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一棵青木:丁戊奇荒和粮食规律 |2020-11-16

1875年,中国的气候悄悄发生了变化,华北地区,尤其是山西省的降雨突然减少,土地变的干旱。
根据文献记载,此时已经有零星地区出现了歉收的记录,但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警觉。
1876年,南方各省出现了大暴雨,农作物损失惨重。但北方各省却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随后又遭遇了蝗灾,山西的一些地区,已经有人开始靠吃树皮活命。
而那些以为熬过今年,等明年就能吃上饭的灾民,做梦也不会想到,在未来的两年,连树皮都成了奢侈物。
1877年,也就是光绪三年,大饥荒正式拉开序幕。
这一年,干旱依旧,华北各地依然大面积歉收,旱情没有丝毫缓解,但民间的储备粮已经彻底耗尽。
清政府立即进行救灾行动,但虚弱的政府给予的赈灾粮杯水车薪。
当粮缸彻底见底时,大恐怖降临了。
英国外交报告中记录:

吃人已非个别现象,人们组合成不同的团伙,集体外出“狩猎”,将猎获的俘虏杀死烹食。

清政府中央救灾大员阎敬铭上书朝廷: 
“往来二三千里,目之所见,皆系鹄面鸠形;耳之所闻,无非男啼女哭。枯骸塞途,绕车而过,残喘呼救,望地而僵。”
陕西“赤地千里,几不知禾稼为何物矣……饥民相率抢粮,甚而至于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
生产秩序崩溃后,次年灾情依旧,1878年的农作物再次歉收。
这一年,北方的灾荒已经到了毛骨悚然的程度,有一个曾经去过灾区的人回忆说
他们路过灾区的时候就听自己这马车在行进的时候”咔嚓咔嚓“直响,他探出头一看,发现路上全是累累白骨,那咔嚓声是车轮碾碎死人骨头的声音。
这人吓得缩在车里瑟瑟发抖不敢再看,没想到过了一会,刮风了,大风吹进车里很多黑色的毛发,吹的那人脸上身上都是,那人摘干净仔细一看,吓得差点尿裤子里,他发现那些毛发全是死人的头发,有的头发还能辨认出死者生前的发型,当时的灾区,饿殍遍野,那些荒野上的尸体的头皮已经被喜鹊和乌鸦啄烂了,死尸的头发被大风吹遍原野,于是山西大地上吹起黑色的风。。。
就这样,灾民们曾经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证据也在风中吹散了。。。
类似这样的场景和描述,在《丁戊奇荒》这本书里,记载的数不胜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曾经这么评价丁戊奇荒:

“就是地狱也不过如此了。”

这场大灾荒从1876年正式拉开序幕,持续到1879年才得到缓解,期间又以1877和1878这两年死亡人数最多。
这次大旱灾影响的居民人数在1.6亿到2亿之间,约占当时清朝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千万以上,其中山西500万人,而逃离灾区的灾民大约有2000万人。
清朝官员称这场旱灾为: 

“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1877年为丁丑年,1878年为戊寅年。
所以这次大灾荒,被称之为丁戊奇荒。 

