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时期,战争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们集体忘却,直到又一次战争猝然到来,才会在付出血淋淋的代价后猛然警醒。兵家,在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兴旺发达,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压和忘却。
一个成熟的国家,一个成熟的民族,一定不能忘记战争的灾难和教训,即使是在国家长久和平、兴旺发达的时候,仍然需要发扬重视国防和军事的传统,做到警钟长鸣、武备常新。
中国兵家学说的世界性研究热潮经久不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重新挖掘与发现中国古代兵家价值意义重大。因此,库叔邀请军事科学院原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蒋亚民研究员推出“中国古代兵家”系列文章,每周一篇,以飨读者。
本系列跨越4600年,讲述从中华文明起源时期到清末对我国军事乃至历史进步发挥重大影响的36位兵家代表人物的故事,解读那些被后人奉为圭臬甚至神化了的传世兵书和古代阵法。
注:依次为玄女、伊尹、武丁、姜子牙、先轸、鬼谷子、田穰苴、孙武、孙膑、墨翟、乐毅、李牧、白起、吴起、尉缭、王翦、张良、韩信、卫青、诸葛亮、杨素、李靖、薛仁贵、郭子仪、韦睿、岳飞、成吉思汗、拔都、朱元璋、徐达、戚继光、邢玠、郑成功、施琅、福康安、左宗棠。
今天,作为中国古代兵家系列的第三篇,我们来讲一位在王朝衰弱之时临危受命、开创盛世的古代兵家。
商朝,延续了500余年,相传17世31王,是中国古代史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阶段。其中,作为商朝的第23任君主,武丁不但平灭了四方叛乱,还打退了来自西方的入侵,建立起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的泱泱大国。
那么,他给中国兵家留下了什么宝贵财富呢?
文丨蒋亚民
编辑丨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临危受命,任人唯贤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简历:
称呼 |
武丁 (子姓,名昭) |
性别 |
男 |
配偶 |
妇好(第三任王后) |
时代 |
?—公元前1192年 |
在位 |
前1250年—前1192年 |
职业 |
商王朝第23任君主 政治家、军事家 |
技能 |
打仗、治国 |
成就 |
平定四方 开创“武丁中兴” 娶妇好 |
武丁是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盘庚的四弟)之子。少年时期,他遵父命行役于外,是一个“旧劳于外,爱暨小人”的公子,同平民一样学习辛勤劳作、经历民间疾苦和稼穑艰辛,平时也不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统。
公元前1251年,商王小乙去世,武丁继任君位。此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颓败之势。他迫切地想要复兴王朝,但是苦于没有得力的贤才辅佐。不久,武丁找到了刑徒出身、正在一个叫做傅险的地方修路的能人说。
为了给这个出身不高、履历里还带着污点的能人一个可以施展政治拳脚的平台,武丁还编织了一个神话故事。
继位后,武丁居丧3年没有讲话,服丧期满,还是不开口。大臣们纷纷进谏:您是众多诸侯国的君主,百官都得按您制定的法规行事。您不讲话,我们该如何是好啊?
武丁非常谦虚地发布了文告:以我作为四方臣民的表率,我担心自己的德行没有达到先王的高度,所以不敢说话。
接着,他称自己夜里做梦遇见一位圣人,名叫说,并按照梦中所见圣人的体貌挨个对比朝中百官。结果当然是一个都对不上。于是,他发出了“寻人启事”,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在傅险服劳役的说。
当然,这个人也确实有才华,面对一众地位远高于自己的人,应变自如。
这还不够,为了给说立威、使王公贵胄们信服,武丁向群臣描绘梦里的情景:天帝把一个能够辅佐我成就大业的良臣交给了我,就是刚刚找到的说。从傅险找到的贤人,那就以傅为姓,叫他傅说吧。
利用“梦帝赉予良弼”策略,武丁给了傅说王权和神权双重加持,大大提高了其声望和在行政系统中获得高位的合法性,很快使之成为商朝权力系统中的关键人物。
傅说不负众望,全力协助武丁,大大提高了国家的管理能力。据《史记•殷本纪》记载:
“(武丁)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商大治。”
在傅说的协助下,武丁从理论和制度上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
其一,强调君臣秩序,理顺政治制度。
傅说向武丁进言:君主顺从天命,建立国家、设置国都和诸侯,官员作为辅佐统率百姓秉承天子的旨意行事,并不是为了天子的安逸和快乐,而是为了治理百姓。只有天帝是聪明的,只有圣明的天子才能制定这些法规,臣吏们恭敬地遵循这些法规,百姓们才能因治理而得到安宁。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不惟逸豫,惟以乱民。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
其二,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
建立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规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盘庚“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模式,完善了组织制度。“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其三,改革祭祀,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革除了王权受制于神权和族权的弊端。
