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中美气候联合声明。
这个事一开始就很有意思。
一般来说,交易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在前期都会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后期谈判奠定基础。但是本次中美双方在前期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双方还在前期变着花样去“恶心”对方。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来华的同时,拜登政府还安排了“好友”陶德窜访台湾,访问团里还有两位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季奇和斯坦伯格。蔡英文当局鼓吹,这是拜登上任后首个美国访台代表团——当然,这个访问团还是以非官方名义。
中方也不客气,直接把克里晾在上海,连北京也不让进。克里是美国总统的气候特使,代表着拜登,按照一般的外交惯例,中国应该是国家元首去接见代表美国总统的克里特使,但是中国方面连北京都不愿让克里去,怎么可能会有国家元首去接见克里?所以,最后中方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也任命了一个“气候特使”去与克里会谈。
特使对特使,规格看起来是对等了,但实际上这是外交场合非常罕见的场面——正常情况A国与B国交往,应该A国派出元首特使去会见B国元首,然后B国元首特使再去拜访A国元首。但是这一次偏偏就出现了两个特使会面,两个元首不露面的场景。
按:猫哥喜欢读史,过去也曾经看到历史上有这样的故事。
两个关系恶劣的世家交往,因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世家A派出一个代表拿着A家族的信物希望与世家B族长会面,结果世家B将这个代表引进门之后,连正堂也没让进,直接安排在偏房里坐冷板凳,最后世家B派出一个管家直接对世家A的代表说,老爷不想见你,你有啥话对我说,说完后就赶紧滚蛋。
这种待遇对于世家A的代表而言,属于典型的伤害性不强,但是侮辱性极高的待遇。
中美双方在气候问题会谈前态度都如此恶劣,按道理,本次会谈不应该有啥成果的,但是蹊跷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在两国特使会谈后,迅速就全球气候问题发布了联合声明!
(来源:北晚新视觉)
看这个联合声明,琳琅满目,成果斐然,显示了两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高度一致的立场。很难相信中美两国在会谈前期双方还互相使了这么多绊子!
这个事件说明了啥?
说明了中美两国都心如明镜知道这个气候的联合声明是一定能达成的!因为这个联合声明的达成对中美两国是双赢的!
给大家捋一捋其中的逻辑。
1 欧盟的激进态度
气候问题说大一点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说小一点关系到各国的不同利益,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博弈的最复杂的全球议题。
虽然是全球性议题,但是在这个议题上有话语权的就是几大主要经济体——中国、美国与欧盟。
这几大经济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也就是节能减排的立场上又有区别。
欧盟成员国大多属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目前碳排放量很低,另一方面,欧盟离北极最近,全球一旦变暖导致北极冰川融化,首先倒霉的就是欧盟各国(环保公主出自于北欧的瑞典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在碳排放问题上制定比较严苛的标准,也能压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产业升级,挑战欧盟国家在高端产业的垄断优势,所以欧盟在节能减排问题上态度最激进。
早在十年之前,欧盟就希望全球把碳排放进行量化,各国分配一定的碳排放权,碳排放超标就要花钱去其他国家买碳指标。
欧盟这个立场当然遭遇了其他碳排放大国(中美日印)的坚决反对,但是欧盟很鸡贼,明着不行就来阴的。
2012年1月1日,欧盟不顾全球各国家的反对,强制性推出了“碳排放交易费”法案,根据这个法案,只要在欧盟起降的国际航班,都要为欧盟规定的配额标准支付碳排放交易费,拒绝支付将面临巨额罚款或者直接停航的待遇。
按:欧盟规定的碳排放配额标准是按照2004—2006年各大航班公司碳排放水平的85%作为上限,欧盟部分成员国人口增长与消费水平基本停滞,所以,欧盟航空公司航班未来不会超过这个上限,但是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本来消费就有很高的成长性,我们每年都要增加大量客机,按照欧盟标准就会支付巨额的碳排放交易费。
那么美国为何也坚决反对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欧盟为啥会这么干?它就不怕其他国家报复性地对欧盟客机也强制性收取碳排放交易费吗?
它就盼着你报复!
一旦其他国家效仿,对欧盟客机同样征收碳排放交易费,那么对客机征收碳排放交易费就会推广到全球,碳排放与经济指标挂钩的概念就会传递到所有乘坐飞机的高端人群。
只要撕开这个口子,那么未来欧盟在全球节能减排议题上让碳排放权与经济指标挂钩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这就是美日等国坚决反对欧盟对客机征收碳排放交易费的原因。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欧盟开这个口子!