 1

现在的中国人,每天最操心的事情不是如何填饱肚子,而是怎么把身上的赘肉给减下去。
体重计上的数字时刻在提醒你,把碗里的肉扔掉,别再吃了。
中国人已经忘记了饥饿的滋味,也不认为自己会吃不上饭。
但是国家没有忘,粮为国之本,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重视程度为世界之最。
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气候对收成的影响非常大。今年能够产出多少农作物,老天爷说了算。
不管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我们总会有那么不走运的几年里,遇到特大自然灾害。
而粮食这种东西,是世界上刚需程度最大的商品,极其特殊。
一个普通的成年男性,一个月只需要25斤粮食,重体力劳动者也只需要45斤。
按3块钱一斤的粮价计算,一个月75块就可以保证你饿不死。
但哪怕你富如马云,身家数千亿,你一个月也不可能吃250斤粮食。
你可以吃很贵的山珍海味,但是你的粮食消耗总量并不大,毕竟富豪也不是外星人。
粮食多了,我们可以拿来养猪、养牛、甚至酿酒,改善饮食结构。
但粮食少了,问题就大条了。
粮食的绝对刚需就体现在,它永远只能多不能少。
假设世界上的铁矿石产量突然减少10%,那么铁矿石价格会上涨10%吗?
不,你错了,价格会大幅上涨,直到有10%的下游企业买不起铁矿石为止。
我们可以没有钢铁,也可以没有石油,但是不能没有粮食。
粮食的刚需程度,远大于铁矿石。
偏偏粮食的需求弹性还特别小,富人没办法多吃,穷人也没办法少吃。
如果粮食减产10%,那么带来的绝对不是每人少吃10%的粮食,而是饿死10%的人为止。
富人绝对不愿意省那点钱去挨饿,所以粮价会无限上涨,直到有10%的人吃不起粮食被饿死。因为他们对粮食的需求,只有饿死的时候才会停止。
大家小的时候,都玩过抢板凳的游戏。
如果N个人,有N个板凳,每人只能坐一个板凳的话,那么大家都很淡定,慢悠悠的走到空闲的板凳那里坐下,大家都很有风度,也不着急。
但如果只给N个人提供N-1个板凳的话,大家就像疯了一样的抢板凳,以最快的速度抢凳子,同时还疯狂的推挤旁边的人,毫无优雅和风度,这还是游戏惩罚很低的情况下
如果告诉这N个人,抢不到板凳的那个人会死。相信我,这个游戏会瞬间血腥激烈无数倍。
当粮食短缺10%甚至5%的时候,就会开启一场同样的游戏,异常残酷。
2018年,印度的洋葱丰收,部分地区的价格甚至跌到了1卢比/公斤。
但2019年,印度的洋葱出现了歉收,价格上升到25卢比/公斤。
自2019年9月开始,印度洋葱的价格疯狂上涨,目前已经涨到了80卢比/公斤。
之所以会出现3~80倍这么恐怖的涨幅,是因为洋葱是咖喱的主材料,而印度人特别喜欢吃咖喱。
这只是做饭的辅料歉收,如果是粮食不足,你可以想象,价格会飙升到何等地步。
袁隆平院士在一次采访时曾经说过: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2

