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后,它与欧盟的离婚大戏一直吵吵闹闹到今年年初才算领到了离婚证。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英国新的麻烦将会接踵而来。
尽管约翰逊自称将带领英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重塑辉煌。然而,英国与欧盟在疫苗分配问题上的严重矛盾、与中美两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面临的重重困难、内部还有苏格兰独立的风险……这些都预示着英国未来之路将非常崎岖,整辆马车都有可能散架。
除了未来之路,英国眼前的利益损失就已马上显现,两只生金蛋的金母鸡全部飞走了:一只是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一只是欧洲银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 ),谁也不知道英国内阁怎么想的?
欧洲药品管理局及其下属的七个委员会,都是有钱有权的机构,1995年起,总部设在伦敦金丝雀码头,为英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仅英国“生命科学公司”就累计从该机构得到了40亿美元以上的经费。
英国内阁居然认为脱欧之后,欧盟不会将一个成功运转的机构搬离伦敦,因为这既费钱又费事。
但欧盟却连谈判机会也不给英国,要求欧洲药品管理局必须搬离伦敦,英国无权讨论新总部的所在地。
巴塞罗那、米兰、雅典、阿姆斯特丹等18座欧洲城市群起而争,希望成为新总部所在地。2019年欧盟确定欧洲药品管理局新总部设在阿姆斯特丹,荷兰人白捡了一只金鸡。
欧洲银行管理局给英国带来的利益更多,法国则坚决要求其搬出英国,欧洲金融的管理机构怎么可以设在已经分手的英国境内呢?于是,2019年3月新总部由伦敦迁至巴黎拉德芳斯商务区。
随着这些重要机构离开,与其共生的跨国药企、金融机构、游说集团、咨询公司,还有高技术精英人才也纷纷离开英国。
除遭受金钱损失之外,伦敦影响力也在进一步下滑。
英国总以为别人离不开它,约翰逊经常暗示是自己成功甩掉了欧盟这个包袱,但欧盟割英国的肉的时候,少割一磅也不行。
英国的衰落比预想的还要严重,一旦苏格兰独立,北爱尔兰回归爱尔兰,那么威尔士人也不会安静,等伊丽莎白二世驾崩后,失去精神领袖的英联邦是否能维持?也是个问题,因为王位可以继承,但英联邦元首还需要各国承认。 老佛爷还在,首相还在,大臣们还在,皇家海军还在,BBC还在,但荣光早已不再。
日不落帝国处于最辉煌的岁月时,在全世界干下了不少缺德事,它随意划下的各国边界、埋下的雷,至今仍是冲突之源。
光荣的孤立
从1815年英国赢得“拿破仑战争”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段时期,被西方称为“百年和平”。英国可以直接行使统治权的地区,占地球面积四分之一,“日不落帝国”就是这么来的。
英国对外政策奉行“光荣的孤立”,原则为:
英国不参加长期性的国际同盟,只有在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才会与其他强国缔结盟约,但要保持完全的行动自由。所以英国孤立,但不孤独。
帕麦斯顿勋爵(三度出任外交大臣)说过一段著名的话:
我们没有永远的同盟者,也没永远的敌人,我们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我们的行动就应该以这些利益为转移。
后来丘吉尔重申了这个精神:“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最重要的核心利益是印度,这是英国所有外交政策出发点,谁威胁到印度,谁就是大英帝国最大的敌人。皇家海军控制了所有从海上通往印度的要道,只有沙俄军队有可能从陆地进入印度,因此俄国就是英国最大的敌人。
然而到20世纪初,随着其它工业国的发展,英国工业优势被动摇,不得不放弃“光荣的孤立”政策,1902年与日本缔结长期盟约,1904年与法国结盟,在沙俄被日本打败后,1907年又与沙俄签定协议,英法俄就是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主要成员。
英国对欧洲大陆策略是“均势平衡”,绝不让这里出现一个能够称霸的国家,进而威胁到英国霸权。 英国靠着强大的海军力量和经济力量扮演调停者角色,其实就是以欧洲最后仲裁者身份,收获渔翁之利。在欧洲之外,英国也是如此,甚至刻意制造地区冲突,再去“调停”。
英国的外交特点就是无是无非、极度自私自利、挑拨离间、首鼠两端、处处充满着犬儒哲学,“搅屎棍”并非浪得虚名。
在军事力量下滑时,帕麦斯顿勋爵还说过:舆论比军队更有力量。
英国在控制全球舆论方面,可谓是先驱者。掌控话语权,蛊惑人心,美化自己,丑化对手,各种手段精通纯熟。看看现在香港某些卖国贼的嘴脸,从某种角度来说,BBC的确比军队还有力量。
英联邦有5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超过17亿,还不包括美国、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将英语列为官方语文的国家。
英国给许多国家植入了它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文官制度,比如说英国是议会内阁制,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是如此,它们一出生,英国就给它们设计好了政权结构。
英国殖民统治虽已结束,但许多国家仍深深印刻着英国的“纹章”。
衰落之初
一战之前,英国人均收入居全球第一,所以在欧洲革命运动频频爆发时,英国阶级斗争没有那么激烈,一般只动嘴不动手,这跟革命老区法兰西动不动用断头台解决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一战是英国的转折点,英国想消灭新崛起的竞争对手-德意志帝国,但又不愿自己动手,而是支持法国和俄国去跟德国斗个两败俱伤。
但是德国战斗之决心,军力之强大,超出了英国的预判,迫使英国不得不认真地卷入了这场大战。
