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农业时代的极限与西方世界的预言;
第二部分:袁隆平,将两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三部分:网络喷子的行动,强行拉对立,制造矛盾,贬低英雄;
第四部分: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使命是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不是美食家;
第五部分:袁隆平,最伟大的农民,中国农业精神之本;
第六部分:关于转基因,本来不想写,但实在忍不住;
这两天一点灵感和激情都没有,这篇文章其实昨天就写了,但是觉得写得太差,没脸发出来。
今天想来想去,我如果不把这篇写完,对自己没法交代。
在我看来,袁隆平的伟大不仅仅是他在科技上的重要突破,更是因为他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农民。
关于中国的农耕文化与传承,我写了不少,我一直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中国不相信鬼神,与命运抗争的独特文化,让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不倒,在人类历史上长期领航全球,也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再度复兴;
而袁隆平的精神、态度、风格,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之一。
清代中后期,中国的人口突破4亿,这是农业时代的极限;
大清,以雍正为代表的劳模皇帝,曾经也是很努力的,取消了人丁税,同时,耕地面积在不断扩大,从明代的8.5亿亩增加到了12亿亩。
但是,耕地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这几乎是历代古王朝的循环之一。
康熙20年,人均耕地为27.92亩,到了约100年后的乾隆31年,人均耕地仅仅为3.56亩,下降了约8倍!
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农耕社会,历来重视农耕技术,但到了宋代后,耕地的亩产粮食量几乎已经被锁定,亩产量一直在100-300公斤徘徊。
唐代农业技术全面突破,水桶转车、曲辕犁等全面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得以推广,亩产达到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这一时期开始,水稻的亩产基本上被锁定;
注:不同的土地环境和稻谷种类,对产量的差别影响很大;
铁器、器械的发明与发展,可以提升农耕的效率,可并不能改变亩产的产出。
人口给大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开始了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很多人甚至远赴重洋到了美国……但,清代末期依然饥荒频发,饿殍遍地;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是依然是那一句话:可以提升农耕的效率,但是不能改变亩产的产出。
2个人就一亩地的时候,采用机械化生产有多大的意义?
从大清末期到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的亩产依然是300公斤;
于是,在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大会上,中国的代表恍惚中听到了西方专家对末日的预言:
我们不是活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地球,我们更不是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均耕地排名为164位,排在末尾;
美国有28亿亩耕地,3.2亿人口,人均耕地8.75亩;
印度的耕地数量比美国更多,也是28亿亩还多点,印度有13.2亿人口,人均耕地2.21亩,但是印度约有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中国有20亿亩耕地,14亿人口,人均耕地仅仅为1.4亩,是美国的16%,印度的63%;
不仅如此,我们的水资源严重匮乏,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全球约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饥饿人口预计将增加1.3亿。
但是今天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超出国际安全标准的400公斤。
中国用7%的土地,6%的水资源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但这句话,满脑肥肠的西方精英们是不会懂的,同样的,很多国人对这句话也没有概念。
夏虫不可语冰,在这个全民减肥的时代,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饥饿。
所以很多人叫嚣道:中国人太少了,应该有15到20亿人口。
他们不会理解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将一生扎根在粮食安全上,让他们吃饱饭了去信口胡言。
伴随科技的发展,农业文明也在快速进步,有更好的种子,有更好的化工合成的肥料,有速度更快的联合收割机,有更高效的水利工程设施;
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仅为38%,但是日本不怕,因为他是美国的干儿子,他可以找美国买粮食;
埃及的粮食自给率仅仅为20%,人口还在高速增长,但是作为美国的盟友,美国一直再给埃及出口粮食;
而中国的粮食一旦不能自给自足,华尔街的金融资本、翻云覆雨的四大粮商、白宫的阴谋家们将全部闻风而动,因为这是控制中国的最好机会。
仓禀实而知礼节,吃饱肚子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这个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的时候,还谈什么权利与自主?
