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20米半级别的矩形升降机,到底能不能同时提升2架重型舰载机?|2021-07-14

第一,全球最大的苏33舰载机。长度21.19米,如果不折叠空速管,全长已经超过了22米;翼展14.7米,折叠后仅仅为为7.4米。第二,超级大国海军现役主力的F18EF舰载机,对比原版大黄蜂,外形整体放大了20%,长度增加到18.31米,宽度增加到13.62米,主机翼折叠后宽9.75米。由此可知,折叠机翼后的苏33对比折叠机翼后的超级大黄蜂还要窄得多。这主要在于苏33的主机翼是近乎“全折叠”,折叠线已经基本位于主机翼接近翼根的位置。而超级大黄蜂,其实是“半折叠”主机翼;折叠线位于主机翼的中间甚至还要稍微靠外。甚至出现过超级大黄蜂在空中自动折叠了机翼,而飞行员仍然架机拦阻着舰成功的奇葩例子,只不过因为下沉速度过大,飞行员出现了脑震荡而已。那么再来看看其他的几种现役舰载战斗机的折叠尺寸。


第三,米格29K舰载机,全长17.37米,折叠机翼后最大宽度是7.92米。比超级大黄蜂折叠机翼后窄得多,却比“老乡”苏33折叠后还宽。这也在于虽然米格29对比苏33已经属于小巧玲珑,但是米格29K也是从中间折叠机翼而不是像苏33那种从根部折叠。于是折叠后反倒比苏33还略微宽出大约半米。第四,目前唯一一种隐身舰载机F35C,机长15.62米;机宽13.26米;主机翼折叠后9.10米。F35C也是半折叠机翼,折叠后比超级大黄蜂还略窄,不过F35C机身比较短胖。第五,阵风M,是当今唯一一种不折叠机翼的舰载机,长度 15.27米,全翼展 10.97米。这样对面对比之下,全球5种现役的主力舰载机中,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这就是机体最大最长的苏33舰载机,反倒是折叠后最窄的。而机体长度最短的阵风M舰载机,因为没有折叠机翼就直接上舰,反倒在航母上是最宽的。


实际上苏33以及类似的自研升级版,作为全球现役最重舰载机,在航母上操作的最大问题不是其宽度过大,而且长度惊人,其22米的实际长度,整整比F35C和阵风长出了7米。如此超长,不论在机库内部还是在飞行甲板上,调个方向都困难。因此库舰和2艘翘头上,都在机库的2个出库口的内部安装了自动转盘。以方便苏33和其类似版本的掉头转向之用。而对新一代的隐身舰载机,肯定不会再设计得这么长,基本上限应该在超级大黄蜂的18.3米上下,也就18到18.5米之间;折叠后的宽度应该在9.5米以下。这样一来,大平板的2大右舷升降机,不论操作15T还是未来的新一代隐身舰载机,同时提升和下放2架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估计机库内部仍然设置2部自旋转盘。矩形大尺寸升降机,其长度和宽度都应该在20米半的级别。这样同时升降2架15T和2架未来的隐身主力舰载机的宽度都足够,而且长度也比以前加大;


不用在升降15T时还需要专门折叠空速管;再出现机尾大幅度伸出升降机边缘之外的现象。其实到15T,很可能就已经完全取消空速管的设置。以20米半的巨大升降机板面,也足够升降目前全球所有的现役主力舰载机和上舰无人机。就算阵风M的宽度超标,不能2机并列,但是阵风M长度很短,可以一架机头朝外,一架机头朝内,照样可以快速升降2架。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采用规规矩矩的2大矩形升降平台,是因为单纯设计保守吗?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恐怕不是这么简单。如果矩形大平面升降机属于保守设计,那么在法国的7万吨级新航母上不至于也是这种模式。其实矩形升降机平台,从机械原理上讲,是最简单最可靠的升降面。到了小鹰级到尼米兹级上,出现了一边是直角边缘,另一边是直角加斜角的模式。到福特级上又出现梯形升降面。大型升降机不论升降板面外形如何,其内部贴着航母的内船身都是轮齿升降结构。而外侧是多重钢丝绳牵引架的升降出力模式。

如果里外都是标准的矩形,那么不论轮齿升降系统还是钢丝绳牵引系统,都可以直接对齐而且力矩最大。如果是里面是矩形加外围是不规则外形,则里面的齿轮系统正常分布,而外部的部分钢丝绳系统需要特殊角度安装。而如果是梯形或者倒梯形升降面,那么不论内部的轮齿升降系统还是外部的钢丝绳系统,都会被迫不规则安装。不规则安装的后果就是整体升降能力和长期使用可靠性的全面降低。尼米兹级升降机的最大提升能力为78吨,原则上可以同时提升两架重达39吨的超重战机,是为冷战期间幻想的舰载核战飞机装备的,实际上一直没有这么重的舰载机实际上舰提升。而到了福特级上,基本不会超过尼米兹级的最大提升力度。而20米半的矩形新升降机,由于系统安装最标准精密,可一次性提升90吨级以上的超重型远程无人攻击机,单架全重在45吨级,弹射作战半径超过5000公里。因此矩形大尺寸升降机并非保守,而是有巨大前瞻性的最新流行版!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20米半级别的矩形升降机,到底能不能同时提升2架重型舰载机?|2021-07-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