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按:从去年到现在,英国在国际舆论场上一直很活跃,脱欧、支持港D、抹黑新疆、全民免疫,不一而足,其体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其继续站在世界中心,但又会不时跳出来恶心别人刷新自己的存在感。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就是带大家来一起看看这个国家最近的各种外交骚操作,我们从利益的角度出发,会发现其各种操作其实底层逻辑清晰,但如果将国家比作人,英国就是一个极度现实、投机与没有底线的人。
你会很讨厌他,但你无法忽视他,我们要去了解他,正视他,然后捍卫我们自己的利益。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927003/answer/1737792880
英国的外交在全世界是出了名的老练,这个国家骨子里就是现实、投机、骑墙、见风使舵、两头下注、没有底线。
说白了,就是利益,现在跟中俄欧都搞不好关系是对英国最有利的。
1 英俄
说英国跟俄罗斯搞不好关系的,不如思考一个问题:英国干嘛要跟俄罗斯搞好关系?
经济不靠俄罗斯,政治不靠俄罗斯,军事上也有欧盟在前面挡着俄罗斯。于英国来说,跟俄罗斯的关系几乎没有价值和意义。
跟俄罗斯搞好关系有什么用?关键时候多驱逐几个外交官嘛?
反而跟俄罗斯搞好关系,作为大哥的美国可能还不爽,所以英国完全没有需要跟俄罗斯搞好关系。
2 英中
一边和人家合作,一边反对人家,那正是我大英的优良传统。
英国在2020年7月以前都是西方最亲中的国家之一。对于英国来说,中国在地球另外一端,没有战略利益冲突,也不构成竞争,经济上英国也是整个欧洲对中国依赖程度最小的国家,中国的崛起对英国不构成任何威胁。
而2020年7月之后,英国和中国关系急转直下。
原因是什么呢?利益
2020年7月香港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我们国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简称国安法。此法一出,香港的黄尸很多都想移民。
随后英国赋与BNO(港英时期护照)持有人及其家属移居英国的权力,在英国居住6年后就可以入籍英国。在香港,有权利申请这个居留权的人有500万。换句话说,英国给500万香港人送了一张绿卡。
因为移民英国的高昂成本,穷人是没有能力去的,最后真正会去英国的人,极大概率都是富人和精英阶级,这些富人会带着他们的资产从香港转移到伦敦。
美银预计,5年内可能会有4000亿港币的资产跟随移民到英国的香港人从香港转移到伦敦,而2020年中国和英国的总贸易额也不过才8000亿港币而已。
除此之外,香港的一些优秀的金融人才,也是伦敦垂涎的对象。
从2020年7月到2021年2月,BNO持有人已经从30万增加至75万。至于最后多少资产去伦敦,有多少人移民到英国,还得看未来国家治理香港的力道。
至于评论中有人提到,资金会更倾向于来大陆;我只想说,现在去英国的都是港d,港d连香港都不愿意呆了,你还指望他们来大陆?来大陆等着被抓嘛?
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
这4000亿港币不会只存在银行,而是会通过投资和消费的方式刺激长期的经济增长。资产会进入金融市场和地产市场,刺激金融行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在此之外,每一个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也需要每月至少消费2000英镑(2万港币)的生活费,一年下来就是24万港币,入籍前需要居住的6年,每个人至少消费144万港币。再加上移居英国的金融/研究人才,也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在疫情期间,香港已经超越美国,成为英国地产市场第二大投资来源地
所以,账面数字是4000亿港币,但实际在英国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可能远不止4000亿。
在2019年之后,中国急需香港稳定,而英国急需钱,BNO如果能让港d都去英国,让爱国的同胞主导香港,其实是个双赢的生意。
所以,你以为英国在给自己添堵?人家赚得不亦乐乎呢。
但是英国在给中国挖坑的同时,又在加强跟中国的合作。
如果跟中国搞好关系更符合英国利益的话,英国会立马摇着尾巴来讨好中国。这个国家就是这样投机和没有底线,只要价钱开的足够高,他愿意舔任何人。
一边用BNO给中国挖坑赚钱,一边又在舔中国,看似自相矛盾,实际上这是在拿跟中国的关系作为筹码,在英美自贸协议谈判中要到更好的条件:
“你(拜登)不给我自贸协议?”
