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政公司在某平台发布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阿姨管家的信息引发了网络上激烈的争吵。
在政事堂看来,这事儿吧,本身是不对的,但同时又是合理的。
还记得去年疫情之下,某保时捷4S店老板在我留言区哭穷,没过几个月,国内顶级豪车的需求就出现了井喷,加钱都难订到。
随着中国富豪们的井喷,每天定下“小目标”,一觉醒来赚“爽”的有钱人,为了子女的教育和财富地位的传承,根本不会在乎每年这50W的投资,甚至还会出更高的价格去争夺更优秀的人才,并组建一支“管家保姆团队”。
就像《让子弹飞》里面服务黄府的武举人,《唐伯虎点秋香》里面服务华府的武状元,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上,如果不进行强力的政策管制,在“市场化机制”下,最优秀的人才必然会逐步向服务大家族转型。
而且,越是顶级的家族,越能够吸引顶级的人才,比华府规格高的宁王府,自然就汇聚了七省文状元和兵器谱排行第一的夺命书生。
大家族提供的不仅是丰厚的薪资,还有庞大的社会关系与底层逻辑的认知。
就像经济学理论之父的亚当斯密,成为贵族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师后,不仅跟国王和贵族来往频繁,还能够周游欧洲访遍顶级学者,借此眼界大开的斯密开始了《国富论》的创作。
甚至抛开学术,哪怕只当个管家,长期专注的服务还可以荫泽后世。
譬如《红楼梦》荣国府的管家赖大,不仅自己成了超级富豪,其儿子赖尚荣就在贾府的庇护之下二十岁就绕过科举拿到了前程,三十岁就外放做了知县。
看看过去几十年领导们的秘书和司机,再想想未来“X少”们的老师和管家。
普通家庭拼出来的精英们,走依附顶级资源的路线,避开同龄人不得不996式的无尽内卷,从个人角度是非常明智的捷径。
但合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是顶层的人士越是愿意极尽全力为子女的教育建立起庞大的护城河,并会为此持续性的掠夺一流的教育资源。
亚当斯密给巴克勒公爵当私人教师的背后,是他抛弃了格拉斯哥大学数百名学生的教育。亚当弗格森给切斯特菲尔德勋爵当私人教师的背后,是他抛弃了爱丁堡大学数百名学生的教育。
未来,“清华保姆”只是开始,“北大伴读”,“人大管家”,“交大司机”,都会逐步涌现,在富裕群体巨大的需求之下,“清北导师”都有可能逐步市场化,以更高的价格为富裕群体的子女进行私人化的教育。
国家花费巨大代价培养的顶级人才,有可能最终被大家族们轻松摘了桃子,并建立起教育垄断的护城河,这才是问题的所在,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秦朝的军功制,汉末曹操的唯才是举,到隋唐的科举取材,明清的八股取士,几千年来锐意改革的中央政府都在与大家族们争夺顶级的人才,防止大家族搞出来教育和人才垄断。
一旦教育的垄断形成,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就会被锁死,整个系统就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因此,虽然政事堂认为优秀人才服务大家族是个人正确的选择,但却并不认为这是群体的正确选择,政府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遏制。
考虑到市场化的因素,未来家庭私人教育的趋势不可避免,那我们就要学习古代政府的思路,对大家族的“隐匿人口”进行清查和征税,提升底层的流动性。
让有钱人支付家庭教师巨额工资的同时,也要支付相应的高税率税金,大家族在享受便捷私人教育的同时,也要为公立教育的健康发展支付相应的成本。
否则,即使再有才华,在大家族的教育资源垄断之下,你也不过是领了一个终身代号“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