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缓缓说:从扶贫看一个国家的底线 |2021-02-01

图片

文 | 智sir
本文系作者授权转载
01
长久以来,围绕着脱贫这个话题,总有一些争议。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某个饭局上,有人提出一个质疑,可能也代表着许多人的共同疑惑:
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加上城市化的进程,年轻人的迁徙趋势,再过三四十年,甚至不需要这么久,那些穷乡僻壤的乡村就会被淹没在历史中,悄无声息。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大搞基建,耗费无数资金人力,将那些峻岭沟壑连通起来,让最偏远的、基本不会产生多少经济效益的地区通路通水电网呢?
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
然后又谈到了扶贫基层干部的工作开展难度。
国家给政策,地方给补助,还有干部手把手宣传指导,这些措施在我们眼里,对贫困户来说肯定是明眼上的大好事,本应该很顺利地展开脱贫工作。
可现实是,大部分尚且能理解,但有一部分贫困户根本不领情,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想理。

有的还像拆迁钉子户一样,死活不肯搬走,然后漫天要价,甚至捆绑全村人进行要挟,提出各种苛刻条件。
村民不愿意搬,没有触犯任何法律,更不是什么违法行为,所以基层人员只能反复劝,磨破嘴皮讲各种道理,跑断腿上门去做思想工作,非常被动,甚至经常被气哭。
我自己是深有体会。
就修路来说吧,我的家乡在广东梅州的某个县某个村(具体就不说了),小时候村里通往县城只有一条泥泞路,非常恶心。不下雨还好,一下雨整个车轮直接陷进去,要好几个人才能推上来,然后浑身溅满黄泥。
当时我家里东拼西凑,打算出资建一条水泥混凝土路,几公里长,所有修路款基本我们自己出了。
即便如此,这条路还是修了七八年。

为什么?
因为有一些房屋主人不愿让渡一些门前位置,尤其是关键的拐角转弯位,必须腾挪出更多空间才行,毕竟旁边就是悬崖河流,非常危险。
还有的贪小便宜,拿几块大石头压在门前,死活不肯挪开……

哪怕是这种全村人受益的项目,也还是有人不领情,甚至百般阻挠,上门指责我们一番破骂,所以我们那时挺委屈的。
这不是个例,许多扶贫干部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当地村民的顽固思想,比如老年人注重落叶归根,要安土重迁,加上语言文化的隔阂,对扶贫工作一点都不会领情。
我们如果以上帝视角来看,当然会认为他们的生活环境糟糕,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始终在贫穷怪圈里打转。
但他们作为局内人并非这么想,平时能吃饱穿暖就行,没有太多其它要求,出行靠脚,供暖靠柴,通讯靠喊,娱乐靠嗑……
所以在不少人眼里,扶贫工作是真的吃力不讨好。
我甚至还看到一些评论说,别讲什么道理,直接强行搬迁,简单高效。
或者将这些原本用来扶贫的资金,拿来投入到更高产出经济效益的地区,整体上对国家的发展会更有裨益。
类似的言论我就不逐一重复了,接下来我会讲清楚扶贫的真正用意。
02
首先说到搬迁。
在国家的扶贫工作里,这个叫易地扶贫
也就是在一些非常恶劣的地区,比如村庄贴着悬崖,附近有地质灾害,像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直接危及生命的,那就只能让村民搬迁,集中安置起来。
这是针对特殊地区的政策,但大部分扶贫地区并不会这么做。
想象一下,如果不顾及任何后果强行搬迁,全部涌进城市里,当然能做到,然后呢?
一部分村民可能文化水平高,他有技能,可以在城市立足生存,找到自己的拼搏方向。
可大部分村民只会种田技能,并没有这种复合生存能力,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太标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在城市里甚至都很难活下去。
因此他们的住房、生活、工作,宗教习惯,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当地居民的融洽问题,甚至是日后的孩子入学名额分配等等,全都要考虑进去。
是不是感觉头很大?
可如果不管了,让他们适者生存,会发生什么事?
那很有可能,在各个城市都会自发形成一个又一个的贫民窟,就像美国、巴西、印度和墨西哥那样。
由于失业、贫穷和疾病等因素,这些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只能抱团挤在贫民窟搭建的货柜和铁棚里,最终变成犯罪的天堂。
图片
所以说,如果我们强行搬迁,将来付出的成本将会非常高昂,并远远高于在当地进行精准扶贫的难度。
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强迫他们离开家乡,然后让国家养他们一辈子,而是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覆盖他们的生活圈,让光照进他们的生活。

