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突然对法国外长勒德里昂有些感兴趣。在美法这次的外交风波中,当事情甫一发生时,马克龙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但作为法国外长的勒德里昂却迅速为本次事件定了性,那就是美澳在法国背后捅了一刀。这种言辞出自一个自诩为温雅浪漫的法国人之口,显然并不简单。这样的言辞是极具煽动性的。可以把民众的怒火迅速点燃,而迫使‘不知所措’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做出相应的强硬反应。所以,接下来我们看到法国召回驻美澳大使。这以后,勒德里昂针对美国的言论总是会比马克龙强硬得多。
但是马克龙偏软的秉性没有抵挡住来自拜登的软硬兼施,最终还是把法国大使放回美国。这几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到法国,分别与马克龙,勒德里昂进行了会谈。会谈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如何恢复美法关系。布林肯选择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时机,也就是法国数位议员前往中国台湾地区‘访问’的时候。这似乎在告诉法国政府,如果不吃下这个哑巴亏,那么你将无可依靠。因为在法国议员们的行动下,中法关系必将面临严重考验,而此时法国如果再和美国彻底闹翻,那像马克龙这样的怂包总统自己的心理压力恐怕都会承受不住。
所以,法国必须要对美国妥协,毕竟在美法关系上,美国还是有信心用实力说话的。不过,相比较马克龙的软弱,外长勒德里昂还是丢下一番硬话的,他说“美法之间的危机依然严重。”在说这番话的同时,他让自己的驻澳大利亚大使也回到澳大利亚去。很显然,目前的勒德里昂也挡不住来自美国实力的压力,但他毕竟说了一番狠话。
政客们说狠话,一方面是给对方听的,一方面是给自己家人听的,我认为本次勒德里昂在被迫屈服后,他说出这番狠话的的收听对象极有可能是法国民众。在我看来,马克龙想要连任的可能性正在快速降低。国内经济没有气色,这个冬天欧洲又面临能源危机,国外被美国欺负成啥样民众都看在眼里,而法国民众赖以自豪的非洲优越感,又在马里等国铩羽而归,可以说,如果马克龙的政敌想要罗列出马克龙的失败案例,简直比比皆是。所以,马克龙的败选可能性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勒德里昂可能会在明年初辞去外长之职,然后宣布参加明年的法国大选。如今他对美国的强硬已经让法国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法国政客,而事实上,勒德里昂的确不一样,当年萨科齐曾经邀请他出任法国防长,被他一口拒绝。看样子,他是反对法国加入北约的。后来在奥朗德手下,他出任过防长,现在又担任着外长,这种具有国际视野且较为支持欧洲防务独立的能臣,很有可能会在下一届选举中成为法国选民的最爱。不过,他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年龄上和目前崇尚领导年轻化的欧洲有些不匹配。但是如今的拜登七十九岁,此前的特朗普也是在七十多岁当上总统的,而如今风雨飘摇的欧洲或者更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老者带路前行。最起码,勒德里昂自己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接下来我们看着吧,如果勒德里昂真的愿意辞职参选,那未来的法国或者还有希望,要是还换上一个年轻人上来折腾,那就还不如留着马克龙,最起码他在妥协这件事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
没有妥协经验的或者是美国,即便像拜登这样已经快八十多的人,对于妥协依然缺乏经验。因为在他这一生里,美国真正妥协的事情没有几桩。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他才十来岁,远未到懂得妥协艺术的年龄,七十年代的尼克松访华,最终换来的一个虽有利于中国但更有利于美国的世界格局,这在美国人看来或者并不认为是妥协,而是谋略。所以,拜登以及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美国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妥协。所以,到了美国需要妥协的时候,他们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不知道怎么妥协的结果,就是莽撞且傲慢,因为从未想过自己会妥协,所以在谈判的表现形式上自然是傲慢,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美在阿拉斯加的谈判中,美国表示美国是站在实力的地位上与中国谈判。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在朝鲜战争后期谈判中,美方代表也是如此,对中朝谈判代表说,美国从海陆空三军强大的实力地位出发,要求中朝军队退到美国人划定的停战线后面去,然后再谈。这种傲慢后来在上甘岭被打得鼻青脸肿。套用美国作家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所说:美军的傲慢在付出了双方数万将士生命为代价之后得到了惩罚,停战线和此前并没有什么变化。
事实上,当前的中美谈判也是如此,美国政府秉持了一贯的傲慢,希望拿到在贸易战战场上没有拿到的东西。但毛主席早就告诉我们,在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更加拿不到。拿所谓的实力优势来恐吓谈判对手,那要看这个谈判对手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国家。是中国,还是法国?
