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老师来说,这个冬天格外寒冷。
今天有个重磅新闻,阿里巴巴集团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
毕竟在几天前,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根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阅文集团、丰巢开出50万的行政处罚。
50万相对这些公司,不疼不痒,几乎就是九牛之一毛,但是透出的信息巨大。
这是国家在表明态度:
不要以为“大而不能倒”,就以此要挟国家!
其实,马老师以及阿里集团的问题,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第一、蚂蚁金服近乎“光速”上市,不同寻常的背后有没有违法行为?
是谁再给蚂蚁金服一路开绿灯?
有没有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有没有涉嫌违法?
第二、蚂蚁金服为何让国际资本占大头?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2011年5月,马老师在没和大股东雅虎谈妥的情况下,凭借手腕把支付宝私有化了。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巨大,几乎登上所有国际大媒体的头条。
马老师给出的理由是支付宝要获得国内支付牌照。
嗯,国家又成了替马老师挡枪的背锅侠。
记得当时批评最严厉的一句话就是:“强盗抢占了别人的财产,破坏了我们的国际信用,却要全体中国人买单”。
其实私有化不是不行,和股东谈好价钱就行。
但是,马老师强硬的用既成事实的方式来要挟所有股东。
不能一边不舍得花钱,一边又想独占股权。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在资本市场上,这种依靠手段和暗箱操作的行为,是为人不齿的,是大忌。
不仅极大损害中国人的商誉,还使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产生不信任情绪。
最终引发了“VIE危机”。
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几乎无人幸免的遭到一轮血雨腥风。
马老师为何一定要“偷偷摸摸”的把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分拆出来?
金子记得,当年马老师喊出一句非常“高大上”的口号:“支付宝只应该属于中国!因为支付宝是中国人民的!”
马老师甚至在一次参加央视《对话》栏目访谈中,深情的说:“我觉得我深以为傲,我讲过,我最艰难的决定不是把支付宝私有化,而是把支付宝变成内资,这是我大概十五年来最艰难的一个决定。”
还有什么比爱国更能打动国人的呢?
无论外国负面舆论如何汹汹,反正中国人很快原谅了马老师的“不义之举”。
甚至有人视他为爱国英雄。
自此,所有中国人都把支付宝当成中国人的,并以此为傲。
能把背信弃义说的这么大义凛然的,还有谁比的过马老师?
事实证明,吕布被人称为三姓家奴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可以为了利益不惜多次背叛。
那么,马老师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了吗?
我们看一下,在这次蚂蚁金服的上市招股书中明明确确的显示,外资股份占到57.3%!
《财新》制图
在这个史上最大融资规模,市值高达2万亿的IPO项目中,谁都知道,凭借10亿海量中国支付宝用户的支持,只要能成为蚂蚁金服的股东,就意味着躺着赚钱。
于是让谁成为股东,并不是为了吸纳投资,而是为了利益分配。
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边口口声声说中国人自己的支付宝,一边中资机构的股份却少的出奇。
连中资机构中,占股最多的中国社保基金也仅有2.94%股份。
相反,一直和中国唱反调并政治迫害中国企业家孟晚舟的加麻大政府,它们的“加麻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竟然能拥有3.28%的股份!
难道加麻大的退休人员比中国人更重要?
还有这个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简称GIC)竟然超过任何一家中资机构?
蚂蚁金服是新加坡的公司,还是中国的公司?
这背后究竟有没有利益输送?
要知道,加麻大和新加坡可都是中国富豪们最喜欢移民的国家。
我们再看,境外持股占比高达57.3%,而中国国有资本持股仅有9.77%。
境外持股比例是国有的5.8倍之多!
谁能想到,在这家掌握中国人财富密码的互联网金融巨无霸中,境外股东才是主人,而国有机构更像是陪衬。
本以为支付宝私有化之后,国内股份会大增,没料想,到头来还是替外国人打工。
也就是说,无论蚂蚁金服如何赚钱,最终的结果,无非是帮助外国人赚钱而已。
现在就想问一下马老师:
这还是属于中国人的支付宝吗?
第三、谁把中国年轻人引向超前消费的黑洞?
在尼尔森一份「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
* 年轻人的定义是18岁到29岁之间的中国公民
– 86.6%的年轻人都在使用信贷产品,其中实际负债——也就是无法在当月还清贷款——的人有44.5%;
– 年轻人的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也就是负债者的月均欠款占到了月均收入的四成以上;
– 拥有房贷的年轻人占比只有12%,绝大部分的贷款都集中在消费金融方面;
– 在年轻人中,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渗透率达到60.9%,而信用卡只有45.5%;
– 蚂蚁花呗是唯一一个使用率超过55%的分期消费品牌,京东白条的使用率次之,为28%,第三名及之后都低于3%;
– 只有32%的年轻人表示自己有着明确的存款计划。
也就是说,有68%的年轻人没有明确的存款计划。
即,大家都是“月光族”!
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年轻人的平均负债超过13万!
所谓借贷,十万火急用钱时,那是雪中送炭。
如果养成了你大手大脚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的习惯,那就是饮鸩止渴。
很多人骄傲的炫耀,自己花呗账户上多了几万额度。
亲,那不是你的钱。
钱,借了是要还的。
没钱还?那就骚扰你家庭成员,最终还是有父母来堵上这个窟窿。
这样的生活,还有幸福可言吗?
还要那些校园贷、裸贷、佳丽贷,许多年轻女孩们最终走上不归路。
是谁打开了让年轻人借贷消费这个潘多拉魔盒的?
如果任由这种畸形的消费理念侵蚀青年一代,所有人都将成为“马奴”:
一个个背负花呗债务的奴隶!
第四、蚂蚁金服究竟有没有系统风险?
在上海顶级金融论坛上,马老师曾讥讽巴塞尔协议是“老人俱乐部”。
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重点有三方面:
1、最低风险资本要求;
2、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3、内部评估过程的市场监管。
事实上巴塞尔协议不是过时了,而是对互联网金融没能及时的加以规范。
以至于蚂蚁金服这类金融网贷业务野蛮生长。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本质都是杠杆问题!
从美国的次贷危机来看,一旦债务违约必然引发经济危机。
而拥有天量贷款的蚂蚁金服自身却并没有多少自有资金。
只不过是用杠杆撬动社会资源而已。
一旦发生债务违约,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利润留给自己,风险推向社会。
有一个细节大家要知道,花呗正在给那些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提供贷款。
这和当年美国金融机构给那些没有买房能力的人提供房贷是一个道理。
最终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和全球经济。
但是,美国拥有美元霸权,即使发生经济危机,可以通过疯狂印钞来度过危机。
如果中国陷入经济危机,怎么办?
人民币国际份额还很小,我们印钞别人也不认。
最终的苦果还不是老百姓硬抗?
五、阿里巴巴为何不愿创新,只想对老百姓口中夺食?
其实,不仅仅只是阿里巴巴,包括京东、拼多多、美团、滴滴等叫上来的中国互联网巨头们,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垄断民生资源!
资本是贪婪的,互联网天然就带有赢家通吃的垄断性。
当资本遇到互联网,剩下的就是暴利和垄断。
所以,互联网平台巨头们,打着去中心化的旗号,实际上都在想尽办法把自己打造成新的中心。
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当下的社区团购业务,把手伸向商贩、菜农等涉及亿万民生的菜篮子工程。
互联网巨头不是用互联网技术为民提供便利,反而成了与民争利的工具。
这一点,《人民日报》批评的最为形象:
掌握海量数据和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追求和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事实上,互联网巨头们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看来,板子打不到屁股上,没有人知道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