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九边:我国的人才流失这几年好点没|2021-08-14

我国最近这一轮人才流失是在改革开放后,当时打开国门,一看外边世界和我们自己相差实在是太大,以至于大家精神都有些崩溃。


那时候最牛逼的事,就是有个亲戚在海外,如果亲戚有大钱,可以回来投资,这种殊荣我们现在是没法想象的。如果亲戚混得一般,可以给国内买点电器什么的,尤其是电视,录音机,也能爽好久,成为附近邻居向往的对象。


这种背景下,无数人疯狂向往国外,早在下岗潮之前,就有不少人托亲戚关系到了海外。到90年代,规模大到了极点,当时我国名校毕业生最好的出路就是出国,出了国哪怕给国外背死人或者在实验室养耗子,都不愿回国。


那时候有句话,如果没出国,就在出国路上。西方也看上了中国这片洼地,希望中国能够敞开供应自己的人才,把最好的人才全部吸走后,中国基本上也就被锁死在了一个很低的状态上。后来东欧就发生了这事,苏联崩溃后经济一片糜烂,最优秀的一代人出走西方,进入了美国和德国,还有一部分来了中国,现在东欧都没缓过气来。


我国政府一开始是很抗拒的,而且也比较谨慎,当时叫“按需派遣”,也就是派出去的学生政府是给钱的,但是你学完得回来。很多人不愿意回来,也就出现了一个早年很常见的事,不仅留学生跑,连教授都跑,一个代表团出去访问,队伍当中突然有人消失了,然后发个声明说不回来了,这种事在那时候稀松平常。


当时美国持续施压要求中国彻底放开留学,在1993年,我国出台了政策,叫“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不再阻拦大学生出国,“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中国名校基本就是美国大学在中国的预科学堂,一流的学生齐刷刷出了国。


其实站在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中国当时跟美元的汇率比是8:1左右,且不说购买力差距本身就大得离谱,很多东西在西方都是稀松平常,在中国属于高级玩意,无论吃的喝的用的,差距都实在是太大,麦当劳这种在国外算路边摊(现在倒是恢复了它本来地位),二十多年前跟米其林餐厅似的。


所以大家离开中国前往海外心态都非常稳。2002年,也就是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的次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一度达到了6.94∶1,也就是说,每7名留学生中仅有1人回国。


当时有太多人担心,中国科技差美国一大截,优秀人才又都让美国抢走了,是不是我们真的完蛋了?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当时的人也想不出来怎么回答,不过政府态度还是很明确,名校毕业生不可能全走了,只要剩下几个就是赚了,所以财政对那几个留学大户的投入一直不遗余力。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出国本身也是个理性选择,那时候你名校毕业,最好的去处主要是政府或者国企,这些部门收入又不是太高。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很弱小,也没啥技术,主要也是把国外的一些落后技术倒腾到国内来卖,如果你是研究型人才,毕业之后不想去国企或者政府,可以去的地方真不多。


大家去看俞敏洪的经历就很明显,他毕业之后同学大部分都跑了,他没跑掉天天被媳妇白眼。


那出国那些人在美国混得怎么样呢?


整体来说挺一般,尤其是考虑到出国华人主要是中国当初最精英的那茬,混得还不如东南亚华人。如果大家有海外经历就能感觉到,华人,尤其是以前的华人,普遍太内向,这一点在国内不明显,在国外特别特别明显。内向这事本来没啥事,但是时间长了容易被忽略,再加上平时跟大家联谊较少,路上碰上也不主动打招呼,大家会觉得你不太友好,这种感觉基本已经深入人心。


事实上我们现在看那些“ABC”,也就是美国出生的华人小孩,跟我们差别已经很大了,一个个都黑黑的,长期咧嘴笑,看着嘴大眼睛小。


性格内向这事看着是小事,其实是大事,华人在海外升迁一直受影响,跟这个强相关。毕竟内向的人往往在管理方面比较劣势。


此外一个人被提拔,往往需要另一个人把他拎上去,华人作为一个少数群体,被提拔太少,互相提携也就受影响,一个公司里,一个华人主管都没,你作为华人被提拔的概率自然就低一些。所以华人在海外的玻璃天花板特别明显,基本上要不在开饭店,要不就是做技术,做到高管的非常非常少,远远少于印度人和日本人。