后来在中美日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下,中国甚至取消了对空客高达一百多亿欧元的订单,才逼迫欧盟在2012年10月“暂缓”实施这个“碳排放交易费”。
2 中美反对欧盟的立场
下面我们来谈谈中美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立场。
首先,美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碳排放大国,其原因主要还是美国民众碳排放量太大了。
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大一样,地面通勤的公共交通工具很少,一般都是私家车解决;美国家用电器渗透率很高,人均用电在发达国家也名列前茅;另外美国人均肉类消费在发达国家也是首屈一指的。
以上因素决定了美国碳排放量几乎是压倒性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所以,一旦全球进行碳排放权分配,美国怎么分配也不够用,就只能花钱找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是美国很难接受的——从来都是美国撸别人的羊毛,怎么能让别人撸美国的羊毛?
中国与美国情况差不多,也是碳排放大国,但是中国人均能源消耗远比发达国家低,只是因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导致碳排放也很高。
对于中国而言,一旦全球进行碳排放权分配,也会面临美国一样的问题,就是怎么分配也不够用,就只能花钱找其他国家购买碳排放权,这对于中国也是不能接受的。
3 中美推动节能减排的动力
中美两国虽然都是反对欧盟比较激进的碳排放权分配的立场,但是中美两国也有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动力。原因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美国民主党的基本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个地区的人群对气候变暖还是很关注的,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节能减排来应对气候变暖是这部分人群的诉求,另外,美国新能源产业资本是支持民主党的金主之一,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节能减排有利于美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
所以,美国虽然有动力推动全球节能减排,但是这个动力只占美国人群的一半,也就是民主党执政时期对节能减排比较积极,共和党执政对这个问题就比较冷淡。
中国的情况与美国不大一样。
中国本来就在大力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有多重要呢?我来给大家一组数据。
2018年我国在进口4.2亿吨原油的情况下总共消耗了6.25亿吨石油,而美国当年消耗石油规模为23亿吨,人均6.7吨!是我们人均的30倍+。
假如我们要让14亿中国人都过上美国标准的生活,如果我们能源结构还是以石油为主,就要耗费93.8亿吨石油!这是绝无可能的!全世界所有石油输出国把所有石油给我们也不够!
怎么办?
那就必须调整我们的能源结构。
美国的特点是有全球霸权,自身也有丰富的页岩油储备,所以,美国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是没有问题的,美国目前也是一个石油驱动的国家。
中国虽然石油储备不高,但是中国有个特点就是东西部地区地形高差很大,这个巨大的地形高差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学过物理的都知道地形高差的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所以中国特殊的地形条件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发展水电,而且高原本身也可以支持大规模风电、光伏发电。
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我们光是新疆地区的疆电外送已经实施了10年之久,从每年30亿千瓦时已经提升到了1000亿千瓦时。
另外西藏雅鲁藏布江还有一个巨大的水电宝藏,十四五规划将对这个宝藏进行水电开发,届时其发电量将是三峡工程的3倍!目前藏电外送协议已经落地,未来三年西藏将向11个省份供电。
以上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财富。所以未来中国能源结构将大规模向电力转型,未来中国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不是靠提高石油消耗来实现,而是靠大规模增加电力消耗来实现。
包括我国大规模进行高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中国的未来是一个电力驱动的国家,与石油驱动的美国有本质的区别。
另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清洁能源技术已经名列全球前茅,我们不管是核电、水电、光伏发电技术都是世界一流,所以推广新能源产业我们不但不会被欧美国家割韭菜,我们反而能依靠中国价格低、技术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在第三世界国家大展身手。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
推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可以提高一票劳动力成本极低的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成本!延缓我们低端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趋势,从而巩固我们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过去欧美国家动辄高举环保牌来打压中国,搞得中国一度非常被动,在2012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温总理一度还被欧盟国家围攻。现在我们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起来了,节能减排也颇有成效,所以,现在我们也能毫不犹豫地高举着环保大旗,甚至把它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了。
只要有实力,谁不会唱高调?
