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平观世界:印度会不会崩溃?美国可能已做最坏准备!|2021-05-10

众所周知,印度总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毕竟,印度是一个开挂的民族。


之前就很多人都说他们环境差,所以印度人天生抵抗力就高,几乎安然度过了第一波疫情,让全世界(特别是欧美风暴眼)目瞪口呆。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一度公开宣布,已经战胜了疫情。


必须说,这在几个月前,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人家莫迪还说作为全球最大疫苗生产国的印度,还说要出口疫苗,拯救全世界呢。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据印度卫生部5月8日公布的数据,该国较前一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4187例,为疫情暴发以来首次突破4000例。


截至当天,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连续3天超过40万例,连续17天超过30万例。


不过,这些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度,大家这颗悬了一年的心,现在反倒踏实了。


因为现在,大家对印曾经度抱有的那一点侥幸心理,可以说是彻底破碎了,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没有奇迹。


此事,回头再来想上海的张文宏医生曾经说的,印度和非洲才是全球抗疫的主战场,是多么正确。


——唉,要说有奇迹,可能就是像我们中国那样,看似最笨的抗疫方法,居然始终是最有效的。



现在,全世界很多人,很多后知后觉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印度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印度是人口大国,医疗条件非常差,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很可能会蔓延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这样全世界就有可能会面临第二波反弹。


这对于现在刚有点起色的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经济复苏还有可能吗?第二个是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印太战略还能不能继续?第三个终极问题是,印度会不会崩溃?


我们来逐一理一理。



1、世界经济今年还能复苏吗?


此前,笔者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美国今年以来公布的各种数据,都非常好看,不管是经济复苏的数据,还是疫情控制的数据,给人的感觉是今年美国要大反转。


但是在行动上,美国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美国在加紧疫苗接种计划,据说想在7月4日独立日前恢复正常生活。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截至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共有1.38人至少注射了一剂新冠疫苗,占总人口的41.8%;9307万人完成了接种程序,占总人口的28%。


另一方面,美国的撒币放水计划是一个接着一个,而且给人的感觉很着急。


同时,美国还屯了大量的疫苗和原料,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正常需求(美加两国人口仅3.5亿,但却囤积了17亿支疫苗),这些事看起来就有点矛盾。


注意到了吗,美国在宣传上,好像一切都在按计划复苏;但行动上,却似乎是在为未来做更坏的打算。


美国的大规模放水,一直有两种推测,一个是为了维持美股。


因为美股是美元的货币池子,也是美国的命门。


但美股这么多年一直创新高,谁都知道这是个泡沫,是个骇人的堰塞湖;但它就是不崩,那肯定是需要持续的资金流入,才能维持的。


所以有人认为美国不断的放水,是害怕美股流动性出问题,这个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另一种推测,是美国的经济复苏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所以需要新的刺激计划,来维持起码的经济运转。


如果没有这种放水推动,可能经济会弄成休克或者猝死,这种情况美国也受不了。


下图为美联储大楼。



但现在,印度这只靴子落地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美国有没有可能嘴上喊的是复苏,是一切都在掌握;而行动却是在为更坏的情况做准备?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预想中最坏的情况,那么很显然美国现在采取的这些措施,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虽然说这样想有点阴暗,但是真不能把美国想得太好了。


今年已经进入五月了,一年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完了,从现在的实际复苏情况看,除了中国,其他的主要经济体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日本首相菅义伟23日晚宣布对东京都、大阪府、京都府以及兵库县实施“紧急事态宣言”,期限为4月25日至5月11日。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要求提供酒精饮料的餐厅、大型商业设施等停业来控制人流,防止疫情扩散。


日媒认为,17天后能否达到解除“紧急事态宣言”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除了日本,欧洲在四月初也是在做新一轮的管控措施。


原本大家想的是,夏天就要来了,应该是可以稍微松口气;但是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次印度的(变异病毒)大爆发,就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说明病毒最新的突变进化,已经克服了高温的影响。


这么一来,全世界这个夏天可能就不会太宁静。

最新的消息是,全世界已经有20多个国家发现了印度的双突变病毒,现在大家肯定是在密切关注着这个影响下一步会是怎样的。


如果不像印度那么严重,大家又可以侥幸一波;如果赴了印度后尘,那今年复苏肯定是没戏了。


所以这么一看,美国屯疫苗+提前放水,也可以算是一种对未来风险的对冲手段。


如果天下太平,这也没啥不妥之处;如果复苏无望,这简直是一招救命的先手棋。那么事情到底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呢?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一手情报信息,只能是去看国家层面做出的选择。


在这种事上,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像美国这样,嘴上说的是一回事,手上干的是另外一回事。


跟印度的乐观比起来,我们就要低调多了。


虽然IMF预计2021年我们的增速是8.1%,但实际我们今年两会时,定下的目标只有6%。现在看来,可能还是比较谨慎务实的。


这也给我们个人提了个醒,全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其实并没有解除。


那么,在这种重大的不确定性下,一个月前美国还在大力推行的印太战略,又将会何去何从呢?



2、印太战略何去何从?


美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唯一的超级大国,号称世界领导者,相当于走在了最前面。


所以美国特别喜欢给别人指路,而印度又是个自己走着走着都能一个跟头掉沟里去的狠人,哪里架得住美国再给他往沟里带?


美国之前给人的预期很乐观,其中对印度预期最乐观,听了让人直上头。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两大组织对于印度2021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是5.4%和11.5%。


虽说差距有点大,但是印度自己默认去掉一个最低值,四舍五入那就是会增长12%,这个增速比我们都高。


所以一个多月前疫情缓和后,印度也是铆足了劲复工复产,力争今年要不负众望。


因为印度今时不比往日,他要承担起一个美国寄予厚望的重任,那就是把自己建设为一个新的制造业基地,在全球的供应链上取代我们的位置。



这真的是使命在身,时不我待,只是稍稍有点操之过急。


从现在的情况看,他们预测的增速,搞不好跟去年一样,是个负的哟?


