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蒋校长:中国终将引领全球化,但世界工厂不再是中国 |2020-11-25

11月15日,RCEP正式签署,这是东半球15个国家共同缔结的全球最大的贸易协定。
东盟10国+中日韩+澳新,22亿的总人口、25.6万亿美元的GDP、10.4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几乎均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当我们津津乐道“环台湾省自贸区”时,南亚的对手印度在去年11月的临阵退出也引人好奇。按照印媒的说法,印度不欢迎中国主导的组织。
但从现实来看,印度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真正加入RCEP,这背后并不仅仅是和中国置气那么简单。
01
RCEP对各国的利好主要是三个方面:减税、产业协作、签证便利。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减税,通过减税降低贸易壁垒,各国的生意也就都好做了。
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之后,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税就一路狂减。

到2015年,中国与东盟各国90%以上的商品税目实现零关税,近年来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以前中国只是与东盟各国互相减税,现在RCEP玩儿得更大了,拉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块儿减、互相减。
但这时候印度就犯难了,印度如果把关税减掉,大量来自中国和东南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涌入印度,这对于印度本土脆弱的制造业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到时候肯定会有大量的印度工人失业、然后饿死。
只要印度本土制造业发展不起来,印度就不敢实行零关税;想要零关税,印度制造业必须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国竞争。

但在长远的未来里,印度本土制造业做到这一点的可能性不会大于零。
印度制造业不行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组织能力、二是种姓制度。
印度有着巨量的劳动力资源、其规模不亚于中国,但即使劳动力再多、组织不起来就没用,印度就是组织能力不行。
想组织起这么大量的人口,你得完成政治整合、就是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这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当中,然而印度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那些贫民窟里的印度人来说,有没有印度这个国家、他们的生活根本没啥区别。
就拿语言这一点来讲,1961年普查显示印度有1652种语言,方言就更数不清了,你去隔壁村儿串个门还得请翻译。

车同轨、书同文是秦始皇真正统一中国的必要手段,但这两点印度死也做不到。
至于种姓制度,这是印度的顽疾。

印度不只有四大种姓,他们细分的小种姓有几千种乃至上万种,而且这些小种姓是与特定的职业挂钩的。在印度农村那种自然经济形态中,种姓就代表着分工,比如姓这个姓的种田、姓那个姓的理发……各司其职、历代世袭。
▲Dhobi是印度的低等种姓,世代都是洗衣工
而且种姓背后都兼具宗教与文化的色彩,不同种姓的人的观念与追求很可能也千差万别,因此你很难用同一套规则去组织、管理这些人,那自然也就很难雇佣他们进行现代化的生产作业。

所以,印度的劳动力市场虽大,但都被一个个细分的种姓切碎了、切成了数千个细碎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彼此之间难以流动、互通。
此外更迷的是,印度的不同种姓间等级森严,比如你的工厂里一个低种姓的员工干得很好、你想提拔他做个管理,但是其他的高种姓马上就不干了,因为低种姓人是不能管高种姓人的。

曾经有中国企业在印度建厂时就遇到过这种事儿,最后只能无奈撤资。
所以说,印度的制造业根本就不可能搞好、与中国竞争就更是想屁吃了。
印度通过高关税保护的那些制造业、其实很多都是贫民窟里的手工作坊。

比如坐落于孟买的塔拉维贫民窟,以前一直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100万人蜗居在1.8平方公里的社区里,其中一半是商业区,商业区里竟然坐落着一万多家手工作坊,他们加工皮革、做衣服、做垃圾回收的再加工,虽然分工精细、产业成熟,但是作业方式极为原始、质量就更别提了。
▲塔拉维贫民窟的手工作坊
印度的制造业,就是这么原始、就是这么落后,但这是无数的印度贫民赖以为生的营生,所以印度必须通过高关税,来把中国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否则印度贫民真得饿死。
之前苹果把一些工厂搬到了印度,这其实就是为了规避印度的关税,直接在印度本土组装手机、再卖给印度人。但是生产效率嘛,肯定跟中国差老远了。
中国跟印度完全不一样,我们现在之所以敢对这么多国家减关税、甚至零关税,就是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天下第一、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廉。
有的人一看到“价廉”,就觉得是中国的土地和人工成本很廉价,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如果单拼土地人工成本,那世界工厂应该是非洲才对。
十几年前买个打火机要一块钱、现在还是只要一块钱,去淘宝上搜一下,批发价低到2毛钱一个。这十几年来土地人工成本肯定是翻倍涨的,但打火机的成本单价一点儿没涨甚至还降了。
因此,土地人工成本根本不是决定性因素,中国制造业真正牛逼的是供应链管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分工是越来越细化的。原来一家工厂独自生产一台机器,现在一家工厂只生产一个零件、然后几百家工厂生产的零件攒起来组装成一台机器。