“那好,我去找中国了,我要加入一带一路,要给华为开绿灯。不想让我去找中国的话就跟我谈自贸协议”
英国是老骑墙派了:现实,投机,见风使舵,两头下注,没有底线,跟钱比起来脸算什么?
3 英欧
欧盟的问题比较复杂。
英国和欧盟之间还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继续谈判,而英国不断给欧盟挖坑,也是一种获得谈判筹码的手段。
大家也需要认清一个现实:英国只是脱欧,不是反欧。他们之间的关系顶多算办公室情侣分手,虽然互相添堵,但对于办公室以外的事务一定是统一立场的。
就算现在闹成这样,英国也依然是欧盟的盟友,欧盟和英国的关系依然比欧盟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好得多。
英国急切需要证明脱欧是个正确的选择,而欧盟也需要证明脱欧是个错误的选择,所以双方一定会给对方挖坑;但他们双方的关系依然属于小打小闹,不会过线。
英国和欧盟,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但他们双方最终还是会像分手情侣一样磨合出新的相处模式。
更重要的是,英国给欧盟挖坑实际上是一种跟欧盟谈判的策略。
鲁迅说过:“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现在看来,这套也适用于英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
“英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拒绝给予欧盟派驻代表以全权外交使团地位的国家,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1月25日欧盟首席外交与安全事务代表指责唐宁街方面的严重失礼行为。
从战术层面来说,发难欧盟外交官是Boris惯用的“预期管理”与“压力测试”政治策略的延续。这一模式曾在脱欧谈判与疫情防控问题上屡试不爽。
在前后历时11个月的谈判拉锯中,Boris充分发挥了低开高走,反复横跳的协商策略。不仅巧妙化解了国内的民意压力,也让布鲁塞尔方面在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给出了令唐宁街方面满意的分手方案。
在疫情防控上,深谙英国体制门道的Boris在疫情发生伊始,不惜冒着透支自身政治操守的风险放出当局将施行“群体免疫”模式的风声。在遭到主流舆论如潮水般的责难后,又适时借助疫情爆发的东风实施严格管控。
虽然受制于医疗资源短缺,英国的疫情数据一度非常难看,但由于前期的“失职表演”已经将民众的预期降到极低水平了,防控表现差强人意的约翰逊当局后来并未受到强烈的民意反弹打击。
正是基于相关策略在上述两大问题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在处理分手协议达成以后的对欧关系时,Boris也试图有样学样。
只不过此次策略的主要作用对象从英国民众换成了欧盟领导层,而发难欧盟外交官只是上述策略的最新动作之一。
除此之外,Boris已经多次试探欧盟的底线。
1月英国海关与税务部门在欧盟输英商品关税问题上的模糊态度,导致欧盟境内大量的生产产商和贸易公司不得不暂时取消来自英国的订单。
另外,英国如今坐拥牛津疫苗,在2月21日已经给33%的成年人(注意!不是总人口)注射疫苗,而欧盟仅仅注射了5%的成年人。
1月份负责生产牛津疫苗的英国公司AstraZeneca通知欧盟,因为生产线出现技术问题,需要优先供应英国,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欧盟的疫苗会从8000万剂削减到3100万剂。
英美欧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百分比
英国接种疫苗总人数已经超过欧盟总体
此举一出,气急败坏的欧盟在2月初,为了控制辉瑞疫苗出口到英国,在未经咨询爱尔兰共和国的情况下,单方面在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之间设置了硬边界,防止英国通过北爱尔兰获得辉瑞疫苗。
随后爱尔兰共和军残留势力以恐怖袭击威胁欧盟,爱尔兰总理打电话骂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一顿,世界卫生组织也谴责了欧盟。
欧盟无奈之下,放弃在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设置硬边界,事实上放弃了控制疫苗出口到英国
英国也在疫苗上已经卡住了欧盟脖子。
2月28日: AZ宣布第二季交付欧盟的疫苗再次减半
2月28日,AstraZeneca宣布除第一季交付疫苗削减后,第二季交付给欧盟的疫苗,也会再次从1.8亿剂削减一半到9000万剂。
欧盟因为疫苗远远落后于英国,已经引起了欧盟内部政治动荡:6个欧盟成员国已经选择绕过欧盟购买疫苗,包括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捷克,波兰,丹麦。
