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乌鸦校尉/老平:美国这样从英国手里夺得全球霸权!|2021-04-05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放了个大招: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向全世界发起无差别贸易战!



尼克松会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美国自身的情况很糟糕:


旷日持久的越战,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美国持续超发货币,美国持续通货膨胀很久了;同时,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崛起,在家电、汽车等领域挤压美国的市场空间。


最要命的是,72年就大选了,尼克松正在连任的关键时刻,经济不行还怎么连任?


于是,尼克松对内向美联储施压,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继续印钞票放水,把经济数字搞得好看一点。



尼克松对外,针对日本和德国制造加关税。


如果当时尼克松也有推特的话,画风肯定也是:


“日本、德国这些国家无耻地操纵汇率,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倾销商品,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



但是,贸易战和汇率战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二战后美国一手构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加速崩溃——


美元之锚黄金的储备不够用了,美元无法再维持与黄金等价(法国总统戴高乐还在高调地换黄金、运回黄金,向全世界示范)。


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1盎司黄金对应35美元;为了维持这一“信誉”,美英等国央行不得不亲自下场,进行市场干预,但收效甚微。


写文时,1盎司黄金对应1730+美元,贬值了49倍还多;考虑汇率和黄金贬值因素(以及不同时代的统计方法),各位是不是就能部分理解为何前后三十年的GDP对于图,引起了无数人的愤怒了。


关于这个话题,老平还在收集资料,会集中向各位呈现。


那时候,西方国家股价普遍下跌,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史称“尼克松冲击”


可惜的是,当时并没有其他货币有能力与美元抗衡,美元露出的大破绽并没有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


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长康纳利,留下了那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


47年后,美国换上了另一位共和党总统,历史再次重演。



只不过这一次,美元的地位远没有之前那次稳固,人民币有机会逆势而上,如同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撬动美元霸权。


美元取代英镑的故事,要从两个经济学家说起——凯恩斯和怀特。


1、逆流而上的智者

——凯恩斯


1915年9月8日,德国人研制的秘密武器——齐柏林飞艇出现在伦敦上空,炸弹不时从高处落下。



其中,一枚炸弹落在了高瓦街附近,附近的居民争先恐后地找地方避难。


然而,住在这里的一名叫凯恩斯的经济学家,却顾不上这些,他当天写了一封信给母亲:


“在财政部里。我一直忙个不停,但我热爱这份工作。今天我受英国财政大臣委托,撰写一份备忘录,和往常一样,我只有一天的交稿时间。”


1916年6月,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被政府征召,担任财政大臣的战时顾问。


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分析英国的战时财政状况,为英国筹措足够的钱来打仗


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都打成了一锅粥。


凯恩斯在报告中发现,这场大战在疯狂消耗英国的经济实力,反而是美国大发横财,不断吸血:


英国每个月要在美国花掉2亿美元(折合现在约为41.5亿美元),采购战争物资;


其中,大约一半资金通过卖黄金储备以及出售美国及加拿大的债券筹措,其余的则是通过向美国的银行家借钱。


海上,德国的潜艇部队专门盯着英国商船猎杀,英国商船平均每开出去4艘,就有一艘葬身海底。


德国人甚至放出豪言,要在6个月内灭掉英国。



在德国潜艇肆虐两个月后,美国为了继续跟英国做生意,对德国宣战。


很快,协约国一路高歌猛进,击败德国。


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告一段落。



消息传来,英国上下都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大家都在庆祝来之不易的和平。


而凯恩斯却是一个另类,他反而比战前更紧张,眉头紧皱。


他清楚地知道,有一种东西比德国神出鬼没的潜艇还可怕,那就是美元。


长久以来,伦敦一直都是欣欣向荣的世界金融中心;但是,战争慢慢扭转了这个形势:英、法等欧洲国家欠了海量的美元债务。


英国财政如此依赖美国,早晚会把美国养成英镑的大敌。



1919年1月18日,凯恩斯跟随英国代表团来到法国凡尔赛宫,跟世界主要国家商量战后的新秩序。


这就是著名的巴黎和谈。


这是一群列强的分赃会议,它们对德国索要天价的战争赔款,准备榨干德国的每一滴血,好补偿这些年的战争损失。


凯恩斯认为,兔子急了还能蹬鹰,战争赔款不能要得太过了!


