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德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殖民地,但整个世界已经被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洗劫过了,德国就抢到了英法看不上的「边角料」。
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
看到英法赚得盆满钵满,德国愤怒的咆哮道:我也需要阳光下的地盘!
结果一战后,德国不仅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连自己的本土都保不住了。
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割让,这相当于德国本土面积的13%;
阿尔萨斯和洛林给了法国。北石勒苏益格给了丹麦,而且在这个时候波兰独立了,东边大片的土地又还了出去;
东上西里西亚割给捷克斯洛伐克。但泽交给国际联盟管理,成为自由市。
而且萨尔煤矿区交给法国开采,一下子丢掉了16%的煤产地和50%以上的钢铁工业。
莱茵河是从德国内部经过的,但是德国在莱茵河西岸的领土,是不予许驻军的,并且在东岸50公里内,德国还不能设防。
西岸不能驻军,但协约国的军队却是可以驻扎在这里。仅凭这一点,德国就会感觉到无穷无尽的屈辱。
陆军方面,人数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还不能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就连总参谋部都要取消。
海军方面,只能拥有6艘1万吨级的战列舰,6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鱼雷艇,这些就是德国的最高配置,超出部分不许建造。
同时,德国需要支付巨额赔款,共需要赔偿1320亿金马克,而且还得用黄金支付,大约是350亿美元的黄金。
这笔钱对德国来说是天文数字,要知道,美国通过一战成为全球最有钱的国家,可是1920年美国的GDP也就是736亿美元。
当时已经被打成废墟的德国,根本没有能力偿还这样的巨款,1921年,德国说我实在没钱赔了。
英法一点也不含糊,没钱赔就接着打你,1922年底,赔款委员会宣布,德国没有按时交付煤和原木,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开进了德国鲁尔工业区。
这时候的德国,就指望鲁尔工业区了,这下子雪上加霜,德国更没钱了。
1923年底,德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马克变得一文不值。大人们将钞票捆起来生火或者糊墙,小孩则拿来当积木。
原来一分钱一张的邮票变成了500万马克一张,一个鸡蛋要8000万马克,一杯啤酒要1.5亿马克。
在关键时刻,美国说了句话:你们把德国逼死了,谁给你们还钱?
美国的话马上让英国深思,因为把德国逼死了,法国就必然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谁都制不了他了。
在美国和英国的牵头下,国际社会实施了道威斯计划,达成了一项共识:德国的重建比赔款更重要。
因此,在1924年到1929年间,德国得到喘息机会。
以美国为首的华尔街金融资本,从此时开始,各种投资和贷款源源不断的涌入了德国。
美国为啥要拉德国一把呢?当然不是出于好心,在政治上,全球都是英法的殖民地,美国制造哪里都进不去,德国是美国最好的契机。
在经济上,华尔街对德国的投入有了巨大的回报,一直到二战中期美国宣战前,美国是德国最大的原材料和能源进口国。
多年后,丘吉尔写下回忆录,谈到:战争赔款,是惩罚战败国最愚蠢的方法。
的确,当时一战后,如果真要把德国逼死,英法的资本家都是不愿意的,让美国去死倒愿意,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债权国,可把债务国搞死了,钱从哪里来?
