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中国经济学家看衰中国,看股市,看企业,瞧资金链,瞧市场,一片萧条,出大问题了。
同样,美国经济学家也看衰美国。
这个现象非常奇特,冷战期间绝没有这样过。
冷战期间是苏联专家看好苏联,美国专家看好美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美经济学家对自身缺点了若指掌,自己的毛病自己最清楚,而彼此对对方的缺点有所不知,这是共同的。
不同点呢?
中国经济学家焦虑中国的现在,为股市、制造业、市场等着急上火;
美国经济学家焦虑美国的未来,当下看来美国股市还凑合,就业也还可以。
但将来怎么办?债务怎么办?将来要出大麻烦。
这就要看中美两国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中国的优势,我们分三点来讲:
一、首先看我们的制造优势。
美国制造业产值长期居于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0%以上,后来跌落了。
日本制造业高峰时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达到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0%,后来也跌落了。德国制造业倒比较稳定,长期稳居在世界制造业的10%以内。
中国制造业异军突起,到了2009年,中国占比上升到18%,美国占比下降到18%,中美各占世界制造业的18%。
2018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29.4%,居世界第一;
2025年中国制造业将上升到占全球比重40%至45%。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包括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国家,形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此外,未来的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多的理工毕业人才。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统计,44%的中国大学生主修自然科学、工程学,而美国只有16%。
考虑到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这个数字和趋势十分可怕。
美国人统计,中国每年学工程学的、学自然科学的本科毕业生达500万人,即使其中90%转行,每年也能产生50万个工程师。
这太可怕了。
美国人不爱学这些,而是爱学习法律、金融、医学,这些学科来钱最快,待遇最高,谁还会去学工程技术?今天美国缺少工程师是很大的问题。
绝不单是特朗普要返回制造业,之前奥巴马也提出返回制造业,问题是美国怎么返回。
中国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得旺,观察了美国二十多年才敢在美国办厂。
他说,美国要返回制造业,除非返回到20世纪70年代。现在是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只有恢复那个时候的条文法规及各种奖惩制度,它的制造业才能恢复。
美国怎么恢复?回不去了。福耀玻璃在美国招工人,40岁算年轻的,一般都50岁、60岁。年轻人谁愿意去当蓝领工人?根本招不到年轻的工人。
美国经济学家忧虑美国的未来,年轻人都不干制造业了,将来怎么办?
美国前众议院议长金里奇最近讲了一段还算实事求是的话:
“2017年,巴尔的摩89%的八年级学生无法通过数学考试,这不是中国的错。
义务教育与大学阶段学习数学和科学的美国人太少,以至无法为研究生院输送大量未来的美国科学家,这不是中国的错。
面对中国理科研究生大幅增加,美国政府未能恢复像1958年《国防教育法》那样的项目,这不是中国的错。
我们国防机构的运作方式催生了艾森豪威尔总统警告的那种‘军工复合体’,这不是中国的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僚主义严重,经费很不稳定,这不是中国的错。
在华为努力成为世界领导者的11年中,老牌的美国电信公司官僚主义严重,地位稳固,未能为5G制定一项全球战略,这不是中国的错。
中国正在迎头赶上,并且有可能超过我们。这是因为我们,而不是因为他们。”
2013年,奥巴马在迈阿密港口演讲,鼓励美国重新返回制造业。
结果一阵风吹来,把一面美国国旗吹掉了,露出了上海振华重工的标志。
原来,所有吊车上都有一面美国国旗,凡是有中国企业标志的地方都被美国国旗挡住了。
港口风大,一阵风吹来,奥巴马正演说要恢复美国制造业,结果吊车上露出了上海振华重工的标志。
连美国媒体都尴尬地说:“我们的总统在中国的重型装备之下,要求恢复美国制造业。”
二、其次是中国的市场优势。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国,是全球第二大吸引外资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是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全球外汇储备第一,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报道中国固有的优势:世界级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造业,依然廉价的劳动力,最重要的是它的市场规模、它的制造规模,都无法取代。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先各家打600亿美元,后来美国加2,000亿美元,我们再加600亿美元。美国加这2,000亿美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召开听证会,美国企业界都提意见哪个该上税、哪个不该上税。
美国贸易委员会就跟美国企业家讲,
第一,优先到别国采购产品,尽量少采购中国货物;
第二,力所能及把企业从中国迁出去。
但美国企业家怎么回应?