袁隆平的功绩,在于突破了传统遗传学的经典理论,破除了水稻是自授花粉,应该无杂交优势的惯性认知,和他的团队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
对比历史数据,真正实现了跨越,增长了3-5倍以上;
这是他破除的第一个魔咒,彻底颠覆了对亩产量的认知,改写了历史。
「全国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种海水稻,亩产300公斤,增产的粮食就是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什么概念?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现在中国的耕地是20亿亩,而18亿亩是我们的红线,但此外,我们有15亿亩荒芜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如果能利用起来种粮食,相当于耕地面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2017年,87岁的袁隆平领衔成立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在青岛,袁隆平团队成功试种我国第一代海水稻,最高亩产620.95公斤,达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海南三亚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宣布,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2021年将正式启动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计划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袁隆平完成了两项工作,第一项是绝对亩产量的跨越性提高,第二项是让中国耕地面积的提高成为可能。
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而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我们吃的籼米80%是杂交稻,而粳米大约0.2%是属于杂交稻。
现在有一种特别无聊的观点,就是袁隆平和他团队种植杂交水稻占比是多少?
1928年,佛莱明发现了盘尼西林,发现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并发表了论文;
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提纯了盘尼西林,并进行了一系列临床试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
1941年,瓦尔特弗洛里实现了盘尼西林量产的方法,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2单位提高到了40单位;
最终,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
请问现在本杰明和他的团队制作的青霉素占全球比例的多少?
全球有几十万家青霉素厂家,有多少是本杰明和他的团队做出来的?
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的开拓者与首创者,首先完成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并组织与领衔者了杂交水稻的持续研究,带队完成种种技术难关,并由他开始,将杂交水稻在中国乃至世界全面推广,他的功绩由他亲自种了多少水稻来衡量吗?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一些提法,佛莱明、弗洛里、钱恩、瓦尔特弗洛谁是青霉素之父。
大家公认的是弗莱明,但是仅仅靠弗莱明一个人,能完成青霉素的量产吗?
将佛莱明提到这么高的位置,是不是就是否定了弗洛里、钱恩、瓦尔特弗洛的成绩?
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英雄,但是说他是苏联英雄,就是否认他后面整个数以万计的团队的努力吗?
提这样问题的人摆明了就是一个想法,强行拉对立面制造矛盾。
就好比去问汉武帝:平定匈奴,是陛下您的功劳大,还是卫青或者是霍去病的功劳大?
陛下,他们说卫青功劳大,不就是否定了您,还有否定了那么多将士的功劳吗?
这群人专门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就好比在一个公司里,你发现没有,总有这样的人,强行制造矛盾,总要把人拉出来比较。
这次公司的任务圆满完成,我看都是A总的功劳,没他B总什么事。
你说军长了不起,那你意思就是师长不行?没有师长他怎么打仗?
你光说军长和师长好,那团长呢?还有士兵呢?你要抹杀他们的功绩?
