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在阿拉斯加进行战略对话时,两国的翻译出圈了。
在中美两国网上,坐在我方杨洁篪主任身边以及美方布林肯国务卿身边的两位翻译,慢慢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还有美国网友,把中美关系恶化的锅,甩在了美国翻译身上。
壹、美国翻译背锅冤枉么?
这次中美阿拉斯加战略对话,因为中方强势应对,美方显得局促不安,准备不足。
在美国网络上,绝大多数网友也认为美国布林肯外交团队表现糟糕。
不过美国人也有神奇的脑回路,布林肯与沙利文作为主管官员,美国人开始努力帮他们找理由。
那对话失败的“黑锅”,自然扣在“不专业的翻译”身上。
坐在布林肯身边的“紫发女翻译”,成为这次美国战略对话的“背锅侠”。
绝大多数网友攻击这位女翻译在重要外交场合“染一头紫发”,体现对中国的极大不尊重。
选这样的“紫发翻译”,也体现布林肯团队准备不足,中方对他们“缺乏诚意”的评价被实锤。
国内网友看到这样的论调,感觉莫名其妙。两国外交场合,翻译的发型只能算细枝末节吧?
“一头紫发”来迎接中国客人,为什么不能说她懂得“紫气东来”呢!
对照了网上的中美对话文本和视频后,我发现“紫发翻译”背这个锅一点都不冤。
这次中美对话,双方冲突激烈的部分原因,确实是这个“紫发翻译”的责任。
作为两国外交的翻译,她的责任当然不是“一头紫发”而是“翻译失准”或者“故意添油加醋”。
两国外交,翻译是己方观点最重要的传达者,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传达内容“信达雅”是最基本的要求。
信,指的是准确;达,指的是句式通顺;雅,指的是符合语言美学的典雅。
不说这位紫发翻译屡次结巴,翻译直白,在通顺和中文的典雅美方面完全失分,只说在最重要的“翻译准确”这个环节,她就增加了大量攻击性言论,很容易挑动双方对抗。
比如布林肯在开场白中,有一段针对中国核心议题的指手画脚,但他点到即止,属于老生常谈。
“我们还将讨论对中国行动表示深度关切的问题,包括新疆、香港、台湾、对美网络攻击以及对我方盟友的经济胁迫。这些行动都威胁到了维护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正因如此,这些问题不只是内政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今天有义务在这里提出这些问题。”
“那么,也因此,中国的诸多的问题,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这个议题,以及对美国进行的网络的攻击,还有对于我们的伙伴以及盟国的进行的经济的这种胁迫的这种行为,对于世界的利益来说都是一种损害(此处说完声音颤抖了一下),我们当然不乐见。这个问题存在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乃是世界的这个问题。”
这位翻译的表述不符合中国人句式习惯,不通顺还只是小问题,但她“损害世界利益”,“乃是世界问题”这样的拔高描述,明显比布林肯老调重弹的常规表述更具攻击性和挑衅性。
“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有助于各国和平解决分歧,有效地协调多边努力,并确保每个人都在遵循相同的规则的情况下参与全球贸易。”
“因为我们要争取和平,希望能通过多边的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同意这样的一种做法,要捍卫我们所从事的,以及现在所有的这些规则。”
这段翻译的问题很大,布林肯的表述,重点谈到了贸易,这是美国真正关心的核心议题,可是翻译之后,没有“生意,贸易”这个词。
整个翻译强调“争取和平”,“世界认同这一规则”,搞得跟战争与和平一样,极具攻击性。
正是因为这位翻译有“以世界的规则来争取和平”这样的表述,我们杨洁篪主任才在回复中强势表述“美国规则不是世界规则”这样的正面回击。
这位紫发女翻译明显没有将布林肯外交辞令的常规言论,准确翻译,而是进行了自我升华,使得翻译更具攻击性。
有中国网友觉得,我国的高级外交官,都是英语精通大师,这位翻译的不准确,根本不影响他们直接判断布林肯的真实表达。
可是实际上,当一个人处在有本语种翻译的高强度对抗外交场合,人会本能的选择听取“本语种的翻译”,而不会在有翻译的情况下,聆听对方的外语,一个词汇一个词汇的去斟酌对方的真实意图。
我们能够比较出差异,也是事后用文本一一针对性复盘才得出的。
同时,美国方面国务卿常规套路发言以及翻译更具攻击性的表述,这本身也容易让我方产生猜疑。
会不会国务卿发言是常规套路,翻译的表述才是美国意见的真实表达?毕竟美方布林肯的表达,都是有稿件准备的。
