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满汉决裂:载沣成立“皇族内阁”|2021-06-24

满汉决裂:载沣成立“皇族内阁”

赶走袁世凯后没多久,张之洞也病逝了,载沣开始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推动“新政”。

第一重要还是抓军权。1908年12月,载沣刚当上摄政王一个月,就下令编练禁卫军,作为摄政王直接管理的亲军;又裁撤直隶、山东、山西等北京周边地区的新军督练公所,命近畿各省新军均归陆军部统辖;设立贵胄学堂,专收满人,培养高级军事人材,重要的军事职位全部改为满人担任。

这些做法,都是要在正式立宪法、开国会、设内阁之前,抢先把军权抓在满洲皇室手中。军谘府和陆军部都由皇室宗亲主持,军队直接对皇帝和摄政王负责,不受国会和内阁限制。

——载沣天真的认为,只要在关键军事位置上任命满人,就算满人掌握了军队。这个错误认识最终毁了清朝。

自以为把军权搞稳了以后,他接下来就在1909年开始推动“预备立宪”落地,第一件事就是催促让各省赶快成立谘议局,限定一年内完成。通过谘议局来分散地方督抚们的权力,并监督地方财政运行。然后就是开始编制全国预算,全面清理地方财政。同时,把成立国会时间推到七八年以后。

地方大佬们当然知道清廷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还是迅速的把谘议局成立了起来,预算案也按照计划编制。各省的谘议局刚一成立,立刻就联合起来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连续三次上书要求召开国会。载沣只得同意在1910年10在北京召开资政院。资政院刚一成立,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决议,要求1911年开国会,可以说是步步紧逼。

——这就跟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的情形一样。法国国王原本是想获得增加税收的授权,走个形式让各阶层都来投个票,降低增税的压力,让三个等级的代表都到首都开会。教士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市民是第三等级。但三级会议一旦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第三等级”——也就是市民阶层联合抗衡皇权的平台,他们除了可以决定增税问题,还想要顺便解决其他各种政治问题。第三等级的代表们联合起来,宣布成立国民议会,要制定宪法限制法国国王的权力,遭到国王武力镇压,诱发了大革命。

载沣的做法与召开三级会议的法国国王类似: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而加快宪政改革,结果却把刀子递给了想要从他手里夺权的人。

汉族官僚士绅们对“新政”的理解是:满清中央政府对外不能维护国防安全,大量对外赔款,每次打了败仗都来找地方要钱去给中央财政填窟窿。钱可以给,但满洲决策层必需为战败负责,交出权力。用权力来换钱。这对军事上一败涂地的满清而言,已经是最合理最好的结局了。

但心高气傲的新生代满洲勋贵们显然不愿意接受这个条件,他们既要钱又要权。

迫于资政院的压力,清廷不得不同意在1911年召开国会。在召开国会之前,先组成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军机处,公布内阁官制,组成新内阁,决策中枢也从军机处转移到了内阁。内阁总理大臣由前首席军机大臣奕劻担任。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族官僚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而且,其中有关军队、人事、财政、司法的部门全部被满人掌握,只把邮传、教育、农商这些无关核心权力的位置留给了汉族官僚。

这个名单一经公布,清廷和汉族官僚在“立宪新政”中表面上的合作就算彻底撕破脸了。相当于清廷挑明了说,新政改革没汉人什么事儿,不可能通过改革把核心权力交出来。所谓“新政”,就是地方上继续负责掏钱给中央政府赔偿战争赔款、贷款修铁路、训练中央军以维护满洲特权,中央权力却不会分给汉族士绅集团。后边再召开国会,当然也会采用类似的手段,以保证国会完全听命于满洲皇族。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了。

