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刘华清将军逝世10周年的日子。每当提到这位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老将军,总会令人想起网上一张经典照片。 当时,64岁的刘华清同志,登上美国“CV-63小鹰”号航母,由于要保持参观距离,老将军踮起脚,想尽可能多的了解一下美军航母。到了网络时代,这张照片流传开来后,令人感慨万千。
照片的背景是:1980年5月-6月,中国代表团应邀访问美国,当时,刘华清不是海军司令员,而是副总参谋长 ,带队的是军委秘书长耿飚将军。
刘华清同志负责两块工作:一、装备的科研和发展工作;二、部队装备管理。
时代背景:现在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1979-1980年,是中美刚刚建立外交关系期间,美国最主要敌人是苏联,卡特政府希望释放加强中美合作信号,来牵制苏联在欧洲的行动。
1980年初,波兰军队总参谋部上校库克林斯基(CIA间谍,1981年11月叛逃美国)向美国传递了一份重要情报:由于波兰政府是否对反对派(团结工会)采取强力行动犹豫不决,莫斯科准备重演1968年军事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一幕,其它情报也印证了这一点。
因此,即将离任的卡特总统向勃列日涅夫发去秘密电报,警告苏联不要对波兰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它将付出高昂代价,这个代价包括美国迅速提升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在这种复杂的大国三角关系下,美国才“好心”地邀请中国代表团公开访美,并参观一些重要的军事设施和装备。
此行,让解放军将领们直观地看到了美国海军当时的作战能力,也给刘华清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美国之行结束后,耿飚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上报了《访美工作报告》,这份报告以政治方面为主。
刘华清有另一份关于军事方面的单独报告:《对美国军事科技管理工作的考察和改进我国国防科技管理的建议》。
刘华清发现,美军的技术装备领导体制高度集中、高度统一,而中国却是四家管理。
一、尖端武器的科研、生产归国防科委;
二、常规武器归国防工办;
三、军内科研归总参;
四、后勤装备归总后。
从解放军装备发展趋势看,要做到快速有效的更新换代,国防装备领导权必须高度集中,建议成立总装备部,另外将尖端、常规武器逐步统一管理。
负责全军科研装备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在1980年7月12日(全军装备规划会议前三天),给刘华清写了一封信,赞成他的思路,并提出了更加深刻的看法。
聂帅也提醒大家,中国决不能像某个不发达国家那样花大钱四处买武器,但不能跟着发达国家搞军备竞赛,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的军事现代化道路。
1980年8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了武器装备系统分析论证机构(总参第六十四研究所)。
海军也有了专门的论证机构,局座张召忠当时就是这类机构的研究员。
这期间,全军定型24项武器装备。10项是生产定型,14项是设计定型。
结缘海军
刘华清是湖北人,虽然小时候没有见过海,却注定一生要与大海结缘。
1952年2月,他被分配到了大海校担任副校长。
1954年4月,赴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沃夫海军学院学习,时年38岁,是中国班班长。
这四年学习非常艰苦,他起初根本不懂俄语。不过,苏联的待遇不错,每天有白面包、咖啡、茶、可可供应。每逢节假日刘华清就自己买菜做中餐,那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德、波兰军官就流口水过来。
1958年毕业考试,刘华清在13门必修课中,10门为优,3门为良,总评优秀。
回国后,他被安排到旅顺海军基地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当时的人民海军除了练兵,还要对付日本人和韩国人在黄海的非法捕捞,这也说明那时中国海防还非常弱。
接着,刘华清担任了北海舰队副司令兼旅顺基地司令。
1961年8月14日,周恩来总理将他调入了“国防部第七研究院”(舰艇研究院)。
1964年部院合并,准备将刘华清调任为海军副司令,但遭到李作鹏(海军副司令)和张秀川(政治部主任)反对。这样,刘华清到了六机部当部长。
1966年,林彪和聂荣臻商量后决定调他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67年,刘华清分管核潜艇项目。
