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反对派都是要求爱国的,无论他们属于什么党派。也就是说,“爱国者”是对“治港”者的最基本要求。邓小平在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中也提了相关标准——“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三条其实是非常低的标准,在遵守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反对派可以有其他意见。
采访 观察者网 李泠
观察者网:相比去年,今年参会在程序或要求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 吴秋北:防疫工作做得很足。我们从香港过来,从香港到深圳再到北京,至今已做过三次核酸检测;而在深圳时,全国人大和政协也有安排各个参会代表打了两针疫苗。
今年两会同去年一样,大体都是闭环管理,只是这次进程安排更加紧凑,且我们现在会把一些讨论移到电子平台上进行,估计将来这一形式会常态化。
观察者网:从多天前开始到如今两会召开,“爱国者治港”都是舆论讨论的焦点之一。去年人大雷厉风行,在两会上提出关于香港国家安全立法的议案,您当时接受观网采访时表示“有点意外”;那今年两会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下文简称《决定》),这次《决定》是否在您意料之内?
► 吴秋北:这次有点预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2月22日的一个研讨会上就提出过要进一步完善香港的选举制度,堵塞有关法律漏洞,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当时这一谈话得到广泛关注,那时我们就有预感这次两会应该会有相关动作,果不其然这次提出《决定》。
其实时间再往前推,能看到相似操作。在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闹得最严重的时候,11月初闭幕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并对此提出一系列工作任务和要求,包括“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在次年5月召开的两会上,这些文字就一字不落地出现在人大提出的相关决定中。
暴乱凸显了香港政治的不少问题,我相信从国家安全到选举制度再到整个管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充分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观察者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说明中也再次提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现行的选举制度机制存在明显的漏洞和缺陷”。您能否具体说说这“漏洞和缺陷”有哪些?
► 吴秋北:其实回归之后,香港的选举制度一直在循序渐进地发展,逐步扩大选举规模,比如立法会议席增至70席、选举委员会的规模扩增至1200名。中央是支持香港推进民主进程的,现在仍然是,一是要符合香港实际情况,一是要循序渐进。实际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绝对不能笼统地去假定香港人就是不爱国的,那我们也很冤枉。
在回归初期,中央给了香港一个相对宽松的政制环境,当然是出于信任,另外那时候爱国也不是一个问题。只是这些年被有心搞颠覆的势力,内外勾结,把“宽松”滥用成了“漏洞”,那么就要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我认为“调整”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很自然也很必然的情况。
如今我们回看这一过程,会发现香港近些年,特别是2014年非法“占中”以来,有部分人利用这种相对宽松的政治制度从事一些反中乱港的活动,如在立法会里搞“揽炒”以图瘫痪政府、在区议会层面大肆宣扬“港独”议题等。这些行为已严重影响香港的民生、经济及未来发展,如今有必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观察者网:从目前已有的消息来看,香港选举制度的改革幅度不小。鉴于香港国安法在出台后的9个月内迅速发挥了稳定香港社会秩序的效用,有一些人好奇,现在这么快进行另一重大改革,步子是不是跨得有点大?
► 吴秋北:按我个人的理解,那些反中乱港分子在2019年的暴乱中做得太绝了,让中央政府忍无可忍,解决香港问题迫在眉睫。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如前所说只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未来一年内香港有多场重要选举,只有堵塞住选举制度的漏洞,才能不继续给那些反中乱港分子可趁之机。好比亡羊补牢,不赶快堵塞相关漏洞,以后进来的羊也会跑了。
观察者网:“爱国者治港”,目前看这“治”侧重政府行政、立法、司法层面,其他社会层面,比如教育机构、一些规模较大的社会团体等,是暂不做强求吗?现实中,它们跟民众的生活更为接近。
► 吴秋北:目前对选举制度的规范,主要面向核心管治岗位,比如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选举委员会委员这些在管治架构中居于关键位置的角色。
香港的民间团体成千上万,且成分复杂,其中有部分还跟海外势力有关。修例风波期间,那些所谓的NGO就很不光彩地参与暴乱行动。我觉得这一方面接下来也要进一步规范,特别是那些享受公帑补贴的社会组织,必须受到一些规范。
比如大律师公会,是香港唯一法定诉讼律师专业团体,公会代表拥有推荐法官的资格,也能参与制定律师的执业行为准则。换言之,作为法定机构,大律师公会享有政府提供的一些资源,也可以执行部分公权力,因此最好能对其有所监督,让其效忠拥护,避免权力被一些人滥用。香港的大部分教育机构,特别是八所公立大学也都享有政府财政补贴,所以也应有相应要求。
总的说来,我认为对于香港社会中的一些重要职位,也需要制定规范,相关制度要完善,至于具体落实时是签确认书还是任职前宣誓等,大家可以再商量。
观察者网:“港人治港”以爱国者为主体,这话按字面理解,是否意味着不要求百分百参与管治者都是爱国者?
► 吴秋北:全世界的政权都要求参与其中者爱国家、拥护政权,所以若想参与到“爱国者治港”这一行列里,肯定100%都是必须爱国的,要不然就很荒谬——你不爱它,不拥护它,还要在里面工作,这不精神分裂吗?
我个人是无法接受的,估计改革后的制度也不允许这一情况出现。王晨副委员长在说明中就有提到,要“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以往有些议员当选后开始捣乱,在任上搞“港独”、搞“揽炒”,做法与自己先前所签的确认书相违背,但旁人奈何不了他们。《基本法》104条本地立法就是要对这类行为作进一步规范,如今提出的“全流程的资格审查”也意味着当那些人的言行违背誓言、触犯某些红线后,能有专人跟进。
观察者网:我看到有外媒(《纽约时报》)开始跳脚,称这一大变动将“摧毁反对派政治希望”,相似声音不在少数。您认为未来反对派在香港政治参与上有哪些活动空间?