资政院对这份“皇族内阁”名单提了强烈抗议,被载沣毫不客气的给驳回了。

至此,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满洲贵族和汉族士绅的执政联盟终于彻底破裂了。

载沣等人没有想到的是,列强并不是那么可靠。同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政治的干预和控制能力也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崛起,它迫切需要改变旧有的全球殖民格局,建立自己的殖民版图。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列强瓜分殆尽,1900年的侵华战争又让它明白了在中国占领大片殖民地是不现实的,剩下的唯一道路就是跟英国、法国死磕,通过战争来“虎口夺食”,夺取他们的现有殖民地。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世界范围跟英国、法国全面开战是很不划算的,最方便的做法是直接进攻法国本土,通过吞并法国来获得其殖民地。英国不能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统一的强权,它数百年来的外交战略始终是“大陆均衡”——联合荷兰斗西班牙、联合法国打荷兰、联合普鲁士打法国。现在,德国崛起了,就需要联合法国和俄罗斯对抗德国。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前,欧洲列强还可以联合起来瓜分中国,不用你死我活的斗争。侵华战争结束,从中国能捞的好处都捞到了,再要继续深挖难度很大。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就开始走向“零和博弈”或者说“内卷化”,谁要想多吃一口,其他人就得少吃一口,进入你死我活的斗争阶段。1904年,英国和法国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军事同盟协议,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等地的殖民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等地的殖民特权,双方放下一切矛盾,集中力量对付德国。1905年,德国总参谋部制定完成了以吞并法国为重点的“施里芬计划”。1907年,英国跟俄国结成军事同盟,形成了针对德国的“英、法、俄”协约国组织。1909年,德国和英国开展以制造先进军舰为核心的军备竞赛,军费开支暴涨。欧洲列强们剑拨弩张,集中精力进行本土军事力量建设,准备迎接这场决定欧洲命运的大决战,无暇顾及清政府这么遥远的傀儡政权死活。

列强之中,只有日本还有足够的精力和意愿干预中国事务。它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以非常惨重的代价击败了俄国,夺取了对中国东北南部的控制权,开始逐步谋求摆脱英国的控制,独霸中国。日本的对华战略很清楚,就是搞乱中国,让中国陷入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状态,这样它才有机可趁。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让清政府垮台。只要是有助于搞跨清政府的势力,不管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它统统都支持。戊戌变法被镇压,康有为、梁启超出逃,就是日本公使在背后帮助;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也以日本为大本营,大力宣传反清排满与共和革命思想。

清政府对这个问题缺乏警惕,反而大量往日本派遣留学生,尤其是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派了很多学习军事的年轻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返回中国后,大量进入新军担任中高级军官,掌握了新军兵权,成为辛亥革命的关键骨干。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简直成了清政府出钱培养反清军官的训练基地。吴禄贞、蓝天蔚、蒋尊簋、蔡锷、施承志、李烈钧这一批在辛亥革命中带领新军起义的军官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

此外,日本政府通过黑龙会向革命党人提供资助。黑龙会名字的由来,是中国的黑龙江,它成立的目的就是把黑龙江流域变为日本领土。黑龙会长期与日本军方密切合作,大量派遣间谍到中国偷绘地图、窃取情报、发展汉奸。1905年8月20日,在黑龙会的斡旋下,各派中国革命组织在东京黑龙会总部共同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正式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反清革命力量的联合,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内部革命进程。中国的共和革命,也有了一个大家公认的领袖人物——孙中山。

同盟会成立以后,立刻就在广西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发动了一连串武装起义,包括萍浏醴起义、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给清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客观上加快清廷君主立宪的步伐。

1911年,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三年。此时,袁世凯被载沣赶走了,“皇族内阁”让满汉执政联盟彻底破裂;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内政的控制,暂时没有精力派兵直接干预中国革命。唯一有能力干预的列强日本又在积极谋求推翻清政府。这样,自从太平天国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赖以生存的两大支柱,都不能或不愿再为其提供支持。

在汉族精英分子中间,忠君理学思想也被民主宪政思想冲击得七零八落。在搞”新政改革“的过程中,清政府还干了一件蠢到家的事儿,就是把科举考试给废了,反而出台新政策,对拥有外国留学经历的回国留学生可以直接授予官位。这也是清廷将执政基础从汉族士绅的支持向列强支持转移的一种体现。这项改革的结果就是:清廷赖以生存的意识形态根基——忠君理学失去了重要的制度依靠。没有科举制度,汉族士绅们对皇权的忠诚度立刻大幅度下降。

清政府的倒台,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

==================================

作者简介:李晓鹏博士,主要著作有《重述伟大中华史》(原名《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本书全文在公众号“李晓鹏博士”连载。本书从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第一卷主讲明中期以前的中华帝国史,第二卷主讲明朝中后期和明朝灭亡的历史,第三卷主讲清朝中前期的历史,第四卷为近代史,全部内容在公众号都可以找到。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满汉决裂:载沣成立“皇族内阁”|2021-06-24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