不然,德国人还不上钱,铤而走险杀债主,并不是不可能。



凯恩斯努力劝说会议的主要参与方,不要杀鸡取卵,但是英、法根本不听。


在欧洲列强的强烈要求下,德国人被迫交出了全部的商船和殖民地;而且,每年要上交20万吨新船,4400万吨煤,37万头牛,化工和医药产品的一半。


除此之外,政府还要连本带利赔偿2690亿金马克,放到今天价值是3890亿美元。


对当年的德国人来说,这个债务几代人都无法还清。



▲图:流落街头的德国一战残疾老兵。


一战才刚刚结束,英法主导的这个《凡尔赛和约》战后安排,就埋好了二战爆发的火药桶。


凯恩斯对欧洲政客们的鼠目寸光,感到失望透顶。


在签署《凡尔赛和约》的前三周,凯恩斯一怒之下辞官回家,研究经济学,写书。


那一年的晚些时候,凯恩斯奋笔疾书写下了一本书,《和约的经济后果》


这本“巴黎和会谈判回忆录”,直指凡尔赛合约的愚蠢,使得凯恩斯名声大噪,在欧美几乎家喻户晓。

没过多久,这本书一语成谶。


20世纪20年代,全球都开始出现经济危机,德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比别的国家更惨的是,在经济危机之外,德国还有天文数字的战争赔款要付。


这让德国人怨声载道,日子要过不下去了。


1923年,德国《每日快报》上刊登过一则奇闻:市政府发来贺信,庆祝一对老夫妇的金婚之喜,通知他们将按照普鲁士风俗,得到一笔礼金。


第二天,市长带着一众随从隆重而来,庄严地以国家名义赠给他们1,000,000,000,000德国马克,或者说,相当于半个等值的英国便士。


德国民众觉得都是英法的压榨,才把好好的德国变成了这个鬼样子。


德国人迫切地需要一个人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们选出了希特勒。



希特勒很有能力,绝活就是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然后,他上台后第三个年头,德国的失业率就降到了0;上台5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


德国人认为希特勒是魔法师,会变钱。


但其实,希特勒的钱一部分是从犹太人那里抢来的,一部分是从美国借的。


美国借给希特勒不少钱,甚至还出面调停英法,减少、延后德国的战争赔款。


那段时间,美国银行家就是德国最尊贵的客人。


甚至在二战1939爆发后的头几个月里,希特勒的虎狼之师在欧洲大陆攻城略地,“欧洲的盟友”美国人,还在给德国人卖物资。


大家熟悉的布什家族,就是靠给希特勒卖石油发家的。


和凯恩斯想的一样,希特勒想到的最直接解决债务的方法,就是把债主杀了,一了百了。


很快,英法联军一路溃败,欧洲大陆几近完全沦陷。



▲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说中了这一切的凯恩斯,此时已经是西方经济学宗师级的人物。


他开创了经济学领域的“凯恩斯革命”,被誉为“宏观经济学之父”。


后知后觉的英国政府,不得不请凯恩斯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虽然当时体弱多病,但在接到政府邀请时,凯恩斯还是选择出山帮英国政府筹集钱粮,跟美国人谈判。


在和美国人的谈判中,凯恩斯碰到了自己的粉丝,也是另一个经济学家——怀特。

2、珍珠港事件的幕后推手

——怀特


怀特在美国出名的经历,是因为有人认为他是珍珠港事件的幕后推手。


当时,日本在东南亚快速扩张,影响到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打算停止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争资源。


主因是中国战线太长太久,消耗太大,“以战养战”失败,日本付不起钱了(从中国抢劫的黄金等贵金属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导致日美关系非常紧张。


尤其是橡胶和石油,前者是确保内燃机气密的关键材料,后者是工业及战争机器的动力来源,是战争机器必须的。


但很不幸,这两样东西在印尼(荷兰)和马来西亚(英国)这两个欧洲殖民地,与占据着台湾的日本,中间只隔着一个美国殖民地菲律宾。


也就是说,日本要想直接获得这些战略资源,美国就是绕不过去的坎,迟早要翻脸。


1941年11月20号,美国情报部门截获并破译了,日本本土发给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电报:


“11月29号之前,必须解决日美贸易分歧问题!”