1966年5月,军委成立了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为院长,刘华清帮研究院解决了办公场地、住房等问题,还把钱学森17岁的女儿钱永真送到了科委某基地当兵,实际就是保护起来。
1969年,在聂帅安排下,刘华清离开科委,再回海军。1970年12月15日,出任海军副参谋长,分管造船工业和科研装备。
1971年5月31日,刘华清主持中国核潜艇首航,接着是鱼雷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等新型舰艇的定型和投产。
1974年8月1日,“长征一号”鱼雷核潜艇编入战斗序列,10月刘华清登上西沙永兴岛,以示人民海军捍卫南海之决心。
1975年,调离海军,到中科院工作,刘华清以为自己海军生涯已走到尽头。
1982年8月28日,军委任命他为海军司令员。这时刘华清已是66岁,他的内心是犹豫的。
重返海军
当时李作鹏等人虽然已被处理,但新班子里的积怨仍旧存在。
海军班子成员:
刘华清-司令员
李耀文-政委
李国宇、傅继泽、邓兆祥、聂奎聚、李景--副司令员
方正平、吴罡-副政委
李君彦-政治部主任
李进-后勤部长
1982年9月15日刘华清上任,在后勤礼堂举行的欢迎会上,他一言不发。
12月14日,中央军委根据刘华清的意见,明确指示:海军情况复杂,经不起折腾,任何人不准再翻老帐,再打“内战”,要团结,要向前看。
1983年10月海军班子进行了调整,各项工作才遂步顺利展开。
1982年10月开始,刘华清进行了一年半的基层考察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几个例子:
一、旅顺基地,后勤给舰艇供应的蔬菜,居然是连根带泥;
二、舟山基地有的洞库泥沙回淤严重,面临报废;
三、温州水警区航道积淤,连小艇也进不来;
四、在广州基地,刘华清到上川岛视察,战士们东一群,西一群,司令员来了,也没有立正,没有敬礼,就像老乡看热闹。刘华清没有冲战士发火,因为这背后是干部问题;
五,在下川岛,部队吃菜成了大问题,连过节时,支队也吃不上鱼,肉也很罕见。刘华清在南海舰队会议上,告诉后勤负责人:你们的内心应当受到谴责;
六、海南榆林港航道,该炸的礁不炸,该建的码头拖着,舰艇拥挤,严重影响作战;
七、海南岛部队干部后顾之忧严重。有工作的家属来了变成没工作,子女上学困难,探亲花费负担又重;
八、山东有的部队喜欢占景区、占宝地,这些大多是浅水湾,一打仗就会被封锁;
九、福建处于对台一线阵地,可是连通电话也存在问题,航道要看潮水才能往返。 …… 刘华清回去后,从海军直属机关开始着手整顿,不留情面,一直到1987年,这项工作还继续,慈不掌兵。
军备就是为了打仗,刘华清为打造成一支高效有力的海军队伍,可谓呕心沥血。
航空母舰
1970年,刘华清还在“船办”时,就已组织过航母建造专题论证工作,但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谈不上真正立项。
1982年,他担任海军司令员后,航母在他心中的份量可谓重似千斤,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岛链”图,刘华清将军不仅一次指出,核潜艇和航母是打破这个枷锁的关键。
1986年8月,刘华清就组织论证建造航母项目。
当时的设想是“七五计划”期间论证,“八五计划”时搞研究,对平台和战机进行预研,2000年上型号。
到了军委工作后,刘华清继续推进航母建造工作,派人去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考察航母,还从俄罗斯请来航母设计专家来华讲学。
同时,刘华清着手培养航母指挥人才,开办了“飞行员舰长班”,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舰长李晓岩就是该班10名学员之一。
航母不仅仅是海军的事,而是事关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海洋战略全局。
直到刘华清离开领导岗位,也没有停止对中国航母工程的关注。2005年春节,刘华清将军得知中央批准建设航母的消息,年已九旬的他连说“好哇!好哇!”。
遗憾的是,2012年7月16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下水时,刘华清将军没能看到,他在2011年1月14日逝世,享年95岁。
今天中国已经拥有了两艘航母,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多。
纪念这位红军老战士!感谢他对人民海军和全军装备事业的不懈努力和丰功伟绩!
第三艘航母正在建造中,人民海军综合实力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瓦解“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也只是时间问题,战争贩子不甘心的话,可以试试。
今日的海军,今日的盛世,也正如老将军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