商代前期,与王权对立的贵族主要利用神权挑战王权,武丁提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将神权和王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从而消除了来自内部的威胁。
2
平定四方,奠基中华
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后,武丁通过对土方、鬼方和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一方面,消除了边患、开拓了疆土;另一方面,通过战争获取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促使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土方之战,是商朝平定北方的重要战役。
卦辞记载,有一次,北面土方入侵商朝北部的附属小国沚,沚君只好派人向武丁求救,5日之内,连续传信告警数次,情况十分危急。
武丁果断挥师,派兵救援沚国。这场战争以商军的胜利而告终。后来,在卜辞中再也看不到土方的名字,有较大可能在战争中已经被商朝所灭。
*鬼方之战,是一次历时长久的重要战争。
鬼方是在土方以北的游牧民族,其中一部分是匈奴的祖先。武丁时期,商王朝对鬼方的战争进行得十分激烈,持续时间前后达十年之久。商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不过,从以后匈奴的发展情况看,武丁只是暂时将鬼方驱赶出疆界并且解除了它对商朝北部的威胁,并没有彻底将其击灭。商王朝对鬼方的作战,实际上还抵抗了西方对东方的武力殖民,捍卫了东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羌方之战,是平定内乱的一次战争。
羌方是商朝西部的一个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陕西西部及甘肃一带,地广人众,十分强大。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落是北羌和马羌,与商朝和战不定。
卜辞记载,武丁对羌方的战争,一次就曾调动了1.3万人。不过,被俘获的羌方人只有少部分成为生产者,融入商王朝,成为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上至方伯、下至一般的羌民,大多数都在频繁的祭祀中充当了被敬献给神明的牺牲。
*南征荆楚,将中国富庶的南方地区置于王权之下。
武丁认为,中原王朝的领地有限,亲自统领精锐军队向南征伐,打败了荆楚的军队,俘获了很多奴隶,得到了大量物资。
此战,使商王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一个由中原王朝统辖四方特别是南方诸地的大国格局,经济实力也由此大大加强,为后来的中央帝国提供了成功的样本。
在武丁的征战表中,还有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据统计,武丁时期征伐的方国达81个之多。
就这样,武丁通过对周边方国、部族的战争,使商朝成为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流域的泱泱大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为中华民族的血脉融合与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道:
“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复兴。”
3
巧施战略,纵横捭阖
从商朝军队的战绩看,几乎在与各个方国和地方势力的交战中无往不胜,击败侵略者也不在话下,不能不说,商朝的兵家具有了较高的谋略和作战水平,达到了称雄神州的战斗力水准。
那么,武丁治下的商王朝为何能取得如此硕果呢?武丁出色的战略谋划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先急后缓,各个击破。
鉴于朔方、土方经常侵扰商朝边地和属国,甚至联合起来威胁商朝西北方向的安全,武丁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
按照战略上的急缓程度,武丁多次发兵对朔方、土方实施进剿,并亲自统兵出征,最终将其征服。还用了长达三年的时间,平定了战斗力强悍的鬼方,并且发重兵击败羌方,最终将荆楚之地纳入版图。
这种各个击破战略并非简单地逐一攻击敌方,而是综合利用政治、军事和外交手段,有打有拉,孤立一个攻歼一个,以防止敌对的方国联合起来形成祸患。
第二,调兵遣将,知人善用。
武丁屡屡亲征、身先士卒,树立了榜样,使辅佐和归顺他的人形成了明确的向心力。当时的方国规模都不大,但是兵戈四起、战乱频繁,武丁并不能每次都御驾亲征,需要派出大将领军征伐,以此控制战争规模、防止伤及国本。
在验证了妻子妇好杰出的统兵作战能力之后,武丁任命她为将领统率军队。妇好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性统帅,先后为商王朝打败了二十多个方国。此外,武丁麾下还有许多能征惯战的将领,如吴、望等人。
武丁重用了甘盘等贤人,他们不但辅佐他理政,也在战争中成为出色的谋士或者军师。
他还将许多方国的王公贵族赐封为商的侯、伯等,并派遣他们代商出征,形成了化敌为友、化敌为援的有利形势,在征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军事实力。比如,象方国的仓侯虎就曾经奉商王之命征伐免方,方国的侯告也曾征伐夷方。
可见,武丁时代已经出现了兵家纵横捭阖的思维取向。
第三,巧用策略,巩固占领地。
武丁先后与81个方国作战,其中还有来自西方的入侵等严重的军事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巩固胜利果实,就有可能陷入频发的内乱。武丁在巩固占领地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分封和筑城两种手段:
