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NE0: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摆地摊政策”就是 |2020-06-05

看到克强总理对“地摊”经济的肯定,心里真有种久违了的感动,甚至是激动。

感觉自己心头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地,终于能够舒了口长长的气。

这么多年来,始终有一张照片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每当想起这张照片,总让我有一种芒刺在背的痛苦,久久无法释怀。

每次想起这个小男孩的眼神,我的脑海里都响起一句疑问:“未来的人民,究竟会给当年那个时代一个怎么样的评价啊?”

那些走街串巷的摆摊小贩,他们不是穷凶极恶的敌人,不是恶贯满盈的罪犯,他们只是十几亿人民里再也普通不过的为了糊口,为了给自己孩子多挣两个钱去读书上学而做点小生意的人,一辆三轮车,一个小摊,可能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所有,有必要遭到如此苛刻严酷的对待吗?

这个社会有一些人,永远不会因为钱不够而烦恼,有一些人,永远不用担心自己明天还有没有工作,但显然,那些小贩远远不是这两类人,他们只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奔波中寻得那一顿饱饭。

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无数个个体,组成了中国人民这个伟大的群体。

在过去那个课本上将“中国人民”称作国家主人的年代,是真的有人相信的。而这,也是很多时候痛苦的来源,因为在某个发展阶段,一个人所相信的东西与他所看到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某个体制赴汤蹈火,愿意献出自己的很多东西,甚至包括生命,肯定是因为他相信,这个体制,能够保卫那些他珍视的东西,如果一个体制,一遍又一遍无情地践踏着他所相信的价值观,那么,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意义何在?

不管从何种意义上,都非常感谢2013年之后的习李组合。

用力挽狂澜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正是他们的一次次决策,一次次行动,让那些因为信仰而失望的人,在这些年的时间里,艰难地、一点又一点地重拾了已经散落一地的信心和希望,把内心已经接近熄灭的火种,再重新点燃。

能让我内心敬佩的人很少,总理是其中一个。

这些年走过来,非常不容易。

回看自己5年前的朋友圈,简直可以说是百感交集。那一年的6月,简直是个多事之月,从东方之星到股灾,一个接着一个。

这些年,已经数不清我们都经历了多少的风雨。政治、经济、金融、国际大环境的各种大的影响事件层出不穷,各种挑战,一个接着一个,一个还没解决完,又有另外一个。

而这些年总理的很多政策,遭到非议也最多。

不管是之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今天的“地摊经济”。我看到的,都是大量的讥讽,嘲笑。

很多时候,政策的阻力,不仅来自于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更来自于得不到利益者的嘲讽。

同样,那些舆论上的乱象,很多时候不仅来自于无心的调侃,更多是一些特定政治势力及其圈养的所谓意见领袖的刻意引导、挑拨和煽动。

但正因为有了这些聒噪,才显得这些政策的正确。

能够真正理解总理良苦用心的人,可以说凤毛麟角。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政策一样,时至今日,都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核心的逻辑。

大部分人简单地认为是传统行业“+”上互联网,却不知道恰恰相反,这个政策的核心是用互联网思维降级去做传统行业。用互联网行业的精细化管理,高标准服务,数据化,可量化,去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和用户体验。

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青年人来说,获得的不仅仅是“成功”或者“失败”两个字那么简单。

创业,意味着你要去学会调查和发掘市场,要学会成本核算和利润核算,要去尝试组建和管理一支团队,要去承担本不属于自己这个年纪的压力,才能在压力中更快地成长。

这些经验,不是任何书本,也不是任何公司的普通职位能够学得到的。

万一失败了呢?

创业本来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过程,注定就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活下来。

从试错成本来说,越年轻的时候,付出的试错成本肯定是越低的,本来就接近一无所有,还有什么可输的呢?

