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之难,难于上青天
网上有无数关于六代机的论断,言之凿凿。实际上,路线选择比技术研发还要麻烦,即便掌握大量信息的专业人士,也可能做出极为愚蠢的决定。
X系列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段传奇,以及一堆美金。X系列是观察美军对未来空战思考的一个不错窗口,所以呢,瓜子板凳准备好,本僧来替大伙盘盘道。
X-37B,这家伙的飞行任务属于军事机密,但是没能挡住外界的好奇心。2019年5月荷兰天文学家首次跟踪到X-37B,6月再次发现时,它已经不在原先轨道上,7月又一次在不同轨道上发现它。这哥们儿表示,X-37B是最难拍摄的太空飞行物,速度高达25马赫,却不像卫星一样轨道固定。
X-37B是人类第一架既能在太空飘着,又能随时进出大气层,最后还能回到地面的飞行器,大概就是科幻片里“太空战机”的模样。这等分量,看看《高速飞行器》那篇就能明白,要弄成了,别说是六代机,当八代机都绰绰有余。
X-47B
然后,合同到期,项目结束。
X-47B虽然远没有达到智能作战的程度,但这第一步还算顺利的。美帝很受鼓舞,那就趁热打铁、快马加鞭,再来一轮呗?于是,就要上马“舰载监视与攻击无人机”项目。
这回,海军就不是和空军扯皮了,而是和国会大爷们,双方对技术路线存在分歧,大爷们就是不给钱,项目迟迟无法启动。
这时候,出了一个重大变数: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靠谱了!
这意味着,美帝航母得离岸几千公里才能保证安全,但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不到一千公里,这不是完犊子了吗?
人工智能并非智能
战斗机不如手机
忠诚僚机
既然全自动战斗机这么困难,那可以搞一个半自动的嘛,无人机和有人机联合作战,这就是2015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提出的“忠诚僚机”概念。
2019年3月原型机XQ-58A首飞,走廉价路线,号称只要200万美元,所以配置就有点寒碜:实用升限1万多米,速度0.85马赫,载弹量272公斤,隐身,渣机动。
思路如下:一架F35带三五架XQ-58A一起干活,决策和操作分开,飞行员负责指挥和决策(啥时候攻击,攻击哪个目标,采用哪种路线),无人机自主完成具体的进攻操作。
2020年12月,XQ-58A首次与F22和F35编队飞行,可惜,打通数据链失败,起飞后不久,F-35、F-22与XQ-58A连接中断。下次测试将在2021年5月进行(个人预测会成功)。
注意,这回测试的数据链可不一般,因为传统数据链很容易被侦测到,导致五代机失去隐身优势。这种很难被侦测的“低截获信号”是个大话题,不展开说了。
僚机这条路,美帝都趟得这么辛苦,其他人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欧洲的“神经元”无人机,法国领头,六个国家联合开发,价格贵十倍,原计划2020年服役,不过,现在好像已经2021年了。
值得欣慰的是,这家伙还没下马,2020年2月法国还在努力进行神经元与阵风战斗机的联合作战测试,欧洲官员说2030年服役。
俄罗斯的S-70“猎人”无人机,口号喊得最凶,号称可以低强度空战,具体情况不详。就是这做工有点那啥,还有这菊花未免太赤裸裸了吧……
猎人与苏57伴飞:
五大流氓还缺俩。
英国“雷神”无人机,全球最贵,一架超2亿美元。也不知道说啥好,放张照片吧:
中国“暗剑”无人机,名气不大,也放张照片吧:
该总结了。
以当今五大流氓的水准,即便弄成了,智能僚机也只能对地打击,无法进行空战,这买卖实在看不出有传闻中那么高的性价比!还不如搞几枚隐身巡航导弹,突防能力肯定高过同水平的无人机啊。
拦截一架隐身无人机和拦截一枚隐身导弹,你愿意接哪个活?假设导弹拦截10%,那十枚700万美元可以扔出去4050公斤炸弹;无人机拦截25%,则损失5架可以扔出去4080公斤炸弹,合计1000万美元,似乎不划算啊。
如果无人机没被拦截,这买卖不就赚了吗?既然拦截率这么低,那你还用啥无人机,直接用F35不是更过瘾?F35有专属的隐身巡航导弹,远远扔过去就是了,何苦要指挥一架无人僚机飞过去扔炸弹?平白增加后勤压力、指挥压力、通信压力以及日常训练压力,到最后,说不定还不如多买几架F35更利索。
如果无人僚机只会对地,不会空战,那性价比一定得超过隐身巡航导弹才行。
话说回来,空战有这么复杂吗?不就飞过去按个钮、发个导弹这点事吗?
美帝僚机走廉价路线,才200万美元,那就不能指望太多功能,估计和巡航导弹没多大差别,一台机载雷达可不便宜。所以,网上说无人僚机可以在空战时帮F35前出探路,大概率是不现实的,200万买不起好装备。这么渣的机动和速度,要跟在F35身边挡导弹也不容易,你想想,F35要是被导弹撵到无路可走,铁定是各种加速、拐弯、释放干扰弹,这番折腾后,僚机早就不知道甩哪里去了,更何况,导弹要是咬住了F35,周边就是有再多僚机也没用啊!