果然,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和特使来栖三郎,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临时协议”,重点是缓解美日之间的紧张局面。



针对日本提交的协议,美国财长摩根索要给总统写个备忘录,提一下反馈建议。


但是,美国财长摩根索在对日外交方面是个外行。


他看助手怀特挺能干,就让他来写备忘录。


于是,哈里·怀特这个跟对日本外交没啥关系的经济学家,写了一个非常极端的备忘录。


而且,备忘录还被递到了美国总统的桌子上。


这份备忘录的名字叫《消除对日紧张关系及确保战胜德国之方法》,名字听起来很和平友好;但里面的内容与标题截然相反,每一条单拎出来都能把日本逼上绝路:


1、日本从中国和东南亚撤出全部武装力量;


2、停止扶持汪精卫政权,只能支持日本的对手南京国民政府;


3、如果日本不遵守,就切断日本的钢铁、石油供应;


罗斯福看了以后非常犹豫,他担心这些条款会把日本逼太狠了。


可是,怀特在这时候趁热打铁,又给总统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


“不要为了带血的黄金,就把中国出卖给他的敌人”、“我们美国可是民主国家中伟大的反法西斯斗争中世界领袖,怎么能继续资助日本?”


罗斯福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对日本下了《最后通牒》。


里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核心要求的几点,都取自怀特的方案,而且坚决不做任何让步。



日本政府在接到这份最后通牒后,觉得横竖是个死,还没有商量的空间,不如赌上一把跟美国拼命。


日本一打美国,全世界都高兴了。


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听到美国在珍珠港死伤惨重的消息时,明面上回应的是:“这是一场浩劫”;


但是私下里,他将日本的袭击称为“一件幸事”、“大英帝国前所未有的好运气”。


苏联在美国情报办公室的负责人维塔利·巴甫洛夫听到消息,知道苏联要从两线作战的困境中解脱了,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也就是说,当时欧洲战场的英国、苏联等国家,都非常欢迎美国被拖下水。


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在战后提出:


如果日美谈判没有在1941年彻底崩溃,日本也许不会赌上国运袭击珍珠港。


是的,外界看来,美国的强硬通牒是逼日本向美国动手。


于是,作为对日《最后通牒》的始作俑者,怀特一下子在美国政界出名了,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如下图)。


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怀特会不会是苏联间谍?


但怀特的上司,美国财长摩根索却不在意这些流言,他很赏识这个聪明的下属。


1941年12月8日,在珍珠港遭到袭击的第二天,美国财长摩根索在晨会上宣布,他准备提拔怀特为“部长特别助理”,负责替他处理跟外交有关的事务。


怀特就此平步青云,跻身华盛顿最有权力的人士之列。


而在学术上,怀特是凯恩斯的粉丝。



3、凯恩斯VS怀特


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让英国和美国此消彼长,还将凯恩斯和怀特两个经济学家,推到了同一张谈判桌上。


因为在二战最艰难的时刻,英国一直依赖美国的贷款,来获取战争资源。


有便宜可以占的时候,美国当然不会客气。


美国虽然表面上同意跟英国签署《租借法案》,用优惠的方式给英国提供贷款;但暗地里,美国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利用自己黄世仁的身份,要英国人的喜儿。


美国财长摩根索命令怀特提交一份报告,估算英国的黄金储备以及在美国的资产。


怀特发挥了他的数学天赋,把英国手中仅剩的家底摸得一清二楚。



清楚了英国有多少底牌,美国敲竹杠的时候,就得心应手了。


此时的英国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之下,工业生产能力被大幅削弱,粮食供应不上。


一开始,英国采取了粮食配给制,靠粮票让老百姓节衣缩食。


但后来,物资短缺得太厉害,什么票都是形同虚设,即使政府发了鸡蛋票,店铺里也没有鸡蛋了。


▲当时英国人的“布票”和“粮票”。


而这时,本该到港的美国物资,却迟迟没有来。


丘吉尔被逼急了,不得不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电话,“借点鸡蛋”。


▲二战时期美国的鸡蛋粉罐头,很方便运输和储存。


美国就利用食品、药品、弹药这些物资,威胁英国: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你已经跟我借了不少钱了,英国在美国的企业啊、工厂啊,是不是考虑先清算一下抵债?


