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玩儿地图玩儿得最好的是炮兵。炮兵经常要搞图上作业。随着火炮射程越来越远,超视距火炮攻击也叫曲射越来越普遍,反而是直射火力越来越少,所以就需要在地图上作业。炮兵观察所把目标在图上标定以后,把射击诸元传递回炮阵地。炮阵地的人拿着诸元设定火炮,炮弹就砸过去了,所以图上作业还是炮兵厉害些。
观察所的人根据实际弹着点再修订射击诸元,炮就打得很准。其中,最古老的兵种协同就是步炮协同,步兵和炮兵的协同。往敌人阵地打一阵子炮弹以后,步兵就该冲锋了,这个时候炮弹就会往纵深延伸,这个叫做炮火转移。步兵一般就在这个时候嚎一嗓子,端着步枪冲击地方阵地去。
地形
军事地行学里面,“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一)地貌
指地面的起伏。在地图上是以等高线表示的,等高线分为首曲线、间曲线、计曲线、助曲线,一般是闭合的曲线,在断崖、冲沟、冰川等等地貌变化比较剧烈地方有可能不闭合。不闭合的原因往往是等高线过于密集,在纸质地图上没办法画出来,理论上都是闭合的。
这是洛子峰的等高线图:
可以看到,等高线是闭合的。至于怎么用等高线具体确定某一点的高程,这个就比较复杂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学。
我们可以看到,洛子峰的西北坡较为平缓,南坡则陡峭得多——这就是等高线图最重要的一点:密陡稀缓。可以根据等高距(两点之间的高程差异)和图上直线距离,计算出坡度来,简单的三角函数而已。
(二)地物
地物是指起伏的地面上附着的物体,包括建筑、植被等等。通常用地物象形符号表示,有的还会在地图上标识文字符号。比如说一个桥梁,应该标识上宽度、材质、通行能力等等。
我们看到,通常民用地图上只标识有道路、机场、景点等等民用的地物。比较详细的军用地图会标识上独立房屋、独立树、坟包、水渠等等可能有用的地物。
比如这张珠峰南坡尼泊尔一侧的卫星图,上面标注了一个机场。但是我们通过测距发现跑道长只有500米,机场标高已经达到了3750米,属于高高原机场。跑道颜色土黄色,是土质跑道。颜色斑驳,说明维护保养不善,放大了看还有水毁痕迹。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个机场不具有通航能力,除了直升机,任何固定翼飞机都无法起降。
地形在军事上的运用
军事运用,都是要区分层次的,一般分为战略、战役、战术。战役位于战略和战术之间,大家凑合想象一下就行了,这里不详细介绍。
(一)战略
战略地图比较粗略,显示的范围更广,从世界地图到省区地图都是有可能的。战略上考虑地形没有那么精细,往往都是成片的考虑,而不会去考虑一小片的具体地形。对于一种典型的地形,大家心里早就形成了固定的特征描述,因此一般讨论的时候不会特意指出来。
比方说,提到山地地形就是山高谷深,相对高差200米以上,人烟稀少植被茂密,道路通行能力低。提到了水网稻田,就是地势平坦、沟壑纵横,道路及野外地面承载能力低。
战略上考虑地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二)战术
山在战斗中的运用: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山包,军事上我们一般把它叫做8844高地……
好吧不开玩笑。
进攻战斗中山各部的利用
山峰:那里一般都是敌人控制着的地方,好好的用炮弹砸,削平了最好。
山腿:通常会有敌人的前出阵地存在,起的是警戒和支撑作用。
山脊:敌人的两翼阵地的所在,跟山峰一起组成交叉火力。
冲沟(含山坡):发起冲锋的主要场地。炮火覆盖以后,炮火转移的间隙,你就要沿着这些地方尽量往上冲。敌人的交叉火力复苏,打过来了,赶紧躲沟里去隐蔽。同时呼叫炮火再来一次覆盖。
山峰:制高点所在,在那里放一个排,配置最强的火力。
山腿:派出一个班的警戒火力。
山脊:配置两个排去组织交叉火力。
冲沟(含山坡):倾斜弹药的地方。
冲积扇:如果有防御炮火,往那里打。
通过地图分析某一地形的军事价值,大概就是这两方面了:一方面认识到地形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一方面掌握兵种的运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