多说一句,华人总有一种担心,担心别人说自己“任人唯亲”,所以不敢光明正大提携自己人。但是在印度人眼里,这个不是问题,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唯疏”?如果一个公司的高管有一个印度人,过一段时间连打扫卫生的都会变成印度人。这种公开而且自然地拉帮结派,很容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互相提携导致印度人在美国高管占比非常高。


不过印度人这种玩法只能在美国玩得开,也是美国人比较政治正确,不好说少数族裔坏话,其他国家不惯着他们。大家能看出来,印度人在其他国家非常一般。


到如今,中国移民海外的,明显是分群的,我现在看他们装扮大概都能猜到。


最“高端”的一批,是那种国内有官职有产业的,屁股不干净,把家人送海外,这种一般住的小区非常好,穿扮倒也正常,大部分都是无业游民,到处溜达,开雷克萨斯,反正不缺钱,心态比较平和。比如曲宛婷,她妈贪污了3.5个亿,她苟在加拿大不回来。


其次是高科技移民,也就是通过读书移民,读完书待在本地上班,在国外的高科技企业待着的,大部分都是这种,还有不少待在研究所和大学。我们说的“人才流失”,其实也主要是这部分。


这些人出国之后往往跟国内的关系还很紧,中文网上看到的国外同胞大部分是这种,他们一般都手机里装着微博微信知乎豆瓣,日常上网,但是在整个移民群体里非常少。


此外是早年以为国内要完蛋,当时在国内过得还不错,费劲巴拉搞了移民,去海外干点乱七八糟的活,一般是超市,车行,洗衣店,饭店,中介,中药店(台湾人巨爱开这玩意,华人出国经常在台湾人的店里打工),绝大部分华人去了海外身边的人也都是华人。


数量最多的,也是平时接触不到的,就是那种通过家里人,偷渡过去等合法身份的,一般饭店后厨里,脏兮兮的,不会说英语,说广东话福建话,这种人在海外其实是主流。大家注意下,美国的电影电视剧里出现的华人基本都是这种,老外以为中国说粤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按理说这种科技落后而且顶尖人才持续外流的情况非常危险,不过后来加入世贸后,我国产业大爆发,各种工厂雨后春笋一样建起来,一开始单纯是搞生产,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品牌比生产更赚钱,然后很多人就开始搞品牌。有点像金字塔,底座大,衍生出来了高塔顶,产业自发开始升级。


这也应证了经济学里一直以来的一句话,一国经济都是“需求驱动”,经济增不增长,最关键的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出去,就可以扩大再生产,甚至产业升级。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这里的“需要”,应该是“雇佣得起”,中国一直都需要人才,可是以前的产业太弱,能支付得起的工资太低,大家用脚投票离开中国了。


到如今,随着经济变好,工薪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高,中国重新开始对留学生有了吸引力。更关键的是,我国企业以前主要是拷贝西方技术,这对工人有要求,并不需要高级研发人员,名校毕业你也很难在这类企业里找到工作。这几年我国自己科技树上来了,慢慢没地方拷了,就得自己研发了,对研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多,给的工资也越来越高。


这种情况现在依旧很明显,比如我们说的“四大天坑”,生化环材,听着都很高大上,其实找工作非常困难,我认识很多读这些专业的人出国了,因为国内没有匹配岗位。


最明显的是生物,每年都有无数人在吹什么“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话也没啥问题,不过你选了这个专业,大概率就掉坑了。


那为啥中国的生物这么不堪呢?有个原因没人说,因为生物顶级实验是美国主导的。问题美国那边主导生物实验的,其实不是国家,国家也没那么多闲钱,而是各种基金会。


这些基金会为啥对生物兴趣这么大呢?因为基金会背后都是财阀大佬,大佬老了,希望生物技术尽快突破给自己续命,所以投资比较猛。这也是为啥美国平均寿命很低,因为普通老百姓接受的医疗条件一般,还不如隔壁古巴,这个没瞎说,很多美国人跑古巴治病。但是顶级生物科技