坐山观虎斗的角色,却由美国人来扮演。1917年俄国克伦斯基临时政府战意动摇,美国前国务卿鲁特(191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7月率美国代表团到圣彼得堡,坚决要求俄国将战争打下去,8月,华尔街承诺为俄国提供战争借款。
战争中,美国成了收获最大的下山摘桃派。
英国非但没能巩固地位,反而大大削弱了它的殖民统治权和金融领导权,工业直到1939年才恢复到战前生产水平,但希特勒来了。
英国这时从“光荣的孤立”转向了“实力外交”,对纳粹德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一,不阻止德国并敌视苏联;二,投降主义路线。 实际上英国是老套路翻新,如果能引导德国攻击苏联,那么就算苏联不亡,也会遭到重创,德国同样如此,大家最后都不得不向英国“求爱”。
希特勒让英国失望了,二战是以德国向波兰开战而揭开了序幕。
战争耗费了英国250亿英镑,国债从战前72.4亿英镑,飚升到1946年的237.4亿英镑。黄金外汇储备剧减、商船业损失惨重、工业固定资产无力更新换代、海外投资一路下跌。
在贸易方面,1946年英国对外出口量下降了69%,它的财源–殖民地也在闹独立,特别是印度独立后,英国最大的输血管被切断了。
世界分成了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大块,而在资本主义市场内,英国还要受到美国资本的不断排挤。
落日余晖
美国急速崛起,而英国一落千丈,它在拉美、加拿大、远东、中东、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欧洲的传统权益几乎都被美国攫取。
英国本身没有什么农业保护政策,一直依靠海外殖民地来保障食品供应。除了煤和铁之外,英国也没有多少矿产资源,工业原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英国经济要保持良好运转,得益于低价获得原材料,高价输出工业品,通过海外贸易剪刀差,可以毫无压力地进口农产品和原材料。
二战之后,从殖民地直接掠夺财富越来越困难,英国只能用国外投资、航运业、金融业务收入来弥补这一损失。
更严重的是英镑地位被美元所取代,当贸易在“美元区”必须使用美元结算时,英国的美元赤字就成了它的沉重包袱。
祸不单行,原材料进口成本越来越高,英国必须出口更多的货物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
英国选择了贸易保护主义,英联邦体系变成了一个独立的贸易圈,对外则形成贸易壁垒,在战后几年,英国出口贸易有所恢复。
而美国为了扩大工业品输出,则要打破英联邦贸易体系。当日本和西德工业生产恢复后,英国依靠贸易保护主义的希望变得黯淡了。
艾德礼领导的工党政府想用社会主义药方拯救自己,当然,这只是应急之需,并不是英国真的想走社会主义道路。
艾德礼内阁认为英国企业将来会失去竞争力,要整改英国机器设备陈旧、资金缺乏、生产成本过高的局面,只能选择国有化。
被国有化的企业有:
英格兰银行
煤炭工业
发电厂
煤气产业
国内运输产业
民用航空产业
电报、无线电产业 ……
海上运输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电机制造业、轻工业、建筑业等仍保持私营。
一方面,工人数量庞大的企业进行国有化,稳定了社会;另一方面,通过赎买方式,使得资本集团得到了必需的资金。
两种经济体制并行,使得英国工业整体活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保住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的最后余晖。
但它的国力已被美国和苏联越甩越远,成了美国的盎格鲁-撒克逊联盟的小伙伴。
在超级大国之外,英国的优势也在一点点失去。
1956年,英国的造船工业第一位置被日本夺走,商船吨位第一位置被美国夺走。
金融主导权转移到了美国,英镑区被美国打碎,所谓英镑区是指英联邦加上爱尔兰、伊拉克、缅甸、约旦、冰岛、利比亚等国,加拿大是第一个叛变到美国这边的。
军事上,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和马歇尔计划,基本上拿光了英国曾经拥有的海外军事基地。
到了80年代,英国成了最纠结的发达国家,一方面,撒切尔夫人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路线,国有化计划倒退;另一方面,英国奉行追随美国的政治路线。
本质上是英国内政外交的独立性正在一步步丧失。
70年代英国加入欧盟(欧共体),也并非心甘情愿,而是迫于形势。
脱欧,拯救不了英国,这个没落的帝国,除了摆脱美国之外,不可能实现自我救赎。 老佛爷,洋人要来帮咱们修铁路啦!还要修核电站,洋人的炮舰还要停在伦敦码头。
但英国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没落,它还要折腾,显示自己“主流国家”的地位,要通过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它构建的话语权优势还有很强的基础(嘴还没死)。
至今也是如此,西方眼中的和平,就是把别人按在地上摩擦。否则,你就威胁了它们的国家安全,破坏了世界和平。5G网络、南海建设不都是这样被BBC们诋毁的吗?英国做梦也想再来一次“百年和平”。 大英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这伦敦城,就是在这议会里!就在各位大臣和议员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英就烂一片,你们要是全烂了,苏格兰、北爱尔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大英帝国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大英帝国的衰落却有迹可循。
没有一个霸权国家是不会衰落的,也没有一个国家能永远称霸,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全人类共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