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平局 :震!滴滴监测收集国家部委出行信息并制成图表,网络巨头为何问题频出?|2021-07-06

在国家网信办宣布调查处罚滴滴之前,滴滴公司就曾经自己公布过一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滴滴公司出行不仅长期违规监控和收集普通乘车人的隐私信息,更是长期监测收集国家各部委的出行数据,且还将这些数据制作成数据图表在网上公开。以下这些截图都来自滴滴公司曾经自行发布的文章和数据,平局原文引用,保证真实。




滴滴研究院实际上就是滴滴公司的大数据手机和汇总中心,而在国家安全的范畴当中,一个国家不仅有军事和工业秘密,且连同资源、人力、交通、电力、地理、水文、甚至是动植物的核心数据都属于绝密范畴,网上可以公开查到的数据都是经过安全审核或模糊化处理的,最真实的核心数据是不可能也不允许随意公开的。



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以上这些核心信息,但滴滴公司则可以通过自身平台的广大运营车辆以及广大乘车使用者的隐私信息进行收集,做到对中国交通打车出行这一领域事无巨细的核心数据掌握,其信息数据掌握极为精准,在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属于保密级极高的核心信息资料。




滴滴研究院在美国设立有分支机构“滴滴美国研究院”,其研究院之间的数据理论上必然是共享的。因为美国研究院本身的重点发展是基于滴滴的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如果没有滴滴中国的运营数据,那么这些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研究则无从开展。


滴滴公司监控收集的数据很详尽,甚至把国家部委的出行数据制成出行图表,让人一目了然。被涉及的部门包括公检法司以及中央纪委、监察、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机构。如此详尽的数据被一家民营公司获得,并且还在美国设立数据研究机构,其带来的国家安全隐患令人忧心。




知道了以上这些信息,相信大家对国家网信办这次出手下架滴滴APP的原因就应该有所了解了。其实,业内早就有人对数据安全这一块提出过质疑,并且滴滴在美上市的过程也显得过于低调。比起其他公司在海外上市时的各种宣传和炒作来说,海外上市这一重要时刻似乎被刻意低调隐藏了,在被曝出遭到国家网信办调查消息之前,大众传播领域几乎没有关于滴滴上市的宣传。


或许是因为滴滴太喜欢低调?


目前,滴滴APP已经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并且新用户已经停止注册,老用户还是可以继续使用该软件。在笔者看来,滴滴最终的结局需要由国家安全和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来作出最终研判,但滴滴事件的背后却没有那么简单,甚至这也不是滴滴一家公司的问题,而是一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隐患。这个隐患,在中国已经埋下了二十年之久。



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随后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快速崛起,这速度快得有些不同寻常。要知道,中国在通讯领域一直是比较注重国家信息安全的,在最初的WTO条款里,中国也并没有开放外资到中国开办互联网企业。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很多互联网巨头的幕后资本结构却依然是被外资掌控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就在于资本的离岸操作手段。





国外资本通常的运作手法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或开曼群岛这样的所谓“中立开放地区”建立一个壳公司,然后用这个壳公司再来投资或控股中国香港的某家次级壳公司,并再由这家中国香港的次级壳公司投资或控股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公司。境外资本就是通过这样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手续将自己的手绕过中国的监管防火墙,间接地伸到中国境内来。


这样带来的问题有多大呢?非常大。我们可以看看,广东省交通厅都只能无奈上网公开发布消息喊话称:“滴滴出行一直拒绝接受政府监管。”




注册在开曼,实操在中国,这种现象很普遍。



滴滴公司虽然在中国境内运营,但滴滴的最终母公司却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为Xiaoju Kuaizhi Inc的离岸公司,其设立开曼和维尔京壳公司控制香港壳公司,再通过香港壳公司签署境内外商独资企业协议控制滴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运营实体公司。如此这番操作下来,虽然每一条步骤都完全符合当时的法律,但却造成了实际穿透中国对境外资本必要管控的防火墙设置。


这种股权穿透手法的问题正如蚂蚁金服的问题一样,蚂蚁金服的贷中贷套路从明面上看似乎完全符合规定,但却实际上造成了可以无限套路贷且自身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的危险后果。


除滴滴之外,中国很多早期的互联网巨头都存在这个问题。


比如某浪最终上市的是一家在开曼群岛注册的控股公司,拥有四个全资子公司:香港注册的利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行香港网站的香港某浪有限责任公司、美国加州注册的某浪在线(Online,包括北美和台湾地区两个网站)、以及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某浪有限公司。


比如某狐CEO也在201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某狐公司已完成上市主体转移至开曼群岛。


再比如青少年很喜欢的“网抑云平台实际上是CloudVillage公司,这家公司于2016年2月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并自2016年10月起独立运营本公司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某易云音乐。


除此之外某节跳动、某度、某里、某众、某人、巨某、某讯、盛某、某多多、某米等企业都有在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企业,有些则干脆就是最终母公司的注册所在地。





对于一些传统企业来说,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明面上的优势是避税。毕竟这个鸟不拉屎的小岛上号称具备全球最强的“保密性”和“最完善的法律”,可以合法地帮助富人们避税逃税,因此开曼群岛也一度被称为“避税天堂”。但平局想说的是,“避税天堂”仅仅是开曼群岛诸多利益点当中的一点罢了。在很多事关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领域,开曼群岛的存在给予了境外资本一个合法渗透操纵对方国家相关产业的可能。


如果没有开曼群岛,外国资本就不可能把手伸进事关国家安全的领域,但有了开曼群岛,外资就可以轻易通过一系列的离案公司和股权协议绕开监管,把自己的手伸到国家安全相关的重要领域。表面上风平浪静,水面下却早已暗流涌动。所以开曼群岛与其说是“避税天堂”,倒不如说是“离岸操盘中心”。当然了,目前身为中国信息巨头企业且没有在开曼群岛注册公司的也有,比如华为。


实际上要想巩固中国网络通讯以及信息安全,堵住“开曼群岛”这个漏洞才是关键,并且这个堵漏洞的政策必须尽快落地,事不宜迟。尤其是美国不断发动对华围剿的今天,尤其是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的问题,堵住类似“开曼群岛”漏洞已经属于燃眉之急。





开曼群岛早已不再具备“避税天堂”的优势,那么中国网络巨头公司缘何仍在开曼群岛扎根,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早在2019年开曼群岛就正式出台了新的经济实质法“实施细则”,细节要求在开曼群岛注册企业的公司必须在2019年7月1日前满足经济实质要求(2019年1月1日后成立的应在1年内满足),不满足该要求的,将被处以罚款、强制注销,或者将信息直接交给中国税务机关。虚假申报或误导陈述的,将被处以罚款或五年刑责或两者兼施。


也就是说,开曼的避税漏洞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被堵上了。在税收领域,不仅仅是开曼群岛, 早在两年前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就已经同新加坡、瑞士等40个国家(地区)税务主管当局签署了相关协议,互换跨境企业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并且这个协议的涉及国家还在不断增加当中,跨境企业离岸避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我们眼下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斩断外资非法伸向事关国家安全、通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离岸黑手。在平局看来,要想在中国大陆经营就老老实实在中国大陆全资注册,外资要想进入就老老实实走正规投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并接受中国法律的监管。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应该研究立法,要求这些离岸资本和企业限期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外资通过“开曼群岛绕开中国监管的时代,也应一去不复返才行。


当然,滴滴最终存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还需要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后续情况通报。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若不封堵开曼漏洞,则不足以拔除病根!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平局 :震!滴滴监测收集国家部委出行信息并制成图表,网络巨头为何问题频出?|2021-07-0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