我举个自己的亲身例子,那就是金融投机。

在我年轻的时候,操作风格是非常激进的,一天之间波动资金成本的30%到50%都是常有的事,当时其实非常惊心动魄,因为一天的波动就抵得上普通大学生好几个月的生活费,盈利的时候的狂放,亏钱的时候的懊恼,都深刻地体验过。当时觉得非常严重的操作失误,再过几年一看,其实根本亏不了几个钱。

要是以现在的资金量,每天波动个30%,50%,估计要跳楼的心都有了。

正是当时资金量小的时候的那些损失,获取了极高的波动带来的经验教训,也换来了现在稳健的风格。其实现在看过来,当年损失的那点钱,根本就不算什么,亏光了无非也就几万块,何况也不可能亏光。

所以,我一直觉得,人,本来就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多去试错,因为试错成本本来就很低,而你在低的试错成本下获取的同等经验,随着时间的增长,是越发显得有价值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上责任的增加,你是不可能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无所顾忌地再去做各种尝试和承担失败的风险的。

但社会的既得利益者,肯定是不希望太多年轻人去尝试主导自己命运,因为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是对他们原有市场份额的侵蚀,他们希望年轻人,在无尽的996中,耗尽自己的生命。

所以,根本不难理解总理的政策会遇到的各种尖刻的冷嘲热讽。

从我个人经验看,这个社会越冷嘲热讽的事物,就越有内在的机遇,因为从人性的阴暗的一面来讲,大部分人都是不希望看到周围的人比自己更成功的,所以他们才会对那些新事物不遗余力地嘲笑和讥讽。

要做一个少数派,很多时候往往要选择性地忽视那些冷嘲热讽,认清自己的目标。

不管是过去的“创新,创业”还是今天的鼓励“摆摊”,这些政策,就算不推出,也不会有任何的政治压力,相反,推行这些政策,是吃力不讨好,不仅要遭受嘲笑,非议,更要承担相应的政治压力的。

但正是有勇气,光明正大去做这些遭受各种各样非议的事,才真正对得住“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

“摆摊”政策,北上广高大上办公室的Alice,Peter们不需要,他们喝着咖啡,吃着西餐日料,谈着几百万几千万的生意,转发着打油诗和段子来嘲笑这些政策,但,城市边缘的那些需要养家糊口的人,那些连一份稳定工作都没有,那些每个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的穷苦大众,他们需要。

他们不想每天提心吊胆地被城管在三轮车后面追着赶着,他们想有个自己的摊位来挣那么点收入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们想活在一个管理能更人性,更有烟火味的社会。

中国十几亿人里,北上广终究是少数,大量的我们的人民还远远达不到富裕的程度,而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的情况下,怎么样去提高底层人民的收入弹性,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是一个负责任的执政党所必需去做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秤。

在少数的Peter和Alice们嘲笑的时候,那些因为总理的政策而受益的无数个小摊小贩,心里一定能够给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为人民服务”从来就不是嘴上喊两句的轻飘飘的口号,这条路上上,充斥着无数的不解、白眼、和非议。

尤其是很多大政方针,等到真正有效起作用的时候,往往已经是一个中长周期之后的事情,当时的乱象在经历过多轮脱胎换骨的痛苦蜕变之后才变得清晰。

后人看起来的正确,是当时的主政者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阻力去换来的。

我看不起那些只会评头论足冷嘲热讽的懦夫,他们在那些真正做事情,切切实实去满足人民需求的人面前,就像躲在阴暗角落的老鼠一样。

他们嘴上整天这个政策又荒诞,那个政策又滑稽,说难听点,要是他们自己真的有那么牛逼,那为什么那些野生国师们又没能进去做决策呢?

说白了,那些人,连个公务员考试都未必考得过,却有底气和自信去嘲笑那些本身就经历过严格的层层选拔选拔,从基层到中央一步一个脚印做上去的人,在信息和数据更加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决策,真是荒诞。

我一直很想为总理这些年的很多政策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说一句公道话,今天终于说了。

如果你不理解,没关系,因为这些政策的真正效力,在我看来,至少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以后,那些因为政策受益的人逐步在各个领域脱颖而出的时候,才能交给历史去评价,当下的大部分人,还没有资格去做这个评价。

那些真正以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人,一定会在人民的心里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相信他们,我相信自己追随他们的这个选择,一定是正确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NE0: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摆地摊政策”就是 |2020-06-05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