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NE0:在总体上重构对印策略已经刻不容缓!|2021-02-25

30年的和平时光足以消磨掉一个民族的很多记忆。

这些年,我们经常说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但这句话的主体,往往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默认是欧美的整个西方世界。

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在最近这几年我们对于欧美已经丢掉了大量过去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对于另外一个国家,我们却没有认识到,同样是适用且越发需要的。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欧美等发达国家当做霸权主义的斗争对象,而把向印度之类的发展中国家当做是一个可以合作的对象。

可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证明了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种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现实的想法。

回顾整体过去30年,我国对于印度的整个外交和国防政策由于既有的思维惯性,仍沿用了老一辈领导核心们在美苏争霸三个世界理论体系的路径,即:

哪怕在发生过冲突且持续有不断冲突的情况下,仍旧没有把印度明确地定义为一个战略对手,甚至在某种层面上为了维持一种和平的状态而采取了极为克制的策略来应对印度方向的挑衅。

过去的政策,其实已经被证明,根本不能适应新时期下的斗争状态和未来数十年中印两国的矛盾。

在过去出于对被殖民者压迫过的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和理解,我们把印度当做是可以合作的发展对象,现在看来这个认知是极端错误的。

在回顾过去的政策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时期的中印关系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还维持着固有的看法,我们就会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因为错误的认知而付出更多血的代价。

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围绕着对印度的重新定位来调整,甚至是大幅度的调整过往对应的方针和斗争策略。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我们必须得清醒认识到,不仅中美之间的博弈是未来50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印之间的博弈同样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往后所有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必须立足于这个最基本的判断出发。

先不谈欧美对于整个印度社会仍然具有极强的操纵能力,欧美的统治阶级对于印度的整个上流和统治阶层还依旧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单是从印度自身出发,选择无条件地站在欧美一边与欧美结盟对抗中国,本来就是印度看来是其自身最优的选择。

对于中国人来讲,我们自己十分清醒的认识到中美的博弈是未来50年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我们往往觉得战胜了美国就天下太平。

但是这仅仅是从中国自身出发去考虑问题,当我们把视角切换到其他国家的时候,如果说我们的任务只是战胜美国,那作为其他国家的利益集团,他们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中美博弈尚未分出最终结果的时候,自己的国家应该选择站在哪一边?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知道自己必将能够在对美博弈中能获取最终的胜利。

但是并非所有的国家的决策者都有着这般清醒的认识,实际上,中美博弈的结果对于更多国家的人而言是一个未知的定论。

这就逼迫他们在看待更长远的利益博弈的时候,面临着一个与我们有着根本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往往只需要考虑怎么样去战胜美国,但他们却必须去考虑战胜中国战胜美国之后他们自身的定位,中国在战胜美国之后会怎么对待他们。

对于印度来说,结果可能会有两种:

第一种,中国战胜了美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印度选择与中国站在一起,那么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后,对于印度来说最好的结果无非就是他成了排在中国后面的老二。

而在印度看来对其自身更加不利的,就是一旦中国完成了挑战美国的任务,很可能立马就会把下一个关注对象转移到印度身上。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印度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哪怕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输了,获得的最坏的结果无非也是中国的战胜美国之后选择开始把重心转向印度。

所以从印度的角度上来看,他不管在中美博弈的过程里面选择支持中国还是选择支持美国,他最终都必须面临来自于中国的压力。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他为什么要选择跟中国的利益站到一起呢?

不管中美博弈最后的结果,如果印度选择跟中国站在一起,在印度看来它以后被中国针对的概率都接近100%,我们外交的核心,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并不能让印度这样的无赖国家信服,因为国家之间,只相信实力,并不相信承诺。

如果说今天美国人跟我们讲,要跟中国构建自由和平新世界,我们信吗?我们不信。

除非它先把自己的核弹头当着我们的面全部销毁,把美国的陆海空军90%的力量裁掉。

虽然上面的举例非常不恰当,因为美国人是固有的双标流氓国,而我国一贯在外交上一诺千金,但印度那样的流氓国家从来就不知道承诺为何物。

印度人的思维根本理解不了中国文化中的承诺,他们的垃圾文化中从来就没有这个概念,承诺和协定在他们看来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就是拿来撕毁的废纸。

被欧美奴役的数百年之后,印度人从欧美的奴役过程之中学到的并不是尝试如何去尊重和支持那些受压迫的民族。

当殖民者表面上撤离之后,印度学到的是如何变本加厉地用殖民者用过的手段,去更加残酷地奴役其他更为弱小的国家和民族。

本质上印度并不是一个温和的发展中国家,而是一个有着与其实力并不相符的野心支配下的地区性霸权主义法西斯国家。

对于这样的国家,我们是无法跟他谈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因为这种垃圾国家从骨子上从来就不懂得去尊重其他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