印度想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生活,是有他的原因的,除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需要尽快恢复制造业之外,他们这两年还有大量的外债集中到期。


在2019年的时候,印度的外债规模接近1.4万亿美元(包括中央政府公布的外债、州邦政府及企业全口径外债总和),而2019年的GDP规模是2.85万亿美元。


就是说,印度的外债规模差不多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经过去年的负增长,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60%。而60%这个比例,是通常的国际警戒线。


印度去年基本上是借钱度日,原本指望今年也来个快速复苏。


现在的情况看,有可能会落空,不但复苏没戏,还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衰退。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那印度欠的钱怎么还?


印度的计划是卖国企,政府计划出售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印度航空,印度第二大国有炼油商巴拉特石油公司。


这些都是印度私有化计划中的国企,把这些卖了换成美元再还外债,不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吗?


甩卖国企还债,这种事情看起来很眼熟,这都是美国通过资本控制别国产业的惯用手段。


只不过过去,美国都是先制造金融危机,之后是一边逼债一边抄底,从而通过资本控制产业链,现在对于印度却有点左右为难。


一方面是很迫切的需要把印度扶持起来,只有有了新的供应链,美国对我们才有了更多的竞争底气。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对于印度的渗透与控制,又还不够深,掌控力度没有达到那种可以放心的程度。


美国也害怕扶持起来又失去控制,那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所以美国推行的这个印太战略有点犹犹豫豫的,印度就更是了。


还记得去年我们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美国以为是制造业转移的天赐良机来了,印度为了表决心也是积极配合在边境上搞事。


但是最后,搞了个虎头蛇尾,因为都没想到特朗普下去了,印度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后面美国会选个什么战略。


对于美国的资本,印度的精英们是既怕他们不来,又怕他们乱来,毕竟他们也不想被美国的资本深度控制。


就在他们彼此都犹豫不决的时候,不期而至的疫情大爆发来了。现在好了,美国也缓了口气,印度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那印太战略怎么办?啥战略不战略的,大家都先活命要紧吧。





3、印度会不会崩溃?


很多人都在猜测,印度这一波到底能干到什么程度?


因为各位都知道,在印度大词典里,没有崩溃这个词;只有我们这些人大惊小怪的底线被连续击穿,有求来世的印度教当道,从来没有什么事能让印度崩溃。


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能猜测的下限,可能会被刷新都什么程度?


虽然说这些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度,以国际标准,那肯定是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了。


但是以印度的韧性来看,至少目前印度还没啥大问题,这一点来说笔者相信他们。


因为前两年每次都有人预测印度会崩溃,结果无一例外“印度崩溃论”都被打脸了,就跟十多年前的中国崩溃论一样不靠谱。


所以笔者提出一个新指标,从这两年的行为逻辑来看,如果是真的扛不住了……


当然这里说的扛不住,不是说老百姓,印度老百姓没有什么扛不住的,天塌下来他们都扛得住;