对于单个工厂来说,你只生产一种零件的效率、肯定比你生产完整机器的效率高嘛,效率上去了、价格就下来了。
富士康组装苹果手机就是这样。苹果手机有那么多的零件、但富士康不管生产零件,他只要把采购来的零件组装起来就行了。富士康是这样,所有现代化的工厂都是这样。
但是采购零件也需要条件。

第一,绝大部分的零件你得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如果你要的零件没人生产,那你也没法继续生产;

第二,你买到之后得低成本地把它运回来,如果你有的供应商在黑龙江边上、有的供应商在喜马拉雅山山顶,而你的组装工厂设在内蒙古大草原深处,最后要把产品卖到海南,那你这买卖就没法做了。
所以,在现代社会精细化分工的生产方式之下,想要把制造业搞得牛逼,必须得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满足绝大部分工厂的零件采购需求、必须得有发达的基础设施以降低物流成本。而这两项能力,全世界只有中国具备。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巨量的人口资源,其次新中国可以把巨量的人口资源组织起来搞生产、搞建设,后者是中国与印度的根本区别。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印度人永远做不到。
▲10天时间建好火神山医院
我们今天之所以敢降低关税、大力开放,就是因为我们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都拥有领先世界的能力。

我们丝毫不用担心外国产品会抢了中国制造业的饭碗,中国制造业完全经得起对外开放的检验。
正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具有独步天下的优势,所以中国搞扩大开放、走全球化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
02
说到全球化,之前总有人觉得全球化完蛋了、觉得逆全球化浪潮是大势所趋,经过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双重打击,类似的说法越来越甚嚣尘上。
但有必要搞清楚,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现在只是美国国内的有些人不想玩了,不代表别的国家也这么想。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全球化都是大势所趋。
RCEP的成立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打破了很多人自疫情以来一系列的迷茫和困惑,东半球各大经济体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全球化是人类前进的方向。
RCEP谈了整整八年。

八年前开始谈的时候,谁也想不到现在能出现逆全球化的苗头,那时候东南亚国家还觉得美国是经济上的主心骨、认为想过得好必须要跟着美国走。
2013年李显龙说:中国可能会在钓鱼岛或南海得到什么、但会输掉名誉和世界地位;
2016年李显龙说:亚洲国家都希望由美国来领导、而不是中国;
2019年李显龙说:中国崛起不可阻挡,美必须接受;
2020年李显龙说: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

八年时间,中国巨变,世界巨变,美国也巨变……
原本扛起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不玩了,东亚一众小弟瞬间没了大哥,但他们觉得没办法,游戏还得继续,你美国人在全球化中有很多人受损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别人可没有。
RCEP虽然没有太平洋对岸的超级漂亮国,但签了协议的这15个国家囊括了全球30%的人口,不仅做到了全球最大,而且成员结构也是最多元。
在这个自贸区里,既有把持着高端制造业的日本韩国、还有中低端制造业最牛逼的中国+东盟,此外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种资源出口国。

从这15个国家各自的贸易结构与产业优势来看,既有资源供给、高中低端制造业又挺齐全,因此建立在RCEP之上的东亚自贸区就是全球贸易网络的缩小版。
▲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比重
在今后的东亚自贸区里,有资源的出资源、有劳动力的出劳动力、有产能的出产能、有市场的出市场,精细分工、各司其职,大家一块儿发财。
美国人现在说要把在中国、东南亚的制造业搬回去,但在各国合作生产的局面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人类的技术越进步、分工也就越细化,不仅国家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各个国家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
以前是一个工厂独立生产一个产品、后来是好多个工厂合作生产一个产品,但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那是好多个国家合力生产一个产品。
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中70%都是成品贸易,说明各国相互采购的产品大多都在单个国家内部完成生产,所以那时候的全球化只是贸易的全球化。
而现如今,国际贸易中70%都是中间品贸易,中间品就是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这些,这说明现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大多都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完成生产的,那么当下的全球化就是生产的全球化。
比如去年10月,三星手机把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家工厂搬到越南,但其实他搬走的只是最后的组装环节,而手机的很多零部件仍然要从中国各地的工厂去采购。

