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吴丽华 王玥:黄河宁,天下平!|2020-10-09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提出一周年之际,库叔前往黄河流域部分省区,近距离感知建设幸福河的各方努力。

文 | 吴丽华 王玥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夏秋之交的黄河入海口,河水奔腾,滚滚入海。极目远眺,绿色芦苇随河水一路铺陈,大片大片的水域点缀其间,偶尔还有一只只鸟儿飞起飞落。

▲ 2020年7月17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碧波万顷,植被茂盛,一片生机盎然。图/视觉中国

这还不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最美的时候。“等到深秋,芦花飞雪,赤碱蓬变成大片的红地毯,百万候鸟栖息,才是最美的时候。”当地工作人员说。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特色,其资源禀赋和生态功能具有全球性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

——全球共15种鹤,这里有7种;亚洲有3种天鹅,这里全都有;世界上9条候鸟迁徙路线,这里占了两条,每年有600万只鸟儿经此迁徙,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然而,这里并不是一直这么美。

黄河断流的那些年,这里一度河床干透,海水倒灌,草木枯死,鸟鸣远去。黄河三角洲的今非昔比,是黄河全流域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国家在黄河治理中实施了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开展了河源区修复保护、黄土高原保护治理、黄河口湿地以及乌梁素海、白洋淀等生态补水,进行了“调水调沙”等积极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拍摄的黄河岸边的虾池。图/IC photo

科学治理换来了黄河三角洲芦苇叠翠、柽柳摇曳、百鸟欢腾,也实现了黄河连续21年全年不断流,黄河生命逐步恢复健康。

不过,黄河治理并非一劳永逸,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库叔前往黄河流域部分省区采访,近距离感知在建设幸福河过程中各方的努力。

1

从“三年两决口”到岁岁安澜

 


 

千百年来,奔腾的万里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时至今日,黄河流域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条流经9省区、全长5464公里的全国第二长河,流域省份总人口占全国30.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6.5%。

▲ 河南三门峡,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荒坡变梯田,绿毯铺两岸。图/视觉中国

但是,由于沿岸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黄河长期以来灾害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多淤、多决、多徙”的黄河曾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难题。

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1855年至1938年花园口扒口改道的83年中,仅黄河济南河段就发生87次决溢灾害,决口口门达112个。

不过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历史得以改变,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70多年不决口,20多年不断流。

“黄河宁,天下平。”这个历史上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新中国黄河人的努力下成为现实。

2

标准化堤防铸就坚固屏障 

 


 

初秋时节,沿山东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而行,水波粼粼、杨柳依依。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下称“黄委”)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已经不仅是黄河安澜的防洪保障线,还是人们休闲旅游的风景区和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名片。

曾与“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些享誉世界的建筑精品同步登上“鲁班奖”领奖台的济南黄河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诉说着整个黄河大堤标准化管理的成就。

▲ 山东省东营市,雪莲大剧院是黄河流域最具魅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IC photo

沿黄河顺流而下,经过标准化改造的堤顶路已经从上游一路修到河口,道路两旁柳枝摇曳,芳草萋萋,汽车飞驰,如在画中。黄委工作人员告诉库叔,由于按照全国统一标准修筑的标准化堤防车少路好,甚至吸引了不少市民来黄河大堤练车。

正是这样不断升级的黄河堤防改变了几千年来黄河为害沿岸的历史,实现了70多年不决口,保证了黄河安澜。

从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大规模的黄河大堤加高培厚,修复了千疮百孔、残破不全的堤防,将历史遗留下来的秸料埽坝全部改建为石坝,把过去低矮残破的大堤加高到11米以上,堤防加宽到50~100米,使千里黄河堤防成为防汛抗洪的重要屏障。

但是,黄河洪水依然是我们的心腹大患,黄河防御洪水的堤防工程体系还存在大量薄弱环节,泥沙大量淤积致使下游悬河形势不断加剧,依然危及济南黄河堤防的安全。

黄河下游河床已经普遍高出大堤背河地面3~5米,险段在7米以上,悬河形势加剧。随着用水量的增加,断流频发使得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河床抬高加速,冲淤变化异常复杂,更进一步加剧了决口改道的可能。因此,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按照“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治理方略,2004年起,国家斥巨资实施了黄河下游南岸的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建成了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高标准防洪工程体系,“放荡不羁”的黄河水得到了有效控制,历史上“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局面彻底改变。

目前,黄河沿岸的标准化堤防不仅有效缓解了“地上悬河”对黄河两岸安全的威胁,改善了生态环境,花园口、筒瓦厢等一批历史上黄河决口、为害严重之地成为著名水利风景区。

即便如此,黄河含沙量大、下游河势游荡多变的特点之下,洪水风险依然是黄河流域的最大威胁。为进一步提高工程安全稳定性,解决重点河段的堤河危害,黄委组织开展了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主要包括新续建控导工程64处,改建加固险工、控导及防护坝1429道,堤河治理7段,估算总投资74.97亿元。