说扛不住主要是说莫迪政府万一扛不住的话,按他之前的套路,总是会有在边境上搞事来转移矛盾的冲动。



169. Don't let yesterday use up too much of today. 别留念昨天了,把握好今天吧。(Will Rogers) 170. If you are not brave enough, no one will back you up.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171. If you don't build your dream, someone will hire you to build theirs. 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只能为别人的梦想打工。172. Beauty is all around, if you just open your heart to see. 只要你给自己机会,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可以很美丽。173. The difference in winning and losing is most often…not quitting.     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是可 克莱因瓶 克莱因瓶 定向的二维紧流形。如果观察克莱因瓶,有一点似乎令人困惑--克莱因瓶的瓶颈和瓶身是相交的,换句话说,瓶颈上的某些点和瓶壁上的某些点占据了三维空间中的同一个位置。我们可以把克莱因瓶放在四维空间中理解:克莱因瓶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用扭结来打比方,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但其实很容易明白,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克莱因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如果莫比乌斯带能够完美的展现一个“二维空间中一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话,克莱因瓶只能作为展现一个“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参考。因为在制作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纸带进行180°翻转再首尾相连,这就是一个三维空间下的操作。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应该是在二维面中,朝任意方向前进都可以回到原点的模型,而克莱因瓶虽然在二维面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无限前进。但是只有在两个特定的方向上才会回到原点,并且只有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回到原点之前会经过一个“逆向原点”,真正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也应该是在二维面上朝任何方向前进,都会先经过一次“逆向原点”,再回到原点。而制作这个模型,则需要在四维空间上对三维模型进行扭曲。数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拓扑学”,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时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的,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变成了拓扑学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艺术,工业生产中。三维空间里的克莱因瓶 拓扑学的定义编辑 克莱因瓶定义为正方形区域 [0,1]×[0,1] 模掉等价关系(0,y)~(1,y), 0≤y≤1 和 (x,0)~(1-x,1), 0≤x≤1。类似于 Mobius Band, 克莱因瓶不可定向。但 Mobius 带可嵌入   ,而克莱因瓶只能嵌入四维(或更高维)空间。莫比乌斯带编辑 把一条纸带的一段扭180°,再和另一端粘起来就得到一条莫比乌斯带的模型。这也是一个只有莫比乌斯带、一个面的曲面,但是和球面、轮胎面和克莱因瓶不同的是,它有边(注意,它只有一条边)。如果我们把两条莫比乌斯带沿着它们唯一的边粘合起来,你就得到了一个克莱因瓶 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 (当然不要忘了,我们必须在四维空间中才能真正有可能完成这个粘合,否则的话就不得不把纸撕破一点)。同样地,如果把一个克莱因瓶适当地剪开来,我们就能得到两条莫比乌斯带。除了我们上面看到的克莱因瓶的模样,还有一种不太为人所知的“8字形”克莱因瓶。它看起来和上面的曲面完全不同,但是在四维空间中它们其实就是同一个曲面--克莱因瓶。实际上,可以说克莱因瓶是一个3°的莫比乌斯带。我们知道,在平面上画一个圆,再在圆内放一样东西,假如在二度空间中将它拿出来,就不得不越过圆周。但在三度空间中,很容易不越过圆周就将其拿出来,放到圆外。将物体的轨迹连同原来的圆投影到二度空间中,就是一个“二维克莱因瓶”,即莫比乌斯带(这里的莫比乌斯带是指拓扑意义上的莫比乌斯带)。再设想一下,在我们的3°空间中,不可能在不打破蛋壳的前提下从鸡蛋中取出蛋黄,但在四度空间里却可以。将蛋黄的轨迹连同蛋壳投影在三度空间中,必然可以看到一个克莱因瓶。制造经历编辑 过去,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就曾提出了“不可能”设想,即拓扑学的大怪物--克莱因瓶。这种瓶子根本没有内、外之分,无论从什么地方穿透曲面,到达之处依然在瓶的外面,所以,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外无内”的古怪东西。尽管现代玻璃工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但是,所谓的“克莱因瓶”却始终是大数学家克莱因先生脑子里头的“虚构物”,根本制造不出来。许多国家的数学家老是想造它一个出来,作为献给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礼物。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也有人认为,即使造不出玻璃制品,能造出一个纸模型也不错。如果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可是个大收获!直径和年龄 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920亿光年,甚至更大。[28] 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29] 形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30] 目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该理论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宇宙的“表面”。[31] 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可能是平坦的,2013年的调查发现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么误差只有0.4%。[32] 斯蒂芬·霍金表示,我们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更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如同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 银河系 银河系 [33] 作的图形一样。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论为依据,而该理论目前仍然还处于假设之中,并未被验证。如果用语言来形容宇宙的形状,应该是整体呈现多重镶嵌模式,具有无限重复出现的扭曲面,曲面间环环相扣,如同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圆形极限IV”图案,也与美国工程师P.H. Smith创作的“史密斯圆图”类似,体现出双曲空间的概念,是一种非欧几何的空间形态。[34] 层次结构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35] 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36]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星系分类 根据可反映星系发展状态的序列号对星系进行了分类,可以粗略地将星系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37] 太阳系天体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38] 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39]  太阳的半径为696000千米,质量为1.989×10^30kg,中心温度约15000000 ℃,。[40]  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41]  现代星云假说根据观测资料和理论计算,提出:太阳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际云瓦解的一个小云,一开始就在自转,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演化成星云盘,星云盘以后形成行星。目前,现代星云说又存在不同学派,这些学派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42] 金星是离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43]  金星上没有水,大气中严重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气中有一层厚达20千米至30千米的浓硫酸云,地面温度从不低于400℃,是个名副其实的“炼狱”般世界。金星地面的大气压强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时的压强。金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组成,失控的温室效应,是导致金星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金星没有内禀磁层保护,诱发磁层中磁场重联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气被加热后加速逃逸。科学界认为,金星上大气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气所笼罩,从而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44]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45] 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径142987km。它是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颗木卫。按距离木星中心由近及远的次序为: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46] 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的半径约为2440公里,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摄氏 430 度,晚上约可达零下170 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温差最大的一个行星。[47]  水星的外大气层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面和太阳风中的原子和离子构成。[48]  科学家确认水星表面含有丰富的碳,认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构成。[49]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50]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直径6794km,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其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51]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颗行星,直径120536㎞,体积仅次于木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地球距离土星13亿公里。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强2.5倍,能够牵引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使地球处于一个椭圆轨道中运行,并且与太阳保持适当距离,适宜生命繁衍。当土星轨道倾斜20度将使地球轨道比金星轨道更接近太阳,同时,这将导致火星完全离开太阳系。[52]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假如能够将土星放入一个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将可以漂浮起来。土星有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和一个狂风肆虐的大气层,赤道附近的风速可达1800千米/时。在环绕土星运行的31颗卫星中间,土卫六是最大的一颗,比水星和月球还大,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53] 天王星是离太阳第七颗行星,51118km。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的大气层中83%是氢,15%为氦,2%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上层大气层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大气在固定纬度集结成云层,类似于木星和土星在纬线上鲜艳的条状色带。天王星云层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93摄氏度。质量为8.6810±13×10²⁵kg,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4.63倍。密度较小,只有1.24克/立方厘米,为海王星密度值的74.7%。[54] 恒星 恒星 海王星是离太阳的第八颗行星,直径49532千米。海王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45亿千米,公转一周需要165年。海王星的直径和天王星类似,质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气成分都是氢和氦,内部结构也极为相近,所以说海王星与天王星是一对孪生兄弟。[55]  海王星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测量到的时速高达2100公里。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 °C,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为7000 °C,可以和太阳的表面比较。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56] 冥王星,位于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内侧,是柯伊伯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57]  直径约为2370±20km,是地球直径的18.5%。[58]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59]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大概在-238到-228℃之间。冥王星的成份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60] 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冥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61] 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简单的说,“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是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创立编辑 哥白尼提出 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 日心说 日心说 恩罗德,是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变化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4] 对他国的影响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


最近印度国内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已经在发酵了,估计他们有种错觉,到底是因为边境太过太平了,还是病毒太过厉害了?


所以这一块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当然他们也不一定是非得跟我们过不去,他们看不惯的邻国多了去了——甚至说只要是邻国,他们就看不惯。


所以担心印度崩溃的,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在印度的边境出现异动之前,印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印度是人口大国,但是由于印度教的信仰,除了有钱人以外,其他人对于生死都看得很淡。


所以我们中国人觉得人命关天是大事,那是以一个异乡人的角度在看问题,万一人家觉得这是个脱离苦海重新投胎的好机会呢?