在美国政府的逼迫下,英国在美公司的资产被快速清算。


比如柯陶德家族的生产纤维的“美国人造丝公司”,这是英国拥有的规模最大、盈利最好的美国公司。


结果这样一家经营良好、现金流充沛的好公司,被迫以54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大约为其实际价值的一半。



得知这一消息后,凯恩斯气得直跳脚,大骂美国趁人之危:


“在英国为共同事业和国家存亡而斗争之际,美国坐地起价,尽最大可能地剥夺我们的流动性资产;


从而使我们手头的储备降至最低限度,堪堪够满足战争余下阶段中,租借法案所不能涵盖的大量债务。”


在凯恩斯眼里,这就是光天化日的抢劫。


战后,丘吉尔在其《回忆录》中声称,这家公司仅有形资产,价值就超过了1.28亿美元。


“科特奥兹,这家伟大的英国公司在美国的资产,应美国政府的要求,被廉价出售了;然后在资本市场又被高价卖出,英国并没有从中受益”。



然而,更让英国绝望的事情还在后面,美英在谈判敲定《租借法案》细节的时候,怀特提出要在协议里增加第七个条款:


“自由贸易原则”。


表面上说要“互惠互利”,改善全球经贸关系;实际上,这个条款瞄准的是大英帝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以前,印度、缅甸等等英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想要买东西,那只能用英镑买英国货,出口的原材料也只能廉价卖给英国。


也就是英国殖民地(现为英联邦)内部的一套贸易体系,自成一体,外界根本插不进去。


那个“帝国特惠制”,原本就是排他性的。



▲1921年英国控制的殖民帝国版图。


在这套“帝国特惠制”体系内,英国人只需要当中间商赚差价,利用霸权躺着吸全世界的血就行了。


想想,这是日不落帝国家业中多肥的一块肉呀,美国人早就垂涎三尺了。


现在,美国人想要英国人答应,美国货也能进入殖民地市场,也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


就是说,美国不仅想抢英国国内的钱,还要抢英国海外的钱,目标直指殖民地内部贸易体系。

是,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消耗了大英帝国的财力;但是,有全球庞大的殖民地体系,那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但是,美国下手太狠了,直接对大英帝国的根基下手,用购买力强大的美元去冲击原有的英镑体系;


更是在战后,打着“民族自决”的正义幌子,支持原英属殖民地独立,来了个斩草除根。


大英帝国自此失去了回复荣光的最后机会,全球殖民从占有土地的旧殖民时代,向严密控制政治、经济、文化为手段的新殖民时代过渡。


老平注:公知们和美狗们总是反问我们,“美国占有过中国一寸土地吗?”;理解了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精髓,就可以“呸”地一声,一口吐沫给它怼回去!


比起英国式的旧殖民,新殖民者不占有土地,显得更隐蔽,也更能忽悠人!美国这个新霸主,也就正式取代了大英帝国。


而真正启动这一进程的,就是那个著名的《租借法案》第七条:1947年7月15日,英镑霸权开始崩溃。



当时,洞若观火的凯恩斯,坚决反对这个第七条,他认为美国提的“自由贸易”原则很虚伪,目的就是肢解英国在全球的霸权。


但美国人很坚决,其它条款都能谈,这个第七条坚决加上,否则英国就别想要美元贷款了。


为了渡过眼下的困局,凯恩斯和谈判团队只能硬着头皮,签下《租借法案》协议,饮鸩止渴。


当然,美国在军事上,也对自己曾经的母国下了狠手。


你英国不是大量需要军舰吗,行呀,那就来个“驱逐舰换军事基地”,抵押或者抵债吧。


趁你病,要你命!趁人之危的事,美国人最拿手了。


于是,维持大英帝国全球霸权(特别是贸易体系)的海运航线节点,主要是位于西半球的军事基地,有租的有卖的,慢慢也被美国收了去。


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过去都是英国人控制的,现在换成了美国掌控;


在那个海权当道的时代,控制海运通道的关键节点,几乎就是全球霸权的前奏。


所以本质上,美国那时候就是趁人之危要权了!



4、布雷顿森林

新老霸权的最终决战


1942年5月,太平洋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对决,日美航母战斗群在珊瑚海惨烈厮杀。


美军拼着损失一艘航母和多艘战舰的代价,成功挡住了日本连胜的战略攻势。


一个月后的中途岛航母大决战中,美国以少胜多,击沉日本“苍龙”、“飞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


注:请注意时空背景。那时候的航空母舰,远没现在的作用大!那时各大海军最当家的,是大型战列舰!



