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老师认为,随着美国对华为这类中国科技企业的遏制进一步加码,中美科技“脱钩”在加速,美国人在技术上也会持续强化对我们的封锁。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该怎么继续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培养出更多像华为这样有领先技术的企业?
翟老师说得很直白,想创新,啥素质文化民族性的,都抵不上“钞能力”。美国研发经费砸得最多,他当然技术就最强。
华为能有今天的技术能力,也是靠巨额的研发经费支撑的。所以不管你是国企民企,吹牛吹得再好听,就看研发投入,就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想创新。
但是,在鼓励“砸钱”的时候,也就会出现更多骗取补贴的企业出现,这方面是我们政府未来要加强识别能力的。
整体上翟老师是对中国创新能力持乐观态度的,因为中国的市场体量在这里,对创新的需求始终存在。
但是光靠我们的市场还不够,想要挣大钱,巩固“钞能力”,那就还要走出国内市场,冲到全球市场上,赚取利润。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科技创新的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探讨这个话题呢?
首先一个大背景,就是美国对中兴、对华为以及对我们更广义的科技进步的打压和围堵,现在愈演愈烈。在我看来,中美科技脱钩已经是不可逆的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中国不得不全面开始探索自己自主创新的新模式新道路。所以中国方面现在提出了,要科研方面的新型举国体制。
有几个朋友跟我说,他们觉得并不乐观,虽然近年中国的确取得了一些技术进步,但还不是真正的原创,主要是模仿,主要是逆向工程的结果。
就如同当年的苏联,在50年代、60年代靠着从美国那儿获得一些技术机密,获得一些科学原理,然后以此为基础搞了一个开发,搞了一个赶超,也有局部的反超,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不行。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真正要预判未来的趋势,我们就要理解关于创新背后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到底什么东西会带动创新。
中国可能的确目前还存在许多阻碍创新的因素,但如果我们理解了它背后的原理,就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我们这个民族焕发出创新的新的生命力。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创新它不是哪个民族或者哪个社会的专属天赋。
总体上来讲,大家公认中国人的智商在全球是偏高的,这个不是我们中国人的自夸,而是白人心理学学者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在各种创新指标上,比如说所谓的nature指数,自然指数,发顶级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指数,表现非常好,有的方面已经实现了局部的反超,有的方面正在迅速地靠近美国。
关于这个领域,我的朋友中科大的袁岚峰教授在他的《科技袁人》节目和相关文章中都有非常好的梳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为什么中国以前创新比较少,而现在开始迅速出现创新?简单来讲就一个字,穷。
以前你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还没实现,所以作为一个穷国,如果你想要投入巨量资金搞研发,搞创新,这个东西是违背经济学原理、违背市场原理的。
为什么呢?你的比较优势,就是老老实实做那些相对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低资本密集型的生意,因为这样的话你才能挣钱。
创新很大程度上带有烧钱赌博的味道在里边,它有着巨大的风险,但收益高不高呢?
如果单看某一项成功的创新,它带来的收益可能是挺高的,但问题是如果你把那些更大量的失败的创新,打水漂的投资算在里边,你就会发现它的整体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并不是特别高。
所以对于一个穷国而言,当你有的可学,有的可抄,有的可逆向工程模仿的时候,你非得要自己独立发明一个轮子,这个必要性是不大的。
那为什么最近几年我们的创新在蹭蹭往上窜?答案是:第一,我们有钱了,我们有那个资本可以烧得起这点钱了。
第二,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大了。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的工业制成品开始迅速地扩展到全世界,尤其是我们自主品牌,比如说我们的华为手机,比如说家电产品,比如汽车。
这些品牌多起来之后,它就可以养得起这些创新了,因为采购的时候,它的一些零部件可以实现国产化,这个国产化过程中就需要本土的一种新的创新来绕过别人的专利的限制。
当然中央政府有钱了,烧得起钱,提供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这样一个创新也大大增加了。
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伟大的创新极少是由穷国来实施的,它通常都是由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中的霸主或者准霸主,也就是我的框架里边中心或者准中心国家,相对发达的国家、有钱的国家、资本充裕的国家,它才搞得起。
因为如果光有投入,投进去之后,没有通过市场上获得回报形成一个循环的话,那么只有一笔钱投入那也构不成创新。
它必须得是一个持续的生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个良性循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大市场。
许多人说为什么英国能够搞成伟大的工业革命?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苏联也有那么多创造?为什么中国以前没有,现在有了那么多创造?
其实它都跟这个大市场有关系。因为当你拥有一个全球市场来分摊你的研发成本、研发风险的时候,你的创新投入它就是在经济上合理的,它就是可持续的。
2019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包括官方的,包括企业的,一共投入大概是2.2万亿人民币左右,大概占到我们去年GDP的2.1%左右。
就比例而言,全球最高的是以色列跟韩国,这两个中小型经济体,它们的研发投入占到GDP的4.25%左右,美国居于以色列和中国之间。
但是如果我们看总量的话,目前全球顶级的两大研发投入国家是美国和中国,中国最近几年正在快速地向美国研发的投资总规模追赶。
具体到中国国内,2.2万亿人民币里边,只有20%出头一点是由政府投入的,其他的70%多是由企业,包括国企和民营企业投入的。
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华为,华为一家的研发投入就占到整个中国总投入的7%左右;排名第二的应该是阿里,阿里跟华为的差距还比较大。
我们知道有那么一些民营企业喜欢吹牛,喜欢把自己包装得很好,但实际上它的研发投入规模是相对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它那些研发投入许多是靠骗政府的补贴。
但钱花了之后,它在过去10年里边,在中国跟西方的技术落差的赶超过程中有没有做出多少实质性贡献呢?你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企业是令人失望的。
为什么同样都是民营企业,华为和阿里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在什么地方?
华为和阿里在我看来,兄弟们像梁山好汉一样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秤分金,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好内部的激励机制、外部的人才吸引问题,所以不断地有强者聚到他们那个群体里边。
而某些企业往往是主政者、主导者也许有某些方面特长,要不然他也做不成这样的企业,但是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他的格局有限,心胸狭窄,容不得能人在他的企业里边,更重要是利润一人独享,所以所谓财散而人聚,财聚则人散。
也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我非常主张中国政府除了要有足够的力度去扶持企业的产业创新,还要有适当的体制机制去识别那些喜欢吹牛骗钱不出活的一些企业。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要识别它们,从而让那些真正投入、真正创新、真正有成果的大公司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承认。
刚才主要是从钱的投入角度讲,但更重要的是钱的回报。
那么关键就在于你创新产品,一定要有一个尽可能大的市场,尽可能宽广,尽可能深厚的一个市场,去容纳你的那些创新投入。
市场在哪里?我之所以对中国未来10年内的创新持一个比较强的乐观态度,是因为首先我们有全球第一大市场。2016年开始追平美国国内的零售市场,不光是总人口大,而且中产阶级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
假如我们能够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出现大幅贬值的话,那么中国国内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中国如果想要搞好创新,接下来从美国那边学不到了,它留学生都不收我们了,用它的技术,即便想买专利它也不卖了,付费也不给了。
那么假如我们真的要靠自己引领人类科技进步潮流的话,就一定要保持充分的开放。
我们的产品不光要在中国国内市场,有效地大规模地销售,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中间,也要占据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变得财务上可持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