手段之一:分封
有的直接封给有功的将领,如雀就被封为“雀侯”,不但调动了将领们的积极性,还解决了占领地的治理问题;有的分封给当地臣服的方国氏族首领,如犬侯、祝伯等,达到了化敌为友的效果,还具有招揽其他方国归属的宣传作用。
在相关甲骨文记载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近四十个,这再次说明被商朝征服的氏族方国很多,武丁及时采取了安定之策。
由于这种分封策略不会给被收服方国带来重大损害,并且还起到了军事保护作用,因此取得了应有的成效,促使从属的方国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方面融入商王朝。
手段之二:筑城
甲骨文中有“在麓北东作邑于之”的记载,一般说来,就是先筑城邑,再武装殖民。当时,商朝四周的许多氏族方国还处于原始的游牧生活阶段,武丁筑城,实际上在这些地区播撒了农耕文明和集市商业的种子。
通过分封和筑城,武丁达到了步步为营、持续巩固占领地的目的,使商朝的领土和属地得以稳步扩张。
在从政的五十余年中,武丁建立起一个很有质量和品位的兵家军事集团,有力地支撑了他的南征北战,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4
夫王妻帅,强国御辱
上文提到的妇好,是武丁的第三位王后,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1263年至前1221年,好(古音zǐ)是她的姓,同子姓;“妇”为亲属称谓。
【注:铜器铭文中又称其为“后母辛”,是因为她的庙号是辛。另有一种说法称这位“后母辛”为妇好生前的重要祭祀对象,此件铜器作为其生前使用过的重要祭器成为陪葬品。】
妇好体力和智力都很强大,身兼王后、重臣、大祭司、诸侯和大将等多重身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统帅。许多重要战役都是在武丁的策划下由妇好指挥实施的,形成了兵家“夫帅妻将”与“夫王妻帅”的奇特历史景观。
一年夏天,商的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率兵前往支援。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决定派妇好前往,结果一战大胜。此后,妇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武丁的认可,由此成为商王朝重要的军队统帅。
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次征战沙场,参加并指挥对土方、鬼方、羌方的作战,先后打败了与商王朝敌对的二十多个方国,如:
曾统兵1.3万人攻打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期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
在对巴方的作战中,率领叫作沚的战将布阵设伏,切断了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立即将其驱入设伏地,予以歼灭性打击——这是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在攻打巴方的时候,这对夫妻一起领军。武丁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的军队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作气歼灭敌军。
每当妇好率军凯旋之时,武丁总是喜悦地率领群臣出城相迎,有一次竟然迎出八十余里。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夫妻非常有法制观念,绝不因私废公。
在妇好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他论功行赏,给她划分了封地。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主持一切事务,不但拥有田地收入和百姓,还有一支3000人的嫡系部队,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一规模。她也向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
妇好为武丁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孝己。她还担任占卜之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祭典,这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职务。甲骨文中有关妇好的记载有200多条,这位著名女将因功勋卓著而深得群臣及国民的爱戴。
然而,因积劳成疾,妇好享年仅43岁。痛失佳偶和良帅的武丁悲痛不已,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以使自己能够时刻守护着她。
多年之后,武丁仍对这位亡妻念念不忘,每当国家有战事,都要亲率子孙大臣,为妇好举行大规模的祭礼,请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能够旗开得胜。
武丁还多次为妇好举行冥婚,并将逝者香魂托付给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汤三位先人照料。深厚情意,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1976年考古发现,武丁之妻妇好墓中有许多古印欧(雅利安)人种的头颅骨骸。根据商朝的殉葬习俗,非常有可能是将妇好在战争中俘虏的侵略者当做了陪葬品。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被尊为高宗。他在位期间,通过灭躬方、亡土方、平鬼方、逐西羌、定荆襄,扩疆数千里,复兴了渐衰的中原王朝,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