于是,从2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拿到了超过1500亿金马克的贷款,比德国要赔付的还多。
二战之后,本来是协定德国赔偿200亿美元,其中100亿给苏联、80亿给英美、20亿给其他战胜国。
管道设备、铁轨、电话机和交换机、汽车、室内发电站、有轨电车、机床,乃至整座工厂都可以直接拆卸搬走。德国苏占区在1946年的生产力相比两年前下降75%,生产能力相当于1936年的55%……
苏联曾官方宣布,在苏占区拆迁了676家企业,西方学者却认为这个数字至少在1367-2033家范围内。
一战之后,德国养成了最大的习惯,没钱就借钱,反正欠那么多钱,正所谓债多不愁。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经济危机爆发,欧美日无一幸免;
美国的情况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百万人像畜生一样的活着,才能免于死亡;
大街上毫无尊严的站满了人,手中举着木牌站上一天,只为找上一份工作,而且这个工作是不要任何工资的,只求有口饭吃;
德国的失业率达到了1/3,官方数字是600万,如果加上非全职工人和隐性失业者,数字就到了800万,也就是说,全国劳动人口有近一半失业或半失业。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下面掩藏着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全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官方干预毫无作用,人民生活在敝陋、压抑、满是疾病的活地狱中。
严冬时节,柏林和其他市镇临时搭起了大棚,数千名无家可归的人每天都到那里去取暖,领取仅够果腹的食物,找个睡觉的地方。
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在1932年12月写道:我爸爸失业3年多了。我们原来相信他总有一天能找到工作,可是现在就连我们孩子也放弃了一切希望。
1936年,第1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整个奥运会被希特勒包装成完美的宣传工具,他修建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并修建了比洛杉矶奥运会还要豪华的奥运村。
10万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世界上最大的飞船兴登堡号低空飞过,拖曳着奥运旗帜飘扬在宏伟的体育馆上空;
奥运火炬行程达3050公里,穿越了7个国家,共有3361人参加了火炬传递,到柏林最终点燃。
而来自全球的运动员、记者,都看到了德国强大的经济活力。
不仅如此,此时德国的劳工福利达到了全球巅峰,德国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美化。而且,纳粹还建立了带薪休假制度,将一批批工人送到各地的疗养胜地和旅行船上。
仅1937年一年,就有1000万德国人参加了这样的休假旅行。
此时,整个德国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超级基建,各种设施、公园、运河、桥梁、水库、道路疯狂的开始涌现,近6万个工程项目拔地而起。
希特勒亲自设定了高速公路的标准:一般路段设计为四车道34米宽;中间有5米的绿化隔离带;不设置路灯,但每隔200米设立一块可反光的水泥柱;为了防滑,不仅要求路面的坡度要小,而且转弯半径要尽量大,同时还要求将路面进行了特殊的粗糙处理。
而建设者们为了让公路更加耐用,甚至将紧急停车带、高架桥、封闭立交桥以及带有加油站和餐厅的服务区等现代高速公路所需的大部分设施,都列在了他的设计之内。
希特勒已经实现了他的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
从1933年到1938年,德国的铁总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以及车床的产量更是超过了美国。
而GDP在这些年一路飞奔,更是几乎每年实现了100%的增长。
希特勒已经在规划他的下一个目标:让每个德国家庭都能开得起汽车。
希特勒将自己的这个汽车定位为国民汽车,他要求最高时速100公里, 百公里油耗小于 7 升, 可乘载 2 名成人和 3 名儿童, 售价不超过 1000 马克,可以停放在露天地,发动机冬季要防冻,容易启动。
之前德国是怎么样的国家?那是一个被国外的政客和国内的政治制度搞得濒临崩溃的国家,但是我来了。
我执政的短短六年期间,我让这个国家的公路运河得以修建,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工厂,我让700万事业的德国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让这个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地提高,我让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团结起来,我让它在军事上被重新武装起来,我把1919年被分割出去的那些土地把它们重回祖国的怀抱,我把几百万流散在欧洲各地,被外国政府欺凌的德意志民族的人领回到了祖国。
1933年,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同一时期,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罗斯福和希特勒很多方面采用的政策几乎是一致的,以致于很多人说他们都是凯恩斯主义的践行者。
他们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并开启了一部分国有企业;
但是,但1936年希特勒取的德国奇迹的时候,美国依然还在经济危机的泥潭里。
从1932年到1941年,罗斯福实行了3次大基建,搞了18万个工程项目,将美国的失业人口从1700万人控制到了400万人以内。
一搞基建,就业率就飙升,一旦基建停止,失业率就卷土重来。
但是,显然,罗斯福9年的新政对比希特勒的3年奇迹,相形见绌。
美国真正的、完全的摆脱危机,一直等到了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整个国家成为了大工厂,源源不断的制造飞机坦克航母,整个美国才实现了充分就业;
要知道,1936年,德国的失业率是0,这个数字现在很多国家都做不到。
首先我们要清楚,基建,并非是让短期内实现经济腾飞途径。