这在他们的教义里还真是很有可能的。

在拒绝了几次之后,美国政府在25日终于表态,

宣布美国将立即向印度出口新冠疫苗原材料,并为其提供医疗设备和防护装备,以帮助印度应对反弹迅猛的疫情。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说实话美国的帮助不管是来得早还是来得晚,也不管是多还是少,只能说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这个事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很显然已经超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治理能力极限,所以就是美国现在全面接管,用最正宗的民主,那也好不到哪去。


此前有种说法,说如果国外接种进度搞得快,他们有可能率先实现群体免疫,这样他们就会彼此之间敞开大门,而这个时候我们不敢打开国门,那就会很被动。


但是现在来看,如果印度最终炸了锅,这种想象中美好的跨国交流恢复,最终也会变得不现实。


现在大家的心态很微妙,对于定时炸弹既有点侥幸,又有点害怕。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这波能顺利过去。


因为我们真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前体会不深,现在懂了。



最后


美国和印度,就像两面镜子。一个跟我们面积差不多,一个跟我们人口差不多;一个要在前面遏制我们,一个要在后面追赶我们。


嘿嘿,若不是一前一后有这么两个参照物,我们发展的咋样,自己还真是看得不太清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从出生到成长,咱们国家就一直在发展进步,发展进步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是最理所当然的事。


但看了他们俩,可能认识会更清醒一点!我们在发展进步,他们也在发展进步;但是同样的期中考试,这结果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这个魔幻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能暗自庆幸一句,还好俺是中国人。


最后送给两货一份重要的礼物吧。


喂喂喂,霉弟,三哥,你们的新冠疫情现在怎么样了?霉弟,是不是看着三哥奋起直追,你们超有危机感?


好了,别叫唤“中国威胁论”,给自己的对华强硬找借口了;老平看霉弟和三哥你们俩骨骼清奇,这里免费送一本武林绝学,学完你俩必然能“引领”世界100年!

众所周知,印度总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地方:毕竟,印度是一个开挂的民族。


之前就很多人都说他们环境差,所以印度人天生抵抗力就高,几乎安然度过了第一波疫情,让全世界(特别是欧美风暴眼)目瞪口呆。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一度公开宣布,已经战胜了疫情。


必须说,这在几个月前,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人家莫迪还说作为全球最大疫苗生产国的印度,还说要出口疫苗,拯救全世界呢。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变化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据印度卫生部5月8日公布的数据,该国较前一日新增新冠死亡病例4187例,为疫情暴发以来首次突破4000例。


截至当天,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已连续3天超过40万例,连续17天超过30万例。


不过,这些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度,大家这颗悬了一年的心,现在反倒踏实了。


因为现在,大家对印曾经度抱有的那一点侥幸心理,可以说是彻底破碎了,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没有奇迹。


此事,回头再来想上海的张文宏医生曾经说的,印度和非洲才是全球抗疫的主战场,是多么正确。


——唉,要说有奇迹,可能就是像我们中国那样,看似最笨的抗疫方法,居然始终是最有效的。



现在,全世界很多人,很多后知后觉的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印度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印度是人口大国,医疗条件非常差,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很可能会蔓延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这样全世界就有可能会面临第二波反弹。


这对于现在刚有点起色的全球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带来三个问题:第一个是经济复苏还有可能吗?第二个是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印太战略还能不能继续?第三个终极问题是,印度会不会崩溃?


我们来逐一理一理。



1、世界经济今年还能复苏吗?


此前,笔者一直有个问题想不通,美国今年以来公布的各种数据,都非常好看,不管是经济复苏的数据,还是疫情控制的数据,给人的感觉是今年美国要大反转。


但是在行动上,美国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美国在加紧疫苗接种计划,据说想在7月4日独立日前恢复正常生活。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截至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共有1.38人至少注射了一剂新冠疫苗,占总人口的41.8%;9307万人完成了接种程序,占总人口的28%。


另一方面,美国的撒币放水计划是一个接着一个,而且给人的感觉很着急。


同时,美国还屯了大量的疫苗和原料,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正常需求(美加两国人口仅3.5亿,但却囤积了17亿支疫苗),这些事看起来就有点矛盾。


注意到了吗,美国在宣传上,好像一切都在按计划复苏;但行动上,却似乎是在为未来做更坏的打算。


美国的大规模放水,一直有两种推测,一个是为了维持美股。


因为美股是美元的货币池子,也是美国的命门。


但美股这么多年一直创新高,谁都知道这是个泡沫,是个骇人的堰塞湖;但它就是不崩,那肯定是需要持续的资金流入,才能维持的。


所以有人认为美国不断的放水,是害怕美股流动性出问题,这个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另一种推测,是美国的经济复苏可能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所以需要新的刺激计划,来维持起码的经济运转。


如果没有这种放水推动,可能经济会弄成休克或者猝死,这种情况美国也受不了。


下图为美联储大楼。



但现在,印度这只靴子落地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美国有没有可能嘴上喊的是复苏,是一切都在掌握;而行动却是在为更坏的情况做准备?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预想中最坏的情况,那么很显然美国现在采取的这些措施,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虽然说这样想有点阴暗,但是真不能把美国想得太好了。


今年已经进入五月了,一年的三分之一已经过完了,从现在的实际复苏情况看,除了中国,其他的主要经济体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日本首相菅义伟23日晚宣布对东京都、大阪府、京都府以及兵库县实施“紧急事态宣言”,期限为4月25日至5月11日。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要求提供酒精饮料的餐厅、大型商业设施等停业来控制人流,防止疫情扩散。