其他国家十条街,果然“需要”是科技的第一推动力。中国的富豪们还没老,用不着这方面的技术。


不过随着这几年国内制药产业的爆发,我国这边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人才,我一亲戚他儿子,以前就在美国实验室里工作,今年回国加入了一个生物制药公司,他说在以前只能是去大学,其他地方基本没有需要他们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其实我国发展经济的上半场,主要是“需求”和“市场”驱动,并不是科技驱动,不需要太多顶级的研究型人才,甚至这些人才在国内都找不到工作,去研究所和大学他们又嫌工资低。所以产业升级会带动一波“回国潮”。


我这几年需要每年去招聘博士,接触过不少海外博士,也仔细了解过他们的心态。最主要的还是两点,薪资和环境。


薪资好理解,国内研究所和大学给出来的收入没有吸引力,而且相对房价又让人闹心。


大家记得2018年的“张小平离职门”不,我倒是没深究,现在公开说法是北京蓝箭空间科技给了他一百万,之前他所在研究所给他12万。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名校毕业的博士,如果国内只有一个12万的工作,你是待在国内还是选择出国呢?


当然也有高尚的人,选择清贫的生活。但是我估计绝大部分人还是要选择出国,毕竟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想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一些。


出国之后回来也是个问题,其实很多人是愿意回来的,但是回来确实面临很尴尬的境地,自己一身技能,读书读到三十岁,如果回国去研究所和院校,可能面临买不起房孩子没地方上学的问题。


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所工资高吗?我了解了下,NASA这种大国企,已经是收入很高了,其实也才十来万美元,但是加入私营部门,收入可以翻两到三倍,马斯克的很多员工就是从NASA里出来的。中国以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高薪的私营部门,这些年才慢慢出现。


而且中国以前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国内狂盖房,大部分企业最关注的事情是尽量压低成本,很少有企业养着研发团队。为啥这几年互联网企业的工资能那么高?主要是互联网企业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今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得走研发路线,相关领域的人收入自然会攀高。比如前些年的互联网,这两年芯片、制药、电池材料相关领域的毕业生工资涨幅很明显。


也就是说,大家以前不愿意回来,主要是赚的少,不仅赚的少,房价还巨高。


其次是环境,这个不多说了,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官僚主义作风太严重,待惯了美国那种相对轻松环境,确实有点受不了。在私企加班又太严重。我之前混过研究所,后来又加入大公司研发部门,对这一点确实体会也挺深。


不过这两个问题这两年改变都很明显,一方面这几年我国很多企业也拿出大笔资金搞研发,可以支撑科研人员的高工资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公司都在调整工作方式,以前的工作作风这几年改变很大。


我其实觉得聊奉献或者爱国很不好,还是要讲待遇和环境,而且这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待遇好,人才充分释放,带来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做大蛋糕,进一步让环境和待遇变得更好。


随着市场蛋糕越来越大,这些问题都会自发解决。


尾声:


回过头来看,我国确实也是步步惊心,如果产业一直没能做大,那就跟俄罗斯似的,人才和资源出口国,自己的资源全部支持人家建设了。如今我们又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只能向上突破,科技基本成了我国唯一出路,吸引海外人才归国也就成了一件大事。好在市场自有解决之道,对利润的追求,让企业自然而然会提高薪酬吸引力加大人才引入力度。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出国最猛的清华出国的比例正在下降,学成回国比例逐年上升,这也是为啥美国竟然破天荒开始限制中国理工科去美国留学,大概率是他们评估过了,在美留学生对中国的好处已经大于对美国的好处。


外交部还专门发了声明谴责美国,更证实了这一点,送留学生出去这事应该是绝对利大于弊。


今天的文章可能让大家不那么舒服,不过看问题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不足,而且我个人觉得最危险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前些年已经触底反弹,今后情况会越来越好。在此也向那些一直以来拿着远低于市场工资的科研工作者们致敬,他们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九边:我国的人才流失这几年好点没|2021-08-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