我们开一个面包厂,就需拿钱找面粉厂买面粉,面粉厂又需拿钱要找农民买小麦;
面包厂做了面包,卖出去有了钱就可以买原材料,这样一条供应链就「循环」了起来。
而面包厂要做面包,就需要雇佣工人,工人就有了工资,就能消费。
而实现这个经济循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面包能卖出去,卖不出去,经济循环就停掉了。
而1929年经济危机的本源就是资本家疯狂的压榨劳动时长和就业率,让工人低收入没有消费能力,最后终于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
很遗憾,短期内并不能,因为不能解决「面包买出去的问题」。
面包厂的产品是面包,大基建的产品是桥梁、运河、公园,这些产品的显著特点,就是折旧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甚至几百年,并不是做出来马上就能发挥效用,而是需要在相当漫长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不像面包,我上午做出来,下午就把成本收回来了,晚上就可以重复生产了。
所以,我们在2008年启动新农村建设,因为这个依托,到了2020年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脱贫攻坚,但是现在效果还不明显。
而真正要产生效果,要到乡村振兴,在我们基建的前提下,让农村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让人民最终受益。
这个过程,至少是15年到30年才能发挥实际效果的。
所以,西方世界现在没有一个政客愿意搞基建,我任期才4年,我疯了搞功在千秋的事?
而罗斯福解决不了「面包买出去的问题」,他只能解决「给面包工人发工资的问题」,解决失业率,让工人有工资拿,能一部分缓解经济危机。
国家,需要源源不断的拿钱出来搞基建,一旦基建停止,失业率马上卷土重来。
所以,罗斯福只解决了一部分的失业率,而且面临了非常大的财政压力和国内各党派的质疑,如攻击他是共产主义者。
但是,这也顶不住千万人发工资的问题,所以,罗斯福新政也只能搞一段,停一段。
然而,在大西洋对面的希特勒,他的基建项目、工厂项目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仅仅用3年的时间,就将失业率从600万降到了0。
搞清楚了这个,你就明白了希特勒的整体战略,包括他为什么一定要打苏联,最终一定会失败。
在挣钱上,希特勒有4个金主,给他源源不断的提供资源。
美国是德国最大的原材料、能源供应商,也是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同时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1929年经济危机到了,美国华尔街并不担心美国本土饿死多少人,因为这不干他们的事。
从1924年到1929年,美国对德国的债务高达百亿美元。
不仅仅按照原计划给德国贷款,更是增加了幅度。1933年德国财政部长沙赫特跑到美国借钱的时候,德国已经开始大规模迫害犹太人,而此时的美国一向标榜我是自由主义,可以说两个国家的价值观完全背离。
所以1933年5月沙赫特的轮船一到纽约,大群记者就在船上把沙赫特围住,不谈借钱的事就问你们怎么迫害犹太人,沙赫特恼羞成怒,把报纸团成一团扔在甲板上。
但很快的,天才沙赫尔接着解释到,因为我们德国人现在穷成这个样子,所以才会出现一些情绪很激烈的人去迫害犹太人,如果我们富有了,你们借给我们钱,我们有了钱生活富足了,对犹太人就会好了。
就靠这番狗屁不通的说辞,在美国拿到了源源不断的贷款和能源,开动了德国的战争机器。
从1933年到1939年,在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6年时间里,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
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在技术输出贸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过I. G. 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华尔街借出去的钱,被希特勒拿过来,当然,他从来没想过要还钱。
从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下的工业托拉斯购买军火和技术,得到的利润又用于向德国的军工行业继续扩大投资。
值得一提和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向纳粹提供贷款的华尔街财团,都和犹太人有脱不开的关系……
注:正是因为华尔街1000万美元的资助,希特勒才竞选为德国总理,这个故事后面单独讲。
从希特勒上台开始,瑞士不仅源源不断的为希特勒提供贷款,还为德国生产各种军工零件和先进武器,仅仅在1940年时,就给了德国1.5亿瑞士法郎的黄金。
不仅如此,瑞士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
有学者分析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
希特勒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而这些犹太人的大量存款,都在瑞士银行,当希特勒让这些犹太人人间蒸发的时候,瑞士银行就毫不客气的笑纳了犹太人的存款。
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超过数百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甚至于,瑞士很不厚道的将避难瑞士或者前来取款的犹太人直接交给了纳粹德国。
可以说,瑞士在二战中大发横财,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受益国。
希特勒一开始就是从最富有的一批犹太富商或放贷者开始,而纳粹之所以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政策」而得到拥护,真是因为普遍被欧洲仇富思想的响应,希特勒用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更是在瑞士银行的配合下,将600万犹太人的所有财富直接纳入纳粹党旗下。
我们随便算笔账,哪怕一个犹太人有一万美元的财富,纳粹党就可以集中多少资源?