日媒认为,17天后能否达到解除“紧急事态宣言”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除了日本,欧洲在四月初也是在做新一轮的管控措施。


原本大家想的是,夏天就要来了,应该是可以稍微松口气;但是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次印度的(变异病毒)大爆发,就是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说明病毒最新的突变进化,已经克服了高温的影响。


这么一来,全世界这个夏天可能就不会太宁静。

最新的消息是,全世界已经有20多个国家发现了印度的双突变病毒,现在大家肯定是在密切关注着这个影响下一步会是怎样的。


如果不像印度那么严重,大家又可以侥幸一波;如果赴了印度后尘,那今年复苏肯定是没戏了。


所以这么一看,美国屯疫苗+提前放水,也可以算是一种对未来风险的对冲手段。


如果天下太平,这也没啥不妥之处;如果复苏无望,这简直是一招救命的先手棋。那么事情到底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呢?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人不可能获得那么多的一手情报信息,只能是去看国家层面做出的选择。


在这种事上,尤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像美国这样,嘴上说的是一回事,手上干的是另外一回事。


跟印度的乐观比起来,我们就要低调多了。


虽然IMF预计2021年我们的增速是8.1%,但实际我们今年两会时,定下的目标只有6%。现在看来,可能还是比较谨慎务实的。


这也给我们个人提了个醒,全世界最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其实并没有解除。


那么,在这种重大的不确定性下,一个月前美国还在大力推行的印太战略,又将会何去何从呢?



2、印太战略何去何从?


美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唯一的超级大国,号称世界领导者,相当于走在了最前面。


所以美国特别喜欢给别人指路,而印度又是个自己走着走着都能一个跟头掉沟里去的狠人,哪里架得住美国再给他往沟里带?


美国之前给人的预期很乐观,其中对印度预期最乐观,听了让人直上头。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这两大组织对于印度2021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是5.4%和11.5%。


虽说差距有点大,但是印度自己默认去掉一个最低值,四舍五入那就是会增长12%,这个增速比我们都高。


所以一个多月前疫情缓和后,印度也是铆足了劲复工复产,力争今年要不负众望。


因为印度今时不比往日,他要承担起一个美国寄予厚望的重任,那就是把自己建设为一个新的制造业基地,在全球的供应链上取代我们的位置。



这真的是使命在身,时不我待,只是稍稍有点操之过急。


从现在的情况看,他们预测的增速,搞不好跟去年一样,是个负的哟?


印度想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生活,是有他的原因的,除了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需要尽快恢复制造业之外,他们这两年还有大量的外债集中到期。


在2019年的时候,印度的外债规模接近1.4万亿美元(包括中央政府公布的外债、州邦政府及企业全口径外债总和),而2019年的GDP规模是2.85万亿美元。


就是说,印度的外债规模差不多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经过去年的负增长,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60%。而60%这个比例,是通常的国际警戒线。


印度去年基本上是借钱度日,原本指望今年也来个快速复苏。


现在的情况看,有可能会落空,不但复苏没戏,还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衰退。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个疑问,那印度欠的钱怎么还?


印度的计划是卖国企,政府计划出售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印度航空,印度第二大国有炼油商巴拉特石油公司。


这些都是印度私有化计划中的国企,把这些卖了换成美元再还外债,不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吗?


甩卖国企还债,这种事情看起来很眼熟,这都是美国通过资本控制别国产业的惯用手段。


只不过过去,美国都是先制造金融危机,之后是一边逼债一边抄底,从而通过资本控制产业链,现在对于印度却有点左右为难。


一方面是很迫切的需要把印度扶持起来,只有有了新的供应链,美国对我们才有了更多的竞争底气。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对于印度的渗透与控制,又还不够深,掌控力度没有达到那种可以放心的程度。


美国也害怕扶持起来又失去控制,那不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吗。


所以美国推行的这个印太战略有点犹犹豫豫的,印度就更是了。


还记得去年我们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候,美国以为是制造业转移的天赐良机来了,印度为了表决心也是积极配合在边境上搞事。


但是最后,搞了个虎头蛇尾,因为都没想到特朗普下去了,印度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后面美国会选个什么战略。


对于美国的资本,印度的精英们是既怕他们不来,又怕他们乱来,毕竟他们也不想被美国的资本深度控制。


就在他们彼此都犹豫不决的时候,不期而至的疫情大爆发来了。现在好了,美国也缓了口气,印度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那印太战略怎么办?啥战略不战略的,大家都先活命要紧吧。





3、印度会不会崩溃?


很多人都在猜测,印度这一波到底能干到什么程度?


因为各位都知道,在印度大词典里,没有崩溃这个词;只有我们这些人大惊小怪的底线被连续击穿,有求来世的印度教当道,从来没有什么事能让印度崩溃。


所以,我们只能说我们能猜测的下限,可能会被刷新都什么程度?


虽然说这些天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度,以国际标准,那肯定是已经没有抢救的必要了。


但是以印度的韧性来看,至少目前印度还没啥大问题,这一点来说笔者相信他们。


因为前两年每次都有人预测印度会崩溃,结果无一例外“印度崩溃论”都被打脸了,就跟十多年前的中国崩溃论一样不靠谱。


所以笔者提出一个新指标,从这两年的行为逻辑来看,如果是真的扛不住了……


当然这里说的扛不住,不是说老百姓,印度老百姓没有什么扛不住的,天塌下来他们都扛得住;


