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地又是封城又是停工,跨境运输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020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同比下降6.6%,全球航空运输量同比下降20%。然而危与机并存,原本十分鸡肋的跨境铁路货运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疫情发生前歌舞升平的日子里,跨境运输中,海运运量大,运费便宜,是运输业里的老大哥。要没啥保鲜需求的话,海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比如钢铁、煤炭之类啥的,反正多放几天也不影响使用嘛。
要是新鲜海鲜啥的时效性货物,当然是选择速度飞快的航空运输。贵是贵了点,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一口鲜嘛。跨境航空业占了第二把交椅。
铁路运输就比较尴尬了,论运量和运费便宜那是万万及不上老大哥海运,论速度快又万万及不上二哥航空运输。就算在陆地运输中,铁路运输还有个分不清谁大谁小的兄弟:公路运输···
跨境铁路运输表示很委屈:我也不想这不如人,那也不如人啊,可我能怎么办嘛。
不过吧,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场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缓解了跨境铁路运输的尴尬。
疫情期间,因为船员、货物的检验检疫等,港口运作效率大幅降低,全球各大港口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拥堵。港口拥堵又导致船只在港口等待卸货的时间剧增,运费增加。海运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
跨境铁路运输原本比海运运量低、比航空运输慢的劣势,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优势:比海运快,比航空运输运量大。
甚至在运输成本上,铁路运输也不输于海运了。国际知名的航运研究及咨询机构德鲁里(Drewry)去年曾报道过:截至2020年9月17日,铁路运输成本为2684美元/40尺箱,海运成本为2603美元/40尺箱。
2020年中欧班列开行1.24万辆,运送标准集装箱113.5万箱,比2019年多了一倍。今年前5个月中欧班列开行近6K辆,全年预计开行1.5万辆以上,继续保持增长。
尽管跨境铁路运输在这两年里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处境依然十分尴尬。即便如去年中欧班列爆炸式增长的货运量,依旧不过是广州港同期吞吐量的1%多一丢丢。
而且广州港的吞吐量在全国还只是排第四,跨境铁路运输无论如何都及不上海运运量的零头。
那是不是说跨境铁路运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呢?并不是。
海运和航空运输有个非常大的劣势:人员交流严重不足。
海运,船只把货物运到港口、卸货,然后返航,整个运输过程中货物的运输方和接收方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船员最多在港口附近活动,当地的居民若不是在港口附近居住生活,甚至不知道来了哪国的船,船上人长啥样子,有啥不同。住远一点的居民被高楼大厦挡住了,连船都看不到了。
货物是运到了,可是并没有加深双方的了解。航空运输也是如此。
铁路跨境运输就不同了,火车需要穿过一座座城市,在一座座城市中逗留,有大量的人员往来、互动、交流。交流多了,关系自然深。再久一点大家就成了好哥们。
跨境海运、航空运输的人员交流,大概像我们叫外卖时和外卖小哥的接触交流。
外卖到了,你刚一开门,接过外卖,外卖小哥急匆匆转身就走,送下一单去了。你连小哥长啥样都没看清楚,这样的交流,能有啥感情么?你能对外卖小哥有啥感情么?
