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月份已经过去大半,到现在还没有明显的动静;但是海东青在上半年横空出世是不需要怀疑的。除了关心海东青的体量到底有多大?有没有侧弹仓,外形和过去的型号有多大的相似之处,又做了哪些特色的升级之外,其用什么型号的发动机完成首飞,也是一个绝对值得关注的巨大看点。而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首飞就用目标发动机,也就是WS19的概率极高。有人觉得一种新机首飞就用全新的目标发动机的可能性不大,这其实是一种过时的刻板印象了。其实新飞机用新发动机完成首飞已有先例,比如Z20就是用WZ10的全新升级版完成了顺利的首飞和后续的全系列试飞测试。最近10年,在航发上已经从点到面的开始整体突破。WS19先进4代中推直接配备目标型号完成首飞,将彻底打破过去几十年,
新机型长期没有合适发动机的局面。首先一点,海东青无法和J20那样,可以用十年以上的时间来等待目标发动机的充分完善。到目前配套的航空大舰已经到即将成型的程度,年内下水几乎已成定局。而最快到2023年,最慢到2024年就会交付服役。如果到时候海东青还不能批量上舰,是说不过去的。虽然可以用J15T再顶一下,但是全球最好的电磁弹射载机大舰,无法配套一种有隐身能力的主力舰载机,那么岂不是遇到搭载F35B的美国级两攻也要绕着走?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战术性的拖延。从这点上说,海东青 就不能用一种三代中推先去首飞和进行试飞,然后再慢慢地更换成4代中推再去重新试飞一遍。对舰载机来说,本身的试飞复杂程度就比陆基飞机高许多倍。一种不是最终服役的配套发动机,
试飞出来的舰载机数据,不但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且是整体浪费时间。毕竟谁都知道舰载机系统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整体上舰时间已经确定的大前提下,如果不能用目标发动机首飞,那么还干脆不如先不首飞。在地面上细化完善其他系统以后,等WS19可用后再开始首飞也不晚。相反,如果确定可以首飞,那么绝对是WS19已经到了绝对成熟可用的程度。说到这里有人要问,你说WS19已经成熟可用,那么有什么直接证据吗?直接证据肯定是有的,但不能拿出来宣扬。这里只说一点,就是WS19的完善程度已经相当高,可以说在还没有公开的各种新式主力航发中,几乎是最充分完善了2个之一。其表现出的工艺水准也堪称是登峰造极。而且一出来就是带大型锯齿的。也就是同时具备后向雷达隐身和红外抑制能力的,极为先进和完善的型号。换句话说,如果看到空中一架常规布局的新机在飞行,尾部没有明显的锯齿, 那么这架飞机绝对不是海东青。WS19现在被认为是全新的第4代中推,但是其研发的历史,却几乎是目前所有现役和正准备批量下线的新发型号中最有“历史感”的一个。因为WS19其实是延续了接近50年的“高推项目”的最终产物。其原型核心机首次点火的时间,很多人往最大胆里猜,都未必能猜得到。其实这个核心机,早在197X年就已经一次性点火成功了。50年磨一剑,能不是绝对的精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