在全面灭绝计划之前,1938年德国搞过犹太人财富调查,要求犹太人上报详细的财务清单,搞清楚所有犹太人的经济状况。
仅德国境内一共70万犹太人,最初调查限度是5000马克以下财产不统计,只有16%犹太人上报其财产,就这16%就是80亿马克。也就是说全第三帝国境内70万犹太人一共享有500亿马克以上财富,人均7万。
要知道,同一时间,德国人均收入才50马克一个月,高收入奢侈税起征点是200马克一个月。
当时全德国犹太人的财富,总价值估算在五百亿马克以上。
到了最后,犹太人被希特勒关进集中营后,衣服、首饰和所有的随身物品全部被收缴,在毒气室被毒杀后,金牙都不会放过……
27天内征服了波兰,1个小时拿下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攻克比利时…..
希特勒费力打下那么多国家,当然不是为了让这些国家过上好日子,被打败了自然要抢钱。
这些国家,有的直接被占领,有的投降,有的成立了傀儡政府,帮助纳粹德国搜刮财富。纳粹还用种种理由迫使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仅这些金额就达1040亿马克。
这些还不够,到1944年7月止,从西欧运到德国的文物共装了137辆铁路货车,共计4174箱,20973件,单绘画就有10890幅,其中绝大多数为名家杰作。
毫无疑问,对战败国无止尽的索取和压榨,让德国尝到了巨大的战争红利,也让德国老百姓更加毫无保留支持纳粹德国。
美国华尔街、瑞士银行、欧洲犹太人、战败国的财富,这些,还不够花吗?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希特勒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将德国的失业率降到0.
其实很简单,只要有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失业率就是简单的数学题…..
二战前德国只有10万军队,到1936年年底,德国就已经组建了14个装备齐全的集团军,数量高达80万,这就直接解决了70万就业率;
二战后期,德国动员的总兵力到了1700万人,这一下子就解决了1690万的就业率…..
希特勒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可以源源不断的扩大生产和搞基建;
而且,希特勒和罗斯福不同的是,罗斯福用钱的范围比较窄,基本用在民生设施上,而希特勒除了搞基建,还疯狂的将钱砸在军工和扩军备战上,到1938年时,德国的军工预算就已经占到了财政预算的40%以上!
随后,德国的军工体系马力全开,德国在1940年的粗钢产量达到了2154万吨,是世界第二的粗钢产出大国。
二战时期,德国共生产34402架轰炸机,战斗机有65496架,生产攻击机1724架,陆军装甲坦克车的生产数量超过了50000辆,还包括160000门的各式火炮.