说扛不住主要是说莫迪政府万一扛不住的话,按他之前的套路,总是会有在边境上搞事来转移矛盾的冲动。



169. Don't let yesterday use up too much of today. 别留念昨天了,把握好今天吧。(Will Rogers) 170. If you are not brave enough, no one will back you up.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171. If you don't build your dream, someone will hire you to build theirs. 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只能为别人的梦想打工。172. Beauty is all around, if you just open your heart to see. 只要你给自己机会,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可以很美丽。173. The difference in winning and losing is most often…not quitting.     克莱因瓶是一个不可定向的二维紧流形,而球面或轮胎面是可 克莱因瓶 克莱因瓶 定向的二维紧流形。如果观察克莱因瓶,有一点似乎令人困惑--克莱因瓶的瓶颈和瓶身是相交的,换句话说,瓶颈上的某些点和瓶壁上的某些点占据了三维空间中的同一个位置。我们可以把克莱因瓶放在四维空间中理解:克莱因瓶是一个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能真正表现出来的曲面。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表现在我们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我们只好将就点,把它表现得似乎是自己和自己相交一样。克莱因瓶的瓶颈是穿过了第四维空间再和瓶底圈连起来的,并不穿过瓶壁。用扭结来打比方,如果把它看作平面上的曲线的话,那么它似乎自身相交,再一看似乎又断成了三截。但其实很容易明白,这个图形其实是三维空间中的曲线。它并不和自己相交,而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平面上一条曲线自然做不到这样,但是如果有第三维的话,它就可以穿过第三维来避开和自己相交。只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画在二维平面上时,只好将就一点,把它画成相交或者断裂了的样子。克莱因瓶也一样,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处于四维空间中的曲面。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中,即使是最高明的能工巧匠,也不得不把它做成自身相交的模样;就好像最高明的画家,在纸上画扭结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它们画成自身相交的模样。有趣的是,如果把克莱因瓶沿着它的对称线切下去,竟会得到两个莫比乌斯环。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在二维看似穿过自身的绳子 如果莫比乌斯带能够完美的展现一个“二维空间中一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话,克莱因瓶只能作为展现一个“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的参考。因为在制作莫比乌斯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纸带进行180°翻转再首尾相连,这就是一个三维空间下的操作。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应该是在二维面中,朝任意方向前进都可以回到原点的模型,而克莱因瓶虽然在二维面上可以向任意方向无限前进。但是只有在两个特定的方向上才会回到原点,并且只有在其中一个方向上,回到原点之前会经过一个“逆向原点”,真正理想的“三维空间中二维可无限扩展之空间模型”也应该是在二维面上朝任何方向前进,都会先经过一次“逆向原点”,再回到原点。而制作这个模型,则需要在四维空间上对三维模型进行扭曲。数学中有一个重要分支叫“拓扑学”,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连续改变形状时的一些特征和规律的,克莱因瓶和莫比乌斯带变成了拓扑学中最有趣的问题之一。莫比乌斯带的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建筑,艺术,工业生产中。三维空间里的克莱因瓶 拓扑学的定义编辑 克莱因瓶定义为正方形区域 [0,1]×[0,1] 模掉等价关系(0,y)~(1,y), 0≤y≤1 和 (x,0)~(1-x,1), 0≤x≤1。类似于 Mobius Band, 克莱因瓶不可定向。但 Mobius 带可嵌入   ,而克莱因瓶只能嵌入四维(或更高维)空间。莫比乌斯带编辑 把一条纸带的一段扭180°,再和另一端粘起来就得到一条莫比乌斯带的模型。这也是一个只有莫比乌斯带、一个面的曲面,但是和球面、轮胎面和克莱因瓶不同的是,它有边(注意,它只有一条边)。如果我们把两条莫比乌斯带沿着它们唯一的边粘合起来,你就得到了一个克莱因瓶 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 (当然不要忘了,我们必须在四维空间中才能真正有可能完成这个粘合,否则的话就不得不把纸撕破一点)。同样地,如果把一个克莱因瓶适当地剪开来,我们就能得到两条莫比乌斯带。除了我们上面看到的克莱因瓶的模样,还有一种不太为人所知的“8字形”克莱因瓶。它看起来和上面的曲面完全不同,但是在四维空间中它们其实就是同一个曲面--克莱因瓶。实际上,可以说克莱因瓶是一个3°的莫比乌斯带。我们知道,在平面上画一个圆,再在圆内放一样东西,假如在二度空间中将它拿出来,就不得不越过圆周。但在三度空间中,很容易不越过圆周就将其拿出来,放到圆外。将物体的轨迹连同原来的圆投影到二度空间中,就是一个“二维克莱因瓶”,即莫比乌斯带(这里的莫比乌斯带是指拓扑意义上的莫比乌斯带)。再设想一下,在我们的3°空间中,不可能在不打破蛋壳的前提下从鸡蛋中取出蛋黄,但在四度空间里却可以。将蛋黄的轨迹连同蛋壳投影在三度空间中,必然可以看到一个克莱因瓶。制造经历编辑 过去,德国数学家克莱因就曾提出了“不可能”设想,即拓扑学的大怪物--克莱因瓶。这种瓶子根本没有内、外之分,无论从什么地方穿透曲面,到达之处依然在瓶的外面,所以,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外无内”的古怪东西。尽管现代玻璃工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先进,但是,所谓的“克莱因瓶”却始终是大数学家克莱因先生脑子里头的“虚构物”,根本制造不出来。许多国家的数学家老是想造它一个出来,作为献给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礼物。然而,等待他们的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也有人认为,即使造不出玻璃制品,能造出一个纸模型也不错。如果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可是个大收获!直径和年龄 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920亿光年,甚至更大。[28] 目前可观测的宇宙年龄大约为138.2亿年。[29] 形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宇宙微波背景的温度一端高,暗示呈弯曲状 [30] 目前的宇宙理论认为宇宙可能是类似马鞍状的负弯曲形状,该理论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的外形如同一个吹起的气球,我们则生活在宇宙的“表面”。[31] 同时,科学家也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调查,宇宙可能是平坦的,2013年的调查发现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么误差只有0.4%。[32] 斯蒂芬·霍金表示,我们宇宙的形状可能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几何图形,更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如同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创 银河系 银河系 [33] 作的图形一样。霍金的想法以弦理论为依据,而该理论目前仍然还处于假设之中,并未被验证。如果用语言来形容宇宙的形状,应该是整体呈现多重镶嵌模式,具有无限重复出现的扭曲面,曲面间环环相扣,如同科奈里斯·埃舍尔创作的“圆形极限IV”图案,也与美国工程师P.H. Smith创作的“史密斯圆图”类似,体现出双曲空间的概念,是一种非欧几何的空间形态。[34] 层次结构 当代天文学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即将发生碰撞的两个星系NGC 470和NGC 474 [35] 不断膨胀、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约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2.6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目前观测到1000亿个星系,科学家估计宇宙中至少有2万亿个星系。星系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银河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椭圆星系Hercules A中心超大黑洞引发的喷流 [36] 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的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星系分类 根据可反映星系发展状态的序列号对星系进行了分类,可以粗略地将星系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37] 太阳系天体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NASA公布的太阳风暴的照片 [38] 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39]  太阳的半径为696000千米,质量为1.989×10^30kg,中心温度约15000000 ℃,。[40]  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41]  现代星云假说根据观测资料和理论计算,提出:太阳系原始星云是巨大的星际云瓦解的一个小云,一开始就在自转,并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收缩,中心部分形成太阳,外部演化成星云盘,星云盘以后形成行星。目前,现代星云说又存在不同学派,这些学派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42] 金星是离太阳的第二颗行星,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43]  金星上没有水,大气中严重缺氧,二氧化碳占97%以上,空气中有一层厚达20千米至30千米的浓硫酸云,地面温度从不低于400℃,是个名副其实的“炼狱”般世界。金星地面的大气压强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900米深度时的压强。金星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组成,失控的温室效应,是导致金星极端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金星没有内禀磁层保护,诱发磁层中磁场重联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金星大气被加热后加速逃逸。科学界认为,金星上大气的逃逸,是造成金星上缺水而被富含二氧化碳的稠密大气所笼罩,从而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的原因。[44]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木星及其卫星欧罗巴(木卫二) [45] 的合质量大2倍(地球的318倍),直径142987km。它是气态行星没有实体表面,由90%的氢和10%的氦(原子数之比, 75/25%的质量比)及微量的甲烷、水、氨水和“石头”组成。