在有稿件准备的情况下,“翻译临场失误”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会产生美方刻意用“强势翻译”来传达观点,如果我方接受,可以造成我方默默挨训的既定事实。
如果我方反抗激烈,就可以甩锅给紫发翻译,一切都是临时工“自己加戏”,“自己拔高”,我们没有攻击性。
不管美国的翻译是阴谋,还是失误。这种猜想出现的本身就是外交礼节与外交翻译的巨大失败。
同一场和,中国女神翻译张京,则给美国同行,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最杰出的翻译,都在努力让人做到遗忘。因为她只需要将己方领导人的观点准确传达给对方即可。
切忌自我加戏,自我拔高或矮化。真实的语言,真实的语境,真实的情绪,都必须完美传达。
张京在这次中美会谈中,真正做到了中国外交翻译人才追寻了一百多年的“信达雅”境界。
在女神翻译出圈之前,我国影视剧中,曾经出现过“翻译官”这样的冷门职业。
杨幂与黄轩的那部职场偶像剧,除了谈恋爱部分让人不适之外,对翻译圈的基层科普,其实做得还算不错。
从几千年前原始社会不同部落开始交往以来,“翻译”这个职业就已经诞生了。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国多语种联席会议不断增多,翻译领域主要包含同传和交传两种方式。
己方人员说一段完整表述,翻译用对方明白向对方传译,对方表述后,对方翻译也传译过来,这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交互式传译”模式,简称交传。
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德国战败之后,国际法庭开始审判纳粹战犯。因为纳粹罪行涉及全球众多国家,众多种族。
全球数十个国家和语种都派代表现场关注审判进程,于是,不同语种同步进行的“同声传译”第一次进入人类视野。
随着多边会议,国际科研的需要,我们在许多国际会议场合,大多数听到的都是这种演讲人用母语表述,翻译人员“同步翻译”的“同传模式”。
在《翻译官》这部剧中,对翻译人员“同传”的工作模式,有过还原,就是三个人在一个隔绝的小房间里,根据耳机里的内容,同步翻译成新的语种。因为这种瞬间听取原音,瞬间凝练,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脑力消耗极大,能力极强的翻译做“同译”,也只能坚持15分钟,所以一般都是一个房间内的三名同事轮流翻译。
从同步性,时效性的要求就能看出,同译比一般的交译更难,因此普通人也认为同译更厉害。
普通的外语培训学校,也是将“交传”作为基础课程传授,只有成绩拔尖的人,才可以接受“同传”培训,获得更高的薪水与更重要的会议场合。
可是国际翻译界公认,“同传”比“交传”厉害,而比“同传”更厉害的,是“高翻”级别的“交传”。
普通院校基础课程培训的“交传”,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学校里,生意场上见到的翻译,领导说一句话,最多一小段话,翻译人员“交传”翻译给老外听。
如果把翻译人才按照百分制打分的话,这些我们平时能够见到的英语外翻大神,也就是60分以下的水准。
翻译人才中,60分~90分实力的人,才能够达到“同传”的级别,而且同传与身体状态,年龄,精力要求都很高。
翻译人才中,90分以上的人,才能够成为“高翻”级别的“交传”,也就是“高级翻译”。
同传更要求时效性,能够同步传递部分准确信息就算合格。
外交部高级翻译的“交传”,才是对“信达雅”的追求,外交场合的“交传”,更是要努力做到100%的准确率。
外交部翻译司的张京,这次就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高翻级”外交人才的“交传”天花板。
在美方发言严重超时并且对中国多个核心主权议题进行挑衅之后,杨洁篪主任进行了长达十六分钟的反击式回应。
因为美方的开场白挑衅是“预料之外的反应”,我方杨洁篪主任的发言,都是临场反击,没有底稿。
“交传”翻译,一般都是领导一段话后,进行翻译,商务活动中的厉害翻译,能够翻译三五分钟的会谈,厉害一点的外交翻译,能够在领导回答完一个七八分钟的问题后,集中翻译。
张京,足足等待杨洁篪主任讲完了十六分钟的脱稿发言,然后从头至尾,进行经典的还原翻译。
考虑到其中还有一些“中国式”的经典语句,这简直不能称之为难了,简直是“地狱级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通过“交传”天才仿佛“密码”的记录笔记,就能想象记忆,回忆,翻译这段十六分钟讲话的难度。
张京不仅完成了,事后复盘,许多“中国式”表述的英文翻译,有力度且容易记,完美契合“信达雅”!
