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范神论: 美国历史短短几百年,论优势还得看中国制度 |2020-7-4

上一期范老师已经认真指出了疫情之后我们国家暴露出的问题(回顾请戳:如何改变中国制度中的“低级红”现象?),这次就要来夸一夸中国了!
 
看过范勇鹏老师的《又见中国》系列的同学们,应该都熟悉范老师回答过“中国人有没有信仰”这个问题。
 
当时范老师说,中国人没有信教的传统,并不代表中国人没有信仰,因为中国人对于祖先的祭祀也是一种信仰。
 
这次的视频里,范老师就详细解释了中国人祭祀祖先习惯的前因后果和责任传统的来源。时至今日,这些文化是以什么形式体现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呢?
范勇鹏:
我们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优势,它的深层根源在哪?我觉得有两方面,一个深层根源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第二个深层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首先先讲第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历史有个什么特征呢?中国人的历史是长期的定居文明,这个特征决定了我们文化传统的很多方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这个文化里面的一种共同体意识。
 
这个从哪儿来呢?我们考古工作者挖出来了一个周成王的一个樽,叫何樽,它上面有铭文四个字,叫“宅兹中国”。
 
这四个字很有意思,它反映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特征,就是中华民族是世世代代生于兹、长于兹这样一个民族,一个文明。
 
这种长期定居的历史经验,繁衍出了很多华夏文明的特点。
 
比如像美国的华人地质学家何丙利先生他就有一篇很重要的论文,说从渭水流域的考古遗址就能发现,我们中国很早就是在一个地区定居。
 
进而产生了代际之间的空间联系。就相当于我和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我们都是在一块儿土地上从生到死,这种空间联系是存在的。
 
一个游牧的或者一个游猎的民族,比如可能你的爷爷是在阿尔泰山,然后到父亲一辈就可能跑到阿姆河或者帕米尔高原,然后等到孙子这一代又可能跑到匈牙利大草原。
 
这种空间上的大范围的这种移动,就导致他难以产生代际的这种空间的关联。
 
这种代际关系产生了一个什么东西呢?就是祖先崇拜,所以这是我们中国一个很特色的东西。
 
但是这些祖先,他过去是人,去世了就变成鬼神,所以就形成了人和鬼神之间的这种界限的模糊,所以这个基础上,就产生了人本主义。
 
最后由我们自己的这种祖先也推而广之到别人的祖先。我的祖先需要有一个祭祀,需要有社稷,去让他能够得到后人的怀念。那么其他人的祖先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权利呢?
 
所以就产生了同理心、宽容心,就产生了我们哲学里面的那种,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观点,最后的集大成者,就是我们的这种大同理想。
 
那么这种观念里面,还产生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秦之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词叫“兴灭继绝”。
 
什么叫兴灭继绝呢?就比如像有些国家,被比如外族入侵了,或者战争里面被人消灭了,他的社稷消亡了。
 
其他的国家说,我要帮你复国,来恢复你的这个社稷。为什么?就是产生于这种祖先崇拜的这种传统吧。
 
直到现代,这种观念仍然是存在于中国人的头脑里面,比如像孙中山先生有一篇演讲,讲得很有意思,他讲民主主义。
 
他有一个观点,就是说中国强了几千年,但是我们周围的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缅甸、高丽、暹罗等等这些小国都能够保持独立,但是你看英国人、日本人一来全部就消灭了,都灭亡了。
 
所以孙中山就讲,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如果强起来,我们要担负起世界的大责任,我们要济弱扶倾,大家想想,济弱扶倾和兴灭继绝是不是很像?
 