所以,对于希特勒来说,只要在财富上开了挂,根本不愁就业率的解决。
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只花钱,不挣钱,多少钱也会坐吃山空。
希特勒的两大投入,一是基建,短期内不会有效果;二是军工,不打仗,军工的投入就没有产出。
做了这么多的飞机和坦克,不打仗,不抢劫,最后就是废铁。
扩大军工-抢劫-赚钱-再投入军工-再抢劫,是希特勒最终要走的必然模式。
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和日本空袭珍珠港是一个道理,没有办法的选择。
对比美国和苏联,德国和日本都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
美国,能在二战中最终获胜,是因为他强大的粮食产能、钢铁产能与石油产能。
美国,依靠自己强大的能源储备,能够养蛊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一样也能将他们拍死。
希特勒为什么每次都是闪电战?因为这是他能选择的最佳方式,德国的资源,经不起他耗费。
而战略能源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现在的俄罗斯几乎要啥没啥,但就靠卖石油卖能源,就能保证俄罗斯不出大问题。
当时中东的油田还没有被大规模发现,德国要战争资源,除了美国大量石油的进口,德国大规模的侵略的欧洲各国之前,德国的石油供给一直都是依靠他的仆从国罗马尼亚供给,数量非常有限。
德国不得以还同苏联签订贸易条约,以技术换资源,通过对苏联机械设备和工业技术的输出,换取苏联的石油支持。
但是,这种石油的获取方式让德国无法摆脱卡脖子的状态,一旦美苏对德国实现禁运,德国攻打英国、夺取北非的战略都无法实现。
德国不打仗,就意味着抢劫-变现-扩大军工-再抢劫的模式无法继续。
而苏联,不仅仅有着丰富的高加索石油资源,更有乌克兰这样的欧洲大粮仓,顿巴斯有当时几乎全球最大的煤矿,这些,都是德国垂涎欲滴而没有的宝贵财富。
于是,希特勒最终孤注一掷,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大阴帝国祸害了全世界,光黑蜀黍搞死的人数就以亿计算,对全世界贩毒、抢劫,二战期间英国疯狂的掠夺印度的粮食,导致百万印度人饥饿而死,丘吉尔毫不怜悯的说:有没有饥荒,印度人都会像兔子一样繁殖,所以他们饥饿不饥饿又有什么不同呢?
美国也是一样,屠杀了百万印第安人,奴役了百万黑蜀黍,在他们的累累尸骨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向全球输出战争和动乱…..
俄罗斯有本事就灭波兰三次,波兰有本事直接打到接近莫斯科…..
美国二战的胜利,在于美国强大的能源、粮食的储备与生产能力。
而德国,本质上还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其实到今天,我们看到也是一样,为了北溪石油管道,德国想尽了一切办法,到现在几年都还没有最终搞成。
同样的在1938年,在中国抗战近乎绝望的一年,毛泽东为什么能看到希望,并写出论持久战这样的不朽著作,是因为,日本这样的工业国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只要有我们组织的游击战,日本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被拖垮,因为他们无法实施有效的抢劫。
另外一点,不得不说,德国周边的地理环境强敌环伺,法国、英国、俄罗斯把德国包围了…..而美国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左右大洋,整个美洲没有敌人,能够对美国产生威胁的,都早早被他们灭了。
罗斯福,一直忍到了1941年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才参战!
而美国一旦参战,发挥的工业生产能力,立马让德国和日本望尘莫及,一举锁定胜局。
此时的莫斯科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德国遭遇重创,伤亡50万人。
美国,在1945年之前,几乎任何一次战争,都选择了正确的时间。
同样的在22年前,美国一样是在一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参加了战争,轻松捡了便宜,一举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债权国,最终跨上了全球超级大国之路。
当然,最核心的一点,是美国恐怖的工业制造能力,美国所制造的航母和飞机、坦克,让美国能拥有无限的回复能力。
可以说,在罗斯福的时代和他之前,美国的战略定力、战略选择都是恰到好处。
然而,到了1953年,美国遭遇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失败,克拉克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1969年,美国在越南再次遭遇了可耻的失败,战死58000多人而没有收获任何成果。
可以说,罗斯福带走了美国的战略定力,到了今天,美国已经是气急败坏,从特朗普叫嚣:让美国再次伟大。
美国自己不敢出头,到处拉帮结派,找韩国,找澳大利亚,找日本,找印度给自己壮胆。
今天的美国,早已经失去了罗斯福的沉稳,不断的放狠话来证明自己依然是盟友们的爸爸。
当年的罗斯福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国内,远离欧洲事务,推行罗斯福新政,面对日本和德国,气定神闲,忍到最后一刻。
然后犹太人最终通过奋斗控制了美国的媒体和华尔街,开始在中东开启了全球战争之源。
被犹太人控制的美国,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实业,最终走上了金融资本之路。
85年前,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笑傲全球,让他们最终赢得了二战。
今天,美国早已失去了这项能力,现在的全球第一工业超级大国,已不再是他们。
现在的唯一超级工业大国的工业能力,是美德日韩的四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