智能僚机最大可能还是一个导弹发射架,变向增加F35载弹量。但是,空空导弹发射前,战机通常会加速或爬升让导弹拥有更高的速度或高度,这事让慢悠悠的僚机来干,显然会打不少折扣。
史上第一次无人机和有人机的空战发生在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和米格25之间,这事非常魔幻,捕食者罕见的挂了一枚空空导弹,米格压根没想到这货会带空空导弹,毫无防备靠近。结果捕食者抢先发射导弹,米格飞行员吃了一大惊,转身躲过导弹,再一甩手就把捕食者摔地上了,实打实的秒杀……
细算算,地球上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像模像样的空战了,美国的红旗军演从不公开细节,中泰“鹰击”联训作为中国空军水平最高的对外联训,同样不公开。所以现在空战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确实不好说。
可以确定的是,战斗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组团是少不了的,单一武器撒欢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无法确定的是,超视距空战是否已经完全取代空中格斗。从各种研究报告和现有实战案例看,估计挺悬,超视距的比例可能不会超过四成(个人猜的),大部分还得在视距内解决问题。
太空战机、高超音速、空中航母、智能战机、忠诚僚机,就像趴在玻璃窗上的五只苍蝇,前途光明,但出路还得趟。
还有别的路子吗?
中美差异
虽说咱们是摸美帝的典范,但细细一品,还是有不少差异。
海湾战争美帝一战惊天下,当时惊得自己也有点懵:原来哥已经这般超凡脱俗了!从此,美帝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武器研发追求零伤亡虐菜,基本思路都是:一刀剁了你,我衣服还不带沾血的。
咱们当年是属于被吓傻的一方,在航母下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器装备发展的出发点其实不高,仅仅只是为了解放台湾,维护领土完整。准确点说,是把美帝挡在家门口外,再把屋里收拾干净,的反介入能力。
所以,接下来的描述虽不太准确,但有那么点意思:美帝在为游击队量身打造武器,中国在为美帝量身打造武器。因此,看过了美帝的路子,还得再看看中国的路子。
大部分军事文章分析攻击-11无人机,都会把美帝忠诚僚机那套拿来说事,或前出探路,或为有人机挡导弹,等等,为这事本僧专程上山找老僧讨教了一番。
从一个细节看攻击-11的设计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嘛。
B2轰炸机为了追求极致隐身,把垂直尾翼取消了,后来有同样追求的无人机也纷纷取消了尾翼,那飞机怎么保持稳定、怎么拐弯呢?用副翼。
这段术语比较多,还是直接看图片,B2就是靠翅膀上的挡板实现转向的。
两侧副翼打开不同角度产生左右不同的阻力,可以控制偏航和实现转向,但是这样会稍稍增加雷达反射,略略影响隐身性能。
X-47B也是同样操作,看看前面的英法无人机照片,也一样。
好,现在看看攻击11无人机:
发动机尾喷口这种肉眼可见的隐身处理就不多说了,直接看翅膀上那6条缝。
其实这是6个喷口,喷射高速气流,调节飞行姿态和转向,和卫星的姿态控制类似。也就是说,攻击11为了隐身,舍不得用挡板。
当然了,这拐弯就别指望多利索了,机动性估计渣到极致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追求极致隐身牺牲一切,然后干啥呢?
这是国务院网站转发新华社的通稿,有这么俩关键词:制空突击、压制防空。这儿的用字遣词都是很讲究的,注意看,制空在前,防空在后。
“压制防空”很好理解,就是凭借隐身悄悄摸过去,端掉地面的防空武器,能干这活的很多,不算多稀奇。早在2018年官媒就曝光了一款正在研制的隐身巡航导弹,实在不行,弹道导弹也不是不能考虑嘛!
但是这个“制空突击”就有点意思了,难不成这么个慢悠悠、笨呼呼的家伙,还想跟着歼20打空战?
俩大流氓对垒,预警机必不可少,本僧多次强调预警机的重要性,两军各自在演习中反复练习猎杀预警机,结果都不算很理想。依着我兔性格,这事不办成是不会罢休的。
“制空突击”里的突击二字,就是快进快出的意思,所以攻击11最有可能的战法是利用极致的隐身性,悄悄直扑预警机。按照目前机载反隐身雷达的水平,假设预警机在50公里处发现攻击11,通知自己人过来拦截再花1分钟,这就只剩40公里了。
40公里还不算很稳,咱再大方点,直接两架无人机四发导弹一起上。所谓好马配好鞍,干这种活,家伙什儿能差吗?面对4枚专门打造的霹雳导弹,预警机怎么也得脱层皮。至于攻击11能不能回来已经无所谓了,这买卖只要做成了,怎么都是稳赚不赔。
看得出来,攻击-11和追求一步到位的X-47B不同,步子不太大,能做的先做起来,其他的慢慢改进,至于空中格斗这种粗活,过二十年再说吧!
从头捋一捋思路。航母打不过,就用DF21、DF26拒之千里外,美帝不服,一路空中加油风尘仆仆赶到我家门口,非要空战!谁摊上这事儿都头疼,那就用攻击-11捅下你的预警机,这下能消停了不?
体会一下,这打法是不是更符合我兔作风?
智能战机考验的主要是军用芯片和算法,相比太空战机这些硬汉,进步空间还是更充裕一点,是六代机候选人的有力竞争者。
末了,本僧想到个好主意,觉着应该能提名和平奖了。
美帝已经有了MQ-25无人加油机、EQ-4B无人空中通信节点、RQ-4B无人侦察机、X-47B智能无人机、XQ-58A无人僚机,再凑几件,来一套无人空战系统。
小流氓们再要斗殴了,直接给大流氓充值,大流氓在模拟系统里建两个账号,双方开一局就能定输赢,既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物资损失,顶多浪费些电,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