莽撞试过了【阿拉斯加】,傲慢也试过了【舍曼的天津】,接下来美国准备老老实实谈了。是真的准备谈的,为了这次苏黎世会谈,美国人做了一定的功课与准备。而且还派出了拜登的战略级别专家沙利文亲自来谈。
有人分析说拜登此次派出沙利文是因为美国的美债违约危机即将到了,拜登招架不住了,所以亟需中国帮忙。这才有了孟女士回国,沙利文赴欧的事情。这样的分析较为片面,不全面。拜登需要中国来帮他解决美债危机吗?恐怕不需要,因为美债上限的提高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民主党与共和党总是能在最后关头进行妥协,提高债务上限。这样的表演我们最少看过不下五六次了吧,只要美元霸权不倒,美国人就不会真正重视自己的债务问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拜登政府在和中国的谈判上取得进展,那么他在与共和党的博弈上就会主动很多。所以,中美的谈判并不是拜登解决美债危机的关键,而是他博弈共和党的助力。不过,如果中国真的彻底屈服于美国,倒也真的可以让美债危机再延续几十年不会爆发,因为中国这块肉太肥了。只不过,只怕现在的拜登政府肯定明白自己没有这牙口,也没有这肚量。崩坏了牙,撑坏了胃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我们明白,沙利文此行的目的还是希望中国在谈判上有所让步,而不是彻底解决中美问题。所以,这件事也就很难谈得拢。事实上,中国每次前往会谈都是带着诚意的,但诚意的背后就是条件的不变。在天津,中国已经开出了价码清单。美国人只要按照这份清单求落实就行,甚至都不需要继续谈判。但美国人显然也是不可能照着清单去一个个落实的,所以,沙利文还是邀请中方进行谈判。也就是按照那份清单,进行减除。【对于美国来说,自然不可能是增加的。】
结果,沙利文到了苏黎世后才发现,自己这次带的筹码还是少了。谈判的结果最后只能是建设性的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这意味着什么呢?很简单,美国人认为自己已经在妥协了,但是基于他们对于自身认知的高估,以至于愿意付出的筹码 还是不足以启动真正谈判的开始。中方甚至提出:中美关系不能被定调成竞争关系。我估计沙利文听到此言顿时懵逼:那应该定义成什么关系?这就是沙利文准备不足,美国人没有认识到世界格局深层变化的主要所在吧?
美国人高估了自己的什么?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依然比中方具有优势,这是双方都承认的事实,就像当初朝鲜战场上,双方都承认美国具有装备上的绝对优势。但这对于中国来说,却并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不信咱们打打看?当然的情况也是如此,只是无论是拜登还是沙利文抑或是特朗普,早就忘了跟中国打仗的规矩是如何的。不知哪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历史就是不断的重复。但人类就是不愿意接受此前的教训,乐此不疲的一次次重复着付出代价。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尤甚。这或者是他们历史过短从而缺乏从历史循环中汲取教训的经验吧。
记得国庆节我的那篇文章名字叫做《接着锤》接着锤,兼国庆致辞,现在看来,这个思路是对的,对于美国,我们还要接着锤,不过,拜登和沙利文估计也是这么认为,对于中国的不妥协,估计也是没锤够。而他们现在可以锤的地方实在不多,除了台海,几乎没有可锤之处。所以立陶宛,法国议员啥的,频频作怪。
而在台海方向,我们也的确被美国越锤越结实了,三天近百架次的战机临空,台海的四周看上去是不是越来越密实了呢?当某一天 美国无地方可锤的时候,或者才是中美谈判的真正开始吧。不过,美国可能会换个地方去锤别人。比如我昨天说的欧洲。。。。。毕竟,饿狼是不会挑剔食物的。