另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是德国基民盟成员,而默克尔今年就要卸任,新任基民盟领袖还不足以服众,给9月德国大选增加变数。
法国的脱欧派领导人勒庞目前民调已经高过马克龙。如果明年勒庞选上了总统,法国会不会脱欧就会变成欧洲最大的政治议题。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通过这些方法给欧盟挖坑来获得谈判筹码,Boris实际上想与布鲁塞尔方面在双方仍然悬而未决的金融服务谈判以及渔业资源分配等棘手议题的协商上,换取更好的条件。
4 内政与外交
英国长期以来都是外交最老练的国家。骑墙,两头下注,左右横跳,见风使舵一直是英国外交的常态。几百年来,英国在外交上站队,基本完全没有出过错。
但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如果内政出了问题,外交再强也是没用的。其内政和经济出现问题,也是大英帝国衰落的原因(而不是外交)。
5 脱欧
说一点关于脱欧的问题和对于金融业影响的问题。
脱欧的确会影响伦敦金融业。但是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是基于税收,监管体系,法治,语言,市场,自由度等多方面因素,市场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新加坡GDP只有英国1/8,加上东盟也只跟英国差不多GDP,而新加坡却可以撑起世界第四的金融中心。
瑞士不在欧盟以内,也不是欧洲经济区成员,金融体系独立,不受欧盟监管;而瑞士的金融业在欧洲却能排名第二,只在英国之下。
欧盟的问题在于税收过高,监管复杂严格,繁文缛节官僚主义严重,自由度太低;并且金融业分散在多个国家,各国语言不通,资源无法集中。
欧盟现行的体制,有利于制造业却不利于金融业;这才真正是欧盟的金融业比不上瑞士和英国的真正原因。
近1500欧盟金融机构申请在英国的经营授权(来源:推特)
另外打个比方,我们大家都知道德国汽车业很强,如果退出欧盟的不是英国而是德国,德国汽车失去了0关税进入欧盟市场的权力,那么德国汽车行业会不会因为因为脱欧受影响?
会,因为利润会下降。但是德国汽车行业会不会因此就变得不强了?
不会,因为德国汽车强的原因是强在其质量,而脱欧并不会让其他国家的汽车质量比德国汽车更强。就算丢掉欧洲市场,德国汽车的质量一样可以吊打其他欧盟国家的汽车。
道理是一样的,英国的金融业强的原因,是因为其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比欧盟更低的税收,更少的监管,更完善的金融体系,英语流通程度,让伦敦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成本都是一流。
在这个时代,远在中国的我们在手机上下一个软件就可以买伦敦股票,地理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2020年英国已经脱欧,但在外汇交易领域伦敦却增长到了45%的市占率,而排名第二的纽约只有16%的市占率。并且伦敦在2020年已经取代香港,成为全球第一大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现在的伦敦,同时是人民币、欧元、美元最大的离岸交易中心;伦敦在外汇市场的主导地位,与在不在欧盟里并没有什么联系。
(来源:路透社)
所以,对于欧盟来说,虽然隔绝英国金融业进入欧洲,长期来看的确可以推动欧盟的金融业发展;但这就和川普对中国加征关税(想要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反而让美国企业承担更高昂的成本)是一样的:
短期内,如果欧盟拒绝英国金融业进入欧洲单一市场,欧盟企业只有两个选择:1. 欧盟内部购买更低端的金融服务,2.通过在伦敦设置办公室继续享受英国一流的金融服务;这实际上反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风险。
另外,完全隔绝英国进入欧洲市场,事实上也让英国不再需要为欧洲单一市场的准入权而依附欧盟规则。英国可以进行进一步去监管化,加强金融市场的自由度,甚至还可以开放欧盟企业洗钱逃税。
如此一来欧盟企业为了洗钱,逃税,享受到伦敦成本更低,更一流的服务,甚至会愿意在伦敦设置办公室,让伦敦吸欧盟的血。
这实际上对欧盟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所以,现在对于欧盟来说,最有利欧盟的,实际上并不是完全隔绝英国金融业进入欧洲市场;而是利用欧盟的市场准入权作为筹码,强迫英国金融业接受欧盟的监管规则(例如反洗钱条例),让英国变成“rule-taker”。在享受英国低成本和一流金融服务的同时,防止英国进一步去监管化,也防止欧盟企业去英国洗钱逃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