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提到,新型轰炸机至少可飞到2倍音速。于是就有人反驳说,如果用WS18当主发动机,不用说两倍音速,就是1倍的超音速也飞不出来。因为WS18根本就是不带后燃烧室的中大口径涡扇发动机。如果没有后燃烧室,就无法开加力,没有加力怎么能飞出超音速?还说什么2倍音速!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很难肯定一定会用WS18当配套发动机。而退一步来说,如果真用WS18当发动机,那么也不是现在版本的WS18,一定是其升级改进型。而如果是改进型,那么WS18G会对怀疑其能力的人来一句:请先去了解一下俺家“二舅”是谁,再回来研讨什么超音速不超音速的问题。按图索骥下这一打听,还真长了见识。WS18有一个进口的母本,这就是D30KP2。有说法是,早期版本的WS18,相对母本并没有做特别大的改进和提升。
基本就是照搬原设计。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需求太大,催得太急。据说至少有6种型号的“新机”需要拿来当主力发动机。那么既然D30KP2是WS18的母本,这是公认的事实。那么D30KP2在原产厂还有多种兄弟型号,都可以算是WS18的“老舅辈”了;这个定位,也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这些老舅辈中,就有一种叫做D30F6。虽然是标号是F6,但这里仍然简单地称呼其为“二舅”。毕竟“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因此就不必再去纠结这个舅到底是第几个舅。而这位“二舅”,单台最大推力93.1千牛,加力推力151.9千牛,也就是接近16吨级!装配到了米格25的升级版米格31上,可以实现短时间超音速巡航的能力,最大起飞重量46200千克,实用升限24000米,作战半径7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2.83马赫!都看见没有,只装了2台“二舅”,
就可以让46吨的飞机飞到接近3马赫的高速;如果一次性装4台,那么可以让100吨以上的,小展弦比的隐身机飞到2马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还可能飞出超过2马赫的速度也说不定。实际上大量引进的D30KP2,就是D30这个大系列中的一个非加力版本。而D30里面既有加力版也有非加力版,用来适配不同的装机要求。既然已经“40多岁的二舅”能够实现强大的加力推力,那么W18G如果是加力版飞超音速,也没有太大的问题。D30系列是前苏联索洛维耶夫设计局,现称彼尔姆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中大口径涡轮风扇发动机。研制时间是1970年代,主要成熟型号到目前普遍有40年以上的历史。和西方同时期的更大涵道比的发动机各项性能指标对比,没有太大的优势;但也算是中规中矩。而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1.5米级直径涡扇发动机的空白。
虽然西方大涡扇的单位油耗和噪音控制等指标普遍更好,却因为直径普遍太大,往往无法用来直接“镶嵌”在大型军机的机体之内,只能吊挂或者放在飞机的尾部,这样做的迎风阻力太大,也无法做到完全隐身。而像B2这种隐身机,就必须把4台发动机全部内置。最终B2采用了用战斗机发动机去掉后燃室而产生的F118发动机。但是F118的单台最大推力只有8.5吨;4台合起来最大推力也不过34吨。相对于B2最大起飞重量170吨,正常起飞重量150吨的体量来说,总推力明显过小了。导致B2不但无法超音速(B2的外形设计也很难超音速)而且不敢做任何大的机动动作,比如翻滚倒飞。实际上大型飞机如果要求发动机完全隐蔽内置,那么口径1.5米左右是最合适的。而大部分战斗机发动机的最大直径都不到1.2米。
直径越大说明涵道比更大,就算是不开加力,中间推力也会强劲,这样长途飞行相对更省油。虽然D30系列研发太久不算特别先进,但其直径却恰恰适合需要完全隐蔽内置发动机的大型飞机。如果再把4台发动机都装上后燃器,那么短时间内飞2倍音速;或者轻载时飞出超巡状态都是很轻松的。缺点是:D30系列如果装上后燃器,那么单台全重会超过2.5吨,比大多数战机大涡扇单台重了1吨还多。如果装在普通战斗机上肯定是不合适的。即使装,也是46吨的不锈钢飞机,原本就不太在乎空重。不过对150吨级的大轰炸机来说,只增加了4吨的空重,就可以增加28(4X7)吨以上的加力推力,反倒是完全值得的。这只是早期动力选择的一种,未来应该还有推重比更强的组合等待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