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常会提出,“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一时之间炸了金融圈的锅。
考虑到涉及企业让利的主要就是银行,而去年银行系统净利润仅2万亿,1.5万亿的巨额让利,让420万银行从业者一脸懵逼。
很快,金融从业者们反应了过来,怎么可能把利润都吐出去呢?必然是要放水降息啊!
再加上今天央妈的逆回购降低了20个BP,随即昨天阴云密布的资本市场瞬间在今天释放出光芒。
不过,这事儿在政事堂看来,大家很可能曲解了国常会和央妈的意思。
在上个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已经明确提出来了,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各级吃财政的公务系统都要带头过苦日子了,甚至多地的公务员工资也都出现了压缩,作为央妈麾下的金融机构,又如何能在一篇哀嚎之中独善其身呢?
所以,只要不想成为整个公务系统的“公敌”,不想被财政系统追着打,金融机构就必须要真的让利,也必须要一起共赴难时。
否则,整个金融系统未来要付出的代价,要十倍甚至百倍于这次的让利规模。
顺便说一下,今年国资金融机构的加薪啥的就别想了,除了哪个领导的脑子进水了。
那么,这种冲击在资本市场会有什么影响呢?
资本市场的巨额让利,带来的引发流动性挤兑,必然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慌了么?
不过,在政事堂看来,在今年七月底之前,这种影响都不大可能出现。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整个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会保持着较为充裕的情况,大概率将是一个种植户们喜迎丰收的夏天。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疫情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会在此期间一直保持,尤其是目前财政部的一万亿抗疫特别国债,金融系统必然要保证市场上足够的流动性和低利率,以便于各级金融机构有足够多的余钱,去扫货特别国债。
毕竟,一万亿的规模,不仅数字史无前例,利息也都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因此,不仅市场上各种债的发行要为特别国债“让路”,金融机构也要为特别国债“让利”来推动降息。
这是地方政府抗疫的“救命钱”,挡着120不仅不道德,而且还违法。
好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到了今年八月,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完毕,不仅市场上发债量将会激增,金融机构也没有了压力,届时,市场上的流动性将会趋于紧张。
而这个时候,也许就是行长昨天说的,“考虑政策工具的适时退出”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