与此同时,为建设幸福河筑牢安全闸,工程建设正在强力推进。“9·18”重要讲话发表以来,全河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和各参建单位全力加快工程建设,在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68亿元。

3

精打细算高质量发展

 


 

作为母亲河,岁岁安澜只是基础。

黄河如何用仅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也考验着黄河治理者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智慧。

控制总量、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是黄河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总思路。在黄委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大厅里,实时变化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系统显示流域内各省区的水资源分配及执行情况。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来多少水、用多少水,如何节约用水、合理分配,在整个黄河流域都有着精准的数据。

以深处西北内陆、缺水问题由来已久的宁夏为例,这些年来,宁夏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水瓶颈制约,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干旱缺水地区解决发展用水问题的有效路子。

▲ 宁夏银川,航拍黄河及黄河两岸。图/视觉中国

2005年以来,宁夏全区人口增加98万,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GDP增长了5.2倍,工业增加值提高了4.5倍,但取水总量减少8.1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85.5%、76.8%,引黄取水量由最高89亿立方米稳定到目前的65亿立方米左右,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表示,每年宁夏分配的平均可耗用黄河水是40亿立方米左右,必须精打细算。

一年来,黄河流域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继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领域节水。

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介绍,水利部大力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加快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广喷灌、微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与面积,黄河流域农业节水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2,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19立方米,节水水平总体优于全国水平。

“一年来,我们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的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确保黄河水得到有效利用。”黄委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副局长程艳红介绍。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黄河干流9省(区)合计耗水量为242.93亿立方米,比年度计划分配指标的248.14亿立方米少5.21亿立方米。

时间倒回到上个世纪,黄河还在为频繁断流困扰。尤其是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一些河段断流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长度704公里,给两岸生态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1998年1月,163名院士联名呼吁拯救黄河,保证黄河不断流。当年12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委统一管理和调度黄河水资源,从翌年3月1日黄委发出第一份调水令至今,黄河实现了连续21年不断流,保障了流域及相关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供水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年度计划和月、旬调度方案的基础上,今年水量调度关键期,黄委还首次开展旬调度指令执行情况通报,对水库泄流、主要断面流量及省区用水实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强监管,密切跟踪监视水、雨情变化和用水变化情况,精细调度骨干水库,实现水库泄流过程与用水过程的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月方案的基础上,2020年黄委共下达调度指令17份,9次调整龙羊峡水库泄流,8次调整刘家峡水库泄流,16次调整小浪底水库泄流。

4

生态补水“扮靓”母亲河

 


 

 

高质量发展目标之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2020年7月,在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在黄河口现行流路口门处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活体,这是21世纪以来在黄河口河道首次发现黄河鱽鱼活体。

这种据说味道极其鲜美的洄游鱼类的出现,让黄委工作人员万分激动,这有力说明了黄河生态调度的显著成效,背后更是黄河全流域生态调度的有力支撑。

黄委河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为推动河口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已经实现生态补水6亿立方米。

▲ 2020年7月2日,黄河水从取水口源源不断地流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湿地,保护区内生机勃勃。图/IC photo

2008年以来,黄委结合调水调沙实施黄河下游生态调度,持续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补水,增加湿地水面面积,提高地下水水位,修复黄河下游代表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有效促进黄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

尤其是从2018年起连续实施的黄河生态调水,极大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为河口地区鱼类洄游和产卵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口湿地恢复区的明水水面已由统一调度前的15%增加到60%,区域内有1900余种植物,鸟类数量达数百万只,湿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恢复。

河口湿地之外,通过河源区修复保护、黄土高原保护治理以及乌梁素海、白洋淀等生态补水,黄河水流经之处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

“这里曾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过科学治理,试验区的韭园沟等5条小流域不仅不再向黄河输送泥沙,而且变成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示范区。”站在陕西省绥德县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黄委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总工程师党维勤如此感叹。

水利部2019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显示,黄土高原地区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主色调渐次由“黄”变“绿”。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在该区域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专项整治、塬面保护、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等水土保持工程。

2020年,黄委在往年实施下游生态调度的基础上首次开展全流域生态调度,编制印发了《2020年黄河生态调度实施方案》,确定了黄河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26个断面生态流量指标、河道外生态补水计划及河口三角洲生态补水要求、骨干水库泄流指标及保障措施等。

目前,各断面流量均达到预期指标,并塑造了维持河道生态廊道功能及满足鱼类繁殖生长关键期需求的流量过程,进一步改善黄河水生态水环境。

黄土高原、乌梁素海、白洋淀、河口三角洲……更充沛的黄河水补给,让一颗颗明珠变得更加“健美”。绿树鸟鸣,流水奔腾,黄河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之下,幸福河正奔腾而来。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吴丽华 王玥:黄河宁,天下平!|2020-10-0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