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后沙: 法国政客用战争威胁英国,“搅屎棍”真是人见人厌 |2020-12-21

英国“脱欧”闹倒了特蕾莎.梅内阁,鲍里斯·约翰逊上台后,又夸下海口称“如果延期脱欧,我宁可淹死在臭水沟里。”

经过与欧盟马拉松式的漫长谈判,英国终于在2020年1月31日成功地脱了欧(11个月协议过渡期),“我们正踏上一个伟大的新航程……”伟大的鲍里斯为英国人民指明了发展道路。

 

在脱欧直播现场,当时英国民众一片欢呼,只有一个英国人对着CCTV英文频道的镜头用中文高喊:这谢(些)人都是SB,他们都是SB,他们都是SB啊……

这位口吐芬芳的英国仁兄看来说对了,正式协议看来年底又无法达成,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12月9日说将在12月13日前达成协议,而第二天鲍里斯·约翰逊说英欧很可能无法达成协议。

12月18日,他还说“我们(英国)已经做了很多,该轮到欧盟朋友认清现实,拿出诚意。”

英欧为什么对达成协议的前景看法分歧如此之大?

欧盟:以1月底的脱欧谅解为基础,欧盟可以接受英国有协议脱欧;

英国:想反悔,用各种各样理由掩盖自己的无诚信行为。

再这样耗下去,英国又将回到“硬脱欧”(无协议),而“硬脱欧”可能性一增大,英国人又开始囤积食品,来应对涨价或者食物不足等各种威胁,《泰晤士报》13日称,大臣们正在建议超市储备大量食品、药品及其它消费品,以应对消费恐慌。

英国将一切过错甩给欧盟,动不动拿美英特殊关系,中英贸易谈判“顺利”,英日协议达成来威胁欧盟。

不过,欧盟并不吃这一套,德国总理默克尔之前在议会演讲时说过,英国的一些条件,德国不可能接受,如果英国坚持这些要求,那么英国可能会无协议脱欧。

言下之意就是德国决不允许英国破坏欧盟统一市场。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峰会表示,想要离开欧盟的是英国,它比我们更需要协议。达成协议需要努力,尤其是伦敦。

德法强硬态度与英国死缠烂打,决定了脱欧仍然是个僵局,加上欧洲疫情,更是火上浇油。

双方渔业捕捞分歧已经变成了一场公开的争吵。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消息,法国北部布洛涅市市长库维利耶用战争来威胁英国人,他问该报记者:“英国真的想在格恩西岛或泽西岛的家门口爆发一场马岛战争吗?”

看起来法国佬气势汹汹,但这事是英国佬先挑起来的。

12月15日,英国国防大臣在爱沙尼亚访问时扬言,如果英欧不能在最后期限前达成协议,皇家海军将在英国海域保护本国渔船。

所谓保护本国渔船,就是指英国将派遣四艘军舰,打击来自欧盟的“非法”渔船,到2020年年底,协议过渡期将结束,因此人们担心,如果英国真的用军舰阻止欧盟渔船,双方可能将发生海上冲突。

欧盟坚持认为其成员国渔船在英国脱欧之后八年内,有权进入英国海域作业,英国渔船也可以到欧盟海域,这对双方渔民是公平有利的。

这个问题在特蕾莎.梅与欧盟谈判时就存在,但不是主要障碍,最大障碍是北爱尔兰与爱尔兰的陆地边境通关检查问题。

约翰逊却小题大作,甚至扯到用军舰打击渔船。

法国的愤怒可想而知,因为法国沿海渔民将是最容易受到威胁的群体。

库维利耶市长还对《每日电讯报》说,英国威胁使用炮艇护渔,只会适得其反,无助于达成协议。英国有精力派军舰前来这片水域捣乱,倒不如去英吉利海峡看看有没有移民溺水,那里每天都有人死去。

法国渔民呼吁法国政府封锁海底隧道,如果英国敢硬来,就让它们卡车进不到法国。“他们不让我们捕鱼,我们就不让他们来欧洲卖鱼”。

还有一些渔民妻子说,“英国人脸皮太厚。我们不是强盗。如果他们派军舰,我们也应该这样做。毕竟,英国渔船也到我们这边捕捞扇贝……”

虽然捕渔问题还没有变成英法最高层级冲突,但如果再发展下去,到时候哪怕是军舰对峙都将是全球笑话,大家可都是北约盟友。

放大渔业问题,只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它要利用欧盟成员国众多,矛盾成堆的缺陷,制造更多麻烦,挑拨离间,实现最大利益。欧盟不希望夜长梦多,英国偏偏要久拖不决。

有人或许会认为是不是把英国说得太卑鄙了?人家可是标准贵族范。

 

其实看看英国跟欧盟的历史就可知一二,更不用说什么收留郑三嫖等港独、国内疫情失控、封杀华为5G、借着“五眼联盟”对抗中国、插手中国香港问题……

英法斗争

50年代中期欧洲共同体正在酝酿,热情邀请英国加入,而英国仍然陶醉在昔日荣耀当中,外交政策重心在美国,对欧洲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1955年欧洲主要国家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商讨欧洲联合和复兴计划,英国驻欧洲各国大使都不屑一顾,只有一位来自英国劳资商会的观察员拉塞尔呼吁伦敦要重视欧洲共同市场的出现。