甚至于,印度作为一个种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国家,从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传统乃至历史上连去学会如何尊重另外的个体都做不到,更别提从国家层面上学会如何文明地跟其它国家共处。

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角度上来说,印度这种垃圾国家跟美国一样,是这个星球上的一种癌症。

如果我们想完成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宏伟蓝图,我们就必须从根子上消灭美国以及印度为首的这些霸权主义法西斯国家。

此前我们在外交层面上,哪怕不追求印度成为我们的利益同盟,至少也尝试过让它在中国与欧美的整个博弈的过程之中,选择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位置。

但是现在我们显然已经发现,哪怕是中立也是不可能的,对于印度来说,它只剩一种结果:

就是100%地投入欧美的阵营,把自身打造成对抗中国的前线,获取欧美对他的军事乃至经济层面的支持。

从印度自身来说,选择与美国站在一起对抗中国,还有一定的概率,那就是美国获胜。

那样的话,它不仅能作为胜利者的阵营,还能与欧美一同从中国身上瓜分大量的利益,包括对于我国西南的领土和经济层面上的收益。

即使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失败了,但是中美在博弈的过程中,由于中国的精力被大量消耗在应对欧美的挑战,印度仍然能够为自身争取到充足的时间和经济发展空间,以及整个过程之中,欧美对于印度的大量援助。

至此,我们已经从博弈的层面上证明了:

不管是从整个大的国家间的相互利益,还是一个长时期内的博弈过程来讲,印度都不可能选择中国作为它的合作,而只能选择加入欧美的阵营,对抗中国。

从欧美的角度来讲,他们拉拢印度也正是出于这一个推断。

欧美自身想维持自己作为全世界食物链顶端的位置,但一个食物链里,老大只能有一个,总是有人要当老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为顺从且从文化上更已经被欧美奴役过数百年的国家印度,而选择一个不管是文化还是传统,都跟自己不一样的中国呢?

所以,欧美与印度的合流显然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对于很多人能够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博弈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更多的人没有认识到的是中印之间的博弈,同样也是一个无法通过合作与协调来解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印度这个国家跟它的国民一样,是一个极其贪婪成性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注定无法跟我们合作的。

有了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第二层清晰的结论:

那就是全面遏制印度发展,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15亿人的共识。

对于中国来讲,这是有且唯一有的选择。

中印之间不存在合作与发展的根基,连一点点基础都没有,当印度选择坚定地站在美国一边无条件的去对抗中国的时候,中印之间其实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我们认清这个事实之后,或许外交层面我们依旧可以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但实际上我们必须到了对自身外交和对外正确进行彻底的转向,从经济、政治乃至军事和地缘策略上全面遏制和封堵印度。

我绝对,往后我们对印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以国内印度国内矛盾为主要抓手,大力支持印度国内被压迫的不同利益群体;

第二是斗争策略以经济斗争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用军事斗争来加强经济层面的博弈的胜算;

第三是通过在工业化和高科技层面,建立对印度的全面管制。

殖民者给印度留下的虽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文化上,我觉得南亚次大陆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实体。

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加速其对国家整体的信念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一是外敌的入侵,其次是经济高速发展,这两者都能够让统治集团强化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凝聚一个国家的国民。

我们要让印度重新恢复到过去的状态,就必须要打断这些年它的经济的顺利发展过程。

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是能够掩盖很多问题的,但是如果把它的整个经济发展过程给打断之后,那么在之前被掩盖的许多问题就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酵。

也就是说只有当它的经济陷入困境,分配的问题重新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印度社会各种各样问题会重新浮现到水面。

印度自身的经济有没有缺点?

有,印度仍然是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一些本国不能生产的东西,但是它的外汇储备相对于整个国家体量来说是不够的。

这是它整个经济体系的一个固有缺点。

这意味着如果一些印度急需进口的产品发生价格的大幅波动,特别是那些不得不进口的给中下层赖以为生的粮食和油脂油料等作物,以及石油等能源出现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印度的外汇储备会迅速枯竭。

外汇储备着危机所带来的汇率问题会迫使印度央行做出利率上的相应调整,而印度央行的利率调整又会进一步影响印度的股票市场。

当金融市场的危机和动荡向全社会转移和蔓延的时候,以我对印度自身的了解,我觉得有两点是非常有可能的:

第一点就是印度政府并没有能力去解决大规模的饥荒和粮食问题。

从根本上印度政府并不具备如同中国政府一般的高效社会治理体制,它无法集中力量去调配整个国家的资源。

第二点就是印度的富人或者说社会主要财富占有的阶层,绝对不愿意牺牲自身的利益去换取平民更大生存空间。

因此一旦印度出现粮食危机,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富人囤积居奇来加速印度的困境并以此牟利,而贫者则被迫卖鬻儿卖女。

