视频,短视频,社交通信,都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公司杵在那里,这就是市场趋于成熟稳定的明显征兆。

一旦巨头在成熟领域扎稳脚跟,很可能要在那里待几十上百年,直到新技术出现他们才会不情愿地去死。

这个过程中,社会只会慢慢趋于平静,比如日本,能做的生意、能发财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明明是非常发达的社会,但是大家感觉巨无聊,不少微博上的大V,到了日本,还在中国做生意。当然了,也有可能新技术在某些国家根本没开花结果,只能玩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农场和矿产什么的,比如巴西阿根廷。

所以说:

巴西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就是高等收入陷阱。

都是到了某一个状态,红利在每个行业都消失,社会没法继续向上突破,然后凝固了。

2

 国运

 

这玩意研制成功之前,德国人是躺着赚钱的,几乎是他们定价多少,你都得买,不然你就自己用铁锹去秦岭挖隧道。

你一旦搞定这玩意,这玩意可以帮你养几万个家庭,几十万人,而且这玩意卖到海外去,又可以创汇,公司有了钱可以研发更加先进的设备,需要招聘技术人员什么的,又是一波扩张。

其他行业也差不多,比如这段时间热议的华为,以前其实就非常能打,在电信那个严重巨头化的领域硬生生打出来一条血路,在这个过程中也被搞过几次,不过那时候美国比现在讲道理的多。

以前的美国强大而且自信,像《教父》里的黑社会大佬。现在的美国沦落成了个收保护费的小流氓,不交保护费就往你家门上泼油漆。

手机的事大家也都看到了,中国企业本来类似“集成商”,上边大部分关键部件都是外国的。从华为开始,中国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然后就被美国给搞了。

不自主研发肯定不行,那样很快我国就会陷入内卷,然后迅速凝固。

不过在2018年之前,绝大部分人都不去考虑中国要去从头开始生产手机里那些芯片,一方面不划算,就像你需要一把菜刀,你是去买一把,还是自己搞个铁匠铺自己砸一把出来?另一方面前期投入太大,而且还可能没啥结果。

但是到现在基本达成共识了,中国自己不搞就是死路一条,迟早被人卡脖子卡死。

没有选择反而是选择。

我前段时间去招聘了两天,一起去招聘的就有某芯国际的人,他们队伍有个小伙看着比较好说话,一看就是宅男,我俩聊了一会儿。

他中科大毕业去美国读博,毕业后在美国的一家芯片公司上班,公司里华人最高就混个中层干部,所以他一参加工作就闹心,觉得职业生涯已经到了一半的头,问题是国内的芯片产业又半死不活。

后来听说美国要搞中国芯片产业,他联系上了某芯的一个领导,沟通交流再加上跟老婆反复讨论后,拖家带口回了国。刚进部门发现里边没几个人。领导过了试用期就给了三个人让他带着,现在他手底下已经有两个项目组。

他说芯片这东西吧,外行人看着好像高高在上,其实研发这玩意确实不容易,但是也没那么难。最难的是一个“划算”和“成本”的问题,市场上有成熟供应链的情况下,你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就好像你们小区已经有了个非常方便齐全的超市,再开一个,不如之前那个品类多还贵一些,谁去啊?

为啥中国自己之前不研究?说白了,研究出来也卖不出去,就跟那个新超市似的,质量不如人家国外的,成本还比别人高,根本不会有人买,死路一条。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不卖了,赶鸭子上架也要搞。不止华为,所有的国内手机品牌都盯着他们。也不止他们,还有上海微电子什么的,现在啥都顾不过来了,必须得尽快搞,不仅国家拨款了,从市场上也融到不少,属于市场和国家都用钱投了票,这是投票界的最高层次。现在他们团队一水从美国德国回来的,大家都是拖家带口。

他还说,网上不少自媒体悲观的不得了,其实你们怕啥,我们这些人都是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全家人的后半辈子在对赌。

只要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卖出去,迭代循环就运转起来了,只要“生产-市场-研发”这个“工业之轮”滚动起来,没啥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还说了一件事,他说国家现在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对于他们那些芯片工作者,百年难得一见的机会来了,如果顺利把这事搞定,填补了一个天量的需求大坑。他们现在这茬搞芯片的人,就类似2010年左右加入互联网的那些人。

他给我一个名单,说是这上边的这些人,前几年在市场上根本卖不上价,被互联网企业秒杀的档次,现在需求量大,个个都是天价,等着大领导批,批完了就要过去干活了。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如果芯片能向上突破,科技树进一步向上爬,我国的均衡层次会进一步向上抬高,水涨船高,带动上下游,又会涌现出一堆机会跟工作岗位来,大家又可以骚动几年,以中国“白菜化”的能力,前途可期。

而且新技术会带动整个社会的变革,比如无数家庭会因为新技术的突破变成中产,这些人消费能力变高,又会让其他领域的蛋糕变大,就好像淘宝的崛起让南方各种村里富了一波一样,他们富了又进一步推动市场繁荣。

不过有一说一地讲,挑战非常大,这就好像当初美国人透了英国看家的纺织机技术起家一样,让英国痛心疾首了好多年。美国的制造业之父,萨缪尔-莱斯特,到现在在英国还是“史上最大的叛国者”。现在美国又在严防芯片技术外漏,多么奇怪的巧合。

现在高科技领域就是欧美的奶牛牧场,你敢动人家的这一块,肯定会打断你的腿,现在不就呜呜渣渣带着家伙事来了嘛。

但是我国又不能不往上爬,不然很快就陷入了日本和巴西那种状态,问题是我国现在人均层面远远没有日本那么高,既然没办法退,求饶估计也来不及了,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而且吧,几年前我去美国就发现一个问题,可以看到美国超市里一大包牛肉9块9,两条龙虾尾12块(有些州更便宜),家家大排量汽车,再看看我们,再看看印度,中东,非洲,就能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越穷的国家,好东西越贵

也就是说,国家兴衰,直接决定你去超市能买到多少东西,一直强调的什么小民尊严,其实完全是跟大国崛起挂钩,国家发展不起来,你就得全民佝偻病,人人面黄肌瘦,过年才能吃一顿肉。

4

 尾声

一直在说一件事,我们的目标应该定为努力提高这14亿人的生计,让大家过上欧美那样的生活。不少人天天羡慕欧美的生活水平,却完全没意识到要达成那个目标需要做点啥。

那该做啥呢?

只能是拼命向上爬,在所有层面上狂点科技点,工程,技术,管理等等,不然很快就陷入那种“低机会陷阱”,现在没出头的人也就别想出头了。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技术被封锁后上不去,整个社会沦为了打工一族,永远只能吃人家分给你的那一份,人多肉少,可不是容易陷入激烈的内耗和内部竞争?

接下来这种冲突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不过肯定是一场持续好多年的恶战,我倒是不相信全球化会大幅倒退,不过技术封锁这事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咱们也只能是放弃幻想,扎实苦干了。

毕竟,现在除了向上攀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选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二号头目: 如果不向上攀爬,就得掉坑里 |2020-5-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