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指挥部:美国三大致命错误,中国复兴势不可挡!2019-02-2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毋庸置疑,中国当前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2018年以来,华盛顿对我们几乎发起了全方位的挑战,其疯狂程度,一度让外界联想到70年前的美苏冷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说:美方存在一个错误的观点,即白宫过去40年的对华政策失败了

老祖宗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击败敌人,首先得了解敌人在想什么。今天咱们不妨站在美国的角度,谈谈“美国失败在哪里”?

第一个失误:90年代对中日走近的疏忽

冷战解体后,美国决策层明确了遏制中国的长远目标,但落实到具体层面,又出现了罕见的分歧。

因为部分人出现了一种错觉:美国可以通过经济与文化输出对中国进行改造。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错觉并非空穴来风。

苏联的轰然倒塌,令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欣喜若狂。一枪未放,便赢得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意识形态对抗,使不少欧美人认为资本主义才是人类的未来。比如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了一本《历史终结论》——

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濒陷入低谷。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史已然终结!

简而言之,以欧美为蓝本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未来唯一的发展方向

在这种空前胜利所导致的自大思潮泛滥下,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撕裂现象:一方面想改造中国,以长期在华攫取经济利益;一方面又要遏制中国,于是就导演了中国三耻,银河号事件、炸馆事件、撞机事件(这三件事主要是为了试探中国)

作为西方世界的领头羊,美国对华政策的撕裂,使很多盟友的立场趋于摇摆。

1991年,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成为制裁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西方集团首脑。在日本的带动下,意大利总理和英国首相同年访华。

以此为标志,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组建的“第一次反华同盟”土崩瓦解!

 

海部俊树

 

相对于意大利与英国,日本与中国的走进,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当时,日本对华态度有三种声音:

第一、日本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五常席位及核武器大国),重新崛起为世界大国。

第二、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日本理应帮助中国。

第三、军国主义声音,既反华又反美。

 

90年代那个关口,老军国主义被美国杀得所剩不多,新军国主义思想尚在嫩芽阶段,故第三种声音不足为虑。第二种在日本民间有很大的市场,但终究没有在日本政界成型。而在经历日美经贸冲突后,第一种联中制美的声音,成为日本主流政策。

支持这个政策的群体有点复杂,总体上以日本利益为导向。比如指挥部在前文提到过的松下幸之助,他的企业在二战期间还从事过军需品的生产,后来因国家与企业的利益,积极参与中国改开事业(松下是第一来华投资的日企),去年松下幸之助还获得过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伴随着海部俊树的访华,日本开始对中国展开第二次大规模产业转移。

商务部数据显示:

1991年~2005年,日本向中国出口技术合同总计12452项,总金额为301.76亿美元,占中国技术引进的19.62%。

2004年,日本以当年2219项出口技术合同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技术进口国。

十六年来,日本向中国出口的12452项技术,涵盖重型化工设备、汽车制造、商用钢铁、运输器械、有色金属、电子制造业、家电、电子通讯设备等多个行业。

说句老实话,来自日本的产业转移,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走向中端的关键因素,也为后来中国制造业全球扩张埋下伏笔!

但我们也没必要对日本感恩戴德,与西方式国家间的一切互动,都是以利益现行,日本也从我们身上获取了不少的利益。既是双赢,无从感谢。

如果没有日本的产业技术支持,中国制造业升级至少要延迟10年。从美方的角度来讲,若当时阻止中日走近,中国制造业未必有如今的规模,进而在高端制造业又对美国形成压力。所以,这应该是美国认为的第一个战略失误。

第二个失误:2001年同意中国加入WTO

 

零一年中国入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至于原因,我以前也给大家讲过——

第一、得益于日本90年代的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产能大爆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越积越多,中国急需一块庞大的海外市场消化产能。

第二、新增人口需要大量就业岗位,而加入WTO可以利用整个海外市场的消费潜力,为中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外国人进口中国商品越多,中国生产力越旺盛,所需工人就越多)

中国入世最大的阻碍是谁?美国!