如此,他们的生活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如何在当地更有效地扶贫?
简单发钱和给吃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样和欧美援助组织在非洲干的事情一模一样。
在非洲,每年有数千名来自欧美的志愿者,给孤儿院孩子建图书馆,用砖头和水泥随便堆砌一个危房结构,然后晚上教孩子唱福音,送《圣经》。
这个过程中,拍照打卡是最重要环节。

一群非洲小孩充当人墙,白与黑交织,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最终被收录在顶级大学的推荐信里。
图片
她们分不清原始和原生态有什么区别,对人间疾苦一无所知,只希望非洲永远保持质朴模样,远离城市喧闹,好满足自己作为「上帝」拯救世间的幻想。
我们希望如此?

肯定不是。
对我们来说,最合理的扶贫方式,就是彻底盘活当地经济,统筹就业发展教育,然后提高村民素质,最终从根本上改变贫穷。
03
但从扶贫难度来看,我们也是地狱难度。
图片
比起一些国家一望无际的平原高原,中国的地形地貌并不算好,因为大部分地区是山地丘陵,既不适合耕种,也不适合居住,山高坡陡,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偏远山区的村民出行和运输,好一点的依靠人力和马匹,差一点的只能靠天梯或者横江吊索,非常危险。
图片
对扶贫工作展开同样如此。

特别是在几千米海拔的高原山丘修建道路,是真的艰难,缺氧疲劳、日晒雨淋是常态。
铺路工人常年顶着烈日施工,尤其是沥青工人,中暑的概率非常高;电力工人要爬上百米高的铁塔进行作业,吃饭和休息都在塔上解决。
当年修建一条川藏公路,就牺牲了两千(注:牺牲人数存在不同说法,根据《拉萨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碑文的记载:“三千志士英勇捐躯”),更不要说扶贫干部队伍遇到的各种危险,比如车辆坠河,悬崖侧翻,泥石流,洪水等等,经常遇到险情,这里面的死伤更多。
他们付出所有心血,就是为了通过电网、光缆、铁路和公路,把封闭在最偏远地区的百姓连接起来,让他们融入这个世界,参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活动中。
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象是,不是所有人都安于贫穷,也不是所有地区都想固步自封,关键是要让光能够照进去。如果能够看见光明,他们绝对忍受不了黑暗。
许多山区贫穷的根源,就是因为太过封闭,始终无法和外界交流,农民种植养育的经济作物无法运输出去,外界物资也无法运输进来,造成信息上的阻塞,一代代贫穷下去。
图片
只有修路通车了,当地的水果土特产等经济作物才容易卖出去,当地的旅游等特色资源才能成功盘活,刺激经济发展,真正地脱贫致富。
可能有些人会算一笔账,就是国家在扶贫的成本和收益上是否合理。
但这一点根本无需考虑,因为只算经济账的话,扶贫是绝对的赔本买卖。
全国范围的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建设,只有国企才会不计成本地做资本家不愿做的事,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许多扶贫措施才会抛弃市场经济学的理论。
扶贫的本质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国家文明的底线。
所以精准脱贫才能成为国家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只有这样,在中国的最偏远山区,才有跨越天堑的桥梁、有横穿高山的隧道、以及覆盖山区的信号基站。
孩子上学不必再扯着危险的绳索攀爬峭壁,不必穿过险峻悬崖,下雨天不必担心滑倒在泥泞地上。
图片
无论路途多坎坷,邮政都能开过去,将一封封录取通知书安全递到大学生手里。
图片
在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扫除了大部分文盲,水电网设施极其完善,彩电冰箱空调成为标配。
即使在最贫困地区,只要基础设施完善,和现代文明相连的纽带就不会断绝,只有精准扶贫,才能让当地村民自愿走出大山,一切就都有了希望。
还是那句话,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是一个国家的底线。
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智先生(ID:zhixs10),作者智sir。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缓缓说:从扶贫看一个国家的底线 |2021-02-0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