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归来
惟有中华

瀚海狼山:固体中短程导弹原本就独步蓝星,现在更是深不可测!|2021-08-30

大约25年前,某海域风起云涌。于是以澎J屿和鹅L鼻外海大约20公里的2个坐标作为南北两端两个顶角,分别进行了至少两个波次的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齐射。超级大国通过亚太地区部署的固定X波段战略预警雷达和多艘在西太海域前出部署的神盾系统,对这些导弹齐射都进行了全程观测。并立即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就是这些弹道导弹,都已经达到了当时全球中短程弹道导弹中的最高水平。主要理由有:第一,所有短程导弹都是固体导弹,与当时全球熟悉的飞毛腿等液体或者液固混合导弹完全不在同一个技术层次上,已经领先不止一代。全固体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快,给对手留下的预警窗口相当有限。比如500公里左右的射程,从发射到弹头落地击中目标,全过程还不到5分钟。真正被导弹预警雷达捕捉到;


再到计算出初始弹道,判断要攻击的具体目标,最多只有3分钟的时间。而如果根据初始弹道就判断出要攻击的目标,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些固体短程导弹都已经具备了M型弹道。也就是在越过第一弹道高点之后;还有第二个平飞拉起再突然下降弹道,直扑真正目标的过程。因此根据第一段弹道和弹道顶点计算出来的落点都是错误的。这样一来,留给实际被打击目标的防御准备时间还不到1分钟。想在一分钟内做出反应,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所有人员从宿舍跑到战位掩体,也至少需要3分钟,而战位上的雷达开机完成,又需要至少3分钟。因此要想防御,除非反导系统几十年如一日,时刻雷达开机。人员也永远不下战位。但实际上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所有的导弹精确预警雷达都必须把功率开到最大才有预警价值。


平时任何预警雷达都是小功率扫描式开机甚至是只有辅助雷达开机。雷达开到功率最大本身就有一个时间差。而开到功率最大的预警雷达本身又是来袭弹道导弹的第一批目标,功率开到最大反倒是给来袭导弹指示最确定无疑的强辐射目标。因此这是一个无解的必败循环。第二,这些来袭导弹,还有一个绝技。这就是弹头在下落过程中和推进系统分离。甚至分离成不止一个目标。弹头直接隐藏在下落的多个物体之中。而弹头一般是小于推进段的。而即使有少量反导导弹起飞迎击,也有很大概率击中的是无用的推进段而不是弹头本身。最后超级大国方面研判的结论是:这些固体导弹的打击精度都在20米之内。要知道,就算是可以反复钻窗户打击的战斧式导弹。理论误差也在15米到20米之间。弹道导弹可以打出战斧的精度,


这在25年前还是相当难得的。因为即使有末端制导能力的潘兴2式导弹,其打击误差也还在40米的水平,这已经让苏联方面如坐针毡了。因为潘兴2的精度和7分钟的飞行过程,让苏方指挥人员连跑入地下掩体的时间都没有。而现在这些导弹比潘兴飞行速度更快,打击精度更高。其实因为这2次齐射的目标区都是不算特别深的海区,超级大国一直想打捞上这些导弹的弹头或者推进段进行实际研究,结果最终一无所获。最终什么也没有捞到?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后面还有一系列的趣事。有时间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再另外谈。由此可见,早在25年前,固体中短程导弹的技术水平就已经独步蓝星。而到了25年后的时候。只能用“深不可测”4个字来描述了。因为没人可以说清已经发展到了如何更强大的地步。

不过有几点可以简单地讲一讲。第一,如果说25年前还是采用最早的M型弹道,那么现在可以换成N个M弹道,也就水漂弹道,已经完全无法预测目标到底是谁。第二,过去只能打固定目标,而现在固定目标和任何陆地和海上的移动目标可以任意选择。可以从上千公里外 击中地面上一辆高速运动的摩托车或是水面上的摩托艇都已经不算什么。第三,弹头的选择比以前多了至少十几倍。过去可能只有高爆弹头;现在什么钻地弹,子母弹,石墨弹,云爆弹,各种智能弹药任意选择。而且普遍采取了高能推进剂,因此和过去同样的射程,弹头全重可以大一倍;或者同样的弹头,射程可以扩展一倍还多。最终就是一个数量问题,过去说只有X60枚到XXX,可能是把发射车数量当导弹的数量了。现在基本5位数起步。任何有价值的目标都可以确保锤10遍以上。

赞(0)
请您分享转发:汉风1918-汉唐归来-惟有中华 » 瀚海狼山:固体中短程导弹原本就独步蓝星,现在更是深不可测!|2021-08-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