WTO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长期被美国所把持。关于是否放中国入场,美国一直争论不休,利弊非常明显——

有利之处:13亿人口,意味着13亿消费市场;可借入世为砝码,主导中国部分行业。

有害之处:中国不同于苏联,虽军事实力有天壤之别,但制造业基础太过于庞大。8亿极具竞争力的劳动人口注入全球市场(竞争力体现为吃苦耐劳、薪水要求低),很容易让骄奢淫逸的美国人失业。此外,如果中国凭借体量优势迈入高端制造业,美国当何以自处?

不过,美国人的“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21世纪之初的美国,已完成从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的转型,其国家核心收入来源于美元霸权、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业及知识产权。工人失业,可以转向做服务业;而要向迈入高端制造业,必须要拥有完全独立自主的先进制造业技术(不独立自主做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你的产品就无法出口赚钱)

完全独立自主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别说美国人,连中国人当时都没这个概念。

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了制造业“三段式”发展线路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现国产化→达到自主开发。但后来整个大环境却是:造不如买,中国差点丢掉毛主席时代的工业精神!最典型的就是运10大飞机项目,明明成功在即,硬生生被美国麦道公司截胡。

还有秦山核电站项目,一群中国专家希望日本帮助审查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图纸。而日本人却以各种技术管制为审查条件,如日本提供的情报不能转用军事。

事后孟戈非(曾参加过第一代中国核潜艇反应堆研制)在回忆录里愤怒的写到:

须知1958年我国开发核动力研究时,国际上对二次大战中战败国的日本和西德,在核能利用方面还在进行管制呢。我不反对向一切先进国家去请教,但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而不应低人一等和仰人鼻息。

毫不夸张的说,80年代~21世纪初的中国制造业,除了体量大,技术方面别无是处。像汽车这种最能体现国家制造业实力的产业,更是让国人一言难尽。

因此美国人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中国大部分的高新技术和工业产品出口,都由外国企业所主导。

第二、中国制造业高度依赖欧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产品设计、关键元件以及生产设备。

第三、中国企业无法有效吸收先进技术并形成本土竞争力,使他们不可能快速成为全球工业的竞争者。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中国制造业未来50年都没有能力迈向高端产业链,美国高端制造业霸主的地位不会因此动摇!

 

如果中国无法进军高端制造,则中美两国的经济将长期互补,美国霸主地位捍不可慑!

有鉴于此,美国人最终还是同意中国加入WTO。

中国入世后,经济入脱缰之马,一路快得不可收拾。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同时并垄断了全球80%的中低端制造。得益于全球产业的利润,赚得盆满钵满的中国企业,不仅自己自研技术,还以并购为手段满世界收割西方的先进技术及知识产权。

至此,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正式加入制造业的高纬度战争!

从普通国家视角出发,美国的结论没有错。唯一错就错在,中国不是普通国家。所以,放任中国加入WTO,是美国人认为的第二个战略失误。

第三个失误:没意识到2014年的转变

2014年的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计算,198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25%,中国仅为2.2%。2014年,中国占世界经济份额约为15%,中国份额约为16%,超出美国一个百分点。

第二、2014年的中国内外环境并不好。内部有产能过剩带来的经济压力,外部有南海之争、钓鱼岛问题,以及昂山素季上台所带来的中缅关系转变。

美国人认为,白宫既没有及时认识到中美经济角色的转变(不愿意承认美国世界第二的现实),也没有趁中国内外交困之际,向中国发难(不可否认,若中美经贸冲突提前4年开打,中我们未必有今天这么轻松),所以这是第三个战略失误。

美国人认为他们犯了三个战略大失误,才导致中国的崛起,但他们从未思考过最深层次的原因。

他用自己造的纸头,换别人的实物商品的买卖,是美国制造业流失的根本原因,和中国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便没有中国,也会有别的国家从事这块工作。有了中国可以进一步压低成本,而这本来就是美国人开始时候愿意看到的。

美国人的失误,仅限于没有料到中国借这个机会发展的远超他的预期导致失控……

今日之中国,再也不是昔年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任凭帝国主义兴风作浪,我自岿然不动!这股底气,来自于伟大时代的馈赠——

2019年的中国,恰逢建国70周年。若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70年,正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开始!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指挥部:美国三大致命错误,中国复兴势不可挡!2019-02-2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