4 节能减排目标
中国与美国在节能减排的立场上高度一致,都赞成为了应对气候问题要推动全球性的节能减排,但是不要将节能减排量化为碳排放权,而是各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个节能减排的目标去执行。
当然,各国制定节能减排的目标也不能随随便便定一个指标充数。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各国制定节能减排的目标就需要一个可以参考的体系。
2019年在环保问题上最激进的欧盟制定了一个标准——2030年欧盟总体碳排放相比1990年减少55%,力争2050年欧盟实现碳中和。
所谓二氧化碳0排放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0排放”。
因为有欧盟制定的碳排放标杆摆着,美国也不好意思定一个比欧盟更低的碳排放目标,所以本次气候峰会,美国估计会宣布自己的碳排放目标也是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当然不能按照发达国家碳排放标准来限制自己的发展,2020年中国结合自身情况也公布了自己的碳排放控制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也就是说,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峰值,而且同时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0排放。
中国制定的这个标准就很高明。欧盟是2030年同比1990年碳排放总量降低55%,中国则是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同比2005年下降60%—65%。
这个意思很明确,我们也在努力降低碳排放,但是中国与欧盟不同,你们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我们至少还有10年的高速增长,所以虽然我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降下来了,但是因为我们经济总量大幅度增加,所以总体碳排放还会增加,不过我们承诺2030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峰就会往下降,直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国这个碳排放承诺的节奏。
中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留下了十年的高速增长周期,到了2030年中国GDP铁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然后我们才开始整体性的降低碳排放量。
按:国内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比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表,国家给你们预留了10年调整能源结构的窗口期,这个时间周期抓不住,不在2030年之前将自己能源结构调整为清洁能源,未来你们哭死了也没用!
可以说,中国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国内能源结构转型争取了十年的时间是很不容易的。
5 碳排放税
欧盟已经在成员国实施了碳配额交易,目前是40%的碳配额免费发放,60%的碳配额由成员国通过拍卖方式分配给各个企业。
欧盟计划在2030年之前逐步取消所有免费发放的碳配额,也就是说,在2030年之前,所有的欧盟生产企业都要交一笔碳排放费用(或者叫碳排放税)。
但是这种模式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欧盟对辖区内企业征收碳排放税,那么其余不在欧盟区生产的企业不就在成本上拥有优势了吗?
所以,欧盟从2020年开始酝酿征收碳边境税,对欧盟进口的产品单独征收一笔碳排放税。
欧盟如此急迫地希望征收碳排放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受疫情的冲击,欧盟开动印钞机投放了太多货币,这些货币最后都转化为成员国的债务。面对巨额的债务,欧盟各个成员国红着眼睛寻找可以生发的财源,目前一个是准备对跨国互联网巨头征收数字税,另一个就是准备加速推动碳排放税落地。
对于欧盟向进口商品征收碳排放税的模式据说拜登政府也很感兴趣——能够多收税同样也是美国政府最喜欢的方案。但是美国征收碳排放税却有一个技术性难题,目前美国国内没有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没有这个碳排放交易既无法量化制定碳排放税征收标准,也无法与欧盟洽谈相互进行碳排放税的豁免。
但是,如果美国下决心要在国内搞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对美国也不是什么太难的问题。
中国倒是早已开展了碳排放交易的试点,但是目前要向全面推行还有不小的难度——过去几年我国大力搞环保整治已经让很多中小企业叫苦连天,如果再强制性搞碳排放超标就必须购买碳指标,估计很多企业就活不下来了。所以,中国要全面推行国内碳交易市场还需要时间。
但碳排放最后实现量化交易是大势所趋。
你不搞,不但很可能会丧失发达国家出口市场,而且在国际上也会很被动。相反,我们如果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还有极大可能会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将一票劳动力成本低但是能源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再拿回来。
6 斗争与合作
经过上述的分析,中美两国在碳排放问题立场上实际是高度一致的,既有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动力,又不希望这个过程太激进(为自己国内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争取时间),不但要压制欧盟激进的诉求,同时也要为全世界碳排放树立一个标杆:
发达国家标杆就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
发展中国家就是中国树立的标杆2060年实现碳中和。
所以,中美双方虽然现在关系很差,见面互相都不给对方好脸色,但是在主导全球气候问题话语权方面,两国立场高度一致。虽然前期中美互相各种不待见,但是最后也能迅速达成关于气候问题的联合声明。
这个联合声明基本也就是为未来气候峰会定下了基调。
中美目前就是这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某种意义上,因为有共同合作实现双赢的领域,所以中美关系一定程度上能管控,不至于恶化到不可收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