跨境铁路运输的人员交流大大不同,类似于我们初中、高中读书时,同宿舍的室友。陪你读了三年书,每天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吃饭,一起上厕所,一起睡觉。呆久了熟悉了,有的没的都能随便唠嗑上几句。即便哪天吵架了,下课一句“傻B,一起去厕所啊?”又和好了。
别说三年了,两个人天天呆一起一两个星期,那也不是外卖小哥能比的啊。
人嘛,手心手背都是肉长的,交流多了,感情好了,自然想着对方能好,再不济也不会随便背后捅刀子。要是对方还是个富家子或者有钱人,咱们心里估计还要盘算一下别把关系搞差了,万一以后有啥要找人家帮忙呢。你说是不。
时至今日,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2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几乎覆盖整个中亚和欧洲。
东南亚各国对小麦有极大的需求,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前十的小麦出口国。正常来说双方应该一拍即合,愉快地做买卖。可是因为哈萨克斯坦是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小麦难以抵达需求巨大的东南亚市场。
除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纯内陆国家,发展都因没有出海口而受到了严重限制。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铁路从哈萨克斯坦直通连云港,2017年哈萨克斯坦近50万吨小麦过境连云港运往东南亚市场。同时东南亚丰富营养的水果同通过该途径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
中欧班列的开通,相当于为这些纯内陆国家带去了出海口,极大促进了纯内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
白俄与波兰交界的地方有个小城市,叫马拉舍维奇。1867年马拉舍维奇因华沙-布列斯特轨道的发展,逐渐成为连接欧洲和苏联铁路系统的重要枢纽。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衰弱,马拉舍维奇也没落了,一度人口不足4000人。年轻人更是没有,全跑出去谋生了。
2011年中欧班列开通后,马拉舍维奇这座边境小城重获新生,成为了欧盟重要物流转运集散地。中欧班列为当地交通、仓储、批发、零售、租赁等多个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中欧班列的运营带动多个节点城市多个行业的大发展,德国汉堡、匈牙利布达佩斯、西班牙马德里、波兰华沙等城市不同程度获益。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好处,如欧洲物流网络的更新重塑,沿途基建的建设,带动旅游业服务业的发展等等等等。
实际上,繁荣的经贸往来,尤其是像铁路运输这种深入穿插多国腹地的经贸往来,连接加深了多地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荣。
对于中国而言,中欧班列是中国最好的名片。与中亚欧洲多国经贸往来增多、交流加深、经济深度融合,不但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和国际地位,许多关于中国的谣言也将不攻自破。
好好做生意,认真赚钱,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小日子过得多舒服。可是搅屎棍美国非常害怕这种情况的出现。
北溪二号项目本来是个极好的项目,西欧诸国油气资源短缺,俄罗斯油气资源充足且廉价,比美国的油气便宜了近20%。
北溪二号打算建设油气输送管道,直接连接到德国,若能建成使用,德国乃至西欧诸国将获得廉价的油气资源,而俄罗斯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也会多起来。
不过美国不乐意了,一方面当然是西欧诸国有了俄罗斯的廉价油气就不会再买美国死贵的油气了。
另一方面要是西欧诸国和俄罗斯一起愉快地做起了生意,经贸往来多了,交流多了,双方发现原来大家互补性这么好,都挺合得来。那还搞啥对抗呢?好好做生意就完了嘛,各取所需,一起赚钱不开心么?
至于以前的恩恩怨怨,在经济的深入交流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那不就是下课一句“傻B,一起上厕所啊”就过去了的事么?
美国瞄了眼北溪二号:啥?欧洲国家改跟俄罗斯做生意了?那怎么行?以后还怎么挑拨欧洲国家和俄罗斯的对立?怎么在欧洲攫取利益?不行!绝对不行!必须在欧洲国家跟俄罗斯熟络起来之前,把这事搅黄了!
于是乎美国在北溪二号项目上反复搞事情,就是不想让德国和俄罗斯建立比较的好的经贸往来。
不光是在北溪二号项目搞事情,美国还极力试图阻断西欧与俄罗斯的连接通道。美国经常挑动波兰、乌克兰跟俄罗斯的冲突,为啥?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了。
波兰和乌克兰刚好在陆路上封堵了俄罗斯与西欧国家接触的通道。
至于波罗的海的海上通道吧,难道你没听说过我大美利坚的名号?全球的海洋都是我大美利坚的“内海”,到了海上,还不是我美国说了算么。
比起俄罗斯,美国更害怕中国。毕竟俄罗斯跟欧洲国家有许多宿怨,哪怕生意做起来,深入交流多起来,也不至于一下子亲密起来,美国的操作空间大着呢。
中国可不一样了,中国又没侵略过欧洲,一旦生意做起来,经贸交流深入了,想再切断中欧的经贸交流往来,怕是不容易咯。
所以美国利用意识形态,在《中欧投资协定》这事上也是极力作梗,绝不能让中欧愉快地做起生意来。
欧洲国家也是没啥办法,毕竟美国爸爸有十多万打手(美军)就在自己家里住着,光德国家里就住着35000多名美国爸爸的打手。德国总理默克尔有时候还敢跟美国爸爸顶顶嘴,已经很不错了。
法国家里虽然没有美国驻军,不过谁也别想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有没有美国驻军有啥区别么?
美国竭尽全力在阻断中欧,俄欧的经贸往来,但美国想做的远不止如此。美国还在中东搞事情,通过搅乱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等地,再联合以色列,封堵亚非、欧非大陆的陆路连接,把亚欧非的大陆连通彻底切碎!
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美国究竟在害怕什么?或者说在防范什么?