► 吴秋北:有一点必须要讲清楚,这系列改革是让反中乱港者出局,剔除那些抵制国家制度、抵制特区宪制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的的人,而不是针对所有反对派。如夏宝龙副主席所言,我们强调“爱国者治港”,绝不是要搞“清一色”。
全世界的反对派都是要求爱国的,无论他们属于什么党派。也就是说,“爱国者”是对“治港”者的最基本要求。邓小平在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中也提了相关标准——“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三条其实是非常低的标准,在遵守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反对派可以有其他意见。
应该说,反对国家主权,根本就不属于反对派的职责范畴。反对派的政治希望就是颠覆政权?这说得通吗?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要是没法接受在爱国的原则下提出反对意见,那他肯定是没有参与空间的。
观察者网:除了媒体,我们看到美国和欧盟也快速下场。比如欧盟宣称,全国人大如通过相关决定,“将对香港民主原则和民选制度产生负面影响”。您怎么看待西方的这一批评?
► 吴秋北:我相信尽力抹黑的这些人肯定跟那些反中乱港分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的企图没有实现的希望了,就把改革讲成是不民主的。实际上,扩大参与规模是进一步地发展民主,而不是倒退。
其实关于所谓的“民主”,我们也要同时注重实际效果,而不只是强调形式。《人民日报》3月5日发表了一篇名为《感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的文章,我觉得这文讲得非常好。文中提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也就是说,光有党派之争及内耗,这不是真正的民主,还需让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且有实际效果。我相信待香港的制度设计完善后,香港可以更好地专注经济民生的发展,我们的民众也能有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才是“民主的真谛”。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观察者网:谈到香港的经济民生发展,您在2月末发表的《香港的变与不变都不能反动》一文中指出“反对派只是表皮,大财团才是核心”,还提出“新时代的工运,要在劳工权益上为工人发声,治好大财团和大资本家的制度性剥削‘顽疾’”。当下,大财团在香港的影响力可谓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要治好“顽疾”不是件容易的事。请问你们工会有无计划为此具体做些什么?
► 吴秋北:如今香港的经济命脉和土地已被高度垄断,已达到一种抵制变革的程度。因为大财团当下只想维护既得利益,没有新的发展动力,这极可能造成香港经济失去活力。所以我们必须对症下药,要打破这种垄断。
虽然香港实行的是资本主义,但如果资本主义发展到对整个社会不利的情况,我们就需要改革这种制度。“一国两制”确实是要维持香港原本的生活方式不变,但不代表香港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可以变。
那怎么改变?以土地垄断为例,政府必须成为能跟垄断力量相抗衡的一股力量。政府现在手头没有土地储备,“任人鱼肉”,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开发荒地、填海造地来增加土地储备,这样也可以平抑土地及租金价格。另外,政府也可征收土地闲置税,甚至动用土地收回的权力。这些都有利于打破土地垄断。
贫富悬殊的问题,也可以从薪金税收方面入手,通过调解一次二次分配来打破这一扭曲状况。我们工会就是要推动政府去正视这些问题。我们要团结更多民众特别是雇员,我们只有团结够大的力量,才能让政府在施政时考虑平衡,解决资本高度垄断、财富高度集中这些扭曲弊端。
现在香港正努力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智慧城市,这智慧城市除了硬件要求,还有些是理念上的进步,也就是强调“人人都有机会”,为此我们呼吁政府有更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要敢于介入社会财富分配层面,要让社会有更多工作发展机会。
观察者网:你们会采取什么行动搞团结?
► 吴秋北:要做很多工作的,要动员社会关注,要让民众特别是雇员觉醒,还要增强大家的团结意识。我们一直在做凝聚意识的工作,这不光是表现上的发表联署声明那么简单。
观察者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打破香港现有垄断局面的良方之一。在这一方面,工会有提供什么助力吗?
► 吴秋北:确实,旅游、贸易及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行业联合贡献了香港50%以上的GDP。这种情况其实是不利于香港后续发展的,因为很多香港市民很难从中分享经济成果。所以我们主张产业多元化。产业多元化也是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国家的发展机遇。我觉得把香港的产业和内地、和大湾区的产业链结合起来,这是香港发展的一个出路。
特别是高科技发展方面,虽然人工智能会让一些低技术人员失去工作,但它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工作需求,我们必须推动这一方面的发展。香港有科研能力,但没能把科研成果变成产品,从研发到开发成产品,中间存在断裂。因此,我们可以把香港的科研能力和内地的产业链更好地结合起来。
观察者网:5日晚,林郑月娥在社交媒体上提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涉港部分,其中有部分和工会的愿景重合,比如“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关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您今年参与两会,是否有提出相关议案?
► 吴秋北:我认为大湾区人口规模庞大、经济体量巨大,且产业链完备,作为大湾区的一员,香港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大湾区的发展带动自身发展。对于年轻人而言,大湾区的发展也能为其实现一些梦想提供良好的机遇。
为此我们工会提议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在大湾区共同家园这一概念下,各地要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民众向心力。
此外,我们提议建立“大湾区生活一站通”平台,简而言之就是希望与大湾区生活相关的公共服务需求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比如我们交社保医保、车辆过境后收到的罚单等等,若全部问题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掉,无疑能为民众提供极大便利。我相信按现在的科技发展,这一提议是有可能实现的。
另外,我们也希望香港和内地在疫情方面能有一个联防联控机制,这样有助于香港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