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李晓鹏1982:民元北伐:南北和战与清朝灭亡|2021-06-27

到这个程度,载沣只能请袁世凯出山帮忙解决问题。实际上武昌起义后第四天,他就迫于压力宣布重新启用袁世凯。但刚开始只愿意给一个湖广总督的头衔,被袁世凯拒绝。最后还是奕劻主动提出辞职,把内阁总理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载沣也宣布解散了他的“皇族内阁”,授予袁世凯督师和组阁两项军政大权,袁世凯才正式复出,派兵南下攻打武汉。北洋军先后于11月1日和27日夺取了汉口和汉阳。

夺取汉口汉阳之后,北洋军与武昌的革命军隔江对峙。

但是,没过几天,12月2日,以两江新军第九镇为主体,包括江苏、上海等地革命新军的“江浙联军”夺取了南京,革命形势发生逆转。至此,长江以南的中国全部落入了革命军的控制之下。

南京陷落后的第四天,载沣都宣布辞去摄政王的职位,归隐藩邸。

湖北军政府本来占了“首义”的优势地位,有望在湖北召开国会,基于湖北军政府班子成立新的革命中央政权。但由于武昌形式危急,最终南方各省还是选择了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临时国会,并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911年12月29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也就是中华民国元年。

在任职之前,南方革命力量就已经跟袁世凯谈判。孙中山承诺只要袁世凯同意终结清政府的统治,就可以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他。

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并不感兴趣,因为这个政府是革命派建起来的,而他的身份是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跑到革命政府去当总统,掣肘太多且名不正言不顺,为此背叛满清并不划算。他对清廷授予他的权力还比较满意,更何况此时的满洲贵胄们已经无力抗拒他的意志。隆裕太后跟他交过底,只要保留满洲皇位,什么权力都可以让。袁世凯的如意算盘是:制定新的宪法彻底架空皇权,让满洲皇帝变成英国女王一样的象征性君主,大权集中到内阁。再由他本人担任内阁总理,政权兵权在握,号令天下,跟当皇帝、总统没啥区别。这样他就不用丢掉自己举了十多年的“君主立宪”改革大旗,不会给人留下政治两面派的印象,也不会被国人骂为“篡位”的奸臣,在政治上更有利。但要做到这点,就得解散南京临时国会和政府,继续承认清廷的统治合法性。而这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绝对无法接受的。双方根本谈不拢,只能边谈边打。

战线分两个,一个是敌后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革命党人那时候还不懂得发动群众搞游击战,敌后战场的斗争方式主要就是搞刺杀。1905年清廷五大臣出国考察就在火车站挨了革命党的炸弹,五大臣之一的绍英身受重伤;1907年徐锡麟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1911年4月温生才刺杀了广州将军孚琦;继任的广州将军凤山没过几个月又被刺杀。南北谈判期间,革命党在北京又搞了两次大的暗杀,一次是1月16日刺杀袁世凯,炸弹在袁世凯的马队中爆炸,炸死了袁世凯的侍卫,但袁本人躲过一劫。第二次是1月26日刺杀满洲皇室成员良弼。这次刺杀成功了,满洲皇族内部反对议和的“宗社党”态度立刻软化。

正面战场主要集中在武汉和南京两个方向。武汉这边,革命军在汉口和汉阳争夺战中损失比较大,被迫退守武昌。但武汉三镇,武昌是核心。汉阳和汉口这两个江北镇防御体系薄弱,从北边攻打也相对容易。北军要渡过长江天险夺取武昌就会面临大得多的困难。关键时刻,清政府派遣海军舰队去协助北洋军攻打武汉。舰队司令萨镇冰在武汉江面上宣布“辞职”,自己坐船跑到了上海,让各舰自己选择立场。最后,舰队整体倒戈支持革命军。这种情况下,北洋军要想短期内打下武昌已经没有可能性,双方处于一种持续隔江对峙的状态。