而与此同时,英国人也在新加坡和日本人开战。


这场战斗中,英军菜得抠脚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英国的虚弱。


为了跟美军决战,日本已经从中国和东南亚抽调了大部分精锐的甲级师团,剩下的都是丙级、丁级这种战力一般的部队。


但就是剩下的这些不入流的军团,依然把英国人打得满地找牙。


1942年2月,一家澳大利亚报纸吹嘘英军在新加坡的防线固若金汤:“我们的大炮比圣诞节布丁里的葡萄干还要多,绝对守得住新加坡”。


然而,日军一攻进来,英国人的炮立马就跟葡萄干一样软,没怎么抵抗就向日本人投降了。



最终,有13万名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士兵,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沦为战俘,比战败更加耻辱的是,战俘数量居然是伤亡人员的40倍之多!


“英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丘吉尔如是说。


后来,盟军方面不得不调用中国的“远征军”,前往印缅边境组织狙击日本军队。


结果屡屡获胜,屡建奇功,与英军和印军、澳军的战五渣,形成了强烈对比。


自此,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开始名扬四海,极大改变了晚清末年中国军队“弱不禁风”的形象。


而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是将中国军人的战神形象,牢牢树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当然,对日本人的战绩,也是英美两国此时国力的最好体现。


在二战大局已定时,美国财长摩根索给怀特布置任务:起草一份备忘录,为战后的国际货币秩序打下基础。


这个新秩序的目标只有两个:将世界金融中心从伦敦移至美国财政部;


让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地位,成为战后整个世界外汇交易的基本单位,也就是真正的“世界货币”。



但是,英国是不可能心甘情愿交出霸权的。


金融界的新王和旧王之间,决战在所难免。


这场决战发生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



▲布雷顿森林会议旧址


在这场会议上,英国代表团的核心智囊,自然是凯恩斯。


这个出生剑桥世家的天才学霸,西装笔挺,是女王册封的英伦贵族。


而另一边美国代表团的军师,却是其貌不扬,出身贫寒,经历两次考试才在30岁上了大学的怀特。


怀特一直在学习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堪称是凯恩斯的迷弟。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代表团齐聚一堂,商讨战后的国际秩序。


而怀特就像参加线下粉丝见面会那样,见到了他的偶像凯恩斯;只不过他不是来要签名,而是来对抗他的偶像。



▲矮的那个是怀特,高的那个是凯恩斯。


有记者甚至看到,52岁的怀特跟61岁的凯恩斯握手时候,身子微微颤抖;甚至有点喘不过气,伸手松了一下脖子上的领带。


久经谈判场考验的凯恩斯,表情看上去非常镇定,内心深处则惴惴不安,因为他知道英国手里的牌太少了。


弱国无外交。


当时的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和最强大的军队,而大英帝国只剩下一屁股债。


英国最强大的谈判筹码,大概就是凯恩斯的大脑和惊人的辩论技巧。


他清楚英国的黄金储备,已经不支持它的金融霸权;那就干脆推倒重来,联合全世界,创建真正意义上世界银行,发行通用的“世界币”。


凯恩斯把名字都想好了,就叫“Banker(班科)”



凯恩斯的世界币,明面上是为全世界考虑,一劳永逸解决汇率问题;但实际上是想防止美元一家独大,统治世界。


他还提议把国际清算组织设置两个总部,一个在伦敦,一个在纽约,由英国负责欧洲和中东,而美国则主管美洲和远东,想跟美国“划洋而治”。


美国当然不可能跟虚弱的英国“划洋而治”。


当时,罗斯福看到谈判桌前线传来的电报后,直接一口回绝。


美国媒体也嘲讽全开:“拥有棒球的孩子才是队长,全世界有280亿黄金,而美国拥有其中220亿,山姆大叔才是队长,英国就别出来丢人了!”


【老平注】:各位细想,这些黄金是如何汇集到美国去的?是德国、日本两个打手,在欧洲和中华大地上以战争手段洗劫的;然后拿到美国去换军火和战略物资,以便继续打下去。


说得好听,美国这是隔岸观火,最后渔翁得利,发战争财;说得本质点,美国这是助纣为虐,视德日为鹰犬、爪牙,是战争的真凶!



