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仇视你的对手,这会影响你的判断。
5月上旬以来,印方在中印边界实控线西段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地区频繁越线进入我国领土,制造事端。 经过军事和外交途径密切沟通,两国于6月6日举行边防部队军长级会晤,就缓和局势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同时“脱离接触”。
然而,印方人员却于6月15日晚违反双方共识,两次越线挑衅攻击中方人员,酿成两国边境地区近45年来最严重的伤亡事件。
一时之间,国内时事类媒体舆论纷纷发表强硬言论,娱乐媒体则纷纷开启了对三哥的花式调侃。
但是,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日前,莫迪召集印度的实权派大佬们共商边境冲突事件。
会上,莫迪虽然表达了强硬的态度,但他有两个观点很有意思,一个是“无外方人员进入印方领土”,证明了印方是主动挑衅的,一个是“基础设施和后勤改善使双方冲突概率增加”,表明了这次冲突并非预谋,而是一次“下克上”
很显然,虽然印方伤亡极其惨重,但莫迪还在试图给这次的边境冲突降温。
而莫迪的克制,让这位依靠着民意上台的大佬瞬间被民意反噬,莫迪政府被贴上卖国、软弱等标签,推特上“莫迪向中国投降”的话题一度更是成为了热搜。
目前,印度的疫情已经突破40万,半个多月时间里确诊病例总数翻了一番,对于一个政客来说,甩锅给中国,挑逗民族情绪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但是,作为印度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莫迪强忍着支持率的重创,还是选择的淡化这次冲突。
而莫迪的局面并非孤例。
就在今天,日本又搞了一场“下克上”,冲绳县石垣市议会22日以多数赞成票通过了把该市行政区划所含的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的名字从“登野城”变更为“登野城尖阁”的议案。
而与莫迪类似的安倍,目前正遭受心腹前法务大臣的逮捕,遭受到“毁灭性打击”,但是安倍依然很小心的,没有通过向我们甩锅来输出危机。
为何今年的5~6月,我们的周边同时闹出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呢?
因为东盟峰会以及RCEP部长级会议都在6月底召开,而且,根据之前各方达成的协议,即使RCEP没有完成条约谈判,今年6月也要完成法律文本审核,以实现年底前签署的三步走。
而签署RCEP最大的阻力,就是日本和印度,因此,安倍和莫迪近期也在承受不断的压力。
所以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中印还是中日,高层之间都在试图推动关系缓和,但是手下人却是“下克上”的小动作不断,利用中日、中印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来挑事儿。
历史的伤疤只要一揭开,马上就会疼得要命,也会有大量的激进主义者跳出来给他们当枪使。
这就像前几天王振华的律师靠着公开表达“迷之自信”,把民众的关注点都吸引在律师道德问题上那样,大家都很容易情绪化的被一些有心人把关注点给带偏,带到了对方的预设战场之上。
而大国的外交博弈,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能否把对手带到己方的预设战场上。
譬如我们地缘上的预设战场之一,香港。
一方面,香港经济上类似于中美之间的“皮条客”,就像昨天文章里面的周某,各方都有着斩不断的牵扯和利益,很难真的“法办”。
另一方面,特朗普这个“最高检察官”在香港问题上,根据其自己的屁股,是坚决站在中国政府这边,绝不会支持港毒。
所以,这一战还没打,我们就知道赢定了。
因为国际外交博弈,跟公诉方起诉类似,任何动作都是有成本的,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在香港折腾了一圈,搞得精疲力竭,结果却发现一场空,就会导致我们其他领域的压力骤减。
正所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趁着特朗普在台上,趁着今年把RCEP给办实了,以避免四年前奥巴马的TPP就差临门一脚,拖到特朗普上台就彻底凉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有了经济上的马歇尔计划,后才有了政治上的北约,先有了经济上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后才有了政治上的华约,先有了德法钢铁同盟,后才有了政治上的欧盟。
因此,接下来我们在地缘上必然会遭受到各种黑枪,但是我们只要做好“忍耐”+“恩爱”,躲过子弹,撑到今年年底,那么我们的付出就不会白费,历史也将逐步开启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