南京这边,清军江南都督张勋带着从南京逃出来的军队,驻扎在安徽宿州、徐州一带,威胁南京安全。张勋是袁世凯旧部,在山东镇压义和团的帮凶,后来又给慈禧当过御前侍卫,是铁杆的皇帝制度拥护者,坚决反对共和。两江新军第九镇起义之所以没能迅速占领南京,就是因为有张勋这个顽固分子在这里镇着,带领旧式清军和八旗兵坚持抵抗。等到江浙联军齐聚,革命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之后,他才兵败退走。

当时,革命政府控制的有战斗力的军队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武昌的新军;一支是攻克南京的江浙联军;另一支是来自广东的北伐军,是广东军政府派来支援南京的。武昌新军要防御武昌,不能动,南京临时政府也指挥不动他们。剩下能动的就是江浙联军和广东北伐军了。其中广东北伐军火炮弹药比较充足,适合陆地攻坚;江浙联军可以调动上海的商船来运兵,适合从海路进攻。

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党同志商议,决定以广东北伐军为主力,加上部分江浙联军,北上攻击张勋部,从徐州进军山东,走陆路去打北京,为南路军;再派蓝天蔚带领江浙联军,从海路坐船前往山东烟台,以烟台为基地渡海攻打辽东半岛,占领满清的老巢沈阳,断绝其逃亡东北负隅顽抗的退路,再南下与南路军一起攻打北京。这是北路军。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1日,在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之后十天,广东北伐军在总司令姚雨平的带领下,正式誓师。“民元北伐”开始。

姚雨平统帅的北伐南路军总共有八千人,武器弹药都是从广东带过来的,有十八门大炮,300多万发步枪子弹和50多万发几枪子弹,实力颇为强劲。

南路军沿途总共跟清军打了三次仗,全部取得胜利。第一次是在安徽北部的固镇攻击张勋部,为民元北伐第一战,逼迫张勋退守宿州,并紧急向北洋军求援;第二仗是2月4号的宿州之战。张勋手下两千人会同北洋第五镇五个营加一个炮兵连四五千人,再加上本地原有的清军约两千人,人数与北伐军相当,防守宿州。经过六个小时的会战,清军全面溃败,死伤上千,张勋放弃宿州逃往徐州。

宿州之战是双方主力的一次决战,清军彻底溃败。张勋经此一败,不敢再提拥护君主制了,赶紧通电声明“支持共和”。北洋各镇见对清廷最忠心的张勋都支持共和了,第五镇主力也被革命军击败,便于2月6号,在攻打武昌的北洋军前线总指挥段祺瑞的带领下,给清廷发电报,再次声明支持共和。袁世凯这才最终决定放弃支持清廷君主立宪,被迫赞成共和。

2月9号,张勋主动派员向北伐军求和,双方同意在“坚持共和”这个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北伐军此时斗志昂扬,并不屑于当真与张勋和谈,要求张勋交出徐州、往北撤退一百里,以示谈判诚意,被张勋拒绝。2月11号,北伐军以张勋“假谈判真备战”为由,主动向徐州发动进攻。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战役。2月12号,张勋再次溃败,逃往济南,徐州光复。

三次战役打下来,北伐军仅阵亡了61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

第二路北伐军在蓝天蔚的带领下,于1月16日坐船北上,很快占领了烟台。2月1日夜至2日晨,蓝天蔚指挥北路军主力分别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花园口、大孤山、安东等处同时强行登陆。蓝天蔚原来是武昌新军的将领,因为有共和革命倾向遭到清廷猜忌,被调往东北。到了东北以后,他继续在东北军民中间发展革命党,很有影响力,对东北的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这次北路军由他带领。北路军登陆后,得到了当地民军的积极配合,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清军连遭重创,节节败退。2月4日,清军试图反扑,再次大败。2月6日,北伐军占领重镇瓦房站。2月10日,北伐军占领庄河厅城,基本在辽东半岛站住了脚。

就在南路军准备继续北上攻打济南、北路军准备攻打沈阳的时候,他们收到了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达成协议、清帝已经于2月12号宣布退位的消息。

清朝灭亡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李晓鹏1982:民元北伐:南北和战与清朝灭亡|2021-06-27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