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不应该像美国紫发翻译那样给自己加戏,给两国添堵。
一个优秀的翻译人员,自身要具备外交家的感染力与传达力。
在中美会谈气氛极度紧绷的时候,张京用自己与中美领导的互动,很好的缓和了现场的气氛,使得双方的冲突激烈但不崩坏。
杨洁篪主任强势的十六分钟无准备无文稿发言结束之后,关切的询问张京能否翻译。
杨洁篪主任立刻赞不绝口的说:“这对翻译来说是个挑战,我们应该给翻译官加薪。”
张京微笑谦虚之时,现场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点赞表示要加薪。“We are going to give the translator a raise。”
通过一段“能力强,加薪”的玩笑,张京的能力惊艳全世界,也用自己的出色缓和了会场里即将崩坏的气氛。
让没有达成共识的中美双方领导,达成了“要给张京加工资”的唯一共识。
复盘中美对话的翻译之后,有精通翻译的网友,梳理了张京现场的一些精彩翻译:
同样也梳理了美方的翻译,紫发翻译不但“那个、这个、那么、嗯、啊”太多,影响中国听众的感受。
更离谱的是居然连拜登对世界喊话,展现美国领导力的原文,都坑坑巴巴没有准确中国译文。
美国连拜登名言都没有官方的中文译法,只能说明美国翻译人才极度缺乏,同时缺乏对华诚意。
这就好像中国翻译不会翻译“一带一路”,不会翻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一样,这简直不可想象。
这次中美对话,是杨洁篪王毅领导的中国外交天团,与布林肯沙利文领导的美国外交新团队的首次交锋。
同时,中国翻译张京与美国紫发翻译的交锋,是外交人才的交锋,也是双方着眼未来的交锋。
在2013年的两会记者会上,这位翻译女神,就以明亮灵动的大眼睛与信达雅的翻译风采,赢得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
当时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和追星文化才刚刚兴起,她的社交账号就迎来了关注潮。
可她并没有因为突然的走红而浮躁,更没有因为出圈而经营粉丝经济,而是选择删除更加低调,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可是杰出的人才,是无法被掩盖光芒的,这次中美战略对话,翻译之花,再次绽放!
张京是典型的苏杭女神,从小就对英语感兴趣的她,以极为优异的成绩,中学入读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高考那年,张京的成绩已经超过了清北的录取分数线。清华北大,是所有中国学霸能够吹一辈子的成就。
可是清华北大并不能精准的实现张京的梦想,于是她报考了中国外交学院。
中国外交学院是外交官与翻译人才的摇篮,可是每年毕业能够从事外交翻译相关工作的只有4%,而这些里面,还有很多是文书类翻译人才。
能够进入外交部翻译司,成为两会领导翻译,或者领导外交翻译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张京在大学期间,就在许多翻译与演讲比赛中斩获头名,大学还没毕业,就引起了外交部的关注,顺利进入外交部实习。
天才,确实是大国竞争的稀缺资源。可是在14亿自强不息的灵魂哺育下,中国从不缺天才。
在中国外交部,曾经在两会记者会上成功出圈的翻译女神就不下于五人。
中国外交部翻译司的一姐,是张京的学姐,同样毕业于中国外交学院的张璐。
1977年出生的张璐,从大学毕业进入外交部开始,到2010年第一次成为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走过了十年。
随后,张璐连续11年出现在两会总理记者会上,被称为“御用一翻”。
当年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抒发自己的志向,引用了2000多年前的经典楚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当时总理名言一出,台下有人就慌了,中外有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如何“信达雅”的向外国人传达2000多年前“离骚”的真意?
张璐略作思索,翻译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will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一句“a thousand times to die”,把万死不辞的境界,圆满表达了出来。
除了张璐,外交部翻译司还有因为极其严肃翻译风格,被称为冰山女神的钱歆艺。
还有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因为甜美笑容亲和力,被称为“小清新女神”的姚梦瑶。
在中国外交部,翻译天才当然不仅仅是巾帼英雄们。杨洁篪主任当外长期间的专用翻译孙宁,如今是翻译司培训处处长,成为翻译官们的总教官。
孙宁如今还是“总理翻译”。翻译天才们除了要能够“信达雅”的向外国媒体,传递2000年楚辞的典雅美,还要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中国式名言”。
孙宁的“破圈名言”是用“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来翻译“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这句翻译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是小学生英语基础都能感受其中勤劳务实的磅礴力量。
中国每年高校毕业人才近千万,张京,孙宁这样的学霸只是外交战线的翘楚,我们航天工程的学霸,基因工程的学霸,芯片制造的学霸,量子科技的学霸,哪个行业人才缺乏?
反观美国,此次中美对话,全美国找不出一个准确传达国务卿意思的中文翻译?
中美竞争,这是美国轻忽大意,缺乏诚意,那么大国竞争中,麻痹大意的国家,未来必败!
中美竞争,如果这是美国外交人才从规模到能力上的全方面匮乏,那么折射到各行各业缺人才的美国,未来必败!
当中国的女孩子们,不再羡慕奚梦瑶嫁得好,而崇拜姚梦瑶能力强!
当中国的男孩子们,审美女神不再是张歆艺,而是张京,钱歆艺!
当中国男孩女孩们的偶像不再是唱跳rap,而是学霸或者科学家,中美竞争的结局就已经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