对凯恩斯的垂死挣扎,怀特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方案: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统统跟美元挂钩。”


也就是著名的“双挂钩”,也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成果。


怀特勾画出了用来执行他计划的两个新设机构的详细蓝图:


一个叫“联合及联系国稳定基金”,另一个叫“联合及联系国复兴开发银行”;日后这两个重要的组织将化身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



擂台现在已经搭好,美英两个方案可以一决高下了。


从制度设计上看,凯恩斯的设计更加科学;但当时会场上的舆论环境,显然对怀特更有利。


原因很简单,全世界8成的黄金都在美国;而且全世界国家战后重建,都需要海量的美元。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凯恩斯经常能在辩论中,让怀特哑口无言;但在会场外,其它四十多个国家都抢着去见美国代表,争取能在美国新秩序下多捞到一些好处。


在国力差距的面前,凯恩斯的努力都是枉费心机。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要担当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它如此夺目,它会继续繁荣,复兴这个世界。”


罗斯福极力地推销怀特方案,以充满自信的声音向世界各国传递着一种霸气和力量。


言下之意就是,谁不听美国的,谁就别借美元来“战后复兴”。


结局是早已注定的。


除了英国以外,其它43国家都投了怀特的方案。



凯恩斯眼见大势已去,只能无奈接受。


他还跟美国提了最后一个条件,那就是让英国这些殖民地继续用英镑,怀特答应了偶像的要求。


为了谈判费劲心力的凯恩斯,还没撑到一年就去世了。


凯恩斯死后的两个月,美国就断掉了给英国战后重建的贷款,提出了进一步的条件:


英国人想要继续借钱的话,那就把凯恩斯提的条件废除掉,允许殖民地自由兑换美元。


凯恩斯尽全力为英国保留的一点遗产,也被吃了个干净。



由于欠了美国太多钱,英国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甚至就连在印度的驻军,都要殖民地自己筹钱供养。


1947年7月15日,也就是殖民地放开货币兑换的第一天,殖民地国家的居民纷纷将所持有的英镑兑换为美元,用以购买美国商品,英镑的汇率急转直下。


抛弃英镑之后,印度等国家纷纷独立,大英帝国最后的余晖消失了。


讽刺的是,战胜了凯恩斯,奠定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的怀特,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他支持美国与苏联联合,FBI开始调查他跟苏联情报人员的关系。



▲怀特的手稿,观点主要是社会主义经济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杜鲁门总统本来都提名他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执行董事了,最后怀特还是在1948年被拉上听证会审问。


怀特极力否认自己是苏联间谍,在听证会举行的第3天就因病去世了,他的身份究竟如何,也成了一个谜。


不过,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是1956年,英法联合开凿的苏伊士运河被埃及国有化。


至此,英国控制的全球海运航线关键节点,基本只剩下了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直布罗陀海峡。


5、尾声

新的挑战者


1971年,美国人走到了和英国人类似的困境。


日本、德国的强劲崛起,使得美国的制造业不断溃败;美国从贸易顺差逐渐变为逆差,黄金源源不断流出美国。


美元挂钩兑换黄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扛不住了,美国选择直接赖账:拒绝让黄金再兑换美元。


法国人比较会见风使舵,提前好多年就看出了美元的危机,戴高乐总统派出专机,把存贮在美国的黄金,一吨吨地运回了法国。


不过,美国远比英国幸运。当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威胁美元,给了美元喘息的机会。


很快,美国找到了新的,也比黄金更普遍的东西——石油,新的美元霸权体系又在石油的脚下搭建起来。


石油美元,让美国人逃过了一劫。


图片


石油美元体系,让美元的霸权又续了很多年;但是现在,美国是全世界欠债最多的国家,制造业空心化。


如果不是航母的支撑,美元霸权完全不可能维持下去。


最让美国担忧的是,人民币和欧元的地位,也是当初的英镑远不能比的。


和当初的英国一样,美国在常年的战争中消耗自己的实力,自乱阵脚,给了美元被超越的机会。


但是,和美元压倒英镑一样,人民币想要慢慢压倒美元,可能也要经历漫长的谈判和斗争。


从2016年开始,中美之间的对抗已经逐渐延伸到各个领域。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到金融战,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


所以,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吧。


请看石齐平先生的分析,理解美国为何要如此歇斯底里。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乌鸦校尉/老平:美国这样从英国手里夺得全球霸权!|2021-04-05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