那么我还要举一个例子,就是一位武汉的学者,华中师大的徐勇教授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祖赋人权”。
 
这个概念蛮有启发的,通俗地讲,中国人的人权确实不像西方叫天赋人权,我们的人权它不是以个体为本位,它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人,我们所共享的一种权利,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一种历史的权利。
 
大家简单地比较一下,比如中国的宪法序言,序言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这句话非常,扑面而来的就是那种历史的气息,它讲出的就是我们这个文明的密码和精神之源。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美国的宪法,你翻开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以下等等等等,六个目标,我们成立这个联邦。”
 
他跟我们比一个巨大的区别,就是他不是一个历史性的宪政,他是一个契约性的宪政。
 
所以讲到这里大家就能够理解,当年毛泽东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写这个碑文的时候,为什么每句开头都是“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以来”。
 
这意味着就是,中华民族的这种历史和权利,他都离不开一个历史的维度。
 
中华民族他是在战争和鲜血奠基的这样一个共同体,我们的价值,我们的权利都是建立在这种历史的基础之上的。
 
同样,在这些斗争里面牺牲的这些烈士,作出奉献的这些人,他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的支柱。
 
所以这次抗疫期间牺牲的,不管是我们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基层的干部、民警,各界的人士,这些英雄、烈士,我相信他们都已经被刻在了中华民族这个纪念碑上。
 
从我们的这种历史传统呢,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就是中国政治传统里面的责任意识。
 
中国自古强调这种,就是精英或者叫治人者这种责任。早自夏、禹、商、汤那个时代就下了很多叫罪己的这种传说。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汉武帝的罪己诏,对吧?
 
不仅仅是皇帝要自责。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像汉元帝,那个叫建召年间,就发生过比如像西羌反叛、日食,于是皇帝就说,那对全国的官员进行考核吧。背后就是一种理念。
 
就像《左传》里面就讲过,“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所以统治者你有责任,你去让民生息,然后实际上,最后就是让天满意,这个天其实反映的就是民心。
 
那么出了天灾人祸,不管你有没有直接的责任,统治者都是要自责的,所以诗经里边就留下了一句话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所以今天我们的政治生活里边也会讲这句话,当然我们今天的意思呢,是讲的是党的初心要为人民服务,但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几千年来,拥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意识的历史传统。
 
第二个层次的深层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我不用展开讲,它一个要点就是“公”。
 
在西方的资本主义的产生,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封建的私权的基础上直接就是迈进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这种私权制度,所以“私”这个字,就是今天西方各国面临的一个病根。
 
社会主义讲平等,讲究这个“公”字,那么社会主义理想,它其实是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
 
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叫沟口雄三,他就研究中国的这个字,这个“公”字。
 
他发现它跟这个其他语言里面有很大的区别,就很多语言里是没有这个字的,然后日语是从中国里学的汉字,但是发现日语里的这个公字呢,含义和中国也不一样。
 
比如在日本这个“公”字可能主要代表的是官府、公家这个意思,而中国在很早就发展出了一种公共性、公平性的含义。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很多事情、理想没有做到,但是作为一个理念,一直是在不懈地追求这种制度的“公”。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王夫之,他在这个《读通鉴论》里边,他评价秦始皇有一句话,是“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功”,什么意思?
 
就是秦始皇是为了自己一个朝代的私立,但是他建立了一个能让后世这个实现公共性的这样一个制度的基础,所以就称之为,天假他的手来实现了这个“大公”,让中国走出了这个封建时代。
 
孙中山那时候讲什么是“公”,他就讲是4万万人,人人发财,而不是个人发财。
 
因为当时孙中山已经在受到,比如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那么这种价值观已经非常接近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了。
 
再往后看,我们可以发现非常接近于邓小平同志讲的共同富裕,对吧?
 
共产主义在现代历史上,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和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个文化有一种强烈的共鸣,而且使中华文明获得了一个现代的新生。
 
当然反过来,中华文明也给马克思主义赋予了新的价值。
 
所以在疫情里面,我们看到这种“公”的精神,它的这种表现,比如像我们公立医院的医生、护士,冲在最前,公而忘私。
 
比如我们共产党员了,临危受命,牺牲小我;包括我们社区的志愿者去服务群众;包括武汉的,像快递小哥,主动地去发起义工。
 
这些品质都是一种叫天下为公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这个制度所培育、所鼓励的一种品质。(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范神论: 美国历史短短几百年,论优势还得看中国制度 |2020-7-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