要理解美国的行为,就不得不提起英国地理学家和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的“世界岛”理论。
1902年,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了文章《历史进程中的地理要素》。文章中麦金德将世界分成了两部分:陆路连通的亚欧非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被称为世界岛。世界岛边缘有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如美洲、澳洲、日本、不列颠群岛等。
麦金德认为东欧是世界岛的中央心脏,继而提出“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
英国人看完麦金德的文章,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从此之后英国对涉足东欧的势力是千防万防,结果惹来德国,给英国一顿胖揍。
二战中,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在麦金德的理论基础上做了些修正,提出边缘地带论。
所谓边缘地带分别为大部分欧洲、中东、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斯皮克曼认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就控制了世界。
在中东挑起穆斯林和犹太人的对立,扶植以色列压制穆斯林。
而美国在各大势力之间游走,保证各大势力之间的平衡,美国在其中左右前后反复横跳,攫取利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英美这类游离于亚欧非主岛之外的岛国恨不得所有国家都像他们一样被海洋孤立起来。这大概就像马桶刷看到了马桶里的屎,总想去搅一下吧。
有陆路相互连接的亚欧非大陆,一旦大陆内部的国家完成整合,英国、美国等海权国家就会被排斥在亚欧非大陆这个世界岛之外。失去最大市场和资源来源后,岛国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看看明治维新前被海洋孤立的日本,咱们那时候看日本是不是像看猴一样···
二战后,美国作为海权霸主国家,把海洋当成高速公路,驰骋四方。苏联解体后,美国更是把全世界通过海洋连通,变成美国的“内陆”。再控制四大边缘地带,切碎真正的亚欧非大陆,使大陆各国相互孤立,成为孤岛。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不遗余力地试图封锁、孤立中国。美国对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封锁莫过于“岛屿锁链”。
美国不允许中国染指自己的高速公路:海洋。提出要用三条岛链封锁中国从海洋上与各国接触的可能。
美国联合日韩两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反动派,形成以“岛”为节点的链条,企图把中国堵死在第一岛链内,不让中国在海洋上有发展的空间。
一旦中美爆发战争,美国的岛链封锁截断中国在海上物资补给。此外还设置的第二、第三岛链作为后备。
中国历来都是一个陆权国家,即便近年来中国海军军舰如下饺子一般下水,仍然难以在大洋深处与美国怒海争锋。面对美国的封堵,中国不得不思考破局的方法。
主席曾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既然美国从美国自己的优势领域海洋来封堵中国,那么中国也就从中国自己的优势领域陆地来打破美国的封堵。
美国希望在地缘上孤立中国,中国就利用中欧班列在陆路上走出去,融入世界。中欧班列正是斩断美国岛链封堵的利刃!
中欧班列仅仅是中国走出去的第一步,09年中国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意图建设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三条高铁线,将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中东、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统统连接起来,彻底打破美国对亚欧非大陆的切割。
这些铁路对中国而言不只是打破美国封锁的战略进攻,还是未雨绸缪的防备。
中国从中东购买的石油,一般要走海运,中途需要经过印度洋(印度)、马六甲海峡(新加坡),然后才能进入南海到达中国,几乎全程都在海上。这样的运输线,在战时极易受到美国海军的攻击。
中欧班列、跨境高铁这些陆路铁路,可以避开海路,保障中国在战时的资源运输安全。还可以在陆地上快速大范围地投送兵力。
美国做惯了世界霸主,习惯了趴在全世界人民身上吸血。要美国退守美洲本岛,那可是比要了他命还难受。为了继续控制世界,美国在欧洲、中东、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几个边缘地带不断制造事端。
可随着实力的衰减,控制力度下降,美国急得抓耳挠腮。
陆路运输不可能取代海运,中欧班列也难以成为中俄欧之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中欧班列这布局,正好一棍子打在了美国这条大蛇的七寸上。
随着中欧班列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中亚、欧洲之间的经贸交流往来必然进一步加深。到时亚欧非大陆的国家们个个坐着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开开心心做生意。谁还成天没事喊打喊杀搞对抗?怎的?你美国还想当麻匪劫我们不成?
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好咧,那我们就先安排个“一带”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搞个中欧班列吧,把中国、中亚、俄罗斯、东欧、西欧都连起来。
再整个中巴经济走廊,拉南亚次大陆的小伙伴们一起玩。
还不够?拉上伊朗弄个25年合作协议,看看能不能顺手把连接非洲的陆路通道——中东,给打通了。
光“一带”好像小家子气了点,干脆整个“一带一路”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但陆上要跟你美国斗,海上也要跟你拼。咱中国龙是海陆空三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