所以,一台三星手机从设计到成品产出,需要韩国、中国、越南甚至更多的国家通力协作才能完成。
▲越南三星工厂
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产品的生产需要由多个国家、成百上千家企业共同参与,那么,所谓的“把工厂迁回美国”就变得不可能了。
因为,一条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非常长、而且分布非常广,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工厂都通过长期合作相互建立起了稳定的依赖关系,特朗普如果只把其中的某几个工厂搬回美国,那这几个工厂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也就被破坏了、生产也就无法进行了。
当然,这绝不是说产业链上的企业、工厂就不会发生更换和变动,恰恰相反,这种变动是随时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变动是在具有稳定规则的市场中自生演化出来的,而不是靠美国总统随便拿支笔就能设计出来的。
如果我们把一个生产环节比作一个乒乓球,以前是几十个、几百个乒乓球都被放在一个或者两三个桶里,那你很轻易地就能把它搬走,但在生产分工极为细化的今天,桶里的乒乓球都被撒出去了,有的掉在浙江、有的掉在广东、有的掉在越南,那就没法儿把这些乒乓球都搬走了。
以前的制造业是一个个的工厂、后来变成了长长的产业链、再后来发展成为一张超大规模的供应网,那你再想把制造业转移、自然也就无从下手了。
03
我们过去常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但在跨国分工的全球化时代,很多产品的生产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的,因此世界工厂已经不是只有中国了。
虽然不只有中国,但世界工厂也不会搬到拉美和非洲,而是集中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
在东亚,中国是绝对的中低端制造业超级霸主,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占了非常大的份额。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又有14亿的人口、又有最强的组织能力,所以中国制造业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

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这个规模甚至大到我们也有点儿装不下了,所以就把一些低端、落后的生产环节搬到以越南为代表东盟国家,比如三星搬到越南的就是最后的组装环节。
一部分负责组装的工厂虽然搬到了越南,但是这些工厂的上游供应商大部分仍然在中国,组装需要的零部件通过卡车走陆路从两广地区运往越南,非常的方便快捷,运输成本也是可以承受的。
总之,以越南为代表的一些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是依附在中国超大规模的供应链网络之上的,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抢了中国制造业的饭碗,因为这些国家的规模太小了,小到根本建立不起独立的产业政策,他们的产业政策只能随着中国制造产业的调整而变动。
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想要脱离开中国而独立生存,就必须建立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但这些小国的规模和体量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总之,当今的世界工厂不仅仅是中国,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制造业集聚区。
在东亚这个区域里,各国之间分工细化、相互协作,共同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生产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我们平时提到的制造业转移,其实就是这个区域里各国之间发生的一些产业分工的微小调整。
这种微小调整相对于体量惊人的中国制造业来说,几乎就是九牛一毛。在东亚制造业集聚区内,中国是绝对的主导者,在新建立在RCEP之上的东亚自贸区中,中国也是绝对的主导者。
RCEP签署之后,各国之间的关税一步步降低,那各国之间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就会进一步下降,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制造业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世界工厂的制造实力进一步上升。
东亚地区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这是全球化时代下各国制造业基于成本考量进行跨国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结果。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还是制造业霸主,但随着土地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他们的中低端制造业就渐渐转移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
制造业在东亚地区生根发芽慢慢壮大的过程中,技术在快速迭代,产业分工也就急剧细化、同时生产效率也就飞速提升。如此一来,当产业分工细化到一定程度、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人工成本的上升就变得不重要了。
作为工厂主,你大概率可以忍受在中国生产的高(土地人工)成本、但你绝对无法忍受在非洲生产的低效率。
所以,非洲和拉美的土地、人工成本无论再怎么低,都不可能把世界工厂从东亚地区抢走,因为效率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集中在东亚的世界工厂,并不只是在为自己生产商品、西方国家也需要我们生产的商品来续命,所以他们只能依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制造业集聚区。

西方要想脱离对中国的依赖,就必须在东亚地区以外打造出第二个世界工厂,但基于我们上面说的原因,那根本不可能。
写在最后:
在人类社会,技术一定是不断进步的、分工就一定是不断细化的、那么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就是无法逆转的。
当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定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发生各种冲突。
美国之所以扛起逆全球化的大旗,根本原因就是其国内各群体间利益分配不均。
但国内利益分配不均那是你美国自己的问题,跟别的国家无关。就算你美国不想搞全球化了、但不代表别的国家不想搞,别的国家不仅要搞、还要搞得更好。
你美国不玩儿了,别人家的日子还得照样过,不能全世界都围着你转吧。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机遇。

美国人不想引领全球化了、那只能由中国来引领;美国人不想做灯塔了,那只能由中国来做,西方不亮东方亮。
RCEP的签署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大家都说这是中国版的TPP,中国在里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过去的全球化,是美国引领的全球化;今后的全球化,是中国引领的全球化。
当然,在未来中国引领的全球化之路上,各国之间有小矛盾、小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有句话说得好,人类的每一次冲突、都是开启更高层级合作的前奏。
只有合作才能解决矛盾、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冲突,这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明白这个朴素的道理。
他美国人不懂又能怎么样呢?

想活得好,还得从中国、东南亚买生活必需品。
我就是喜欢看你干不掉我又必须依赖我的样子。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蒋校长:中国终将引领全球化,但世界工厂不再是中国 |2020-11-25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