这与形成整个太阳系的原始的太阳系星云的组成十分相似。木星可能有一个石质的内核,相当于10-15个地球的质量。内核上则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质集结地,以液态氢的形式存在。液态金属氢由离子化的质子与电子组成(类似于太阳的内部,不过温度低多了)。木星共有67颗木卫。按距离木星中心由近及远的次序为:木卫十六、木卫十四、木卫五、木卫十五、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木卫十三、木卫六、木卫十、木卫七、木卫十二、木卫十一、木卫八和木卫九。[46] 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水星的半径约为2440公里,在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水星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摄氏 430 度,晚上约可达零下170 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温差最大的一个行星。[47]  水星的外大气层非常稀薄,是由水星表面和太阳风中的原子和离子构成。[48]  科学家确认水星表面含有丰富的碳,认为碳是水星表面呈黑色的原因,水星表面的岩石是由低重量百分比的石墨碳构成。[49]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采集样本 [50]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直径6794km,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其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51]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颗行星,直径120536㎞,体积仅次于木星。主要由氢组成,还有少量的氦与微量元素,内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围由数层金属氢和气体包裹着。地球距离土星13亿公里。土星的引力比地球强2.5倍,能够牵引太阳系内其它行星,使地球处于一个椭圆轨道中运行,并且与太阳保持适当距离,适宜生命繁衍。当土星轨道倾斜20度将使地球轨道比金星轨道更接近太阳,同时,这将导致火星完全离开太阳系。[52]  土星是已知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假如能够将土星放入一个巨大的浴池之中,它将可以漂浮起来。土星有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和一个狂风肆虐的大气层,赤道附近的风速可达1800千米/时。在环绕土星运行的31颗卫星中间,土卫六是最大的一颗,比水星和月球还大,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53] 天王星是离太阳第七颗行星,51118km。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天王星的大气层中83%是氢,15%为氦,2%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上层大气层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大气在固定纬度集结成云层,类似于木星和土星在纬线上鲜艳的条状色带。天王星云层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93摄氏度。质量为8.6810±13×10²⁵kg,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4.63倍。密度较小,只有1.24克/立方厘米,为海王星密度值的74.7%。[54] 恒星 恒星 海王星是离太阳的第八颗行星,直径49532千米。海王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45亿千米,公转一周需要165年。海王星的直径和天王星类似,质量比天王星略大一些。海王星和天王星的主要大气成分都是氢和氦,内部结构也极为相近,所以说海王星与天王星是一对孪生兄弟。[55]  海王星有太阳系最强烈的风,测量到的时速高达2100公里。海王星云顶的温度是-218 °C,是太阳系最冷的地区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温度约为7000 °C,可以和太阳的表面比较。海王星在1846年9月23日被发现,是唯一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发现的行星。[56] 冥王星,位于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内侧,是柯伊伯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57]  直径约为2370±20km,是地球直径的18.5%。[58]  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59]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大概在-238到-228℃之间。冥王星的成份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卫星拍月球经过地球,可见清晰月球背面 [60] 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冥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61] 地球是离太阳第三颗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乡,尽管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质量M=5.9742 ×10^24 公斤,表面温度:t = – 30 ~ +45。[62]  英国科研人员在《天体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如果没有小行星撞击等可能剧烈改变环境的事件发生,地球适宜人类居住的时间还剩约17.5亿年,不过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可能缩短这一时间。[63] 彗星是由灰尘和冰块组成的太阳系中的一类小天体,绕日运动。[64]  科学家使用探测器对彗星的化学遗留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份为氨、甲烷、硫化氢、氰化氢和甲醛。科学家得出结论称,彗星的气味闻起来像是臭鸡蛋、马尿、酒精和苦杏仁的气味综合。[65-66]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 [67] 在太阳系的周围还包裹着一个庞大的“奥尔特云”。星云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冰块、雪团和碎石。其中的某些会受太阳引力影响飞入内太阳系,这就是彗星。这些冰块、雪团和碎石进入太阳系内部,其表面因受太阳风的吹拂而开始挥发。所以彗星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且越靠近太阳尾巴越长、越明显。太阳系内的星际空间并不是真空的,而是充满了各种粒子、射线、气体和尘埃。[68] 柯伊伯带,是一种理论推测认为短周期彗星是来自离太阳50—50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位于太阳系的尽头。柯伊伯带是冰质残片组成的巨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环绕着太阳系的外边缘。[69] 物质多样性 红巨星,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红巨星一旦形成,就朝恒星的下一阶段白矮星进发。[70] 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因为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白矮星死亡过程 [71]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白矮星是中低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路线的终点。在红巨星阶段的末期,恒星的中心会因为温度、压力不足或者核聚变达到铁阶段而停止产生能量。恒星外壳的重力会压缩恒星产生一个高密度的天体。一个典型的稳定独立白矮星具有大约半个太阳质量,比地球略大。这种密度仅次于中子星和夸克星。如果白矮星的质量超过1.4倍太阳质量,那么原子核之间的电荷斥力不足以对抗重力,电子会被压入原子核而形成中子星。原子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当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80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日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简单的说,“地心说”就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日心说”是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创立编辑 哥白尼提出 1499年,哥白尼毕业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兰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 日心说 日心说 恩罗德,是费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哥白尼当时住在教堂的顶楼,因此可以长期进行天文观测。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而恒星远离地球,位于太空这个巨型球体之外。然而,经仔细观测,科学家们发现行星运行规律与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一些科学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轨道学说,在原有的轨道(或称小天体轨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体运行轨道。这一模式称每颗行星都沿着一个小轨道作圆周运行,而小轨道又沿着该行星的大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几百年之后,这一模式的漏洞越来越明显。科学家们又在这个模式上增加了许多轨道,行星就这样沿着一道又一道的轨道作圆周运动。哥白尼想用“现代”(16世纪的)技术来改进托勒密的测量结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轨道。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哥白尼不辞辛劳日夜测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测量获得的结果仍然与托勒密的天体运行模式没有多少差别。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一个运行着的行星上观察这些行星的运行情况会是什么样的。基于这种设想,哥白尼萌发了一个念头:假如地球在运行中,那么这些行星的运行看上去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一设想在他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了。一年里,哥白尼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从地球上观察行星,每一个行星的情况都不相同,这是他意识到地球不可能位于星星轨道的中心。经过20年的观测,哥白尼发现唯独太阳的周年变化不明显。这意味着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阳。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变化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4] 对他国的影响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