不到中国采购,到哪儿采购?到印度尼西亚吗?到印度、孟加拉吗?它们有中国的规模吗?有中国品种齐全吗?有中国的交货时间、交货质量吗?并没有。
美国把企业从中国迁出去,可以迁到泰国,可以迁到越南,迁到菲律宾,迁出去以后生产的产品卖给谁?
泰国能吸纳吗?越南能吗?它们有那么大的市场吗?在泰国、越南、菲律宾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得卖给中国,再进中国市场还加道关税,你说这是干什么呢?
所以说,今天美国一批政治家、一批军人想跟中国打冷战。
经济界、企业界不想,他们想在中国赚钱。
中国是美企最大市场,最大市场就是最大的利益来源、最大的利润来源。
现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发育得完全不一样,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大下降了。
如果贸易战发生在10年前,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比今天大得多。
但今天我国已经由10年前的对外贸易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4%下降到33%了,再过10年要下降到20%以下。
虽然我们的对外贸易量不断地增长,但比例下来了。
因为中国的内需上来了,内需在蓬勃发展。
“双十一”的网购就非常典型。
中美爆发贸易战,在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国内外媒体都把2018年“双十一”消费作为观察中国消费能力的晴雨表。
连阿里巴巴的马云都觉得没信心了,因为2017年“双十一”24小时成交1,682亿人民币,2018年能不能打破?马云觉得很难。
结果2018年“双十一”24小时成交2,135亿人民币。
在上海的主会场,各国记者——澳大利亚记者、美国记者、新西兰记者、日本记者、韩国记者、欧盟记者,发出一片惊叹:
“一切购物纪录被打破”;“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购物节”;“中国内需的爆发力让世界惊叹”;等等。
2019年“双十一”,更达到了24小时成交2,684亿人民币,继续创造空前的数字。
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看看我们中国市场的潜力!所以我们讲,不管美国政府如何决策,美国企业一定要挤进中国市场,谁也不可能和一个长期比自己还大的市场持续进行贸易战。
打什么呢?打生意,打利润,打到最后没钱可赚了,这又是图什么呢?
三、最后是中国的开放优势。
美国对我们开放吗?
华为进不去,阿里巴巴进不去,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进不去。
而今天中国各级政府还在招商引资,欢迎外资大举进入,到底是谁开放?
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讲: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有个中国大陆去的同学读材料学博士,是教育部最早公派的留学生尖子中的尖子。
他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父亲靠拉板车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全家只有他一个人念了大学。赴美不久,他就信了基督教,很快开始激烈地批评自己的祖国。
他的博士论文研究陶瓷材料,是最尖端材料,毕业后却长期找不到工作。陶瓷材料研究是保密行业,不容外国人插足。
尽管他不喜欢祖国,却一直无法通过美国政府的安全检查。后来他给一家小公司做实验员,每小时不到十块钱。
再后来他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专业,去做芯片工厂的质量检查员,过那种平静而普通的美国生活,永远不可能成为陶瓷材料专家了。”
潘维讲的这个小伙子非常可惜,他本来能成为一个陶瓷材料专家,尽管他完成了宗教认同、意识形态认同,但美国人不让他研究陶瓷材料。
在美国人看来,你完成了宗教认同、意识形态认同,你也无法完成种族认同。这个最根本的区别永远横亘在那里,无法逾越。
今天我们访美,留指纹,将来还要留瞳孔扫描结果。
美国人访华用吗?不用。
特朗普讲了,几乎每一个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
我们说过美国留学生是间谍吗?
不仅没说过,我们想都没想过,都是国际友人,友好对待。
如此看来,到底是谁开放?
……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
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
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