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在任何地方,你都不会感觉安全”,在和记者聊起最近发生的枪击案时,Krystal Ellison仍心有余悸。这位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大四学生,当时正在前往事发地的路上,突然被身后奔跑而过的警察吓得惊慌失措。
当地时间3月22日下午,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发生严重枪击案,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10人死亡,多人受伤。这是美国在一周内,发生的第七起枪击案。3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讲话,并宣布为遇难者降半旗致哀。这是他就任总统两个月以来,第三次宣布降半旗。这三次中,有两次都是因为枪击案。
密集发生的枪击案,以及频繁的降半旗,透露出的不仅是悲哀,更是美国社会的顽疾——枪支泛滥与枪支暴力。“学校、教堂、电影院、购物场所,无处不危险。这是个令人厌恶的问题,美国人已经对枪支暴力脱敏。” Krystal Ellison的惊恐中,带着愤怒。
“我一分钟都不想等了”,拜登的讲话里,也透着愤怒。他愤怒的是,美国的政治体系,为何解决不了枪支暴力频发的问题。其实,拜登心里清楚,一切皆因“控枪政治”。长期以来,控枪与拥枪的争议,都以民主、共和两党划界。如今一切“皆可政治”的美国,对这个问题更是无解。
文 | 赵菀滢 南风窗记者 雷墨 南风窗资深主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发于2021年3月26日,原标题为《枪击又死10人,拜登俩月三降半旗》,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何处为安
3月22日下午大约2点30分,当地警方接到报警电话,称有人闯入博尔德市的一家名为King Soopers的超市,向人群开枪扫射。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警察Eric Talley中弹身亡。血腥屠杀持续了10多分钟,凶手被后来赶到的警察逮捕。这位名为艾哈迈德·阿利萨的凶手,现年21岁,2002年随家人从叙利亚移民到美国。据当地媒体报道,凶手的家人称其有精神问题,但警方未对他的作案动机下结论。
科罗拉多州并非枪支暴力的禁地。2017年10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附近,曾发生过造成3死1伤的枪击案。但是,位于科州北部、距离州首府丹佛约50公里的博尔德市,多年来一直是一座“平静之城”。这座人口仅10万的小城市,白人占比超过90%,治安状况向来良好,几乎与枪支暴力绝缘。
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读博士的陈曌中,赴美留学后就一直待在博尔德,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五年。陈曌中告诉南风窗记者,在他印象中,博尔德从未发生过枪支暴力事件。“这里主要是白人,而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都比较高,我来了这么久,真的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他说,警察平时基本都是应付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这起枪击案在这边的社区引起的震动还是蛮大的。
同样在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读博士的程诺金,也印证了陈曌中的说法。程诺金是去年在明尼苏达州读完本科后转到博尔德的。在与南风窗记者的交流中,他透露了自己选择博尔德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座城市的治安很好。去年发源于明尼苏达州的种族骚乱,让程诺金“印象深刻”,所以在选择继续求学的城市时,治安状况如何就成了重要考虑因素。而博尔德此前给他的印象,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超市的枪声,终结了博尔德的平静。两位在美国求学的学生,都向南风窗记者透露了打算考持枪证、购买枪支的想法。但他们也知道,买枪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陈曌中说:“就算买了枪,我也不可能24小时带在身上。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能掏枪跟枪手火拼?” 程诺金深有同感:“你看这次连警察都死了,警察身上肯定是带枪的呀。”“如果以后选择想去的地方,我肯定会去一个禁枪的国家。”
但作为美国人,Krystal Ellison没法选择。“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没有安全之地,但我们还要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她曾与凶手阿利萨就读同一所高中。“他并不是非法移民,虽然他是穆斯林,但我不认为他的杀人动机与宗教、种族有什么关系,而且这人与白人至上主义者关系还不错。”在警方调查结果出炉前,不能贸然下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宗教、种族因素,向来都只是美国枪支暴力的部分原因。
更值得深思的是,枪支暴力频发现象本身。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以宪法条文赋予公民持枪权的国家,但却不是唯一给予公民持枪权的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以民间持枪率为衡量标准,与美国一道跻身排名世界前十的瑞士、瑞典,以及位列前十五的德国、法国、挪威、芬兰以及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枪支暴力事件却远远低于美国。根据《美国医学杂志》2015年的一项调查,在23个高收入国家中,每年与枪支相关的死亡人数,美国占了总数的82%。
