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舰在干船坞内已经日益接近完全合拢的状态。通过其吃水水线的长度和型宽,已经大体可以判断其体量相当巨大;完全把过去传说中的满排7.5万吨、8万吨、8.5万吨甚至9万吨的最大估计抛在了现实的后面;现在看来其基本体量甚至可能要略微大于福特级。这个情况即使在2到3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很早就判断3号舰的成型体量至少在9万吨以上;而且极大概率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弹射常规动力航母。不过如此巨大的船身和最高配的子系统,也似乎明显超出了过去最大胆规划的顶级目标。仅仅第3艘航母而且是第一艘平板弹射航母就不比福特级小,在过去是谁也不敢想象的;但现实就是要推着人的思路走。因此预测今后的航母发展路线图,就不能再重复过于保守的旧框架。
原来大多数人的预测,是3号舰大约满排8万吨,和小鹰级差不多,常规动力,至少生产2艘;甚至和小鹰级一样生产4艘;快速形成可信战斗力后,再生产2艘甚至4艘10万吨级的非常规动力巨型航母。最终形成一共10艘航母,包括2艘早期滑跃版本的局面。而现在3号舰的实际体量,首先基本否定了其作为常规动力最大限制在8万吨级的早期想法。更重要的是,如果是要形成双弹射航母或者4常规航母,那么在目前的阶段,第2艘同型舰的模块就应该出来了。不论是在同一个船厂还是分别在2个不同区域的船厂生产。而至今根本不见3号姊妹舰的任何影子。加上其自身的体量超乎预测。那么基本只有一个研判结论。也就是3号舰和2号舰一样,仍然是一艘全面试验性质为主的载机舰艇。区别只不过是2号舰是在1980年代旧设计上的复盘;
而3号舰的技术起点则一步快进全球一流水平。而有了这个一步到位的全球一流设计,再通过工程实践验证后可以证明不论其整体还是所有子系统都可以达标的话,那么下一步就不是再重复全球一流,而是立即开始全球超一流载机巨型舰的批量建造。这应该是基于2大出发点:首先目前3号舰的各种子系统,90%以上都已经到位,包括到目前在福特级上还没解决的电磁弹射和电磁拦阻,以及先进舰艇电力管理体系。而过去没有的像舰载弹射预警机等重点子系统也已经上天。唯一一个还需要再确认的核心环节就是弹射型隐身舰载机。而这个环节如果想彻底完善可靠,最短也需要5年。5年的时间恰恰又和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3号舰本身的系统全面运用熟练;第二则是配套的水下反潜力量,特别是攻击大黑鱼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首次与水下强敌在远海正面对抗。否则生产再多再大的载机舰艇,都无法确保在脱离近海反潜圈后的安全。因此说到底,这是一个全系统同步完善的超级工程,任何一点缺失都会严重影响整体战力的形成。 其次,在ASBM的能力越来越强,天基海洋星座体系完善以后,全球航母的真实作战能力已经受到极大制约;基本已经彻底废掉了超级大国11艘现役航母在大陆周边4000公里半径内实际作战的可能性。有了这个大前提,那么新兴大国在3号舰成功的基础上建造更多的载机大舰,对全球的象征意义其实是大于实战意义的。因此即使3号舰满排到了10万吨,采用全球最强的电磁弹射技术;但是如果不具备H动力体制,仍然会在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的福特级面前天然矮一头。这就是全球大部分人的认知水平。因此要真正获得整体战略优势,让地球人都相信一个全新时代已经到来;那么批量建造比福特级更大更强的H动力大船,是最快捷有效的必由之路。在3号舰顺利下水和特殊动力系统通过全面验收后,12万吨满排甚至更大的大船就可以快速上批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