因此经济层面上,每一次针对印度所必需的国计民生用品的大力炒作,都可以在经济层面削弱印度的经济实力,削弱印度政府的公信力,以及从根本上削弱它的国民对于整个国家的认同感,加速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怒火。

而当出现经济层面的危机导致的社会危机发生之后,印度政府从思维惯性上来讲,必须必然会选择对外转移矛盾来尝试重新凝聚国内以及转移民众自身的注意力。

这也就决定了印度政府必然会重新大量把军事力量放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和巴基斯坦接壤的地区。

一旦印军把主要实力全部布防在印度东北和西北两线,那么对于印度来说,整个中部和南部地区就会出现安全力量大幅度的空虚。

从全球气候变化和太阳活动规律来讲,在未来几年出现印度中南部地区出现严重的洪涝和干旱并不是小概率的事件。

而一旦在印度国内的安全实力大幅度空虚的时候,出现这种大型的人道主义危机,印军并不见得能快速的响应,而这种危机一旦在中部和南部开始蔓延,就会沉重的打击印度统治者的力量。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印遏制战略形成全社会的一个共识,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社会的绝大部分个体,在面对印度方向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确立两条标准:

第一,凡是有利于增强印度国力和国内民众凝聚力的,一律反对和阻挠;

第二,凡是有利于削弱印度国力,以及能够加速瓦解其国民从总体上增加国家认同感的事情,一率大力支持,我们绝对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为了三分两毛的生意去帮助印度整体上进行发展。

我们必须清晰且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增强印度实力的协助,最终都会反过来变成印度伤害我们的筹码。

那什么是有利于印度国内整体实力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协助?

典型如修电站,修高铁,加强它整体的工业实力和交通实力,方便各邦人民进行沟通,这些就会在整体上加速印度的一体化,像建设高等级移动网络通信等,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加强其整个国家的国民的相互连接,帮助它构建国民更强烈的认同感,这都是典型的为了三分二毛钱给我们自己造绞索的傻逼行为。

当年和现在美国是怎么遏制我们的,我们就得想方设法变的加力的应用在对印度的身上。

一个强大且真正意义上的印度会对欧美形成强烈的互补和输血作用,并最终反作用于我们自身。

一个贫困落后且动荡的印度,则可以把欧美拖进一个无底的泥潭里。

以我对欧美统治阶级心态的了解,他们无法也不可能做到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帮助印度发展成为一个更好的国家,在他们的眼里,印度只是一个遏制中国的工具。

这也就决定了欧美的统治阶级跟印度的上层阶级可以同富贵,但不能共患难。

遏制印度,有意识的在印度本土制造经济危机,不仅可以在某种在一定程度上分化欧美和印度合作的基础,拉拢一部分欧美的金融掠夺者加入到对印度的掠夺,还能够利用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将印度的军事实力的国防政策重新拉回到疲于奔命地应付其国内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之中。

同时,汇率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则可以在国际层面上更加的孤立印度。

爆发在南亚次大陆的经济危机不仅能够削弱印度本土,而且能够削弱印度商人和印度政府控制的资金网络在中东,非洲,以及南太平洋各岛屿国的影响力。

我们不仅仅要军事和经济层面,完成对印度总体策略的彻底转向,更要在文化和科技层面,用未雨绸缪的思维去完成对印度的全面遏制,彻底锁死印度未来的发展。

对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如何打断其工业化进程,封堵印度公司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出路,是未来对印策略的一个重点方向。

在工业发展领域,我们应该针对印度未来的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在其相应的技术发展节点上,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针对性方针和政策,凡是掌握在我们手中且有利于其工业发展的,一律严格禁止流向印度。

同时,从印度社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出预判,在非洲和南美提前抢先掌控那些他们整个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消耗的战略物品,大宗商品,原材料等,特别是战略性的能源矿产和工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资源。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印之间的博弈,不是一个中短期的博弈。

而是一个伴随着中美在对世界主导权的整个博弈过程中的一个中长期博弈。

如果说中美博弈是我们的主线任务,那么中印的博弈就是完成这个主线任务过程中必须先攻克的支线任务。

印度,这个傻逼国家必将为自己的野心付出血的代价。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NE0:在总体上重构对印策略已经刻不容缓!|2021-02-25

评论 1

  1. #1

    1987年桑多河谷冲突,是中国一次性收复解决藏南印占领土问题的最佳时机。前线的5万将士们无不痛心疾首……9万平方公里的中华故土,相当于3个海南省,西藏的小江南……永远……

    蓝天白云3年前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