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不许提英雄,最终抹杀英雄,以后中国也别塑造英雄了,所有的成绩都是14亿人民,干脆别提个人了。
这样的人,到一个公司是一个公司的灾难,到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的害虫。
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以各种方式去诋毁英雄,以各种途径去磨灭英雄的光辉;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袁隆平解决的是粮食安全问题,不是粮食美味的问题。
提高亩产,不仅仅是让中国永远免受全球粮食资本的威胁,永远不会再有饥荒的可能。
更是让世界人民不受饥饿的威胁,这才是袁隆平的终身奋斗目标,这一点必须有明确的看法。
我对吃的东西没什么讲究,米饭的口味我觉得也就都那样,但从现在看到的数据和很多人的观点,精挑细选的香米等产品普遍要比杂交稻米口感要好。
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如何提高口感,不是袁隆平的技术专攻。
根系发达,长势旺盛、易于快速生长,耐低温,分蘖早而快,有利于培育多蘖壮秧;
不论山区,丘陵区,或平原地区,也不论肥田,瘦田、深泥脚田或是浅泥脚田,种植杂交水稻都能增产;
穗大粒多,常规水稻一般每穗实粒数在80粒左右,而杂交水稻一般每穗在150粒左右;
营养价值高,提供能量高;
袁隆平,是粮食安全专家,不是美食家。
谈杂交水稻好不好吃就好像说:我看姚明不怎么样嘛,他游泳游得还没我快。
袁隆平的贡献,不是为了让你在吃饭的时候说一句真香。他的功绩是造福全人类,他的成果遍布了全球的每个角落:
袁隆平团队共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为全球杂交水稻的发展与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袁隆平及其研究团队与全球许多国家进行合作,来共同解决粮食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在袁隆平最后的岁月中,他依然没有停止进行研究。
经过其团队20多年来的攻关,杂交水稻目前已在美国、印度、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四吨左右。
美国60%以上的稻田,种的都是中国的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例外赠便是捐给美国企业—西方石油赠送了1.5公斤的杂交水稻种子,这些代表中国走出去的杂交水稻,其产量要比美国地方品种高出33%。
如今,全世界有一亿五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七千五百万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活五亿人。
袁隆平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想,他带给我们的遗产,不仅仅是杂交水稻。
他不仅仅是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他更是一个伟大的、一个种了一辈子水稻的农民。
他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从卓越成就到当上院士,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岁月,袁隆平依然坚持下田。
被称为火炉城市的长沙,夏季太阳毒辣,酷热难耐。可不管多炎热,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每天的第二次下田,是大家都只愿躲空调房里的烈焰中午。第三次、四次下田,则在晚饭前和晚饭后。
因身体原因,袁隆平不能再频繁奔走全国各地。但哪天不让他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以这块田为例,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
这在一个被资本精心包装的消费时代,在普遍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时代,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世界文化只有两种,中国的和外国的。农耕文明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中华农耕文化是我们的重要组成部分。
插秧点豆、耕田除草,是中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在大地上的点、线、面的艺术;
凿渠建坝、新修水利,是中华民族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变世界的智慧和勇气;
驯化禽兽、选育种苗,是中华儿女为追求种族传承生生不息的追求和创造。
在消费主义的今天,能挽起裤管下田,是难能可贵,是中国农耕文化在当今农业科技中的延续和传承。
还有我要说的一点是:很多人为了黑袁隆平,把转基因和袁隆平进行了捆绑。这些问题反复在我的留言板出现。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全球科学家、中国科学家、农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一个人认为转基因有害,包括袁隆平。
这点我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写了一定挨骂和掉粉,但这两天留言板一堆人在说这个问题,多数我接受不了。
2010年,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
3月12日,袁隆平在报告会上就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能够减少除草剂用量等问题与张启发院士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
用转基因是黑不了袁隆平的,在这里就有一个关键问题,你愿意相信科学,还是相信明星?
因为崔永元打败了全球科学家,他提出了一个全球科学家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谁能保持吃转基因永远没事,1000年没事,5000年难道也没事?
是的,转基因到现在40年的时间,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这就好比澳大利亚说:中国强大了一定会来打我们,100年不打,500年打不打?
崔永元是好人,方舟子是坏人,所以崔永元说的肯定对。
我得了肠胃炎,我是去找专业的医生,还是看看我的朋友谁是好人?
当然,你也可以认定全球科学家都被美国贿赂了,包括我……
对此有反对意见的也不用留言了,直接取关好了,因为我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上,我们的逻辑基础不一样。
你可以选择相信科学,也可以选择相信明星,这也没啥,因为认知基础不一样,就没法谈。
就如同我和基督徒没法聊天,因为我相信科学,他相信圣经。
当然,明星也开了商城,在卖所谓完全非转基因的食品,价格是正常的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