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实时追踪每天发生在美国的枪击事件(包括凶杀、自杀、意外等)。根据该网站统计,截至3月25日,2021年美国发生的与枪支相关的死亡人数,是9751人。该网站的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与枪支相关的死亡人数,是43536人。这个数字,是美国有记录以来,与枪支相关的死亡人数首次突破4万。美国人的不安全感,有血淋淋的悲剧和冷冰冰的数据做支撑。
2
控枪政治
“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党派问题,这是美国的问题。它(控枪)将挽救生命,美国人的生命,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拜登在3月23日的讲话中,呼吁民主、共和两党放下政治分歧,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枪支管控法案。但历史地看,在枪支管控问题上,联邦政府发挥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主导权主要掌握在州政府手中。而这,正是问题所在。
美国总统拜登23日呼吁国会参议院立即通过众议员此前批准的枪支法案,加强控枪立法。拜登说,国会应立即采取行动,禁止攻击性武器和大容量弹匣(图源:新华网)
博尔德枪击案凶手所使用的火力强大的AR15半自动步枪,根据该市2018年3月颁布的一项法令,是被禁止的。但那项禁令在惨案发生前10天,被该市的法官安德鲁﹒哈特曼宣布废除。他认为,那项禁令违反了科罗拉多州2003年的一项法律。根据那项法律,地方政府不得颁布法令、规则和其他法律,禁止联邦和州政府允许的、合法的枪支购买、销售和拥有。
哈特曼给出的解释是,全州统一规定,有利于枪支管理。
而2018年3月博尔德之所以颁布那条法令,触发因素是那年的佛罗里达校园惨案。那年2月14日,佛州帕克兰市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导致17人死亡。那是截至目前美国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之一。可是,该法令颁布后就遭到了拥枪组织的抗议,当时还有人携带枪支闯入政府大楼。一个月后,科罗拉多州射击协会对博尔德市提起诉讼。今年3月12日,博尔德市地区法官作出了撤销禁令的裁决。
这样的颁布与撤销的游戏,在美国其他地方一直在上演,而且齐刷刷地以党派为界限。一般来说,民主党人赞成通过加强背景调查、延长购枪等待时间等方式,提高获得枪支的难度,从而达到控枪的目的,而共和党则死守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公民拥枪的权力。两党围绕这个问题的较量,近年来呈愈演愈烈之势。
据《纽约时报》报道,就在博尔德枪击案发生的当天,共和党人控制的艾奥瓦州议会,否决了该州一项控枪法案,而那项法案是民主党掌控议会时通过的。今年2月,民主党人控制的马里兰州议会,推翻了一项放松购枪背景调查的法案。而那项法案,是共和党人借助多数优势通过的。
《纽约时报》做了一项统计,2012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20名儿童在内的28人死亡)后,13个民主党掌控的州,通过了控枪法案。与此同时,14个由共和党掌控的州,通过了放松枪支管控的法案。
康涅狄格州校园枪击案后,奥巴马曾誓言加强枪支管控,但他推动的强化背景调查、禁止购买大火力攻击性武器的法案,直到他离开白宫都没能在国会通过。特朗普执政四年,虽然美国也发生了数起恶性枪击案,但他的政府没有做任何控枪立法的尝试。
在政党激化的背景下,美国控枪与拥枪的对决,也下沉到地方层面。而事实上主导枪支管理的州政府,把这个事关美国民众安危的问题,变成了党派较量的擂台。而在这个过程中,联邦政府几乎难有作为。
3
难解僵局
3月11日,也就是博尔德枪击案发生两周前,民主党掌控的众议院通过了两项枪支管理改革法案,主要内容是加强背景审查、限制购买大弹量攻击性武器,以及把购枪等待时间从3个工作日延长到10个工作日。这是拜登从联邦政府层面控枪的尝试,如果成功,将是1994年克林顿政府时期通过《禁止攻击性武器》法案(该法案只有10年有效期,已经过期)以来,意义最为重大的法案。
拜登之所以呼吁国会采取行动,是因为这两项法案还被搁在参议院,而且通过的可能性很小。这两项法案,在众议院分别是以227票对203票(8位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1位民主党议员投反对票)、218票对210票(没有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获得通过的。从投票结果来看,基本是以党派划界。
但是,这两个法案要获得参议院通过成为法律,必须有60票的赞成票。目前民主、共和两党在参议院的席位都是50个。即便按照美国媒体的推测,把可能投赞成票的8位共和党参议员全算上,也还差两票。
即便那两票有可能“神奇”地出现,共和党还是有阻挠的招,那就是国会的“阻挠议事”(filibuster)规则,即议员通过发表冗长演讲,拖延法案表决直至最终不了了之。理论上说,民主党人有废除“阻挠议事”的可能性,但那需要参议院三分之二赞成票,即60位参议员同意,之后可以强行进入表决程序。
但这一步,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原因不难理解,“阻挠议事”是国会少数党彰显权力,实现“少数驾驭多数”的重要手段。如今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占据微弱优势,2022年中期选举后,如果民主党沦为少数,如何用“阻挠议事”来挡住共和党人射向白宫的子弹呢?所以,民主、共和两党,都不会触碰废除“阻挠议事”的事情。
不难想象,拜登政府控枪的雄心,在参议院会是什么结局。联邦政府无作为,地方政府高频率作为,美国人生活在枪口下的现状,看来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