现在,你应该已经了解到缺粮的可怕之处了,那么国家怎么做才能避免出现缺粮的情况呢?
首先是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农药、化肥、现代水利设施、培育各种良种,都是稳定农业生产最强大的手段。
在这些科学技术发明出来之前,哪怕是西方强国也被粮食问题所困扰。
1500年到1800年间,法国一共发生过40次全国性饥荒;1523年到1623年间,英国一共发生17次全国性饥荒,平均7年一次。
1845-1851年,一场虫害横扫爱尔兰,导致了超级饥荒的诞生,6年时间里,爱尔兰的人口从800万骤降到400万,成为了人间炼狱。
农业科技爆发+人口增长停滞后,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才算得到缓和。
目前,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平均每隔5年,就大规模更新换代一次,同时在水利设施上持续大规模投资,并大规模推广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今天中国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为374.7公斤,超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倍多,同时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自2004年以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在水利设施上的投资,和一群如袁隆平院士这样的农业科学家,功不可没。
然后,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中国很久以前,就划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是红线,也是底线。
这些年,土地疯狂涨价,很多地方到处卖地,屡屡尝试侵占基本农田,试图吹风中央,把18亿亩这个标准降一降。
但不管卖地的利益再怎么大,18亿亩红线都坚决不能碰,宁可让很多城市被迫高价拆城中村,也绝不允许他们大肆占用城市周边的农田。
留给城市发展的农田,有,但给的数额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
18亿亩耕地的红线,绝不允许被挑战。
我国拥有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却需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
不管中国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粮食的人均拥有量提升到和美国一样多。
所以,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是吃得饱+吃得好。
什么叫吃得饱,就是在假设国外对中国实行粮食封锁,一切全靠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中国能够凭手里的耕地和农业技术,在不那么极端的气候灾害面前,确保全国人有饭吃,不会被饿死。
这就叫吃得饱战略,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的由来。
但是在和平时期,外国愿意卖给中国粮食的时候,中国适当进口一些农产品,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让中国人能吃得上鸡鱼肉蛋。
充沛的食物供应,让你看到肉就想吐、天天头疼减肥的那种食物供应,给人民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无以伦比的。
这就叫吃得好战略,也是目前正在执行的粮食战略。
最后,就是粮食储备战略。
哪怕水利设施修的再好,培育的良种再优秀,碰到极端气候灾难,你也没辙。
别管十年一遇还是百年一遇,时间拖的足够长,你总有机会碰到的。
但这样的事情,你连一次都承受不起。
所以,我们需要粮食储备,大量的储备。
2005年12月到2008年7月,全球气候异常,大量国家和地区粮食歉收。
按粮食专家的测算,全球差不多有1000万人的粮食缺口。
总共60亿人,产生了1000万人的粮食缺口供应,粮食产量比最低供应线少了0.15%,就少那么一点点。
结果,国际小麦的价格从300涨到1330(单位:蒲尔/美分),涨幅3.4倍,国际玉米价格从185涨到758,涨了3.2倍。
这里面有国际炒家的因素,但你敢不买么,你愿意成为那0.15%的人口么?
所以这是阳谋,你只能买。
而同期,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只上涨了0.7倍,远远小于国际涨幅。
大量涌入中国境内的投机炒作资本,全被国家队给打服了。
在国内粮价持续暴涨时,中国官方开始抛储了。
一开始,不管中国抛出多少吨储备粮,多方都一口吃掉,粮价持续上涨。
然后,中国开始逐步加大抛储强度,一开始是半个月一抛,后来是每周一抛,最密集的时候,每1~2天抛储一次。
最后多方都傻了,中国到底有多少吨储备粮,不留点做军粮么,到底要抛储到什么时候才算结束。
这个时候,中国放出风声,说中国的储备粮有一亿吨,够全国人不种田吃一年的,投机资本不怕死就继续来炒。
中国的储备粮数量一直是国家绝密,谁也不知道有多少。至于这个一亿吨是真的假,炒家也不敢确认。
但万一是真的呢?
恰逢金融危机,连锁反应之下,粮价暴跌,中国境内的粮食炒家血本无归。
等粮价暴跌之后,中国再慢慢吃回自己的储备。
这轮粮食攻防战,中国完胜,靠的就是天量的粮食储备战略。
在最先进的储备技术下,粮食最多只能放3~5年,然后就变成了陈化粮。
为什么我国土地那么少,还力推乙醇汽油,把大量的粮食做成乙醇给汽车烧掉,就是为了处理这些陈化粮。
把新鲜的粮食放成陈化粮,会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这些损失,国家愿意承受,这等于是在给国家买保险。
缺粮导致的损失,和粮价相比,要贵百倍千倍。
而源源不断轮换出来的陈化粮,必须通过乙醇工厂来处理掉。
所以,当你使用乙醇汽油的时候,其实就是在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做贡献。
当时,这0.15%的缺口,是靠非洲人给消化的。 

这就是中国的储备粮制度,是中国人饭碗的最后保护神,我们不想成为非洲人。 

3

即便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水利设施,即便中国有一群袁隆平这样的农业科学家,即便中国有世界上最强的粮食储备。
中国的官方,依然对粮食问题极度重视。
每次中国出现区域性旱灾,都能惊动国家最高层级的人物去视察处理,这一切,都是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 

虽然粮食不值钱,但粮食的供应却是国之命脉,绝对不允许有丝毫动摇。
如果我不出去购物的话,我家里所有的存粮,把冰箱里的腊肉、巧克力、挂面什么的都算上,最多吃一星期就断粮了。
但我丝毫不担心我会饿死,每次外出也只买三四天的食物,以确保新鲜。
我观察了一下,我整个小区,甚至整个城市都是这样,在家里储备几百斤粮食的人,根本不存在。
大家从不担心自己未来会吃不上饭,国人能有这么强烈的信心,是对中国粮食安全工作人员的最大褒奖。
1978年之后的新一代的中国人,已经忘了饥饿的滋味。
希望这样的盛世能持续下去,希望丁戊奇荒永远不会再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无论怎样极端的气候灾害,都不允许出现。
中国的粮食安全储备战略花再多钱,我认为都值!
因为这些东西,是拿来给中国人保命用的。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一棵青木:丁戊奇荒和粮食规律 |2020-11-1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