1956年,英国驻美国大使梅金斯回国出任财政大臣,英国在贸易方面更加靠向美国,疏远欧洲。1957年欧洲签订《罗马条约》,共同市场作用越发明显,但英国继续高贵冷艳,英国外交部甚至连《罗马条约》的正式英文版都不想及时翻译。

三年后,亲美的梅金斯离职,弗兰克.李爵士接任财政大臣,发现欧洲共同市场相当有活力,英国加入有利可图,英国这才认真起来。

但这时,法国总统戴高乐对英国已非常不满,大家买菜做饭时,你不来,等饭菜上桌了,你笑嘻嘻过来找座位?

1962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申请加入欧共体,结果被拒绝,不久英国就知道是戴高乐在阻止,英国与法国反目。

英国的“搅屎棍”本色又出现了,它不去寻求戴高乐的谅解,反而去找另位五个成员国(西德、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秘密谈判,玩弄外交阴谋想孤立法国。再向法国施压,让自己可以顺利加入欧共体,但戴高乐没有让步,他手里有一票否决权。

英国见戴高乐保持强硬,伊丽莎白二世就出来打圆场,放出风声说她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计划去巴黎参加法国政府招待会。结果,戴高乐拒绝向她发出邀请函,令英国相当尴尬。

英国又生一计,派出与巴黎各界关系密切的索姆斯出任驻法国大使,才打了一点局面,戴高乐与索姆斯(后来的欧委会副主席,1975年曾与周总理会面,成为中欧历史关键一页)举行了秘密谈判,愿意与英国达成谅解。

但英国又做出了一个卑鄙的动作,英国外交部瞒着戴高乐和索姆斯,将密谈内容泄露给其它五国,并称英国不会与法国进一步发展关系,仍然想拉拢五国排挤法国。

问题是戴高乐很快就知道了这个阴谋,因为意大利人的嘴藏不住秘密。

 

法国一怒之下行使了否决权,将英国挡在门外。80年代英国外交大臣赫德曾回忆这段往事,称其“令两国痛苦的外交灾难”。

直到1971年,英国首相希思直接找法国总统蓬皮杜谈判,才解决了英法之间的问题,使英国加入了欧共体。同时,希思也改变了英国外交部一个古怪现象–英国外交高官的夫人们拥有美国国籍的比拥有欧洲国籍的要多,英国外交部亲美程度可见一斑。

当英国与欧洲处于蜜月期时,这时,有个“大国”跳出来反对,称英国遗忘了它,那就是印度。

 

因为英联邦事务部当时被合并了,改名为“外交和英联邦事务部”,印度就感觉自己成了没娘的孩子,很委屈,希望英国不要将欧洲放在英联邦之前。

印度人觉得自己有特殊地位,绕过英国政府,直接找查尔斯王子(英联邦秘书书在他宫中),还央求王子去白金汉宫找女王陛下。

印度还拉上其它英联邦国家,如南非、澳大利亚等去影响英国保守党,反对英国欧共体政策。在英联邦与欧共体之间,英国也难以抉择谁重谁轻?

 

因此,英国与欧洲又出现了矛盾。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80年代就不再要求英国外交部坚持与欧洲发出一致的声音,

90年代,21世纪前10年,英国对欧盟采取了“脚踩几只船”的政策,它时而加强与美国贸易、时而加强与中国贸易、还有日本和英联邦,根本不服从以德法为首的共进共退秩序。

脱欧前,英国已经觉得欧盟没有多少油水可捞,而且还要赔上农业补贴。

英国跟欧盟关系更像是“合同夫妻”,离婚是早晚的事。

从政治上来说,英国在欧盟话语权不如德法,是最主要因素之一。

德国希望欧盟是一个稳定、团结、安全、政策具有一贯性的整体,但德国有自己的野心,经济实力这么强,当然是经济代言人。

法国则负责貌美如花,各种“政治正确”,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当然是政治代言人。

那英国还有什么主要角色可扮演?最拿手当然是“搅屎棍”。

英国重视北约程度远超过欧盟,德法想建立“欧洲军”,英国就怀疑法国在给它下套,欧洲集体防务加强,就意味着北约被削弱。英国认为自己只要抱紧美国大腿,利用北约混水摸鱼,还可以重温一下昔日的荣光。

 

所以退出欧盟、削弱欧盟,英国是早晚的事,但利益还要捞足的。

最后大家都是要讲实力,在利益面前什么“价值观”、“民主伙伴”、“自由世界”去你的吧。

英国尽管表面上还维持着一流海军的称号,但跟以前相比,可谓是晚景凄凉。屎棍多少力气搅动欧洲法国虽然喜欢举小白旗,海峡并不怕英国。

 

虽然英欧之间还在死缠烂打,但对付中国时,它们还是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抱团的。

所以,“搅屎棍”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有点力不从心。法国也不要动不动举小白旗,双方都要加油哦!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后沙: 法国政客用战争威胁英国,“搅屎棍”真是人见人厌 |2020-12-21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