最近印度国内对于政府的不满情绪已经在发酵了,估计他们有种错觉,到底是因为边境太过太平了,还是病毒太过厉害了?


所以这一块我们还是要保持警惕,当然他们也不一定是非得跟我们过不去,他们看不惯的邻国多了去了——甚至说只要是邻国,他们就看不惯。


所以担心印度崩溃的,笔者觉得大可不必,在印度的边境出现异动之前,印度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印度是人口大国,但是由于印度教的信仰,除了有钱人以外,其他人对于生死都看得很淡。


所以我们中国人觉得人命关天是大事,那是以一个异乡人的角度在看问题,万一人家觉得这是个脱离苦海重新投胎的好机会呢?


这在他们的教义里还真是很有可能的。

在拒绝了几次之后,美国政府在25日终于表态,

宣布美国将立即向印度出口新冠疫苗原材料,并为其提供医疗设备和防护装备,以帮助印度应对反弹迅猛的疫情。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说实话美国的帮助不管是来得早还是来得晚,也不管是多还是少,只能说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这个事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很显然已经超出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治理能力极限,所以就是美国现在全面接管,用最正宗的民主,那也好不到哪去。


此前有种说法,说如果国外接种进度搞得快,他们有可能率先实现群体免疫,这样他们就会彼此之间敞开大门,而这个时候我们不敢打开国门,那就会很被动。


但是现在来看,如果印度最终炸了锅,这种想象中美好的跨国交流恢复,最终也会变得不现实。


现在大家的心态很微妙,对于定时炸弹既有点侥幸,又有点害怕。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肯定还是希望这波能顺利过去。


因为我们真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前体会不深,现在懂了。



最后


美国和印度,就像两面镜子。一个跟我们面积差不多,一个跟我们人口差不多;一个要在前面遏制我们,一个要在后面追赶我们。


嘿嘿,若不是一前一后有这么两个参照物,我们发展的咋样,自己还真是看得不太清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从出生到成长,咱们国家就一直在发展进步,发展进步是我们日常的一部分,是最理所当然的事。


但看了他们俩,可能认识会更清醒一点!我们在发展进步,他们也在发展进步;但是同样的期中考试,这结果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在这个魔幻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结果,只能暗自庆幸一句,还好俺是中国人。


最后送给两货一份重要的礼物吧。


喂喂喂,霉弟,三哥,你们的新冠疫情现在怎么样了?霉弟,是不是看着三哥奋起直追,你们超有危机感?


好了,别叫唤“中国威胁论”,给自己的对华强硬找借口了;老平看霉弟和三哥你们俩骨骼清奇,这里免费送一本武林绝学,学完你俩必然能“引领”世界100年!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平观世界:印度会不会崩溃?美国可能已做最坏准备!|2021-05-10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